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梧桐文学 >> 短篇 >> 作品赏析 >> 【禅房花木】读金庸札记

精品 【禅房花木】读金庸札记


作者:ran.t 榜眼,28155.71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160发表时间:2008-09-29 09:42:14

一、《连城决》是《笑傲江湖》的草稿
  
   证明这一点并不困难。狄云有个负心的师妹,令狐冲也有;狄云有位阴险的师父,令狐冲也是;狄云被诬陷入狱,令狐冲也曾蒙冤受屈。幸运的是,两位男主角都有绝处逢生的机会,在爱情上,也都有第二次选择。
   狄云的“恩师”戚长发号称“铁锁横江”,其与师兄万震山的反复算计可谓惊心动魄;令狐冲的师父岳不群与五岳同门左冷禅的勾心斗角更令人毛骨悚然。金庸对戚长发和岳不群的揭露,都采用了渐进法,一层一层,剥去他们的伪装。
   血刀老祖虽恶,但光明磊落,豪迈洒脱,有勇有谋,这个形象后来发展成为任我行。
   《连城决》之所以是“草稿”,乃因金庸着笔过“实”。众人明争暗夺的只是一个大宝藏,而“夺宝模式”在武侠小说中绝不新鲜。《笑傲》里,众高手真正热衷的是主宰天下的霸权,“千秋万载,一统江湖”含有对现实的讽喻和嘲弄。令狐冲宁愿饮酒抚琴,不愿介入权利斗争,是以清音对抗浊世,以个性张扬对抗集体的政治狂欢。这样抽象的升华,终使《笑傲》的境界超越了《连城决》。
   在金庸的世界里,这两部书状写人性之恶最是叫人震怖。既不像《射雕》单纯贞定,亦不似《神雕》阳刚猛烈,也不及《倚天》波澜壮阔,更不比《天龙八部》的大悲大悯,光芒万丈。那些侠气冲天的作品,读起来酣畅淋漓,间或有些章节压抑沉郁,到底无关宏旨。这样的阅读体验在《笑傲江湖》中稀薄得多,在《连城决》里则完全找不到。
   然而“草稿”与“成稿”毕竟不可同日而语。决定性的因素是主角的性格设定。
   狄云消极被动,缺乏人格魅力,纵然误打误撞学成了奇功,对武林大势并没有什么了不得的影响;令狐冲却是个充满魅力又坚持原则的人,“且自逍遥没谁管”是他的人生信条,结果他挫败了左冷禅等人的阴谋,弥合了正邪两道的百年恩怨。因此《连城决》始终是阴沉沉的窒闷,《笑傲江湖》却在黑云压城,风疾雨暴后迎来了亮丽的阳光。
  
