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江南烟雨 >> 短篇 >> 传奇小说 >> 【江南小说】秋季无雨

精品 【江南小说】秋季无雨


作者:岸边江湖 举人,3156.03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513发表时间:2012-03-15 13:32:26

【一】
   一离开砂土混铺成的机耕路面,迟中明立刻感到这架曾经在县城很是受用的“凤凰”牌包链自行车顿时逊色了几分。坑坑洼洼的黄土路面碰撞着两个冲饱气体的轮胎,震荡着原本很宁静的链盒发出叮叮咣咣的响声,让人感到一种嘈杂和不安。路面的浮土很厚,使无论再好的骑车手也无法选择一处平整的路面。自行车跳跃着行进,后面烟雾似地飘着车轮跳荡带起的浮土。迟中明骑了一程,索性下了车,左手扶着车把,右手放在车坐后面的铺盖上,踏一脚浮土迈一步土雾地向前走着。
   张李村离这条直通乡政府连接县城的砂土机耕路还有八里之地。
   这时正接近黄昏,西边四十里以外的黄河象一条白色光带被正浮在光带上的半轮血阳染得通红。四周的田野缺少着一种秋季应有的绿色生机,道路两边的棉花、玉米都耷拉着发扭的叶子,显得无精打采,被斜阳一照,更显得一种病态中的悲哀。这里解放初期属万泉和荣河的交界处,六十年代初两县合并称为泉河县。听名看字,好象这里是黄土高原晋南峨嵋二阶台地上的一个奇特水乡,而叫万泉一词则是当地庄稼人的一种渴望,万泉实则无泉;而荣河一词就字面仅是“荣耀的黄河”,几十年乃至上百年来,这里的庄稼人真正体味到黄河的荣耀那只是些知识人在书本上的神圣体验。迟中明听父亲说过,五十年代,这里曾出现一个官至中央部长级的人物,一度计划改变家乡旱垣面貌,拨款四亿五千万,引黄河之水上旱垣,但终因各种原因未能现实。困扰这里农业发展的最大灾害——“旱魔”至今仍然‘健康’地存在着。迟中明推着自行车慢慢的走着,黑色的白底布鞋和深蓝色的丝光袜早已变成了土黄色。自小麦碾打入库后,一个多月时间,这里没有见过一星半点雨丝,泛黄显枯的田地里,务田人很少,偶尔见一两个头戴着发着霉黑的草帽的老汉也是把锄头压在懒惰的屁股下吧嗒吧嗒地一锅子接一锅子地吸着干巴巴的旱烟。他下意识地为自己自寻的这一通‘赶路’的苦辣味产生一种莫名其妙的好笑。
   大清早机关召开了欢送会,县委组织部长等一些上级领导为他这个‘举动’激动地慷慨陈词,组织部长称这次‘举动’将是一次成功的尝试和砸开铁交椅的轰动变革。而他什么也没说,只是笑了笑,很自然地笑了笑。欢送会后,党委书记和乡长执意要派辆吉普车把他送到村,事先接到通知参加欢送会的张李村村长冯二狗指了指停在机关大院的一辆四轮,他把手摆了摆,一切该免的送行形式都免去了。等中午把该移交的手续移交完毕,他下午便卷起铺盖卷,骑着自行车慢慢地出了乡政府。
   几声汪汪汪的狗叫,惊得几只在村外麦场寻食的公鸡嘎嘎嘎地飞出老远,有几只母鸡傻愣愣地站在原地,红着脸一个劲不停地鸣叫,迟中明怔了一下,一只红色的大公鸡带着一声惊叫卷过一阵尘土扑嗒嗒地飞过他的头顶,之后,低着一张和毛色一样的小脸狼狈逃窜了。他惊得几乎出一身冷汗。
   迟中明傻愣愣地望了一会这幅欢快的场面,第一感觉便是从今天起他就是张李村的一员,一个真正的地地道道的张李村公民了。
   【二】
   支部村委的干部齐刷刷地站在村委会的大门口迎接他。一位六十岁左右显然象是通讯员的老头硬是从他手中推走自行车,迟中明笑了笑,便随欢迎的一班人走进了村委办公室。
