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情感小说 >> 一对半路夫妻的是是非非

编辑推荐 一对半路夫妻的是是非非


作者:终南春晓 秀才,1849.76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851发表时间:2012-04-05 21:22:59
摘要:床头打架,床尾讲和,是少年夫妻;今天摔盆拌碗,明天又同桌吃饭,那是扎脚夫妻(原配夫妻)。可是半路夫妻就不是那么简单了。

梁师是我孩提之交的一位朋友,和我同岁,同村,中学时同校上学。由于他是贫农出身,前途比我顺当——我高中毕业后,由于家庭背景不好,只有回家务农。他虽说只读了几年初中,却比我强得多:开始的时候,当了几年教师,后来铁路招工,又被推荐成了工人。
   他是一个勤苦的人,也是一个有心计的人。在工程队干活,肯动脑子,掌握了许多技术活,很快成了技术骨干。他不像一般的工人,把闲时间都投资到吃喝玩乐上,他一有空时间,就啃书本,学习医学知识,成了一个小有名气的工地医生。后来退休回家,又深钻一步,成了一名兽医,在农村相当吃香。
   不幸的是,他五十岁的时候,老伴去世了!他是一个性格极度懦弱的人,从此一蹶不振。听人说,他常常深更半夜,到老伴的坟头转悠;回家后又无法入睡,敲开儿子的门诉说自己事,神经兮兮的,像是有病似的。
   后经撮合,他与一位同样中年丧偶的寡妇结了婚。
   人常说“半路的夫妻合具的犁”,从此以后,俩人又是恩恩爱爱,又是争争吵吵;又是卿卿我我,又是是是非非,直到双双去世。
   这桩婚事是我撮合成的,女的是我的表妹。事前我提醒过表妹:“梁师这个人什么都好,就是爱嘟囔。”我知道二婚的脆弱性,提醒表妹,倒不是想给这桩婚事泼冷水,是想让她有个思想准备。当然,表妹有她的主意:梁师是个退休工人,有固定的月收入,又是个吃香的兽医。有这样的人做靠山,心里当然踏实。
   半路夫妻有很多难处,最大的难处就是男到女家还是女到男家的问题。当时的情况,女到男家不现实:梁师的女儿虽说已经出嫁,但有儿子儿媳。恐怕一个后妈进门,将来有着闹不完的气,况且,堂妹也不愿意到他家去。那就男到女家吧,但是梁师有顾虑:一个大老爷们,有头有脸的,老了老了落个倒插门,就算别人不说,自己也有点不好意思。于是就采取了个折中办法:在村子的中心街十字,租了个门面房,开了个兽医站。闲时卖饲料、医药,忙时可以出诊,给家禽家畜治病,有时也给人看病,整天还忙活的不行。这样,梁师除了本工资,还有外快可捞。老俩口吃住在那,只是年里月里,才回到女家。
   在人们的眼里,这对半路夫妻还是挺令人羡慕的:我们村是个大村,缺兽医,加之梁师的医术高,一天还挺忙活的,连表妹也都学会了打针取药。他们的诊室,布置得井井有序,厨房、卧室、药房,应有尽有,是一个很标准的家庭办公室。表妹爱看戏,梁师每次都舍命陪君子。他还为此专门买了辆坤式摩托,哪里有戏,他便带上表妹赶趟子。有人约他出门旅游或是看热闹,他的第一句话就是“我必须带老婆。”两人爱吃零食,他们的兽医站地处中心街,卖啥吃喝的都有。所以,他们的那个家,一年四季,零食没断过。
   半路夫妻,最难处的,就是和双方儿女的关系,他们俩不存在这个问题。两个家庭都已经儿长女大:梁师的两个儿子都已经娶妻生子,分家另住了;表妹的几个女儿都已经出嫁,儿子外出打工。两人都很省心,都无牵无挂。可以说,他们的日子,清闲而又充实,自得其乐,充满温馨,够惬意的。
   床头打架,床尾讲和,是少年夫妻;今天摔盆拌碗,明天又同桌吃饭,那是扎脚夫妻(原配夫妻)。可是半路夫妻就不是那么简单了。
   他们之间的第一次矛盾,发生在表妹给儿子结婚的时候。要说嘛,梁师这个人,什么都好,就是有点过于精明,算账算得太清。从表妹给儿子订婚、结婚,再到给孙子待满月(当地风俗,头胎孩子出生,亲朋祝福,主人要设宴款待),都是梁师一手操办。他有底线:表妹要出大头,不足部分,他揽后腰。这可以理解,他是工薪族,工资菲薄,总怕“叶尽蚕不老”,留几步退路是应该的。可是表妹不高兴了!她觉着梁师这个人不是全身心的投入,总想给自己留一手。每过一个事,表妹都很不高兴一段时间,都有很长一段时间不到中心街去,每次都是梁师低三下四地求哀,才得以度过危机。
   后来,表妹患痔疮住进了院。手术后,表妹坚持要留在医院,她图省心保险,吃药打针也方便;梁师呢,他要表妹回家将养。这样,一则省钱,在家啥都方便。另外,他是医生,能上操心,不会有事的,肯定比医院好。可是表妹不同意,她一定要留在医院。两人为这事呕了气。表妹病愈后,对梁师很有看法。她觉着梁师这个人,把钱认得太真,拿她不当回事。而梁师呢,满肚子的委屈。他说:“我把人家捧在手心上不行,顶在头上也不行!到底怎样才行呢?他把心掏了人家怎么不领情呢?”哎,真如孔圣人所云,唯小人与女人难养也!