   二、周芷若不杀丁敏君
  
   据我所知,喜欢周芷若的读者不多。这也难怪,这么狠辣的女孩子,思之不寒而栗,遑论“喜欢”。不过这个人是不是像有些人以为的,赶尽杀绝,毫无人性?
   且不说她对张无忌的若即若离,道是无情却有情,单只是对于丁敏君的态度,就足够我们玩味。周、丁二人第一次共同亮相,是在张无忌与殷离面前。丁敏君要周芷若对付殷离,周芷若不愿拼命,丁敏君苦苦相逼,似乎纪晓芙从前的遭遇又要重演。但是这个年纪轻轻、温文清丽的周姑娘,绝不是纪晓芙可比。她明明学了峨嵋九阳功,却假装为殷离所伤,且装得极像,不仅骗过了蛮不讲理的丁敏君,也害得张无忌一场担心。殷离评价她“心计厉害”,是十分公允的。从这一场戏中可以看出,周芷若对师姐的策略是能瞒则瞒,不肯破脸。
   此后丁敏君时时对周芷若冷潮热讽,制造大大小小的麻烦。光明顶上,因为丁的挑拨,灭绝师太喝令周芷若刺张无忌一剑。当时赵敏尚未出场,周、张二人彼此生情,正是最和谐美好的时候。这一剑下去,虽不敢抱怨师父,但对“丁师姐”当会切齿痛恨。
   更大的冲突是丁敏君试图阻止周芷若当掌门人。这对野心极强的周芷若是极大的开罪。周本身并非口拙之人,试看被囚万安寺期间,她顶撞赵敏,词锋犀利,竟使伶牙俐齿的赵敏恼羞成怒。这一份口才,似乎不在丁敏君之下。可是在登掌门之位的舌战中,除了维护灭绝师太的名誉,周仍然避免与丁敏君正面交锋。一方面,扮演弱者,博取同情向来是周的强项(她第一晚才杀过人,第二天就诚诚恳恳告诉张无忌:“我是个最不中用的女子,懦弱无能,人又生得蠢……你的周姑娘是个老老实实的笨丫头,难道到今天你还不知道么?”难怪《倾城之恋》里范柳原要说无用的女人才最厉害),一方面,恐怕也是她不想使峨嵋派发生大的分裂。
   假如她的容忍是以退为进,就不能解释她日后练成神功,坐稳位子之时,为何不挟“强势掌门”之威,折辱丁敏君。
   丁、周二人关系一直不好,从一个细节上能看得出来。那是濠州城里,周芷若与张无忌大婚。金庸特地提到峨嵋派众女皆至,独有丁敏君不来,只送了一份贺礼。这不是一记闲笔。正过来可以看出丁敏君依然对周的掌权耿耿于怀,不肯臣服;反过来可以看出周芷若的气度和对同门师姐妹的宽容隐忍。心里不计较是不可能的,但是毕竟,她没有向丁敏君动手。如果她想报复,自然有法子按给丁敏君一个罪名。栽赃赵敏时她可半点儿也没含糊。
   台湾杨佩佩版的《倚天屠龙记》里,大约实在厌恶丁敏君,觉得此女不死不足以平民愤,于是改动原著,让丁敏君偷练九阴白骨爪,死于周芷若掌下。金庸的深意,他们没有好好体察。
  
   三、《射雕英雄传》的语言
  
   《射雕》不是金庸最好的小说,却是影响最大、传播最广的一部。有专家谓《射雕》是金庸创作的一大转折。个人觉得仅从叙述风格上来说,这部作品还不能算是到了化境。
   “钱塘江浩浩江水,日日夜夜无止无休地从临安牛家村边绕过,东流入海。江畔一排数十株乌柏树,叶子似火烧般红,正是八月天时。”这个开头老练浑厚,古风扑面。接着张十五说书,引出郭、杨,引出曲灵风、岳处机,直至桃花岛考试择婿,语言精练简洁,典丽流畅,张力十足。然而这股“气”越到后来越见松懈,二十回已经有点“浮”,到明霞岛上黄蓉设计让万斤巨石压住欧阳克,与欧阳锋周旋一节,不温不火,笔法没有神采,反而愈见散乱。要等到郭靖重回蒙古,跟随成吉思汗攻打花剌子模,字里行间才又庄谐并至,神完气足,找回了篇首的猎猎古风。
   这是从大处来说。若在小节上苛求一下,第十回《冤家聚头》梅超风回忆往事,铺叙冗长,充满了扭扭捏捏的新文艺腔:“我本来是个天真烂漫的小姑娘,整天戏耍,父母当做心肝宝贝的爱怜,那时我名字叫梅若华。不幸父母相继去世,我受着恶人的欺侮折磨……”乍一看倒像五四时期“进步作家”对旧社会的控诉。
   三十一回《鸳鸯锦帕》中,这情形又出现了一次:“当听到别人伤心欲绝的不幸之时,不自禁想到自己的幸福,因为亲爱的人就在自己身旁坐着,因为她的伤势已经好了,不会再死。是的,不会再死,在这两个少年人的心中,对方是永远不会死的。”金庸定力极佳,甚少在小说中跳出来插话,还是这样欧化的“直抒胸臆”。初读时简直疑心是古龙写的。
   同一个作者,在时间跨度不大的情况下,怎么写出了这么参差不齐的段落,形成如此驳杂不纯的局面?答案在《后记》中。“修订时曾作了不少改动。删去了一些与故事或人物并无必要联系的情节……也加上一些新的情节,如开场时张十五说书、曲灵风盗画、黄蓉迫人抬轿与长岭遇雨、黄裳撰作《九阴真经》的经过等等。”原来写得最干净有力的部分恰恰是十年修订时,后加上去的!十年光阴,阅历更富,眼光更远,技巧更高,功力更深,倒过头来改旧作,也难怪与“当年”留下的部分拉开了距离。
   香港董千里先生在《玉像与裸女图像》中说:“重看《天龙八部》,一些关键处竟有看新书的感觉,不知是因为自己记忆力衰退得厉害,还是金庸修订得厉害,总之两‘害’必居其一,更可能的是‘害’不单行。”其实看《射雕》又何尝不是如此。修改工作做到老读者有“看新书”的感觉,可见手术之大。情节都面目全非,更不用说文字了。
   有理由相信,金庸创作《射雕》时,还未臻炉火纯青之境,炼字炼句的功夫也不及后期。不过这股青涩之气,是一种生机勃勃的幼稚,就像十七八岁的小伙子,蕴含着茁壮的力量和成熟的希望。
  
