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历史的码头之18--23章

精品 历史的码头之18--23章 ——历史文化散文


作者:山岚 布衣,103.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246发表时间:2012-03-11 23:47:45

23
  
   唐代的咸阳并不荒凉,“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咸阳从不间断过对失宠的大唐王公贵族们的安慰与留恋。与隔水相望的唐都之繁华胜景较之,咸阳并不显得寂寞,逶迤起伏的咸阳原仍遗存着“五陵贵公子,双双鸣玉珂”的贵游风气。丝绸之路的贸易繁荣促使咸阳原开发成为全天候、多方位的文化娱乐游胜之地。“昔日曾向五陵游,夜夜笙歌月满楼”,韩愈回到长安后心思仍紧紧地锁在咸阳原上。
   唐代以后,随着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南移,“咸阳原”逐渐变得冷落荒芜。除了汉陵封土及墓冢外,苍松古柏已十分稀少,原野多成为农田,村落散布其间。虽然如此,但咸阳原并未失去它诱人的魅力。“地下历史博物馆”在全世界的知名度与埃及的金字塔等誉,它的千古文化遗迹,它的古貌、古风、古韵,细心的人皆能感受到。咸阳原上的自然地理形态,高旷明丽的风光,阳关古道,咸阳人的特有的地方风情,秦、汉遗俗,尚可以追踪其魅力,如风追司马一样。
   宋时的咸阳,虽然没有了汉、唐时的诱惑与辉煌,可他依旧能勾动才俊人杰们深情豪迈的思绪,“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在这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白发将军心中,咸阳仍然是梦魂缭绕的故乡,依然是有魅力的三隈、水涯。
   咸阳原上今天聚集了更多具有魅力的“焦点”,不同时代风格的魅力,文化的互动交会,前有“咸阳古渡”,现有“国际空港”;古有“千古帝都”,今有“秦汉新城”。“阳关三叠”不会成为绝唱,失宠之地再度引来世界关注的目光。田园化都市已将咸阳打造成文化、经济、旅游业风云际会的热地。
  
   22
  
   碧云天,黄叶地,陂上寒烟翠
   大汉王朝定立。政治阴谋的密云,铁蹄矛戈的寒雾,酷刑历法疾风,劳役无期的阵雨瞬间荡然无存。咸阳城结束了扣人心弦的长篇小说的演绎,开始了抒情诗歌的吟咏。
   高祖与项羽最大的区别在于耳朵,樊哙劝阻刘邦别睡秦皇帝的床,刘邦就不睡,退回霸上而得民心赢天下。亚夫劝项羽席间杀掉刘邦,而项羽优柔,却执狂的焚毁了咸阳,先丧民心后失天下。高祖重得咸阳而未建都于此,愚以为原因有二,一是秦在咸阳根深而叶不茂,已显王气已尽之兆。二是咸阳地势狭窄,不宜拓展。相比渭水以南地势开阔,方方正正多么的四平八稳,可为长治久安之地,都城建起起名长安,当高祖依依惜别咸阳市,一步三回头的努力地想从这片焦土上再现昔日雄阔繁华的景象,可仍在冒散青烟的残梁断柱似乎规劝他“走吧走吧”。秦都这座码头顿失人气,迅即荒废。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麈绝,音麈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秦以后的咸阳原角色转变,成为汉朝帝王将相的陵寝之园。高祖临终都在眷恋着山水俱阳的这方风水宝地,既不能作为都城,那就当做长眠之地,也不愧对了片千里沃野。汉陵邑的建制使得咸阳原易名为“五陵原”,身份得到了提升,“五陵原”的发展一步步达到了一个新的站点,成为天下最繁富的移民区域,“五陵原”的声誉和影响力由此更深更远。到了唐代,在诗人李白的眼中,“咸阳原”已成为汉代的文化古迹。汉家陵阙庄严、肃穆、苍凉、悲壮的矗立在苍烟落照的西风里。也象尼罗河畔的金字塔一样的壮观、厚重,它是咸阳古道的巨大标志。
  