   此后,两人又黑了一段时间。说“黑”,实际上是表妹“黑”梁师,从头到尾,梁师笑脸陪到底,好话说到底!
   梁师的缺点就是爱唠叨,爱嘟囔,像个女人似的,什么事都是絮絮叨叨。本来没有的事,让他絮叨得有了事。有了事,他还得去收场子。有一次,我同他去县城逛庙会。他给表妹精挑细捡,买了好几件衣服。后来他见了我伤心地说,老婆瞧也不瞧一眼,扔一边去了!他一角没到,就得罪了人!她究竟是怎么了?“不就是多说了她几句吗?要是扎脚(原配)夫妻,有什么事呢?”我知道,这都是絮叨惹的祸,他的老毛病总是改不了。
   后来他出事了:一次出门逛庙会,由于年纪大,技术不熟练,加之受了一惊,摩托车栽到路边地里,他和表妹都受了伤。
   这次事故,他受了点惊,身体也每况愈下。原本很精神的他,突然显得颓废多了,说话走路,都有点老态龙钟的样子。但是他还行医,还住在中心街兽医站,还和表妹过着平静的日子。
   梁师有糖尿病,但他不忌嘴,想吃什么就吃什么。终于,并发症来了,好像是脑子的病。经检查,又是脑萎缩,又是脑梗,还有原来的糖尿病,只好住院。
   梁师这个人,不论办啥事,都是不放心。在住院的时候,有几次需要钱,他自己跑趟趟回来取。他一个病人,跑来跑去,陪护(老伴)却留在医院,用表妹的话来说:把人不当人!现在他不是重病号,还能想能行能走,将来不得动了,看你怎么办?一提到这事,表妹心里总是愤愤的,显得很不高兴,对我诉说了好几次。
   家里有解决不完的矛盾,此起彼伏的。梁师都有点麻木了!半路夫妻怎么就这么难,他把心掏了都买不动人家的芳心!每次闹矛盾,他除了赔不是,就是给老婆交笔“赎罪”钱,矛盾也就解决了。日子就这么过着,一家不知道一家,没老婆难,有老婆也难。打一京,少一京,将就计就,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
   这次从医院回来,情况很不乐观,用梁师的话来说;已经伤了元气。干什么都显得力不从心。不能行医了,他把中心街的租房退了,暂时挪住到了老伴家。
   那一段时间,他的精神状态还算不错。我去看望了他几次,他把后院拾掇得很干净,绿叶如荫,月季花开得嫣红嫣红的,他还答应给我剪些枝,让我拿回去插。我知道他心里烦,便用自己的电动三轮车把他带出去转了几次。先后去过县城、楼观台、塔峪、赤水峪,每次他显得都很开心。
   但此后不长时间,忽然听说他离开了老伴家,回到自己原来的家去了。听人说,这次是他主动向老伴提出的,他把兽医站剩余的药也全带走了。凭直觉,我知道他们又闹矛盾了。但是无论如何,不能用这种办法解决呀!一方面,自己已经是一个丧失了元气的病人,身边需要有人照料,只有老伴最贴心。尽管是半路夫妻,风风雨雨,都十四五年了,有一定感情基础了。不管怎样,老伴是不会把有病的梁师赶出家门的!另一方面,自己已经离开自己的家(现在是儿子家)这么久了,“少小离家老大回”,出门时自己是个健康人,现在带着一身病回家,儿子不说,儿媳会怎么样,别人会怎么说呀?