   四、第一个女邪派
  
   在梁羽生笔下,邪派就等于反派。在金庸那里,不能一概而论。他写过很多亦正亦邪的人物。
   处女作《书剑恩仇录》里女性形象不少,一类是女侠,如霍青桐、关明梅、骆冰,一类是女人,如李沅芷、周琦,香香公主则近于女神。没有一个是邪里邪气的。到《碧血剑》里,陡然起了变化。温青青不只爱吃醋,且是强盗世家,残忍好杀;何红药恶形恶状,阴狠毒辣。但我说的“女邪派”不是指此二人,而是何铁手。
   从袁承志眼中看来,何铁手“星眼流波,桃腮欲晕”,自是美人;说话娇媚婉转,柔声缓气,颇有女人味。但是她心狠手辣,果断刚毅,武艺超凡,要强好胜,又有领导才能,这么看来,又是个女强人了。就是这个充满矛盾的女人,使金庸品尝到游走于正邪之间的独特风味。从纯技巧层面上看,也容易引发戏剧性冲突——尤其是配给她们朴实厚道的男朋友。
   何铁手身上有点王熙凤的影子。与袁承志动手之前,她说:“袁相公,这叫做蝎尾鞭,刺上是有毒的,你要加意小心,好么?”语气体贴,含义狠毒,似是反用凤姐儿的“脸上带笑,脚下使绊子”。仙都派围住她要黄木道人,她明知黄木被押在教内,却强辞夺理:“你们师父又不是三岁娃娃,迷了路走失了,却来问我要人。你们把师父交给我照管了,是不是呢?好吧,大家武林一脉,我帮你们找找吧,免得他可怜见儿的,流落在外,没人照顾。也不知是给人拐去了呢,还是给人卖到了番帮。”很有些“凤辣子”的味道,堵得仙都派无言以对。何红药追忆和金蛇郎君的旧事,何铁手打趣:“啧啧啧,姑姑刚见了人家的面,就这样关心。”活脱是个江湖版的王熙凤。投入华山派后,力抗玉真子,更是智计百出,花样千幻,忽凭武功,忽使毒物,叫人叹为观止。
   这个角色在《碧血剑》中大放异彩,致使金庸欲罢不能,顺着这一走势又陆续创造了黄蓉、赵敏、丁珰等一系列精灵古怪、邪气俏皮的“小妖女”——只是把年龄调低了几岁。何铁手大材小用,在《碧血剑》中只作配角出现。她的后继者们却更上层楼,升格为女一号或女二号,与男主角们展开了精彩纷呈的对手戏。
   还有两句题外话:何红药既令人憎畏,又使人同情,直接开启了后来李莫愁、裘千尺、童姥、李秋水这一“情魔”系列。金蛇郎君夏雪宜与黄药师、杨逍、谢烟客亦有显而易见的承传关系。于此可见,《碧血剑》里不少人物都有“开先河”的意义,是一部被低估了的杰作。
  
