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旋转木马 >> 短篇 >> 作品赏析 >> “女子善怀”与文化散文的情调

精品 “女子善怀”与文化散文的情调


作者:杨焕亭 举人,5321.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440发表时间:2012-03-08 08:48:33

——读风飞扬文化散文集《你可记得我倾国倾城》
  
  
   从“暑气炎炎正若焚”的盛夏到“云物凄清拂暑流”的初秋,我一直在风飞扬的散文芳苑中漫步,轻摘几株奇葩,顿有余香在掌;独听三番咏叹,亦与心之徘徊。作家所构筑的“自我”审美台榭,所撷取的纷纭散文意象,所搭建的诗性散文结构,所选择的个性散文语境,都带给读者以“禅房花木深”,“曲径通幽处”的艺术分享。是一位向月打坐的琵琶女子,从指间流出的,都是“大珠小珠落玉盘”的“切切嘈嘈”;是一位笔凝春温的丹青佳人,翰墨滴落处,尽是人世的爱恨沧桑——一种细腻、婉丽而又夹带着漫漫忧思的别样情调。
  
   这似乎是一个理论问题,又是一个实践问题。作为一个审美范畴,“情调”是一个包括了情味、意趣、格调等丰富内涵的概念。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作家内心世界、性格气质的文字外化。杜牧之所谓“江南仲蔚多情调,怅望春阴几首诗”正是这个意思。诸如鲁迅式的庄色肃调、梁实秋式的闲适逸调,余秋雨式的量韵高调,都无不印证了“夫情致异区,文变异术,莫不因情主体,及体成势”这个贯通古今的艺术规律。这就是说,散文的情调是一个多元的、多彩的概念。惟其如此,散文世界才精彩纷呈,姹紫嫣红;才竟春争艳,琳琅璀璨。在这个“繁弦”嚣然,俗调喧然的浮躁年月,追寻散文的“雅”,似乎已是一种奢侈的享受。然而,风飞扬的作品正是以其静雅、素雅、清雅的芝兰芬芳而在林林总总的散文荟萃中独占一方春色,这实在是一种难能可贵的“虚壹而静”。
  
   (一)
  
   《诗经·鄘风·载驰》曰:“女子善怀,亦各有行”,道尽了精致抑或是豪爽的女子内心柔美,观物怀恋,心绪连绵的绰约情态。在我看来,“女子善怀”,不只是一种带有“类”特征的天然气质和心理生态,而且是一种根源于禀赋的价值追求。在风飞扬的作品中,它首先表现为作家对于散文题材的选择与拓展。我虽然只是在文章中追寻作家的影像和心路,然而,仍然不难从“倚秋而坐,面对的却是春天的美意,背景是水墨淡笔,氤氲出淡淡水气”的盈目春怀中体味一位文化女子“淑媛”、“典雅”的生命态,一位秀心才人“疏远清风下”,“为善,亦为缘”的绝尘情趣。简单地用今天很时尚的“小资情调”去概括它不免显得清浅和平面,事实上,它是一个传统与现代文化意蕴陶铸的综合体;一方充盈着闺阁情怀和婉约意味的芳草地。
  
   带着这样的价值取向在古往今来的文化长廊中徜徉踱步,她倾心构筑的文字“大观园”就成为一处芳菲馥郁,流觞溢香的琼阁璧宇。从晨风夜露中走来的女子,无论是小家碧玉的霍小玉,还是香腮粉面的桃小春;无论是淑良依人的李千金,还是书香盈袖的叶小鸾;无论是坠落风尘的陈圆圆还是风雪梅花的王昭君;无论是“轮回复生”的杜丽娘,还是“凄凄惨惨”的李清照,尽管每一个人都是在“历时态”漫长岁月中谱演人生悲欢离合的生命个体。然而,当作家将之镶嵌在翰墨淋漓的散文“徽宣”之上的时候,便都因为打上了主体审美的烙痕而成为一簇簇各具情态而又彼此映照的文化意象。不管这些女子的命运怎样地曾经沧海,迥然相异,但是在作家的心灵琴键上,她们一个个都是美的化身,都是携带了日元精华,天地元气的精灵,几乎都是或工书画,或通音律,或汤文思的深致雅人。即使在命途多舛,愁锁深闺,沉默陋巷之际而依旧苦苦地美姿容,养清气,重修为,都是因为那一双“秋水”含了太多的期待,那一颗“素心”凝聚了千千情结,那一方情苑潜入了不尽的缱绻:期待着一个真正的男人那种青丝“厮守”的爱,盼望着活出一种有品味的人生。
  
