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天涯诗语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天涯杂文】曾经沧海仍为水,除却巫山还是云

精品 【天涯杂文】曾经沧海仍为水,除却巫山还是云


作者:马贵毅 探花,16467.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874发表时间:2012-04-11 22:55:57

【天涯杂文】曾经沧海仍为水,除却巫山还是云
  
   关于爱情,和关于对爱情忠贞不二、至死不渝的颂歌,我们听得老耳都长茧子了!忍无可忍的结果是:今天,马贵毅先生铁了心,决计要拿“历来被视为忠贞不二的温柔好官人、痴情大丈夫”的元稹老前辈开刀啦,吼吼吼吼!
   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别字威明,汉族。河南洛阳人。生于唐大历十四年,死于大和五年。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元稹8岁丧父,15岁以明两经擢第。21岁初仕河中府,25岁授秘书省校书郎。28岁列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第一名,授左拾遗。元和四年(809)为监察御史。因触犯宦官权贵,次年贬江陵府士曹参军。后历通州(今四川达州市)司马、虢州长史。元和十四年任膳部员外郎。次年靠宦官崔潭峻援引,擢祠部郎中、知制诰。长庆元年(821)迁中书舍人,充翰林院承旨。次年,居相位三月,出为同州刺史、浙东观察使。大和三年(829)为尚书左丞。大和五年(831)七月二十二日,元稹暴卒于武昌军节度使任所,终年53岁,疑是服食丹药中毒身亡、还有人说他死于心脏病或脑病突发,民间更有传说他死于雷击。人们对元稹的小觑,全是因为他在感情波折。
   元稹的《离思五首》写得恣情横溢。颇受后人推崇。
   其一.自爱残妆晓镜中,环钗漫篸绿丝丛,须臾日射胭脂颊,一朵红苏旋欲融。
   其二.山泉散漫绕街流,万树桃花映小楼,闲读道书慵未起,水晶帘下看梳头。
   其三.红罗箸压逐时新,吉了花纱嫩麴尘,第一莫嫌材地弱,些些纰缦最宜人。
   其四.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其五.寻常百种花齐发,偏摘梨花与白人,今日江头两三树,可怜和叶度残春.
   其中的第四首,更是广为流传,堪称深入人心:
   曾经沧海难为水,
   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
   半缘修道半缘君。
   该诗的大意为:
   在经历过大海的波澜壮阔以后,就再不会再被别处的水所吸引了。
   陶醉过巫山云雨的梦幻和迷离,别处的风景就不能称之为云雨了。虽常在花丛中穿行,但我却没有心思欣赏花朵,一半是因为自己已经修道,一半是因为心里只有你……再延伸一些近一步的解释是说。痴迷在你爱的大海中,陶醉在爱你的梦幻里,我就不也会再对其它的女人感兴趣了。爱你,是因为没有人比得上你,因为你是最好的。你走之后也没有人能代替你,其他女人再美,我也没心思去爱,因为我的心里只有一个你……
   作者把亡妻和对亡妻的感情比喻为至大至美的沧海和神女化成的巫山之云,相形之下,任何水或云就都暗然失色了。正因为他对亡妻怀有如此深厚的怀恋之情,才会以花丛为喻,而对其他女子视而不见,置若罔闻。即使看到了也非常淡漠厌倦,更不用说会有缠绵绻恋之念。在这首诗中,诗人以物喻情,以典达意的手法运用得极其巧妙,含意丰富,高洁,抒情强烈;而且用笔极妙。前两句以极至的比喻写尽怀念悼亡妻之情,“沧海”、“巫云”,词意豪壮,有悲歌传响、江河奔腾之势。后面两句的“懒回顾”、“半缘君”,顿使语势舒缓下来,转为曲婉深沉的抒情。全篇张弛自如、变化有秩,形成了一种跌宕起伏的旋律。就全诗情调而言,它言情而不庸俗,瑰丽而不浮艳,悲壮而不低沉,创造了唐人悼亡绝句中的绝胜境界。尤其是“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二句,历来为人们所传诵,不但是元稹诗作中的颠峰佳句,纵观唐诗宋词,咏情之作可望其项背者几希
   正所谓“情至坚,哪怕生死相隔,也依旧在彼此心间”然。
   一个男人,若能生活在绝不会“扫黄”的唐代,那可真是一件令男人们人垂涎欲滴的快事之一。非但如此,连三妻四妾都成了当时社会见惯不惊的习俗和官府认定的规矩,那么,上青楼,下窑子,又算个什么?
