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江南烟雨 >> 短篇 >> 作品赏析 >> 【江南散文】金陵十二钗 薛宝钗

精品 【江南散文】金陵十二钗 薛宝钗


作者:依湄湄 举人,3785.71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2905发表时间:2012-04-24 16:54:59
摘要:既生瑜,何生亮。薛宝钗和林黛玉,可是这样的嚜?

我想人人都知道这一个词的吧?“人无完人”。是的呀,只要是凡间的人就都会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十全十美的人是不存在的,即便TA如何的用了一切的方法要做了一个完美的人。《红楼梦》里的宝姑娘,——薛宝钗就是这样的人。当然,薛宝钗也不是自己就要这样的,是曹雪芹要她这样的,——曹雪芹写大观园里的女儿们每每用了对比的手法:有一个林黛玉,就要有一个薛宝钗;有一个晴雯,就须得有一个袭人……似乎用了对比方让读者印象更加深刻,当然,曹雪芹是成功了,他笔下流出来的女儿们个个都有自己的粉丝,自然也引来了各样的争论,曹雪芹奠定了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小说家的位子,是小说家的珠穆朗玛峰,无人能够灭过他的次序去。
  
   “十年间增删五次”,——曹雪芹实在是倾注了全部的心血,如今的小说家们所以无法出其左右就是大都是高产的作家,质量自然无法保证每一部都是精品,就好像《Gone with the Wind》是美国最好的小说一样,其作者一辈子也就写了这么一部,我没有记错的话她也是用了十年的时间写了这部小说的,所以,郝思嘉、白瑞德是经典的形象,赢得了全球范围内的数不清的粉丝,——男女都想找到他们那样的对象。当然,果然有足够高明的译者能够翻译《红楼梦》,我想林黛玉和薛宝钗也会有很多很多的国际粉丝吧?可惜,中国文字太过美妙,世界上竟没有一个语言能够比美的,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很巨大的遗憾。
  
   看过一个人写薛宝钗,说她“其实应该是中国人的化身。她是中庸之道的最好的标本。”而张爱玲则认为“宝钗虽高雅,在这些人里数她受礼教的熏陶最深,世故也深,所以比较是他们那时代的人。”
  
   薛宝钗的礼教熏陶还得要感谢她的兄长:“……只有薛蟠一子,还有一女,比薛蟠小两岁,乳名宝钗,生得肌骨莹润,举止娴雅。【甲侧】写宝钗只如此,更妙!当日有他父亲在日,酷爱此女,令其读书识字,较之乃兄,竟高过十倍。【甲侧】又如只如此写来,更妙!……”薛蟠的顽劣粗蠢竟成全了妹子宝钗,让他们的父亲极力栽培此女,终于培养出来一个才女,能够与大观园第一才女林黛玉象抗衡的。当然,林黛玉因为母亲早逝,父亲不得已将她托付给了贾府,在外祖母的溺爱下没有接受太多的礼教的熏陶,文化课却不见得就没有,书中也在介绍李纨的时候带过一笔:“外则陪侍小姑等针绣诵读而已”,可见,贾府的姑娘们(包括后来被贾府收养的林黛玉)素日里是学习文化的。可是,薛宝钗的父亲在教育薛宝钗的时候必定是以礼教为主要的吧?毕竟,那个年代里的人除了曹雪芹这样人似乎不能够看见不重视礼教的,尤其男人,教育女儿往往有什么《女四书》、《列女传》、《贤媛集》等专门的教材,薛宝钗定然读了太多这样的书籍吧?所以,她深谙怎样做得一个好女儿之道。这并不是她的缺点抑或错误,这不过是她受的教育的结果,——教化的作用果然足够大的呀。
  