   这种理性的选择,使得风飞扬的作品脱离了时下某些散文作品于华丽的词采下掩盖着的浮躁,于灵魂“独白”中宣泄的个人化情绪,洋溢着知识女性精神层面和文化层面的芬芳。具有了一种“爱情那么美,可以陶醉到让自己低了又低,低到只是上天的一枚棋子……爱情果真是这样,没有其他的道理,就是,让我遇见你,是上苍的旨意”的情感纯度;“澄澈里只留下穿透岁月蛮荒的香,悠思雅致……都……揉成了心香一瓣”的安谧和沉静。这是一个熔铸了传统女性痴情和现代女子温情,交织了生命“历时”与“共时”,虽然也曾感喟“我也逃不出”,却不愿坠落俗尘,于尘嚣中站成影倩质洁的“自我世界”。
  
   (二)
  
   从修辞学的角度看,“情调”似乎是一个并列词组。然而,在美学领域,“情”与“调”却是相为内外表里,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即所谓“调悦者,情之道也。”这样,“调”就不仅含有表“情”的节奏含义,更有着“合得周密谓之调”的结构意义。正是因为有了个性的结构,才有了散文的个性情调。风飞扬显然不愿意落入散文传统结构的俗套,而力求通过不断地创新,赋予自己的作品以诗性的排列组合。
  
   这一切,当然仍旧根源于“雅润为本,五言流调”的审美追求。就作品的结体铺张而言,绝少“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的直入画卷,多为“青山淡远而含冶”的半掩微露。粉面未见而先闻足音,蛾眉未现而先睹其影,那女子的芳名被作者隐藏在诗韵的“林籁结响”中:“她总是在这样的时分,陷入一种慌乱与不安”,“连伸出来的手也变得虚幻,甚至,一丝触摸的勇气都没有”,“这细小的心思是优柔的,适合于守候,却不适合于躲藏”,“小时候学认字,吟诗对句,也练曲律歌舞,这是大唐华美的篇章……”,在这洋洋千言的铺排中,文化环境与生存状态;历史背景与岁月心绪,都如云霓山岚一样地扯丝拉絮,朦胧环绕,恰似以一束半卷的帘幕,映出佳人暗香盈袖的倩影。而霍小玉——一位身似莲花,独描涧兰的女子,终于在读者的望穿秋水中登上情海爱波的花船,去经历一场被苦浸渍,被痛缠绕,被泪濯洗的命运悲剧。作者这样的设定,不惟将“悬念”元素引入散文创作,尤其给予文本以“山重水复”的曲美感。
  
   从结构绵密的编织来说,那是“相看两不厌”的主客体观照。女人写起女人来,自然有着纠结连环的柔肠百转;文化女人欣赏起文化女人来,更是有着一种同气连枝的心灵烛照。如果作者仅仅满足于叙事的起伏跌宕,那么,充其量也就是历史故事的复述,更谈不上“雅丽”琀章的情调。风飞扬的艺术灵性正在于,“衔花而佩实”,让连类无穷的诗意,驾着联想的翅膀,凝结为吐纳珠玉的诗语。于是,我们从《章台柳》中读出了“岁月的风霜总是裹在爱情里,不知不觉间就让人有了沧桑。悲欢离合的萧素,憔悴了几分风骨,惶惶然只剩了煎熬,最是两情相牵的思念,比情盅的毒还要烈,一生离不得舍不得”的“声声慢”,从《不与离人遇》中聆听到“麻木中逐渐结痂,生硬地烙得人发疼,愈加没有了柔软,连折皱都不见了,再次直通回忆深处,又一道道伤口在暗处滋生”的“声声漫”,从《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中触摸到“这个天地,仿佛穿越了几千年的忧伤,仍带着最初的无奈,透过岁月沧桑,红颜尽处,是谁的诉说这般凄凉”的“声声满”。如果说,作家铺叙的女子们的命运历程是一曲曲蛾眉婉转的乐章,那么,这些浪花一般托起在情潮恨海之上的思维珠玑,才是风飞扬作品的真正的魂灵。这是一种“我看青山多妩媚”,从“自我”走进“她我”的俯瞰;又是一种“想青山看我亦如是”,从“她我”走进“自我”的浸淫。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叙事与抒情、感悟交融的结构意识,而是一种诗化的升华。
  
   发散性是时下备受媒体关注的思维形式。然而,从散文美学意义上说,发散性绝不意味着神离形散,而是一种“寂然凝虑”的纵横翱翔。读风飞扬的散文,我们不难把握爱与被爱、恨与被恨、期待与现实的落差始终是盘桓在字里行间的悠悠线谱。她艺术的目光沿着情感的航道,在漫长的文化长河流连忘返;她诗性的知觉凭虚御风,在怀古吊今的氤氲中上下回梭。一篇《但是相思莫相负,牡丹亭上三生路》,从“原来姹紫嫣红开遍”的牡丹亭起步,笔锋毫端,目光所及,白素贞断桥碎肠,冯小青抑郁而亡,俞二娘郁郁成疾;一篇《新来瘦》,从“昨夜风疏雨骤”开篇,言尽易安居士“人比黄花瘦”的憔悴,张爱玲“恨海棠无香”的隐忍。点点滴滴都是女子杜鹃啼血,斑斑泪痕。这样,这些妙龄女子的悲郁凄婉,就不仅仅是一道苍凉的风景,而构成一种具有历史分量的文化现象。作家虽然没有从社会学意义上去探究隐藏在这些悲剧人生背后的深层原因,然而,却是一种“谅邃”骊渊的文化认知。
  