   元稹在爱妻去世之后的几度儿女情长,在我看来不仅无错之有,简直就是不足挂齿的稀松平常的事情。为什么呢?因为他先天异禀,早在1800多年前,就接受了马贵毅先生关于“马氏婚姻阶段论”的训示和教诲,因而,在爱妻离去后,把自己每个阶段的婚姻都经营得令人称羡。
   元稹与妻子韦丛情深意切,这一点自不待言。但这并不妨碍他广泛的社交活动,和更进一步的情感男女纠结。
   现在,我们来看一看曾经与元稹在一起的女子
   那么,这位唐朝最优秀的诗人之一元稹,一生中到底有过几个女人呢?
   1、被其始乱终弃崔莺莺。
   西厢故事是以元稹所作《会真记》传奇为母本。《会真记》传奇乃元稹初恋故事的自供状,张生即元稹本人的论断,前人多有考据。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元稹以张生自寓,述其亲历之境。”
   元稹虽然早早就诗名在外,但他最出名的事迹,还是提供了崔莺莺这一家喻户晓人物的原型。元稹在《会真记》传奇中对自己“始乱终弃”多方予以掩饰。元代王实甫就是以元稹的《会真记》为蓝本,写出了现在广为流传的《西厢记》,王实甫结尾来了了一个大团圆,而实际情形并非如此。元稹在长安想起崔莺莺时,想的是,自己不在,崔莺莺很可能被别人占有了。像崔莺莺这样的天生尤物,早晚累及别人,我元某人不足以娶这样的女子,所以忍痛割爱。
   2、短命的富家女子韦丛
   元稹到长安之后,应试落榜。却得到了当时太子少保韦夏卿的赏识,没几天就娶了韦夏卿的女儿。韦夏卿不仅是地位显赫的三品大员,韦姓更是当时的名门望族,权贵显要遍于朝廷。元稹做了阔人家的女婿,利用裙带关系以求飞黄腾达。
   韦丛二十岁时下嫁元稹,其时元稹尚无功名,婚后颇受贫困之苦,而她无半分怨言。韦丛嫁给元稹命运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贫困不说,还连生了五个孩子,却个个夭折,连续的打击使得韦丛二十七岁便撒手人寰了。
   元稹作了一首首纪念妻子的诗。最著名的《谴悲怀三首》,还有《离思五首》、《六年春遣怀八首》、《杂忆五首》等等,可以说篇篇都感人至深。我们从这些诗篇里可以想象韦丛是一个贤淑美丽的女人。
   《离思五首》其中的第四首“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经历过沧海之水的波澜壮阔,就不会再被别处的水所吸引。陶醉过巫山的云雨的梦幻,别处的风景就不称之为云雨了。虽常在花丛里穿行,我却没有心思欣赏花朵,一半是因为自己已经修道,一半是因为心里只有你……。你走之后也没有人能代替你……
   元稹虽是这样说的,但代替韦丛的女人来的竟然是那样地快……
   3、望眼欲穿盼情郎的薛涛。
   薛涛出身书香门第,幼时即显出过人天赋,后来,薛涛因为父亲过早去世,家境贫寒,她只得沦为乐伎。唐德宗年间,统领西南、能诗善文的儒雅官员韦皋,听说薛涛诗才出众,且是官宦之后,便破格将乐伎身份的她召到帅府侍宴赋诗。
   节度使韦皋本身就是诗人,他对薛涛极尽溺爱,一日突发奇想,要授予薛涛“校书”一职,虽然上表朝廷未被准奏,但“薛校书”之名不胫而走。从此,“女校书”、“扫眉才子”就成为薛涛才名的代称。
   韦皋去世后,朝廷派宰相武元衡挂印来蜀。武元衡听闻薛校书之名,便下令准许薛涛脱籍回家。后来的历任节度使,她都以歌伎而兼清客的身份出入幕府。她熟知历代幕府的政绩得失,成为节度使们咨询的对象,受到极高的礼遇。
   元和四年三月,元稹授监察御史,出使东川。元稹早就听说过薛涛的才华了,这一次出差到西蜀,他就想办法认识薛涛。这一年,元稹年三十,薛涛年四十一。
   有史料称:这一段时间,元稹和薛涛缠绵缱绻,是住在一起的。不过,就算郎情妾意,但却太短暂:元稹七月份就移务洛阳了。很快,元稹的妻子韦丛病逝。元稹这一去,也就再也没有回见薛涛。他们一生中的相处,没有超过四个月。
   元稹去了扬州后,曾寄诗给薛涛,表达思念之情,后来还是中断了这份感情。只有痴情女薛涛,对其望眼欲穿苦苦相盼。
   4、三载相随驾鹤去的安仙嫔。