   办公室里摆放着两张已揭开桌面的紫色方桌,桌面四角翘的老高,露出木压的纤维板之地,桌面虽乱,却很干净,紫亮的地方反射着屋梁下吊的刺眼的灯光。桌子两边放着很不结实的长条木椅,有几处的木板已经脱落。上白灰的墙面已不是白色,变成一种铅灰色的颜色;墙壁的四周挂着几面锦旗和几架镜框,那锦旗有的已经褪色,显出一种乏白,想必已有些年限。窗户上的玻璃擦得很净,几处没有玻璃的窗格糊着雪似的白纸,四边清晰地显露湿乎乎的浆糊印痕,这显然是刚糊过不久。迟中明招呼几位干部坐下,不需村长冯二狗介绍,落座的几位干部大多是炒面捏娃——熟人。那圆乎乎菩萨脸、时常微笑的是支部副书记;那廋长脸、戴眼镜的是副村长兼财务股长;那满脸络腮胡子的是治保股长。村长冯二狗支使老通讯员把一包糖果瓜子香烟放在桌上,便嚷:“迟书记、吃糖、吃糖,”说着,便独自笑了,笑着,便又说:“迟书记,百家姓那么多姓,你怎么姓这么个……招呼你都不好招呼。”说着几个干部都笑了,迟中明也不由地笑了。
   宿舍安排在村委办公室左侧的一间小屋,屋里的四周墙壁刷得很白,上部用花纸裱糊了一层耐看的顶棚,显得出主人的敬事好客和诚意。屋子里靠窗放着一张黄亮的办公桌,桌的右侧放着一张架子床,没有着色,看样子是刚做好不久。床上的铺卷很新,显然是特意为他做的。几位干部走后,老通讯员把迟中明领进宿舍。
   “迟书记,村里条件不好,比不得乡里,你凑合凑合点。”
   “那里话,这条件很好,很好,你看,到咱村工作,给你们添这么多麻烦。”
   “这有什么麻烦,你到咱村工作还不是为了我们大伙。迟书记,你的铺盖我放在椅子上,咱这里什么都准备好了,不必用你的,好了,迟书记,你休息吧,我姓李,有事你叫我李头就是了。”
   通讯员李头走后,迟中明卷起村里的铺盖,正准备铺上自己的,李头又走了进来。
   “哎呀,迟书记你、哎,不过,也好,用你自己的。现在公家人都不愿用别人的东西,我好几次去外地在旅馆都见他们把被子翻过盖上,说是怕不卫生,其实,翻过来也不一定干净,你翻他翻大家都翻,那里面不就干净了。来,迟书记,你放下,我给你铺,不过,咱这套都是新的,村长特意安排给你做的。”
   李头说着铺好了床铺,迟中明立刻感到让这一位老者伺候他实在不是一种好滋味。他正要道谢,李头已退到门边。
   “迟书记,你休息吧,我走了,哦,对了,厕所在东南角,你出来小心点。”说着,闭上门,迟中明正准备上前,李头又把门推开,“迟书记,你等等,我取件东西。”说着,便走了。
   不一会,李头来了,红着脸,提了一把夜壶,“迟书记,嘿,这是我用的,你别见怪,晚上天气凉,出门容易感冒,你用这个吧!”
   迟中明感到真不好意思,他再三推辞,李头还是放下夜壶走了。
   到张李村的第一个晚上,迟中明便感到毫无睡意,老实说,让这么一位老通讯员搞服务,他实在受不了这种反差的强烈刺激。
   【三】
   小学校的操场上三个一堆,五个一伙地坐着参加开会的群众,年轻的汉子说着笑着拉扯着某家婆姨的长短,老汉们抽着呛人的旱烟骂着不下雨的天爷,女人的圈子里叽叽喳喳,一边嬉笑一边在灰亮的灯光下很熟练又象是漫不经心地吱溜吱溜地纳着鞋底。
   村长冯二狗看了看参会的群众,便拉着嗓子喊:“不说话啦,不说话啦,现在开会!开会!下面请迟书记讲话,大家欢迎。”
   会场里稀稀拉拉响了几声听起来好象不是用掌拍而是用板子拍的让人感到刺激的掌声。
   倒是讲台上的几位干部的掌声响起来还是让人感到了真诚和实意。
   迟中明站了起来“嗯”地清了一下嗓音:“客套话我不说啦,我来了几天,大家伙多数都认识,这次到咱们村代职,从到村之日起我就是咱张李村的人了,这几天村支委开了几次会,关键想研究解决咱村几件实际问题,比如咱们的人畜吃水、打井防旱、发展集体经济帮助群众致富问题等等,现在咱们眼目下要办的几件事,第一件事就是如何能在解决好人畜吃水问题的基础上发展水浇地,以扭转咱们长期以来天顺好收没雨不收的局面——”
   台下宁静了几分,又说说笑笑地热闹开了,说笑中夹杂着刺耳的议论:
  
   “发展水浇地?发展球浇地,人畜吃水都解决不好,还水浇?”
   “帮助群众致富,有啥帮助的?群众还不知道怎么富?把历往干部贪污我们的公款退给我们,我们就富了,还用你帮助?”
   “那人不是在乡里当副书记么?怎么到咱村来当支部书记?咱村的党员死光了?”