   21
  
   行走在五陵原上,经过那一座座星罗棋布的村庄,面对那些操着纯正秦腔的老老少少,我总想着一个问题:他们知不知道自己的根该在何处?他们中更多的人也许只知道他们的祖先是守陵人,有的是给皇帝守陵,有的是给祖先守陵。这些丧失封地的皇室贵胄们,这些门庭不再光耀的豪族后裔们,早已忘记了自己尊贵的身世,血管里流淌的是被时间和意识形态改造了的血液,布衣的思想、平民的意识、庶人的需求已将他们死死的定位在厚道的土气里,那一座座覆斗似的举世闻名的东方金字塔呀,几乎与他们毫无关系,这是一件何等悲哀与荒唐的结果呀!
   当秦始皇统一六国时,六国的都城宫室被按原样在咸阳原上复制成功,连同着秦故宫将“咸阳原”建成了秦一统天下的整套宫殿模型。一比一的实物大沙盘,那瑰丽的风格、宏伟的工程可是无与伦比的。东方诸国的贵族们被迫走上了万里迢迢迁徙之路,翻山越岭的落户于新生的城市——咸阳,这座当时世界上唯一的大都会的繁华与雄伟令他们震撼之余心生迷恋。他们这些享受惯了的贵族们那,在无可奈何的尴尬境遇下,只有快快地忘掉丧国之痛,一点点的抛弃自己的记忆,舍弃自己的母语,蜷居在高爽开阔,平顺厚重,阡陌井然的咸阳原上,努力学习秦文秦语,秦腔一夜间盛行天下,成为大秦帝国的“普通话”,一直延续到大唐帝国的消亡。
   就在汉景帝、汉武帝的陵寝破土动工之际,那些将相豪族们也将自己的百年大计定位在毕原之上。他们甘愿生为帝王臣,死作帝王鬼。生生死死陪俸帝王,以此为荣,积福于子孙。随着他们一个个的入土为安,子孙们随之起造陵园,定居守孝。荒芜野阔的毕原渐渐的升起了炊烟,生机顿现人气始旺。这些不可一世的、富甲天下的豪门贵族们,在他们疯狂的在北坂狂野圈地建邑之时,万万也没想到,他们给后世子孙留下的仅仅只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离离原上草而已。
  