   元稹的朋友李景俭遗憾元稹的元配夫人韦丛不幸病逝,见元稹生活无人照顾,就在元和六年(公元811年)春末夏初,将表妹安仙嫔嫁与他作侧室,成就了元稹的第二次婚姻。元稹后来在《葬安氏志》中曰:“始辛卯岁,予友致用悯予愁,为予卜姓而受之。”,从这时开始,元稹对韦丛的思念渐渐平淡下来,从而将他的感情转移到安仙嫔身上。
   元和九年(公元814年)秋,和元稹只作了三年夫妻的安仙嫔,在江陵府给元稹留下一个孩子后,不幸病逝。元稹再次经历了中年丧妻的打击。元稹经历了““早年丧父,中年丧妻又丧子”的人生三大不幸事件。说可怜也实在是可怜。安仙嫔三载相随驾鹤去,元微之二度婚姻如梦呓。
   5、离愁别恨遥无期的裴淑。
   元和十年(公元815年),元稹一度回朝。不久,出为通州司马(今四川达州)。权德舆(公元759—818年),字载之,天水略阳(今甘肃省秦安县东北)人。曾任监察御史,太常博士、知制诰等职。宪宗时拜相,后出为山南西道节度使。权德舆不仅是唐代封相的著名政治家,而且是大名鼎鼎的诗人,他对元稹十分关照。
   元稹任通州司马期间(公元815年10月——817年5月),有权德舆的照顾,元稹以治病、养病为名请假到兴元府的。当时,新任山南西道涪州(今重庆市涪陵)刺史裴郧带着女儿裴淑(字柔之)由长安赴任,先到兴元府权德舆处报到。元稹和裴淑一见钟情。通过权德舆做媒,元和十一年春(公元816年),37岁的元稹请假赴涪州,与裴淑结婚。元稹“梅花三弄”。
   元和十四年,元稹再度回朝任膳部员外郎。次年得崔潭峻援引,擢升为祠部郎中、知制诰,迁中书舍人,充翰林学士承旨。长庆二年(公元822年)二月,拜元稹平章事,居相位三个月。元稹为另一派宦官的李逢吉所倾轧,被外贬为同州刺史,长庆三年(823年)改转越州刺史。在越州期间,元稹与浙东名妓刘采春瓜葛联络。
   大和三年(公元829年),元稹再入朝任尚书左丞。大和四年(公元830年)正月,元稹自尚书左丞检校户部尚书,兼鄂州刺史、御史大夫、武昌军节度使。频繁的调动,离愁别恨,让裴淑常常泪水沾巾。元稹以诗相慰:“穷冬到乡国,正岁别京华。自恨风尘眼,常看远地花。碧幢还照曜,红粉莫咨嗟。嫁得浮云婿,相随即是家。”裴淑约于公元805离世。
   6、跳河而亡洗清白的刘采春。
   刘采春,越州人,中唐时期江南女艺人。她的丈夫周季崇和夫兄周季南都是有名的伶人,擅长参军戏。参军戏是唐代盛行的一种滑稽戏,有点类似于今日的相声,最开始由两人搭档,一人揶揄戏耍另一人,如一个逗哏,一个捧哏。后来演变成多人合演,也有了女演员的参与。刘采春三人组成一个家庭戏班,四处走穴卖唱。
   刘采春有夜莺般的嗓子,“歌声彻云”。《曲》是她的代表歌曲,是抒发离愁的感伤之歌。《全唐诗》收录了6首《曲》。如果没有认识元稹,刘采春可能和丈夫一起浪迹天涯,夫唱妇随,做一对长久夫妻。巧的是遇上了元稹。
   当元稹任越州(治所在今浙江绍兴)刺史、浙东观察使时(820—829),刘采春随丈夫周季崇等从淮甸(今江苏淮安、淮阴一带)来到越州进行演出。刘采春的美貌和歌喉吸引了大才子元稹。他疯狂地迷恋上这个美妇人。
   据传,元稹给了刘采春丈夫一笔钱,把刘采春收为小妾。之后元稹和刘采春在一起渡过了七年光阴。据记载,刘采春的结局同样悲惨不幸。元稹的负心和薄情,导致刘采春万念俱灰,原来的丈夫周季崇对她是百依百顺,喜爱有加;嫁给元稹想过安逸的日子,却屡遭抛弃,采春忿而做出决绝之举,以跳河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
   是“红颜自古多薄命”,还是诗人元稹太无情?我们今天的议论显然与当时的真实情况不尽相符。元稹自少与白居易唱和,当时言诗者称“元白”,二人同为新乐府运动倡导者。其诗辞浅意哀,意境优美,动人肺腑。其乐府诗创作,多受张籍、王建的影响,著有《元氏长庆集》60卷,补遗6卷,存诗八百三十多余首。
   元稹在成都时与乐妓薛涛有过一段情感经历,二人偶然邂逅于梓州(今四川三台县)。元稹回到长安后曾寄诗给薛涛。有专家指出元稹“不但见女色即动心,且甚至听女色而怀鬼胎”。
