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逝水流年*散文』智者乐山

精品 『逝水流年*散文』智者乐山 ——五个切换的片段


作者:三峡刘星 举人,4468.9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523发表时间:2012-03-02 21:53:55

引子: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而取乎山水之间,浮游于茫茫人海,遍寻诗书的韵致,难以抵达苏轼泛舟于赤壁之小舟的主客天问了。
   对于世代居住在山水之畔的读书人而言,也许更能体会其中难以言传的韵味。尽管难以用步幅的尺度亲自去丈量,却可以翻阅线装书的厚度,在文字的墨香里浸润。于是,见山——扑面而来,裹挟着自然的清新的魂灵,让通体的细胞在文字散发出来气息里做最亲密的零距离的吻;于是,看水——滔滔而去,翻卷着自由的欢跳的精灵,让死寂无声的文字充满了生命的律动和滚烫的情绪和永恒拥抱。
  
   一、否极泰来,人心所向也
   “棋艺客栈宾满棚,网上有约笑春风。高山流水话知音,心有灵犀一点通。三峡轻舟贯古今,流星闪耀划苍穹。龙吟依旧一生情,泰山巍峨九州兴。”
   这是《“龙吟泰山”赠三峡刘星》的一首打油诗。我们结识于网络,说具体点,来自新浪的博客。不知是前生的机缘,或者是今世的网缘,对于五岳之首的泰山,我始终满含虔诚的心。所以,我阅读来自山东泰山的博友的诗歌点评,也不禁雅致来也,于是回复了一首打油诗。打油诗如下云云:
   茫茫龙吟江湖处,巍巍泰山黎明出。千秋诗文石敢当,万步云梯诗余步。从来帝王畏封禅,更兼寻根魂归祖。一览天下独尊时,万众归心胜福禄。——《三峡刘星赠龙吟泰山》。
   诗歌唱和之后,我们便有了这样的隔空网络对话了。
   "龙吟泰山"说:“石敢当,十八盘,封禅大典、五岳独尊等等都是泰山独有的。三峡刘星在短短的一首诗里就用了这么多,可见刘星渊博的知识和精妙的文笔。真是钦佩之极。”
   "三峡刘星"回应道:
   泰山,我没有去过,却神往已久也,这不是因为孔子和杜甫对泰山的高度文化评价,不是在于皇权制度中帝王对泰山的敬畏,也不是因为泰山被奉为五岳至尊,更不在于泰山的人文和风景。那是什么呢?
   泰山很纠结。权舆时代被帝王借用而成为天下正统的象征,所以被神化被禅化;而对于文化人而言,泰山被异化被儒化,成为精神的另外一种皈依。而山的精神体系一旦建立,便永远成为他的子民灵魂聚合的皈依处所。于是介乎天地之间的山,成为一种最直观也最现实的上天入地的唯一通道。
   几乎每一座山都有一个传说,都有一个充满了寓意的故事。我们在心灵里虚构乃至神话我们心中的山。而地处中南之泰山,因为地理之位,高度之仰,环境之幽,人文之中——泰山因此而名满人世之江湖。
   乾坤两仪,否极泰来,人心所向也。呜呼。山之。
   呜呼。山之名,岂非仙人可为,又非名胜可栖。
   ……
   泰山,成为中央集权下最被权威的权舆之名山,泰山封禅的事实无情的宣告了封建制下的皇权,家国乃天下也。而杜甫在诗歌《望岳》中集中体现了读书人对此山的盲从的敬畏。在封建强权之下,每一个读书人都被磁化。唯独李白是另类。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对天目山的追随,其实是从一种失落到另外一种途径的无奈的乃至盲目的追随,而这更适合他一贯的个性,也展示了他的个性。尽管他一生好为名山游,可是心底的山总是和“虚无缥缈”的不切实际的心中矗立。
   前者实在,后者虚幻。虚虚实实让我们从此浪漫不起来,也现实不起来,他们便成为读书人心中的桂冠。
  
