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江南烟雨 >> 短篇 >> 情感小说 >> 【江南连载】超载 第七章

编辑推荐 【江南连载】超载 第七章


作者:古风余韵 举人,3111.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563发表时间:2012-03-14 18:53:53


   今日的张村和李村,早已不是往昔的张村和李村了。在这一点上,只是一个普通驾驶员的魏伟,是无法认识这么深刻的,人们不是常说:明月照山村,今月是古月,山村非古村。
   张村的小卖部就座落在村头,这过煤车的路边。而真正的张村距此还有五十米的距离,可见当时建房的选址人是有远见的。一座非常抢眼的三层楼巨大建筑矗立在这路边的田前,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可见主人在地方上也是有实力的主儿。一楼宽敞的客厅有条不絮地排满了货架和货物,多是烟、酒、食品类物品,于是便成了路过驾驶员很好的休息、补养场所。店铺是由一对近六旬的老龄夫妇经营着。老人在门口支起了一个小煤炉,和两张四方小桌,外加几条长凳。驾驶员在此买上两包“快食面”, 外加两个老人自产的家鸡蛋,在煤炉上免费煮一煮,老夫妇还会在面内免费撒上一些自家种的青菜、香料,驾驶员很惬意,有的还会让老人炒上几个小菜,就着喝上几盅小酒,夏天都是喝冰啤,冬天,有时喝上老人自酿的米酒,放些姜片一煮,热乎乎的,很驱寒的。只要不喝多,不影响开车。所以,驾驶员们和老夫妇关系都很好。
   魏伟将车停靠在小店门前,按了三声喇叭,一会儿,一楼的店灯便亮了,小门也开了。老头走到门口招呼,他们夫妇历来都是这么热情的。
   魏伟走到门前,老头递上一根烟:“这么迟?”,老头问。
   “有事耽误了。”魏伟回答。
   “天气这么冷,煮点,热火热火吧?”老头说。
   魏伟说:“行。”
   老头按惯列给魏伟煮上来一碗辣面,一盘小菜,外加一碗姜汤老酒。魏伟吃着面,一边递上一根香烟,友善地对老头说:“过年了,最后一趟车,再热一碗,一起喝一个吧?”老头高兴地答应了。
   一会儿酒上来,魏伟举起酒碗,示意老头一起喝,并善意地问:“儿子回来了吧?”老头脸红地说:“没呢?”魏伟马上意思到自己的善意犯了禁忌,问了不该问的话题,因为他的儿子是村里最近最敏感的话题。
   话说张老夫妇生了一男一女两个孩子,往年在两村范围内可是让人人竖起大拇子夸的好榜样。女儿就嫁在隔壁李村。儿子是村里百年也得难出一个的风云人物。他从小就热爱读书,别的不爱,高中后考上了中国纺织大学,成为自张老头懂事以来,村里出的第一个大学生,而且还是名牌大学!别说让一家人有多么的高兴。走在村里大家都用羡慕的眼光看着他。就连从来也没给他递过烟的村长,从此见了他就递烟,让他觉得太有面子了!这是张老头曾经亲自告诉魏伟的。后来,张老头的儿子一毕业,就被县里面最大的纺织厂聘为厂长助理,一千多人的大厂,而且不久就变成了副厂长,再后来就成了厂长。还被县委赞誉为“最年青的企业家”。这让全村人都觉得面上有光,张老头一家人变得更受人尊敬了。村边开公路后,村长很快就批了一块靠路边的地块给他家盖新房。这是他儿子的选址。不久盖起了这幢三层楼的大房子,论架式、气派村长家的房子也不如他家。从此商、住两用很实惠的。开始时女儿帮忙料理生意,现在女儿嫁到隔壁李村了,自个儿两个觉得手脚还麻利灵活着呢,还料理的过来,加上现在做生意都有“送货上门”, 所以问题不是很大。女儿没事也会过来帮忙,一家人过得很是顺心如意。
   再说他那有出息的孩子,自从当了厂长之后,运气还真好!正赶上国家提倡:厂长负责制,企业自负盈亏。让他很好地发挥了几年才能。他在企业内率先实行中层以上“年薪制”。技术、工艺考核到每一个技术员,所以,技术员的工资也不低。只是苦了底层的工人,靠出卖劳动力过日子,一个月拿一千多块钱的工资可怜兮兮的。就此,他还得到了县委的表彰,说是:年青有为,敢为人先,立意创新,打破大锅饭。。。。。。一时间,在县里掀起了一场:向“县纺” 学习,立意改革的热潮。他成了县企业界的名人,真可谓是名利双收。一年二十万的年薪收入,家里很快就成了地方上那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人”。 村里三层楼房盖起来,自己在县里结婚,还买了一套一百五十平方米的套房,真是让县里、乡下的人都羡慕死了。走在街面上,身上都仿佛闪着光环,让许多人景仰地望着他。
