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文子爷

精品 文子爷


作者:郭军平 进士,8669.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023发表时间:2012-03-09 22:57:18

文子爷瘦瘦的脸颊,尖下巴,中等个儿,就因为年轻时当过国民党的团参谋而在文革时被列为村子里批判的对象。
   印象里听母亲常提的“五类分子”,终究知道“五类分子”不是个好词。上了中学以后,才彻底明白所谓的“五类分子”就是“地,富,反,坏,右”的总称。明白了这个概念,见了经常见得的文子爷,我下意识里就不自觉的拿这个概念对照文子爷究竟属于哪一类,从他当过国民党团参谋一职上我敢确定当时政治批斗他一定是定性为“反革命分子”,因为他一不是地主,二不是富农,三也不是革命队伍里的“坏分子”,四更不是右倾的知识分子之类的。时已到了改革开放以后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村子里用石灰粉喷写的“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标语已经模糊不清了,而我还习惯上以这样的潜意识来看待文子爷,真有点揪“阿Q的癞疮疤”的味道。
   其实文子爷是对这个“癞疮疤”非常敏感的,因为我有时在和他谈及大陆和台湾的话题时,他就会不自觉的带着一种警觉的眼光看着我。这足以见得当年的政治批斗的酷烈,给这位饱经沧桑的老人留下的心灵的悸动,这也让我想起了现代著名作家老舍为何会不堪凌辱而投湖自尽的原因,再进一步想起了张贤亮,季羡林等这些曾经被定性为“右倾”的知识分子能百般忍耐活下来的不易。知道自己的话已经引起了老人的“硬伤”,我就会赶紧打消老人的顾虑,解释说大陆和台湾的良好关系,这样的话老人是喜欢听的,因为在老人的眼里我毕竟是一个在外面上学的人,是村子里不多的科班出身的秀才,而对于各方面信息较为封闭的农村来说,我说的外面的各方面的事情在他的眼里也许都是最为新鲜的了。
   文子爷喜欢和我聊,我也喜欢和文子爷聊。有时,我也想,假如把我放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时代,会不会因为我和文子爷密切的接触而给我扣上个“反革命分子”或者“右倾”的坏分子的帽子呢?这也真说不定,因为村子里和文子爷密切来往的乡邻并不多,我不知道是文子爷的历史背景和曾经的政治遭遇让人们心有顾虑还是其他的原因,反正在我的眼里可能是前一种因素吧!因为,我能从一些乡邻的异样的眼光里看出对我密切接触文子爷的狐疑,好像我也成了“反革命分子”,而相对于那些在村子里搞过红色运动的群众领袖来说,如果说是谁和文子爷交谈过,乡邻们不是抬高眼睛看待文子爷就是抬低眼睛看文子爷,抬高眼睛的认为文子爷能和红色领袖般的人物接触,了不起;抬低眼睛的认为这该不是文子爷又要交代什么问题了吗?文子爷就是这样在乡邻们的眼睛里沉浮着。
   其实我和文子爷密切来往的缘由很简单,一是文子爷是村子里少见的“官”做到团级的军官,如果抛开政治色彩来说,这相当于现在的“县团级”,以这样的身份和地位,如果在当时来说,也算得上一方“英豪”了,试想你哪个平民百姓能够和他随随便便聊天呢?二是文子爷的历史掌故多,对于这样一个有特殊身份——国民党将校的遗留人员,和他聊天是能直接了解到历史教科书里了解不到的一些历史故事的,同时对于一位能做上国民党团参谋的位子上的人来说,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毕竟其人还有些本领的吧!村子里壮年汉子讲过文子爷的故事,一说到文子爷,壮汉们就表现出一种佩服得五体投地的神情,唾星四溅,添油加醋的说了村子里一次放水时遇到邻村一些泼皮刁难的事,当时村子里集合了十几个护水的壮汉,都拿着铁锨,木棒之类的器械,眼看着一场流血事件就要发生了,在这紧要关头,壮汉里的一个人提醒道“快叫文子爷”,于是壮汉以百米的冲刺速度跑到文子爷家,时值夜晚,文子爷就二话没说,连夜随同壮汉前去,讲故事的壮汉说道:“在文子爷赶到的时候,几个泼皮就很轻佻,说着“我还以为来了个什么大人物呢?