   “听说人家是申请下来的。”
   “什么申请,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八成在乡里受了排挤或有了什么问题,现在哪儿有这么好的干部,这不成焦裕禄了么?”
   台下嗡嗡嘈嘈的议论,迟中明几乎无法将话讲下去。
   村长冯二狗猛地拍了一下桌子:“吵!谁他妈的再给我吵!要吵给我滚出去!”
   台下顿时宁静了,迟中明继续讲:“要解决人畜吃水和发展水浇地,唯一的办法就是打井,我们再不能靠天登天吃天,再要这样下去,那我们还要吃这年秋季的苦头……”
   台下又开始嘈杂的议论:
   “打井,打开你能弄下钱?没钱拿球打井?说得好听!”
   “贷款?贷下款谁还?你屁股一拍走了,到头还不是亏了我们老百姓?”
   “这一次熊干部坐那儿没事净他妈的胡想,自家想发财啦,就来折腾老百姓。”
   “打井才算办农业的正经路数,发展水利……”
   “熊路数。”
   迟中明提高了嗓音:“大家不要说话啦,有什么意见今后可以向支部反映。”
   台下还是嗡嗡吵吵。
   冯二狗这回没有拍桌子,忽地站起来:“铁锁,谁再吵闹你给我‘立木’起来!”
   铁锁是络腮胡子的治保股长,接到命令后,瞪着眼睛便在人堆里转悠起来。
   台下宁静的连呼吸也听不到。
   冯二狗就是这个天性,天王老子谁不顺他的脾气就想梳理一下对方的‘杂毛’。外来人一到村,对这个家族势力严重的‘东边张,西边李,外来杂姓展不开翅’的张李村居然一个姓冯的杂姓能当村长肯定大惑不解。而迟中明对这个冯二狗了解。在乡里工作近两年时间,他对各村的村情及干部的基本情况大致都有所了解。张李村虽然不大,但村干部十分难当,截然分明的张李两姓势力你方下罢我登台闹哄哄地轮流执政着村中的大小权利。前任李姓村长因宅巷问题挨了张姓几十名群众的痛打之后,死活辞职不干,其他有官瘾的人对这挨打受气的村长宝座只好望而生畏起来。于是担任村委治保股长的冯二狗便毛遂自荐担任了村长的职务。冯二狗不是挨打受气的角色,不论李姓张姓他们都知冯二狗有一段专学打架的历史。十多年以前,冯二狗初中毕业后,便参军到北京卫戌部队,整天吃喝完了专学擒拿格斗。中央大干部见得多了,那是他曾是某首长警卫班副班长,后来这位‘红色’首长野心勃勃组织和参与了帮派体系以颠覆和夺取最高领导权,阴谋败露后,冯二狗的军旅生涯或者说仕途便开始迈入下坡,先是整批调防离京,后来又成批复员回家,于是,有可能提干或转志愿兵的希望便随着脱掉军装而彻底结束了。张李村长短十几任村干部,大大小小都吃过一两个冤枉的拳头,而冯二狗没吃过,一些闹事的人清楚地知道冯二狗的拳头不是吃‘素’的,当治保主任养成的口语:再闹把你“立木”起来。“立木”就是两个保卫员一边架一个把你架到保卫股去让你吃一阵拳头,时间长了村里人便服了也怕了。对于这个工作方法及领导态度问题,迟中明给冯二狗讲过多次,冯二狗却不以为然:“熊,现在不少人没治,开大会,你文文明明地让他甭说话,他不听,你讲你的他说他的,你发一通脾气,爹呀娘呀地骂他一通,他倒变得绵羊似地,有些事情挺日怪,你在台上讲这个,他偏在台下说那个,好象咱们干部专门给群众熊瞎似地。”
   “这就是目前部分群众和干部形成的一种对立情绪,象一团干燥没有水分的空气,这就需要我们现在逐渐地向大地输送一种特殊的养分。”迟中明说。
   【四】
   通讯员李头对他越发显得殷勤,提水,扫地,叠被,铺褥,甚至提夜壶倒尿壶的事情也夜夜不空。迟中明越是叮咛不让他做,李头越是勤快。这种殷勤热情的服务方式使他产生一种强烈的不安情绪和有点不太舒服之感。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县委政研室工作,起先,觉得工作挺有趣,整天跟着县委领导下乡转转,写写典型材料经验汇报讲话发言,时间一长,他慢慢觉得这种工作的无聊和空虚,坐着领导的小车下乡吃喝一肚子海味,回到县胡编几十页空洞无味的材料,这些材料领导有时也明知道是胡编的,但偏要皱着眉板着脸把材料一翻,说声可以,之后便在千人大会万人大会上很有兴致地大讲一通,好些时候,他简直不敢听领导的讲话,很多材料,他都是东一桩西一桩地胡拉扯,不胡拉乱扯不行,一份正经材料过不了领导关。有时,某些材料实在没有素材,领导情绪好些便启发他,没有可以找一找,想一想,编编嘛!意思便是哪儿发痒挠哪儿什么好写什么。最让他看不惯的,是有些领导官不大架子不小,支使张支使王,好象他就是殿下,你就是马童,而有些人就专门会顺领导的屁股蛋舔,一天三番五次地往领导房里跑个不停。