   可是好景不长,很快抱怨声起来了,许多老工人首先发言:“都是国有职工,凭什么一“改革” 他们就一年拿几十万,我们仍然拿一千多快钱?福利也不知道跑哪里去了?。。。。。。我们进厂的时候,他还不知道在哪里穿开裆裤呢!”稍年青的说:“就是,他算什么东西,我们进厂的时候,他还不知道在哪里读书呢?论对厂里的贡献,我们会比他来的少?现在来我们面前拿年薪!狗娘养的!”年青人就更是玩世不恭:“干什么干,这么黑的企业,哪里还不是一样?还不如一些私营企业主!没有一点经营之道。一个企业就是一个整体都不懂,还不如我。还来划分阶级,拿年薪,拿去买棺材是真的。”才进厂不到一个月,丢了织针、工具就走人。
   从此,企业好长一段时间招不到新工人,老工人又退休的多,干活的人越来越少,工人怨声一遍,企业一遍萧条景象。
   又正赶上去年春节,企业发年终奖还是实行年薪制,张老头的儿子提出一个叫“8631”的方案,让底下的工人更是气不往一处来。所谓“8631” 就是:在原有年薪的基础上,年终奖金分四个档次,厂长、书记拿八仟,中层干部拿六仟,车间主任拿三仟,工人拿一千。当时,工人就实在不理解:他们这些人又不缺钱,这点钱也要来跟工人分,还“8631” 呢! 听起来乍象日本人的细菌部队又进厂了。真是天大的耻辱!
   适时,正赶上企业争取到一批出口日本的细纺订单,这让工人很自然地想到了“日本侵略者” 和“汉奸” 两个专用名词,心中窝的火无处发泄,终于做出了一些出格的事:首先是,不久就从日本反馈回信息,这批细纺产品质量不过关。几个批次的产品里面,都包有许多肮脏的破布和杂物,对方认为这是对日本公司的污辱和戏弄,要求立即无条件退货,并双倍于货款赔偿,否则,就要起诉“翠清县纺”。 翠清县纺为了息事宁人,故及面子和企业形象,只好迅速的赔款了事。回来一查倒班批次,尽然甲、乙、丙、丁四个大轮班都有捣乱破坏的的批次。都说“法不责众”,“ 众怒难范”, 张老汉的儿子是读书人,自然明白这个道理,只好不了了之,不再追查;紧接着大年初一,儿子欲带着媳妇孙女回家拜年,小车才开出企业小区大门,前轮外侧螺帽尽然自然脱落两个,下车一检查,这个轮子的螺帽全是松的。这不明摆着有人要他的命吗?吓的他一个正月不敢开私家车出门拜年。
   古话讲得好: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过了年不久,很快张村李村的大大小小、老老少少全知道了张老汉的儿子有关“8631” 的故事,和小车几乎出事的细节。许多大人都在暗地里议论老汉教子无方,管教不严,教肓出这么一个自私缺德的孩子,更有调皮的孩童,似懂非懂的跑到张老汉面前起哄,大叫“8631”,然后一轰而散。气得老汉是手脚发抖,又无地自容,只好低着头灰溜溜走人。从此,张老汉一家在张村李村的形象是一败涂地,声名扫地。喜欢跟他接触的人是明显少了许多。
   儿子回家,张老汉将他好好地教训了一顿,说:“。。。。。。早知道你是赚这样的昧心钱,我就是吃苦一点住差一点,也不要这样被人家背后戳脊梁骨啊!”儿子听着,不说活,然后就拿着包走了。
   老汉对魏伟说,后来儿子辞了公职,到浙江一家私人纺织厂去打工去了,听说走的时候,还有人在厂门口放鞭炮呢,都成为新闻了,在县里流传。真是祖宗的脸都被他丢尽了。
   乘着今晚几口老酒下肚,张老汉顺着魏伟的话说:“不回来也好,省得被人家笑话。我们祖上一直都是很积德的。听父亲说,爷爷还在清朝时期,南下的时侯,就领着一帮逃难的张家兄弟,用引开清兵的办法,救起了一帮同样逃难的李家兄妹,从此,两家兄妹结成异姓同盟,躲在这南部深山里,同住在一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已近两百年了。父亲也接济着战乱逃难的灾民。我和共和国几乎同龄,在毛主席的教育下“ 又红又专”, 也不知为乡民们做了多少好事。乡亲们都说,我能养到这样一位有出息的孩子,都是因为祖上三代积的阴德。自古以来人们不是就常说,三代积德,一朝出将相吗?。。。。。。可如今,我们三代人积的德,被他几年就给毁了。”。
   魏伟听了张老汉的话,也不知怎么劝慰老人才好,毕竞张老汉儿子的所做所为是太过头了。只不过是当了一个小小的厂长,就不知道怎么为职工谋福利,竞为一已私利绞尽脑汁,把一个好好的企业搞的不成样子,那是大罪啊!按《玉历宝钞》的阴律因果律法,那是要下地狱的。怎么跟老人说的清呢?只能安慰老人说:“孩子出去闹荡几年,就会慢慢明白事理的。”。
   魏伟还要赶路,也不便久留,匆匆吃饱了,就向张老头告别。临行前,对张老头说:“初六出车,我来给您二老拜年,祝春节愉快!张老头面露笑容,满心欢喜地送魏伟出门上车。
  