就你那瘦猴样,还想吼人”就过来拽文子爷,谁知文子爷一个“扫荡腿”,泼皮哗哗的倒了一地,还有几个看了吃亏,就提着木棒朝文子爷脑门打来,村子里壮汉们就喊道:“文子爷,小心!”,谁知文子爷不慌不忙,敏捷的躲闪过木棒,就势一个扫荡腿,又放到了几个,放倒的泼皮们一个个摔得皮青脸肿,躺在地上呻吟。一场即将发生的械斗事件就这样让文子爷轻轻摆平了。至那以后,文子爷有“两下子”的消息不胫而走,一时还有很多慕名前来讨教功夫的,但文子爷并没有传授。他仍然是低调活人,不显山不露水的。对于文子爷的这点功夫,我还是很羡慕的,曾经也希望文子爷能收我为徒,但文子爷除了单独给我展露了一手功夫外,再也没有收徒的意思。我从文子爷那矫捷的拳脚身手,闪腾挪跃的身姿里相信了村子里人们的传说。自那件事情以来,文子爷的地位也明显上升了,人们再也不敢轻易小看这样一位老人了。
   文子爷原来毕业于国民党陆军保定军校,还不是蒋介石的黄埔嫡系。文子爷打过小日本,文字爷讲的时候总是感慨小日本的武器厉害,地上跑的,天上飞的,国军虽然士气旺盛,坚守阵地,有宁死不降的精神,但是因为武器落后,伤亡惨重。文子爷说到这一点上总是很伤心,也许作为一位前线军人总是能直接感受到武器不如人的严重后果和付出的血的代价。至于文子爷有没有打过解放军,因什么战役被解放军俘虏,在这一点上,我不敢问也不能问,因为这是伤及人的自尊的问题,但是我在不问中也能直接想象到哪有国民党的军队不打解放军的道理,在当时国民党执政时期,影片里国民党将官不是骂“解放军为共匪”吗?文子爷瘦瘦的脸颊,尖尖的下巴,总让我想起影片《红日》里的张灵甫的参谋,没想到生活和影片中真可以找到这样的人物形象。至于过去影片里那样脸谱化的丑化国民党的将校官员的形象,在我感到:为人非常低调,艰苦朴素,非常有文化素养,有正直观念的文子爷却并非是那样的人物,这也让我对影片的政治化过分的宣传有了一点的认识。如何还原历史人物的真实情况其实也是艺术领域追求和坚持的真理,爱国固然很好,但丑化敌人的文学艺术也就不真了,如果像影片里宣传的日本鬼子和美国鬼子那样愚蠢好对付的的话,那不是矮化了抗日的国共两党的军队还有赴朝作战的英勇的志愿军战士吗?正因为敌人很狡猾,不愚蠢,而且武器很先进,所以抗战才能打了八年,抗美援朝打了三年才在“三八线”停火,这才是历史的真实,只有真实的对待历史也才是真正的对现在和将来负责,敌人不都是很愚蠢的,在过去,在现在,就是在将来,这样才能提高我们的国防意识,而不是闹坐井观天的像满清将官最初笑话洋人走路都是直着腰的,腿不打弯的一样的笑话而遭惨败的结果吗?
   文子爷在去世的前两周里,还询问过我一句名言“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的出处,可惜当时我忘记了,也懊悔自己没有答上来,亏了能念书的名分。待我查询出了出处的时候,很不幸,文子爷已经咽气了。每当清明祭祖上坟的时候,我都要经过村子里那些普通的平凡的熟悉的老人的墓前,在荒草凄凄,裸露着黄土地皮的馒头一样的坟墓前,我常常会不由自主的闪过一念:这里掩埋着一位曾经打过小日本的国军将校。

共 273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以一个特殊的时代背景,描述了文子爷的生平事迹。打过鬼子立过战功的他,在解放后被划入“五类分子”之列,经受着世事的磨难,对生活的隐忍,好学的态度,在今天看来有些荒唐的政治运动中,荒芜了他的学识和才华,酿造了他悲剧的一生。文中生动细致的描写,突出了人物的个性,从中可见作者对文子爷的惋惜和敬仰之情,客观、公正而理性,引人慨叹。 【编辑:冰煌雪舞】【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204100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共 0 条 0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