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杂文随笔 >> 『逝水流年*杂文』“公道自在人心”之谬误

精品 『逝水流年*杂文』“公道自在人心”之谬误


作者:喜有此李 举人,5104.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667发表时间:2012-03-06 19:56:38
摘要:总的来说,“公道自在人心”是一个伪命题,是息事宁人的表现,是封建思想的残余,若然乐此不疲地运用,往往在无意中起到了助纣为虐的作用,让公道失真,让一切歪理邪说、不公平的现象横行,让道德与文明倒退,小则误民,大则误国,危害不浅。

『逝水流年*杂文』“公道自在人心”之谬误 “公道自在人心”一语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不难理解,所谓公道自在人心者,是指公正的道理自然存在于众人的心里,人们对事情的是非曲直知道得清楚明白。言下之意,颇有些公道只要自然存在于人心就可以足够了的味道。事实上,每当我们遇见一些不平的事的时候,也常常这么做:用“公道自在人心”来劝导自己或者他人,认为不必与之一般见识,公道总会在适当的时候显现出来的。
   这当然是有点阿Q的精神胜利法了。众所周知,鲁迅笔下的阿Q常常用虚假的胜利来实现精神上的自我安慰,自我麻醉,即使是挨了打,也以“儿子打老子”来安慰自己,取得精神上的胜利。而常怀“公道自在人心”说法的人大概也莫过如此——即使面对不公、邪恶等现象,也认为可以不闻不问,任其发展,反正大家心里都知道“公道”在何方嘛,邪总是压不了正的,于是心里也很安慰,甚至渐渐地麻醉了。其实,邪压不了正的根本在于让“正”表达出来,而非只是以意淫的方式存于心里。正是由于这种病态精神的支配,常怀“公道自在人心”说法的人也必然如阿Q般永难振作起来以求自强,并永在屈辱中苟活,严重者甚至为之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如古时的韩信,认为自己有功于刘邦,刘邦日后也必定对自己不薄,不听朋友蒯通关于“拥兵自立、日后免遭文种之祸”的规劝(以当时韩信手握之重兵,若然拥兵自立,小则可与项、刘二人三分天下,大则可以一统江山),从而不忍背叛。按理说,忘恩负义肯定不在公道之列,韩信的想法也没有错。殊不知,兔死狐悲,鸟尽弓藏,政治那玩意乃“窃钩者诛,窃国者侯”,哪有什么公道可言?韩信因为过于迷信自己心里的“公道”,不但失去了改写历史之机会,还让自己死于非命——刘邦在贵为太祖之后,以百般借口,先后将韩信由“王”降至“候”,最终让一代历史名将死于马后的绣花针下。
   也可能有人会认为,如果说公道自在人心有点屈辱的味道,但又何尝不说是忍辱负重的表现呢?如此说法,大概是没有理解“忍辱负重”的真正含义。其实,大凡忍辱负重者,“忍辱”只是其表,“负重”才是其实质,其行为是为了实现自己最终的目的。因此,他们的忍辱只是暂时的,也是用来麻醉他人的。比如春秋时期的勾践,在亡国之后,没有自我安慰,而是心怀复国大计,暗暗奋发图强,卧薪尝胆,为了麻醉吴王,甚至不惜尝其粪便,可谓极尽屈辱。最终,勾践得以打败了吴王,达到了复国的目的。勾践的例子说明,忍辱负重绝非如“公道自在人心”一般用来长期麻醉自己,两者之间是有本质的区别。
   常言道:理不辨不明。作为一种公正的道理,如果仅仅满足于自在人心,自得其乐,自我意淫,无疑更助长了歪理的横行。从某种角度来说,公道自在人心也是一种沉默的表现。鲁迅先生说:“不在沉默中爆发,便在沉默中死亡。”而理正者的沉默,往往是理屈者乐于看到的。如此,爆发的必是歪理,死亡往往就是公道。试想,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不正是以舌战群儒的方式,让东吴的求和派理屈词穷吗?
   当然,光有辩还是不够的。俗话说:事实胜于雄辩。让公道真真正正地存在于事实,才能让其名副其实,也才能彰显其不俗的意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让公道存于事实,其关键在于放手去实践,去行动,以大无畏的精神去战胜一切不公平的东西。试看历史,古往今来,各朝各代无数仁人志士为了向暴政宣战,以替天行道为己任,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最终让腐朽的旧政灭亡,推动了文明的进步。——如果人民仅仅沉迷于“公道自在人心”,必是顺从暴政、甘愿奴化的表现,这无疑在无意中对暴政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那么,现在的我们恐怕还处在封建皇朝的残酷统治下吧。
   是非在于时势。公道也是如此,它纵是不可颠覆,但也须要审时度势,从实际情况出发,灵活运用,绝不能死抱教条。当然,灵活运用并不是说就要改变公道的实质了,恰恰相反,它是让公道在错综复杂的形势下以更好的方式表达出来,让它付之于众目睽睽的客观事实下,而非藏掖于心里。春秋时期的宋襄公,面对残酷的战争,内心依然死抱“仁义”之公道,不懂得审时度势,任由楚军过河结阵,结果惨败而回,身负重伤,从此国力渐衰,留下了千古笑柄。如此死抱教条,其“仁义”之公道又有什么实质意义呢?如果先击败楚军,再高举仁义大旗,岂不更好?——宋襄公之仁,害己误国,实则有着“公道自在人心”的影子。
   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文明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人们很多的观念也发生了改变,但“公道自在人心”的观念似乎依旧根深蒂固,其负面作用依然随处可见。最常见的是人们对社会不合理现象往往表现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觉得公道自在人心,无须多管闲事,从而加剧了事态的发展。从某种意义来说,目前社会冷漠、道德滑坡的现象,又何尝不是这种观念在作祟?即使在大的层面,我们依然可以看到这种观念的影子。比如在领土争端的大问题上,我们更多地是表现出抗议与谴责,而无实质性行动,任由他国蚕食领土,而这种抗议与谴责,不正是对公道自我认可的表现吗?殊不知,在国际利益面前,所谓的公道根本不会停留在自我认可的层面,而是以事实说话,况且,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他国照样可以找出一大堆的理由以作为公道,从而证明自己对领土的拥有权属,如此,所谓的公道自在人心,谁又能说得过谁呢?
   行文至此,觉得有必要探讨探讨“公道自在人心”这一观念所产生的根源及其深入人心的原因了。众所周知,在几千年的华夏历史进程中,封建主义主导了绝大多数的时间,而儒家文化又是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在儒家文化里,德治是其中一个主要学说。儒家的德治主义就是主张以道德去感化教育人。儒家认为,无论人性善恶,都可以用道德去感化教育人。这种教化方式,是一种心理上的改造,使人心良善,知道耻辱而无奸邪之心;这是最彻底、根本和积极的办法,断非法律制裁所能办到。从上述的德治观点不难看出,这是对精神力量的注重,是对主观思想的高度认可,而所谓的公道自在人心,也正是偏向主观的表现,无疑是这一学说的衍生物。因为漫长的封建史,使得人们长期接受着封建思想的浸淫,因而,“公道自在人心”的观念就显得根深蒂固而乐于为人接受了。
   总的来说,“公道自在人心”是一个伪命题,是息事宁人的表现,是封建思想的残余,若然乐此不疲地运用,往往在无意中起到了助纣为虐的作用,让公道失真,让一切歪理邪说、不公平的现象横行,让道德与文明倒退,小则误民,大则误国,危害不浅。
   至此,笔者不禁要问:所谓的公道自在人心,我们还有必要让它继续谬误下去吗?
  