   (三)
  
   读风飞扬的散文,我油然想起刘勰“秀气成采”的经典。
  
   在我看来,“秀气”乃是指作家驾驭语言的能力,是由先天才赋与后天磨砺而成的一种文人气质,“物缘耳目,辞令管其枢机”,正所谓“辞令就得谓之雅。”用我们今天的话说,就是“语言是散文的家。”
  
   风飞扬的作品流淌着文化女性天然的“柔美”,具有一种“黄鹂婉转”的旋律美:
  
   杜丽娘倾泪如波,三生石上又一梦,梦得风雅神会,她对着画,把前世今生道分明,今生也还不是生,她只是清魂一缕未沾尘。
  
   柳梦梅也入了梦。
  
   丽娘在梅花树下花魂护体,等待柳生来救。
  
   是叙事,也是哀歌。一曲三折,一浪三涌,一眸三回。一帘幽梦,包蕴情爱的缱绻,相思的缠绵。“风雅神会”四字极妙,把一场荡魂摄魄的爱蒸腾到精神层面。说到杜丽娘,她不用“香魂”,而用“清魂”,妙极参神地与一树梅花彼此呼应,烘托出主人公“清气”独立的品格。
  
   风飞扬的散文具有一种不待雕饰的“丽质”美。她的文字,虽于练字上颇见功力,却绝无“二句三年得”的苦吟,一切都是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如“两人在一起了,再曲折也都是小波澜,阴阳两隔都挡不住,还有什么能分得开?”又如“她一直不爱笑,笑到最后也是带着泪的,小颦若解愁春暮,一笑留春春也住。就为这一句,也躲不开今世相逢。她想念,外面春雨似线,却穿缀不起一个已然结束的过去。”其实,世间最美的,也是最富质感的。我以为,她的词采受宋词元曲影响颇深,追求对生活小景的随意撷取,又给予诗意的滋润,读来如饮清泉,甘洌而又清爽。
  
   风飞扬的散文具有一种参透人生的“哲理美”:穿梭在她的文字画廊里,随处可见睿智的闪光:
  
   “爱情就是这样,把开始握在手里,结局却始料不及。”
  
   “他们之间没有故事,就像那水,太清澈反而失去想象的空间和追逐的魅力……”
  
   “也多亏了没有,否则多少多少唯美,那切切等待的一颗心靠谁来收留。”
  
   所有这些,都构成了风飞扬散文的整体美和个性美的情致。你可以从中参验儒家的兴观群怨,道家的清静无碍,佛家的山色虚空。
  
   歌德曾经认为,好的作品愈是具有哲理,“就愈是高贵,就到了极境”,我毫无把风飞扬的作品抬高到“极境”的意思,然而,她那些镶嵌在字里行间的思想之光,却如艺术的灯盏,照彻她诗意的栖居。
  
   写一篇洋洋洒洒的文字容易,弦翻一种雅美的独立逸世的情调却是一种美的历程。祝愿风飞扬一路远航,水起风生,有更多的绚丽奉献读者。
  
  

共 427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篇优美的赏析,欣赏原作者的“女子善怀,亦各有行”,美文美韵,纵横翱翔、“秀气成采”,作者写的有理有据,文采飞扬,"她那些镶嵌在字里行间的思想之光,却如艺术的灯盏,照彻她诗意的栖居。"原作美,赏析也美,相得益彰,欣赏。欢迎继续投稿木马。【编辑:阿秀 699】【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204082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阿秀 699        2012-03-08 08:48:56
  一篇优美的赏析,欣赏原作者的“女子善怀,亦各有行”,美文美韵,纵横翱翔、“秀气成采”,作者写的有理有据,文采飞扬,"她那些镶嵌在字里行间的思想之光,却如艺术的灯盏,照彻她诗意的栖居。"原作美,赏析也美,相得益彰,欣赏。
多年从事文秘工作,爱好旅游、音乐,喜欢读书,随心而作,不拘一格,愿与各位文友一起挥洒文字,潇洒走人生。
2 楼        文友:阿秀 699        2012-03-08 08:54:14
  杨老师的文章别具韵味,优美,向您学习。
多年从事文秘工作,爱好旅游、音乐,喜欢读书,随心而作,不拘一格,愿与各位文友一起挥洒文字,潇洒走人生。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