   20
  
   在秦国的码头,最后一位主人就是赢婴。他的名字通常是被史学家一笔带过,历来没有多少人去关注他,只知道他就是大秦帝国的最后一个帝王子婴,其主要原因是他只做了短短的46天王位,恰恰就是这位仅仅只掌管了46天看守政府的后生,却干了一件令大秦列宗和臣民为之震惊和快心的事情,那就是诛杀赵高。
   诛杀这个腐蚀了大秦帝国梁柱、颠覆了大秦帝国政权、葬送了赢氏家族基业的孽臣赵高,并非赢婴心血来潮之举,赢婴不是毛头小伙子,亦非傀儡之莽汉,他对赵高隐忍久已,这个欺骗了他的祖父,谋杀了他的父亲,祸害了他的叔父的宦官,早就给他的内心深处埋下仇恨的种子,可谓杀父之仇不共戴天。如此看来赢婴有洞察是非应对变化处理问题的能力,比他的叔父胡亥强。关于这一点仅从以下两件事里就可证明。
   皇帝驾崩之后,当赵高和李斯密谋篡改诏书刺死了公子扶苏后,进而又要斩杀蒙恬兄弟时,赢婴挺身而出力劝他的叔父胡亥,当时他说了这么一句话:“我听说过去赵王迁杀死他的贤明臣子李牧而起用颜聚,燕王喜暗地里采用荆轲的计谋而背弃秦国的盟约,齐王建杀死他前代的忠臣而改用后胜的计策。这三位国君,都是各自因为改变旧规丧失了他们的国家而大祸殃及他们自身。如今蒙氏兄弟是秦国的大臣和谋士,而国君打算一下子就抛弃他们,我私下认为是不可以的,我听说草率考虑问题的人不可以治理国家,独断专行、自以为是的人不可以用来保全国君。诛杀忠良臣子而起用没有品行节操的人,那是对内使大臣们不能相互信任而对外使战士们涣散斗志啊。”赢婴心里很明白蒙氏世代功臣,祖父蒙骜效忠于秦昭王,领军攻打韩、赵,功绩卓著。父亲蒙武曾与秦将王翦联手灭掉楚国,为统一大业立下汗马功劳,蒙恬跟随大将王贲率军南下攻打齐国,一举攻占了齐都临淄,由于蒙恬表现突出,战功卓著,成为秦始皇的心腹大将。如今蒙恬镇守着边关震慑的匈奴不敢进犯,蒙毅作为朝内重臣为朝廷殚精竭虑,满门忠烈,他们在朝廷内外有着相当的号召力,一旦错杀将会大失人心,引发不测,尤其是在这个敏感时期。他为力挽狂澜,引经据典、据理力争,字字入理,句句有力,可见赢婴并非吃干饭的平庸之辈,在危急关头他是那么的冷静和高瞻。他没有因父亲被害而意气用事,他首先想到的是大局的安危,国家的命运,怎样来阻止新君的错误行为,保护大秦帝国的肱骨重臣,结果因为赵高和李斯怀揣不可告人的目的,强行硬举,损失终未避免。这给赢婴敲了警钟,赵高权倾朝野,气候已成,这让他多了份警惕心。
   秦二世胡亥最也没绕过一劫,被赵高弑于望夷宫内,赢婴被推上了王位。
   赢婴知道自己只是给赵高暂时占占位子,随时都会被以莫须有的罪名杀掉。他心知肚明于是他召集两个儿子及宦官韩谈等紧急议事,他说:赵高在望夷宫杀了秦二世,害怕群臣们诛杀他,便假作是行德义而立我为王。我听说赵高竟与楚国约定,消灭我国的宗族后瓜分土地在关中称王。现在要我斋戒,到宗庙敬祀祖先,这是想趁机在宗庙中杀死我。我推托有病不能去,丞相一定会亲自来到我这里,他一来我们就杀了他。”果然应了赢婴之料,赵高被诛灭三族,秦国上下,人心大快。临危不论,足智多谋,报了国仇家恨,也挽救了自己的性命。试想,假若当年胡亥听从了赢婴的建议,以血亲为重,以社稷为重,明察秋毫,悬崖勒马,掉转刀头而依法斩杀了赵高,罢免了李斯,任用赢婴为相国,同心协力,那么大秦帝国的命运将是另一种结果。
  
   19
  
   前213年,在秦国这座码头上,刮起了两场极不和谐的狂风,给尚未完全凝固的基础造成了裂痕。
   一个月黑星稀阴风嗖嗖的夜晚,炼不老仙丹未果的两个术士侯生和卢生,心惊胆战的逃出咸阳,躲过死罪,其实逃了也就逃了,可要命的是他们竟然不安分的到处非议始皇:天性刚戾自用,专任狱吏,事情无论大小,都由他一人决断,贪于权势……此话很快就传到始皇耳内,本就对这些方士儒士心怀怨恨的始皇勃然大怒,朱笔一挥,数百士人被活埋于咸阳。当然,坑儒事件还有一个更深层的原因,那就是始皇本性惧怕议论,他就是在被人议论中长大的。儿时,别人议论他是野种,长大后别人又议论他相貌奇丑,称帝后国人又议论太后淫乱,没资格母仪天下,这些议论让他一生都蒙受耻辱,继而心理扭曲。缘于此,当他赢得了满朝拱卫和臣服后,在李斯等人的极力煽动下,窝在心底数十年的怒火腾地升起,那些牢骚满腹,爱说闲话的士人便成了发泄的对象,复仇的牺牲品。由坑儒事件再回溯一年前的焚书事件,不也是因为儒生们几句谏言吗,可这些读书人也太不长眼了,常言道:“不打勤不打懒光打那些不长眼。”他们也不看看当时的局势,明知举国上下都在围绕着“统一”两个字而忙碌,百业统一之首就是思想的统一,就是必须统一在法家思想的理论基础之上。可这些思想单纯、意气用事的儒生们偏偏螳臂当车的要皇帝“复古、师古”。一个以摧枯拉朽之势推翻旧阶级,建立起勃勃生机的新政权的统治者,怎能容忍“复古、师古”思潮的蔓延与存在,复古、师古思想单从另一角度讲就是对新政权的不信任和对旧政权的肯定与怀念,这里难免有诽谤、蔑视之嫌了。善于钻营的李斯再一次发现了机遇,他连夜拟好了三条建议,次日呈给了始皇,这三条建议正合朕意,于是《秦纪》以外的史书尽遭焚毁,
   综其以上,是统一思想的运动的必然结果,一个道理,都是大革“文化之命”。
   触及文化大革命,就自然绕不过“读书越多越糊涂,知识越多越反动。”这句语录,缘于此,文革十年间百花无色,百家不语,也是如李斯那样的一班小人,断章取义的假传“圣旨”,排除异己,重演了新版的“焚书坑儒。”前者是硬暴力、后者是软暴力。焚书事件的最大损失是列国历史被一举断送,私学之风遭到强禁,而文革运动所造成的损失之一就是焚毁了民间续写了千年百代的族谱家谱,毁掉族谱等于断了大树的根,没有了血缘传承关系的凝聚,人心散乱了,矛盾出现了,各自为政了,性情霸道了,由此上升至高度,就关乎的民族精神的凝聚力,公民爱国意识的强与弱,家自古就是国的细胞。
   坑灰未冷山东乱,
   刘项原来不读书。
   始皇帝万万没料到,他处处提防着儒士和书生,可起事打天下者,并非书生的专利。儒士和书生大多只会发发牢骚、接接帘子、甚至骂骂娘,论揭杆子造反他们没几个胆识过人的。始皇帝应该知道“秀才造反,十年不成”的道理,结果让几个不读书的愣头青推倒了裂痕新生的码头,砸了他赢家的万世基业,抢了他热腾腾的饭碗,该啊!
  