   陈寅恪对元稹的道德评价堪称苛刻:“微之所以弃双文(即崔莺莺)而娶成之(韦丛),及乐天(白居易)、公垂(李绅)诸人之所以不以其事为非,正当时社会舆论道德之所容许”。综其一生形迹,巧宦故不待言,而巧婚尤为可恶也。岂多情哉?实多诈而已矣”,“乘此社会不同之道德标准及习俗并存杂用之时,自私自利”。
   蒋一葵《尧山堂外纪?唐?白居易》载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让元稹把歌妓商玲玲珑携往越州。
   元曲著名曲目西厢记的故事题材最早也是来自诗人元稹所写的传奇《会真记》(又名《莺莺传》),描写他自己“以张生自寓,述其亲历之境”。讲述他在“有僧舍曰普救寺”中,和一美丽女子“天之所命尤物”名“莺莺”邂逅,但“始乱之,终弃之”,认为自己“善补过”,“智者不为,为之者不惑”。
   先是元稹在蒲州的普救寺,与崔莺莺一见钟情,顺红娘推波助澜私定终生。数月后,元稹赴京赶考,就改娶高官之女韦丛,崔莺莺随后只得另嫁他人。当元稹娶了韦丛为妻以后,虽然有七年恩爱之情,随着这满意婚姻,应该让元稹幸福快乐了一陈子,可是,当韦丛去世后不久,“离思”、“遣悲怀”墨迹未干,元稹就娶了河东才女裴柔之,其后又与名妓薛涛、刘采青私交甚笃。这样一看好象对元稹的忠诚爱情和婚姻大打了折头,这样一分析,“半缘修道半缘君”的诗言志也成了他背弃爱情誓言的莫大讽刺,也许我们都是就事论事,没有真正了解他诗的本意。
   在世俗的眼中,因了元稹的《离思五首》,特别是其间为吊亡妻韦丛而写下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句,自然真挚的表达了念妻之情。所以历来被视为忠贞不二的痴情好官人、大丈夫。这一点,我保留质疑立场。
   实际上我的看法是,他的表述简直就是毫无道理地“顶了格”的:此后的元稹,在物欲横流的那年那月,果真是“难为水”和“不是云”吗?
   通过上述回顾,我们可以毫不犹豫地说: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综上所述,与其说“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句,是在倾吐对亡妻的深切哀思,还不如说是他在道德层面上的厚颜无耻的自我标榜。
   自然,为人与为文断不可等而同之的。因此,用一句无疑有点悲哀的话来作本文的结语,我以为本文的“功德”也就算“圆满”了:
   历经沧海以后,水仍然是水;仍然是美丽温柔的、我们一天也离不开的水;而在巫山云雨的缠绵和温馨之外,更多更迷人的云和雨满目皆然。
   最后,借用元稹“千古绝唱”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句,略事调整,遥奇稹公:
   “曾经沧海仍为水,除却巫山还是云”。
  
  
  

共 5794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对于元稹我有点嗤之以鼻,可是对于他的文采却相当赏识,尤其他的那首:“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自古风流才子自多情,如果没有那样多情就写不出那么流传千古的诗句。就像民国作家胡兰成一样,都是多情种子,也是文思泉涌的文人,事物都有两个方面,好坏自有公论。不过社会讲得更多的还是人伦和道德,就像秦桧发明了仿宋体,可是他的人格却令人唾弃。做人还是要讲良知,要论道德,要得人心,才能让人敬仰。本文从几个方面谱写了元稹的所有一切,功过自有后世评说,公道自在人心。欣赏!推荐!【编辑:九九红珏】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204123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柳芽儿        2012-04-12 07:56:41
  来拜读大作,问好先生!
您可以叫我芽儿,亦可以称我为风儿,当风儿那么缠绵时,柳芽儿已经醉在春风里。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