   二、神话我们心中的山
   山,源于山的高度却又不仅仅止于海拔的高度,而被人们重视乃至无端的膜拜。关乎最重视天地的国人而言,名山之名不在高度而在于山的特色,比如这些特色很多的被佛教道教占据,而这些宗教借山而得名,山也因为宗教的渲染而披上了神秘若山间之云雾般的飘渺和不可捉摸。
   利而用之在情理之中,被利用,山也乐享其成——得乎山水,享受山水,困局山水。
   李白的一首《蜀道难》成为最有气魄和胆识走红的诗歌,不仅仅是因为李白的才华,而是他在最恰当的时间和空间,为我们留下最动人心魄的山水的豪迈、烂漫、自由、无惧、无谓的诗人的风情。这由群山拱卫的西蜀果然成为了政治的失意场,而这样的主演居然有两个响当当的政治人物:唐玄宗和蒋介石。唐玄宗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会有马嵬坡的无助和蒋介石在山城迷雾中最后的无奈,而这些故事——注定让他们失去最辉煌的光环。
   山的精神体系一旦建立,便永远成为他的子民灵魂聚合的皈依处所。几乎每一座山都有一个传说,都有一个充满了寓意的故事。我们在心灵里虚构乃至神话我们心中的山。几乎可以说每一个独立的民族都有自己心目中的圣山。而这座山,已经远远不是海拔的高度,而是思想深处的厚度,当所有的宗教,包括外来的宗教便占据了这样的山之后,山更加的神秘化。道家名山、佛教名山已经根深蒂固的盘踞中国的山,所有的山被俘虏,连同被俘虏的就是大众心灵。
   终南山,这个京城西安的山,成就了第一批失意的文人的天堂之后,我们发现所有的山都被我们大量的倾注了盲从的情感。对于山刘禹锡在“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的总结下,我们看见了读书人的柔软的脊梁和听见了对门阀特权阶层无奈的乃至仰视后莫名的叹息。而“终南荫岭秀”是表象“积雪浮云端”才是至理。这场命题作文考场之所以被历史记忆,不仅仅是他只写了四句的趣事。事实上“高处不胜寒”仅仅是一种托辞。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现象一直衍生到如今的考场。从科举到高考再到公务员,几乎成为百姓最梦寐以求的“大山”……
   昆仑山,成为以古老羌族最早的文化源头,其实就是“中华民族”的一个源头。在西游记里,我们依稀看见这种影响。那是一块净土,而这个净土和我们的先民从哪里走出有关,那是一个和中原文化截然不同的天。山,就这样第一次被我们异化、定格。征服高山成为登山族最直接的借口,可是没有一座山被我们人类征服,即使是世界第一高峰同样如此。昆仑山上残留着母系氏族的影子,和现在云南的摩挲族残留的风俗照应。那是最初的民族的记忆,神话终究有现实的投影。我们对山的膜拜从此开始……
   山和林,在失意的文人骚客的字面上最后终于演绎成源远流长、蔚为壮观的山林文化,而山林文化注定后来成为士大夫消极红尘的最主要的托词。他们,总是借隐居而炫达,借诗歌而献媚,托虚名而远播……
   所以我说,是的,山之名,岂止仙人可为,又非名胜可栖。介乎天地之间,山成为一种最直观也最现实的上天入地的唯一通道。
  