   我对他的此举很不理解,也很生气,假装不知道,一直没有理睬他。过了一段时间,他找我闲坐,主动提及了这件事。看样子,他对自己的这一“英明”决定还是挺满意的。从他的只言片语中,我察觉出了他回家的原因:这一次回家跟老伴没有关系,是他自己的决定。他觉得自己的家总是自己的家,自己的娃总是自己的娃!从前自己偶尔回家一次,儿子还很亲的。自己有月工资,怕啥呢!另外,他和老伴不在中心街住了,住到人家屋里,算怎么回事呢?别人会怎么说呢?和上门有什么两样呢?
   但我总觉得,这种平静不会维持多长时间。
   果然,他后悔了,用他的话来说,肠子都悔青了!和老伴在一起的时候,他省心多了,衣服脏了有人洗,半夜三更想喝口水或者想吃点什么,有人给他“孝顺”,回到家就大不一样了。不用明说,从他终日失魂落魄的样子就可以看到是怎么回事了。他的思想压力特别的大,都快到崩溃边缘了!他怕自己最后落个猪嫌狗不爱没人管的下场,惶惶不可终日,整天找人诉说。我安慰了他几次,给他出了些主意,但“天已经不是他的天,地已经不是他的地了”!
   后来,他的病情日见加重,每天只有枯坐着,上厕所都困难......他想起了和老伴在一起的日子,忽然觉得那简直就是天堂!他想回到老伴家去,但为时已晚!他托了好多人说情,许了一大堆愿,老伴回答得很干脆:不行!
   怎么行呢,用老伴的话说:这不是没事寻事吗?从前和你在一起,你身强力壮,跌跤把滑处,用得着你;现在呢,我儿长女大了,孙子都能跑了,你老了,成病人了,成拖累了,万万想不到你还硬气了!要走了!你以为你是谁?香饽饽?谁都离不了?你自己要走,我又没撵你!你想走就走,想留就留,这里成歇脚店了!当个女人怎么就这么可怜!老伴还满肚子的委屈!
   过了不久,听说表妹突然去世了!我感到愕然,表妹一向很精神的呀!
   原来,梁师走后,表妹的儿子儿媳在外打工。她孤单一人,夜半的时候下炕去,一时着急,摸不着手电筒,又找不到灯开关,撞下炕了。不知是诱发了心脏病还是脑溢血,在冰冷的地面上痉挛着,挣扎着,闹腾了一晚上,也没人知道。等人们发现的时候,已经死去好久了。
   又过了几天,梁师也去世了。他的死是人们意料之中的事,思想压力大,身边无人,早崩溃了!在最后的日子里,他是怎么病的,怎么熬的,谁也不知道。
   他们俩去世的时间差,大概只有两三天左右。街头巷尾,人们议论着:如果他们当初没有分开,两个人都不会走得这么仓促:梁师有老伴的照料,也许现在还好好地活着;老婆有梁师在身边作伴,那晚上也不会出事的。
   生活就是这样,要是早知道“如果”,哪怕早知道几小时,几分钟,甚至几秒钟,就不会发生人们不愿意看到的下文了。可是,“如果”还是不断地发生着。

共 404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半路夫妻多甜蜜,半路夫妻也是难处多,居所的顾虑,钱财的顾虑生活习惯的顾虑,子女的顾虑让生活难免磕磕绊绊,有了矛盾列不好化解,即没有少年夫妻的甜蜜也没有原配夫妻的随意,吵一次便多一份陌生,新鲜过后的生活琐事把彼此弄得尴尬而厌倦,再婚生活更需要经营,多一些宽容改一改自己的坏习惯,走在一起是缘分也是老年无依时的一个领先,应该珍惜。【编辑:瞳若秋水】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瞳若秋水        2012-04-05 21:24:54
  半路夫妻多甜蜜,半路夫妻也是难处多,居所的顾虑,钱财的顾虑生活习惯的顾虑,子女的顾虑让生活难免磕磕绊绊,有了矛盾列不好化解,即没有少年夫妻的甜蜜也没有原配夫妻的随意,吵一次便多一份陌生,新鲜过后的生活琐事把彼此弄得尴尬而厌倦,再婚生活更需要经营,多一些宽容改一改自己的坏习惯,走在一起是缘分也是老年无依时的一个领先,应该珍惜。
秋水横波远836239137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