共 348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看完此章,不得不让编者感叹人心不古。作者从张村小卖部张老头儿子身上着手,深掘其成败一路经历。娓娓道来负荷的现实,能够给我们怎样的警醒?值得我们去思考。在这个多元化的社会,五法八门的现象里尽是些真真假假善恶混淆。挤身混沌的环境中耳濡目染,一颗纯澈的赤子之心也跟着变得复杂难辨,甚至价值评判也渐渐扭曲的不成样了。各种各样不堪入目的事件接踵而来,一个群体的冷漠自私,寻常到任何一个角落都随处可见,将人性里的黑暗展现地淋漓尽致。个人私欲的滋长,道德的流失,破败沉重的现实貌似真的很难绽放出一朵奇峻的悦人之花。因为多到数不胜数,我们渐渐习以为常。然后倘若是作为一个弱势群体被人压制,又该有怎么的感受与体会?文者这章同样为我们揭露了一个负荷的现象,以张老汉儿子的亲身经历为引,抛砖引玉般将作者深藏心中的隐虑揭露了出来:一个高层群体的道理流失。从小说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到张老汉儿子的一路历程。前半段,他是光鲜的。父母以他为傲,乡亲以他为傲。因为他是村子里百年才遇的第一个大学生。其后又选对了专业,毕业后顺利当上了省里最大纺织厂的经理。事业火红火红,从经理到副厂长,再到厂长。无论是从业之前,还是从业之后,都是一帆风顺的。集合了鲜亮的赞誉,同时也是他坠落的始由。当一个人身居要职的时候,他不去想些实用性的事情,不去想如何调和各个阶层的关系,挖掘更加广阔的市场前景,努力壮大自己的企业。而是想方设法为自己谋利,执行的方案决策与大部分人的利益脱轨,那么他就和尸位素餐没有任何区别。如同文中张老汉的儿子,什么‘年薪制’,什么’8631‘,他在为以自己为代表的群体谋利的同时,也将自己的企业送上了绝路。改革需要创新,但不是失去民意。聚笼的人心如同水散,重压之下必有人反。工人在纺物品质量上做文章,又在他的车上打主意,终于将其逼离。不得不说,张老汉儿子的这段人生是失败的。他的失败,不仅仅是他做人的失败,也不仅仅是一个企业的失败,更是失去评判的道德的失败。引人深思。浅见,感谢作者支持,期待后续精彩!【编辑:消失若默】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消失若默        2012-03-14 20:29:12
  真正为张老汉的儿子感到可惜。
  
   明明是朗朗前程,非得自己一片一片把它撕碎,痛恨的同时,不免觉得太可惜的。
  
   只是这就是社会现实,让人郁闷 。
2 楼        文友:消失若默        2012-03-14 20:29:49
  问好,祝写文愉快。
3 楼        文友:古风余韵        2012-03-14 22:34:08
  文握笔友,也祝编评快乐!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