   三:我只知道我心中的山
   不知道平原上生活的人对山的真实的感受,我只知道我心中的山。
   我漫步在南国的旷野,远离城市的高楼和喧嚣的人群,四处寻寻觅觅之后,茫然无得,而到底我去寻觅什么。突然,我发现我仿佛置身沙漠。对的,我就置身在没有山也没有水的感觉,尽管我的脚下是葱绿的草坪,尽管不远处有人工堆砌的假山,尽管假山上有喷泉不间断的飘逸的潇洒着纯净的水。
   现在,我处的环境周遭没有山,也没有水。心底总是空荡荡的失落感。我知道这种失落感和我目前的状况联系不大,而唯一联系的就是梦寐中的山和水。
   山,非名山;水,是名水。长长的断裂带不仅仅标识这是一条险峻而富含文化品质的长江三峡。而眼前低矮的岭南的丘陵,在我的眼里根本就不叫山,而山下的水,漫无生息的蠕动着,没有半点的流动的灵气。不,这不是山,这水,也不是我奔流的水。
   这山,对我的感召和呼唤,是那样的强烈乃至剧烈,这水,给我的呼唤是那样的殷切和迫切。当年,在珠江流域生活过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对于我而言也不长,仅仅两年的时光,当我几乎什么都无奈的习惯了的时候,唯独有两种感受让我难以抑制,那就是山和水。
   我的山,没有太多的矫揉造作的摆设,我的山没有这样的娟秀到虚伪到没有四季而只有满是鲜花和绿叶的小巧玲珑的山。记得在深圳的锦绣中华景区观看那些人工的大河大山的场景之后,我只是淡淡一笑。说锦绣到是不假,说中华则夸张到了极致。
   我的山,没有太多的人为的痕迹,寥寥可数的历史都是相距几百年乃至千年才有那么一段可歌可泣的故事。
   一个故事是宋玉的杜撰,一个故事是昭君的远嫁,一个故事是屈原的离骚,一个故事是白帝的托孤,一个故事是说浪漫的诗仙朝辞白帝彩云间了,一个故事说困窘的诗圣在这里涅槃,再有的故事就是高峡出平湖了……
  
   四、山画峨眉:佛在心间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李白的诗歌耳熟能详,其中的意境更是可以多重的解读,年轻的时候最是让我痴迷,后来居然鼓噪了一篇异想天开的文字来。
   “三峡刘星”:
   美文美心情,对于峨眉云海的描写和对于佛在心间的诉求都很自然、生动、真切也。峨眉山,没有去过,心却向往。峨眉云海的产生。自然非佛教而诞生,也非宗教而消散。佛是借云海来散布一种超度和永恒,佛的光忙巧借云海来显灵。所以,剥离宗教的附会,我们更多的人其实是借助峨眉之旅来践约自我的心灵的归宿的一种方式。所以,见不见佛光,都在心底,来不来峨眉,魂都在那里。
   “空谷鸣琴”:
   精彩的感悟,尤其是大才子的“见不见佛光,都在心底,来不来峨眉,魂在那里”,是啊,人间万事,都自有佛教所言的因果意味,因此,是否来峨眉不重要,重要的是以超然而顺其自然的佛教禅意,来解读生活赋予我们的各种因果,让灵魂与自然相融,让心灵与白云一起飞翔,这就是“宠辱不惊任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随天外云卷云舒”,这也是一种儒释道的精髓融合吧?问好刘兄,夏安。
   “三峡刘星”:
   网络不好,来到空谷之雪原,也即才女笔下的峨眉。雪原和高山,峡谷和山岳,诗书和气质……逶迤而来。匆匆而读。感受中见识了空谷的文笔和漂亮的精灵之间有某种联系:是透亮雪花般晶莹孕育了笔端的灵气呢?还是大山大水大高原催生了巴蜀女儿大气的神韵。虚化和现实勾连,浪漫和现实对比,历史和文化蕴藉,水的精灵和山的雄壮让你的文字充满了一种难得的气韵。
   “空谷鸣琴”:
   呵呵,多谢大才子的用心点评!鸣琴不才,应该是峨眉的这方自然的山水强烈感动了我吧,不是我的文美、摄影的景色美,而是峨嵋雪景深深震撼了我,我使用文字和图片还原这份真实吧!
   如上网络对话,让我们还原对山的认识。不管是什么山,也不论我们是否居留、抵达,雾还在山间朦胧,水还在山间滋润,真应了那句词曲来:山还是那座山……
  
   五、恣意江湖的洒脱
   山不在高,有名则灵,水不在深,有韵则吟。人不在衣,有神则新,形不在华,有骨则立。乎形之彩,非于外在之相,攸自在神往。洛神于曹植梦中,超然于波涛之上,心之所想,全在内涵之仙气,岂是凡夫所能观之。
   山之名,岂止仙人可为,又非名胜可栖。狼咆哮于明月之夜,游魂于山涧之溪,寻寻觅觅中,最后一滴眼泪给星星,最后一朵浪花给彼岸,最后一次冲动给远方,哪怕海市蜃楼,哪怕猎枪森森,哪怕俗世凡尘。
   水之心,岂止形色也。此心读“新”,朵朵浪花送新颜,阵阵涟漪荡心情,此心又“信”也,勿须海盟山誓,牵手海枯石烂,此心更“星”也,布漫天锦绣,写华美诗章。山之颠,水天涯;早为露,夕为霞。心心相约,归去来兮,星星璀璨,归去来兮;山之边,水彼岸,融冰凌,化甘霖,欣欣向荣,归去来兮,欣喜若狂,心满意足。
   牵手山水,恣意江湖。谁不正名山水赋,谁不重唱彼岸歌,谁不牵手走天涯。唏嘘,唏嘘……