   18
  
   “有才无德,限制录用。”这是企业的用人观,企业注重的是利益,只需你有才能给我创造利益就成,不是有句话吗,“无论白猫黑猫,逮住老鼠就是好猫。”
   “有才无德不用!”这是政府的用人观,政府关注的是国家利益,决不允许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越是有才无德的人,破坏能力越是恐怖,所以说此类人物应该属于危险品。由此我想到了大秦帝国的丞相李斯,他帮助秦始皇统一天下,辅佐秦始皇坐定稳固江山,一手创造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标准字体——小篆。就这些足以证明李斯的才能与功绩。可就是这位为秦朝统一立下汗马功劳的李斯偏偏又是大秦帝国的掘墓人。
   李斯投秦本身就是怀揣着功利意识,他的功利意识被他的盖世才华千百次的推演成为一个名词“仓鼠哲学”。为了实践“仓鼠哲学”,他忍辱负重,处心积虑,一次次的出卖人格和良知,一步步的将自己推向灾难的深渊。想当初他初到秦国刚刚获得亲王的信任,却遭逢秦国政府颁发的逐客敕令,不甘心的李斯恋恋不舍之余陡生冒险之精神,鼓足一生最大的勇气,用超人的智慧,惊世的文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斗胆向秦王递上了《谏逐客令》,这纸千古流传的名篇成就了李斯,为面临绝境的他再次开启了希望之门,为他实现梦想铺平了通天之路。

共 6139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作者以不同的章节,以秦朝时期的咸阳为背景,通过当时的社会背景与政治变革,引申到汉、唐、宋时期的咸阳,对相关人物的精确评价,对时局的客观解析,得出理性的结论,展现出作者在这方面的真知灼见,并联系当今社会实质,在某些方面,起到了以古谏今的作用。全文节节相关,知识面广,内容丰富,集历史的厚重与深邃的思想于一体,重现中国古代特定时间段内的历史与人文思想,具有较强的可读性。【编辑:冰煌雪舞】【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204122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冰煌雪舞        2012-03-11 23:50:00
  驻足咸阳,再现秦朝历史,令人感慨不已!文本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和知识性,值得一读!
作品见于《新民晚报》、《羊城晚报》《小小说选刊》《短篇小说》《青年教师》《椰城》《青少年与法》《深圳警察》《燕赵都市报》《北方作家》《做人与处世》《考试与招生》等全国各级报刊!
回复1 楼        文友:山岚        2012-04-08 13:19:02
  谢谢您,多批评。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