   五、三个俏丫环
   写得最感人的是小昭。她对张无忌的感情既真且深,以紫衫龙王爱女之尊,为张无忌缝补浆洗,送茶送水,喜孜孜地做着“低三下四”的工作,绝无怨言。
   她是奉母亲之命来的。一开始的目标是乾坤大挪移。从处境上看,与奉师命盗取屠龙刀倚天剑的周芷若相似。但小昭本性善良,见“张公子”对她回护,也便真心相待,瞒而不欺,后来更为了情郎,割舍一己私情,远赴波斯。她和另一个丫环双儿最大的不同,是她柔中带刚,纯中又透出精明细致。相比之下,双儿一味的善解人意,死心塌地,性格缺少层次感。
   小昭之“刚”可以达到对赵敏寸步不让的地步。四女同舟时,她言词锋利,峥嵘偶露,好在越敏爽快豁达,一笑而罢。将要与张无忌远别,她又殷殷叮嘱:“殷姑娘随我母亲多年,对你一往情深,是你良配。”这临别赠言很值得深思。小昭不喜赵敏,一来赵是蒙古人,有碍张无忌在抗元义军中的形象,二来赵敏为人厉害,为张无忌背父叛兄的决心此刻还未显现出来。然则小昭为什么不推荐周芷若?周的本性尚未暴露,表面上斯文清雅,名门高徒,幼年时又与张无忌有旧,按理是最好的人选。
   金庸自有他的微言大义。光明顶上,小昭亲眼见过周芷若剑伤张无忌。虽然是为势所迫,但若换了小昭,对真心相爱的人绝对下不了这个狠手。读者当会记得小昭当时由惊慌失措到镇静讨药的反应。金庸没有正面去写小昭的心理,想来该是对周芷若有戒备了吧?与周芷若同船逃难时,周设词探问“九阴真经”的奥秘,谢逊问她,她又语焉不详。小昭在旁,尽收眼底。金庸仍是不着一字,但已不写而写。
   如此下来,在小昭眼里,周早已是深沉莫测,当然不及殷离那么一目了然。为张无忌考虑,宁可舍周而选殷。
   金庸安排小昭在三十回与众人永远分手,是一石数鸟的妙招。一是为张、赵的结合剪除枝节;二是最终完成了小昭形象的塑造,使之立体圆满;三是营造了悲剧美,让万千读者为之慨叹;四,也是不为人知的一点,是为周芷若在荒岛上下毒药、盗刀剑、逐赵敏、害殷离“清扫障碍”。小昭如留在张无忌身边,以她的细密心思和对周芷若的疑惧提防,周芷若只怕很难得逞。所以小昭的走,就像《红楼梦》时里尤三姐的死,是为了后文做准备的。果然周芷若得手了,王熙凤也顺顺当当把尤二姐骗进了大观园。也许要写一部好作品,要做一个大小说家,就不得不训练出一副“狠心”和“辣肠”。对笔下人物过于恋恋,只会误事。
   当然这不等于可以轻率。我看《侠客行》对丫环侍剑的处理,就很吃了一惊。
   基本上,侍剑是个温厚可人的女孩儿。她先误会石破天是石中玉,责备当中有爱惜,随和当中有自尊,很叫人生敬。知道石破天的真实身份后,更是全心全意为他打算,揭破丁珰要他做替死鬼的用心。
  

共 8281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作者在对金大侠小说的研究之细,剖析之精,让人叹绝,颇得金圣叹评水浒的神韵。而作者对此书观点的论证更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力。在半年前就与我曾就此中的若干观点交换意见。此文之出,可为金迷们又一谈资。——[梧桐烟花]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木子生火        2008-12-18 07:47:32
  原来作者对金庸的其文其人研究得如此透澈,难怪作者的小说也得如此那样之好!
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再接再厉,乘胜前进!
2 楼        文友:浅泠        2010-07-28 20:01:05
  文章把金庸的作品分门别类的做了一番评析,在品味金氏作品的层次递进里,也看到看到金庸的创作甚于成长(文字的)的轨迹,我不知道作者花了多长的时间去看金庸,但可以肯定的是,要把那份在江湖侠情里的成长理解得这样透彻绝非一朝一夕之功。
3 楼        文友:李学民        2011-08-30 08:26:41
  读此文,知作者在金庸武侠小说上浸淫之深。为作者钻研好学钦佩!
发表文章近百篇
4 楼        文友:鲁迅        2015-09-12 15:35:42
  写的真不错,祝创作愉快!
5 楼        文友:丁锻迎        2015-09-12 17:16:58
  写的真不错,祝创作愉快!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