共 436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子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圣人毕竟是圣人,以山水形容仁者智者,形象生动而又深刻,足见其智仁双全。诚如作者所说:“每一座山都有一个传说,都有一个充满了寓意的故事。”那么,作者这一篇文字,便是对这些传说与故事进行着深挖。作者循着圣人的墨迹,以《智者乐山》为题,显出了独特的视角及精巧的构思。文章指点名山,激扬才情,或旁征博引,或与友智辩,以山寄情,借山抒怀,行文浑厚大气,笔触饱满圆熟,在文字深处,植根着睿智而深邃的思想,值得细细品味。欣赏并推荐!【喜有此李】【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203032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喜有此李        2012-03-02 21:56:55
  子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圣人毕竟是圣人,以山水形容仁者智者,形象生动而又深刻,足见其智仁双全。
回复1 楼        文友:三峡刘星        2012-03-06 17:51:27
  感谢编辑对此文的推荐和点评。说来话长,因为贵网名叫《江山文学网》所以特别重新审视自己过往的文字。如此收集起来就是如上的几个片段。每一个片段都是不同时期用不同的笔法写出来的。尽管不太连贯和一致的体裁不太吻合所谓的习惯的写法。但是,究其所谓随笔的本意无怪乎自然成为,所以,无心之自然成文的几个片段也就“顺理成章”的成文了。
   我生长在山中,也成长在水边。此山就是连岸的八百里三峡也,此水过去叫川江,写作叫高峡平湖也。看惯了山间的云雾,听惯了江上的号子,所以不想具有诗意和哲思都难。
   而山,总是横亘在我的周遭,既囚禁着人,当然也诱惑着人。山外青山楼外楼的意境不仅仅是诗意,而且是山里人出走大山的一个美妙的借口。想当年李白也不是“下江陵”,杜甫不也是“即从巴峡穿巫峡”的欣喜……伟人如此,我等更如此。自古以来,顺流而下是一种境界,而登高仰止更见功力,所以,对于山,我们总是寻觅庇护慰藉灵魂,或者渴望天梯而飞升……
2 楼        文友:喜有此李        2012-03-02 21:57:13
  诚如作者所说:“每一座山都有一个传说,都有一个充满了寓意的故事。”那么,作者这一篇文字,便是对这些传说与故事进行着深挖。
回复2 楼        文友:三峡刘星        2012-03-06 17:57:30
  是的,正如每一个汉字都是一个故事,每一个汉字都是一座灵魂一样,每一座山都是文化精髓的灵魂。不管我们用什么方式占山为王的霸气也好,隐居而寻求庇护也罢,愚公移山的愚蠢也好,积土成山的寂寞也罢,我们总是寻觅着征服和穿越的途径,唯独忘记了,我们其实只是苟且的一粒尘埃——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夕阳几度红……
3 楼        文友:喜有此李        2012-03-02 21:57:26
  作者循着圣人的墨迹,以《智者乐山》为题,显出了独特的视角及精巧的构思。文章指点名山,激扬才情,或旁征博引,或与友智辩,以山寄情,借山抒怀,行文浑厚大气,笔触饱满圆熟,在文字深处,植根着睿智而深邃的思想,值得细细品味。欣赏并推荐!
回复3 楼        文友:三峡刘星        2012-03-06 17:59:03
  我只是一个行者,还在山中。我只是渴望化成山涧的一滴水,山间的一团雾
4 楼        文友:逝水流年        2012-03-03 10:42:41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精华典藏。感谢您赐稿流年,祝创作愉快!
爱,是人世间最美好的相逢,用文字找寻红尘中相同的灵魂。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