   二〇一一年五月三十日

共 260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公道,公正的道理,大公无私的道理。它,仅仅存在于人心有价值吗?在现实生活中,往往是众人皆知公理何在,然而大多数人是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去处世处事,使得公道有时也就仅仅保留在“在人心”的状态,正气得不到彰显,歪风邪气反而横行。作者以正反两方面的雄辩事实,有力批驳了一些人因着畏于权势,得过且过,明哲保身而散布的掩盖自己怯弱的伪命题——公道自在人心。漫长历史,茫茫尘世,有多少人真的是以此聊以自慰,使得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精神一直生生不息,使得一些仗义执言者得不到舆论支持而败北。感喟作者以老道辛辣的文笔,对这种不良现象的本质与根源做了深入的挖掘,并进行了有力的批判。希望在作者的呼吁声中众人真正能“路见不平一声吼”,让正义公道彰显于世,而不是在众人的沉默中灭亡。力作,荐阅。【编辑:风逝】【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204070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风逝        2012-03-06 19:57:28
  公道,公正的道理,大公无私的道理。它,仅仅存在于人心有价值吗?在现实生活中,往往是众人皆知公理何在,然而大多数人是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去处世处事,使得公道有时也就仅仅保留在“在人心”的状态,正气得不到彰显,歪风邪气反而横行。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2 楼        文友:风逝        2012-03-06 19:57:51
  作者以正反两方面的雄辩事实,有力批驳了一些人因着畏于权势,得过且过,明哲保身而散布的掩盖自己怯弱的伪命题——公道自在人心。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3 楼        文友:风逝        2012-03-06 19:58:20
  漫长历史,茫茫尘世,有多少人真的是以此聊以自慰,使得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精神一直生生不息,使得一些仗义执言者得不到舆论支持而败北。感喟作者以老道辛辣的文笔,对这种不良现象的本质与根源做了深入的挖掘,并进行了有力的批判。希望在作者的呼吁声中众人真正能“路见不平一声吼”,让正义公道彰显于世,而不是在众人的沉默中灭亡。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回复3 楼        文友:喜有此李        2012-03-07 11:17:10
  谢谢风姐,按语写得精彩!上茶!O(∩_∩)O哈哈~
4 楼        文友:素心如兰        2012-03-06 21:22:48
  啦啦啦,还是风姐姐对我最好了。李子大哥,兰儿洗耳恭听,受益匪浅了。
回复4 楼        文友:喜有此李        2012-03-07 11:17:39
  啦啦,兰儿到访,香茶伺候!
5 楼        文友:吴墨        2012-03-07 09:56:03
  这问题思考的对,众人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事未必正常。文字说理得法,层层递进步步深入,有理有据鞭辟入里,耐嚼耐品,令人回味。好文佳作,授之精华当之无愧。祝好!春安!
写杂文三十年痴迷不悔,为小百姓说话、疾呼
回复5 楼        文友:喜有此李        2012-03-07 11:18:33
  谢谢吴老用心的评论,拜读大作,受益匪浅!问好,春安!
6 楼        文友:逝水流年        2012-03-07 10:09:48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精华典藏。感谢您赐稿流年,祝创作愉快!
爱,是人世间最美好的相逢,用文字找寻红尘中相同的灵魂。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