   呆了两年多,他慢慢地便受不了,一月百儿八十的,咱糊弄谁?还不是糊弄老百姓。他的家住在农村,父亲是老实勤苦的庄稼人,那一年高考毕业后,大学不招生,他在家里干过两年农活,他知道老百姓很苦很劣,那年冬季队里挖大寨池,中午队里管一顿米汤,东边一口米汤锅,西边一口米汤锅,东边锅前的喝汤人排了一大溜,西边的只有四五个,西边汤少?不!东边的大师傅舀汤时,勺子在锅底嗞地响一下,人们便觉得东边舀的汤米花多一些,而西边只是不声不响地操作。

共 10862 字 3 页 首页123
转到
【编者按】秋季无雨,这个“雨”不仅是指张李村干旱的田地没有雨水浇灌,还是作者借小说主人公迟中明之口所说的“目前部分群众和干部形成的一种对立情绪,象一团干燥没有水分的空气,这就需要我们现在逐渐地向大地输送一种特殊的养分。”故事中的迟中明,很想自己能够变成那滋润空气的“雨水”,并且不惜主动要求下乡代职,为的就是给基层百姓办点实事。可是他的一番好心,换来的结果却是领导的不支持,甚至被群众误解。小说通过这个故事反映了现下普遍存在的问题,干部几乎不干实事,百姓问题无人解决,群众与干部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张。这个沉重的问题,并不是靠某一个人的力量能够解决的,那么到底什么时候,才能下一场能滋润干群关系的“大雨”呢?小说人物描写细致,故事构架稳健,反映现实问题深刻,结尾发人深思。佳作,推荐共赏!【编辑冰城深雪】【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203160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冰城深雪        2012-03-15 13:33:04
  感谢支持江南,期待更多精彩!
执执念而死,执执念而生,是为众生。
回复1 楼        文友:岸边江湖        2012-03-22 14:47:50
  感谢编辑的辛苦劳动,谢谢了。
2 楼        文友:p平安a一生n        2012-03-15 21:11:42
  拜读一半,不加妄评,
养花,修心养性;看海,陶冶情操。
回复2 楼        文友:岸边江湖        2012-03-22 14:48:22
  谢平安。
3 楼        文友:p平安a一生n        2012-03-17 23:23:06
  农村基层干部难当,上难下难左右为难,农村基层工作确实存在诸多问题,急需引起上级上上级上上上级领导的足够重视,需扎扎实实去解决一些具体问题,无需空谈,无需列出一系列理论性的条条框框。只有干实事老百姓才能从疑虑中解脱出来。
   农人说话粗俗,目光短浅,俗气无知,搬弄是非,农民应该提高素质!
   小说中主人公迟中明怀着满腔热血一颗热心,虽然没有帮农民干成一件好事,但是让冯二狗、李婶、秀茹还有老李头好多人感到了他的真心诚意。农民并不是不知好歹的木头。
   在迟中明走出村,回头的一刹那间看到的一目,让人高悬的泪珠热辣辣地滚在脸上……
   文末,迟中明仿佛听到的闷雷,是作者秋后无雨无奈的期盼,也是农民的期盼……闷雷后一场场细雨滋润着作物,滋润着空气,滋润着人们的心田……
养花,修心养性;看海,陶冶情操。
回复3 楼        文友:岸边江湖        2012-03-22 14:49:37
  多谢平安的留足评点,谢谢!
4 楼        文友:拾忆聚缘        2012-03-20 15:23:31
  一个很实际的农村普遍存在的现实问题:主人公看厌了官场上的弄虚作假,本着自己也是农村子弟的想法,想为老百姓做点实事的态度下到农村。可现实生活的感受和体验让他明白了要改变农村面貌搬倒农民和干部的对立情绪是需要付出一定的艰辛。这恰恰说明了历届干部不干实事,伤了老百姓的信心。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结局的必然,烘托了每次改革的趋势;总有人付出自身的代价作为铺路者。闷雷的响起是否隐示了一轮改革的必然呢?..
  
   运用外界环境的铺垫,细微的内心活动及细腻生活化的描写,平实的语言对白,来衬托人物的素质和精神面貌是作者自居一格的文本结构,内容朴实而影响深远....赞了!
喜欢文学
回复4 楼        文友:岸边江湖        2012-03-22 14:50:38
  多谢聚缘,祝如意!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