   教育也好,教化也罢,总之,薛宝钗最终是成了一个才女,尽管不是林黛玉那样天生就的才华横溢,也是大观园里的翘楚,除了林黛玉,再没有第二个女孩子能够跟她比肩了,况且她亦是美人儿:“……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之所不及。【甲侧】此句定评,想世人目中各有所取也。【甲侧】按黛玉、宝钗二人,一如姣花,一如纤柳,各极其妙者,然世人性分甘苦不同之故耳。”脂砚斋评林黛玉薛宝钗二人是姣花、纤柳,没有什么可比性,就好像西施和杨妃,哪一个更美?不过是各花入各眼罢了,谁能够就真的区分的如同拌了葱的小豆腐,——一青二白的?尽管曹雪芹也借着贾宝玉的眼睛写出了薛宝钗的样貌:“头上挽着漆黑油光的攥儿,蜜合色棉袄,玫瑰紫二色金银鼠比肩褂,葱黄绫棉裙,一色半新不旧,看来不觉奢华。唇不点而红,眉不扫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甲双】这方是宝卿正传,与前写代(黛)玉之传一齐参看,各极其妙,使其人难其左右于毫末。【甲眉】画神鬼易,画人物难。写宝卿,正是写人之笔。若与黛玉并写更难。今作者写得一毫难处不见,且得二人真体实传,非神助而何。”林黛玉出场的时候就借着贾宝玉的眼睛将她展示给了读者,脂批说“不写衣裙妆饰,正是宝玉眼中不屑之物,故不曾看见。”其实并非贾宝玉不注意衣服,第19回谈论袭人的两姨妹子时就叹息不已,袭人还说:“想是说他那里配穿红的。”可见贾宝玉常常批评人不配穿,——很注意人的衣服的。凡在意衣裙妆饰之人定然是在意人的样貌的人,贾宝玉眼睛里的宝姐姐是美丽的,尽管同林妹妹想比较,此美非彼美,却定是美丽的,也是难以自弃的天生丽质。尤其又一次看见了宝姐姐雪白的一段酥臂,贾宝玉不就动了“邪念”?——“暗暗的想道:‘这个膀子若长在林妹妹身上,或者还得摸一摸,偏生长在他身上。’……”这里,红学家们都说其实这个时候的贾宝玉是一个性心理成熟的大男孩了,所以,薛宝钗的美丽让他动了色心,“食色,性也”,薛宝钗也却是秀色可餐的绝美人儿,当然,林妹妹也是,否则,贾宝玉也就不会想果然这样的膀子长在林妹妹身上他可以摸一摸了,摸林妹妹不见得就没有性的成分,尽管两个人是两小无猜、青梅竹马的童子恋。
  
   曹雪芹总是用对比的方法来写人物的。既然有了仙姝林妹妹,自然就有一个与之应对的宝姐姐了。林妹妹果然是寂寞的,宝姐姐就该应要闹热一些,不是嚜?就好像有人这样写:“颦儿一生是为自己而活着,宝钗的一生是为了别人而活着。”到底哪一个更真实?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为了别人而活着的薛宝钗并非炙烈之人,反倒是一个“冷美人”,就连吃个丸药都起个名字叫做“冷香丸”,可见宝姐姐是冷美人儿,尽管在诺大的荣国府里头,上至老祖宗贾母,下至小丫头子们,薛宝钗都打点的甚为妥贴,到底有一种距离感横亘在那里的,从来不看见她跟哪一个亲密无间,——跟旁的人,宝钗永远都在平衡他们之间的距离,这是实实在在的一种冷,人,任是哪一个,都不能够真正走进她的心里去,她的心门容易不会打开。或者,这是她自保的方式吧?在一个纷繁复杂的环境里头,作为借助的亲戚的身份她又怎么能够不想得到要自我保护呢?宝钗的冷大半是冷静,少半是天性,这也原是她的命,无可逃避的。
  
   身上背负太多的人往往难免束手束脚,薛宝钗就如此,尽管她亦有才,且并不见得就不如林黛玉。可是,不晓得什么原因,林黛玉的才情似乎总是略微胜出那么一点子似的,尽管海棠诗社的掌坛人李纨总是有意无意的想要将头筹给了宝钗,到底又有些牵强,不能够服众的,尤其贾宝玉就第一个不服气。就好像37回“秋爽斋偶结海棠社”,李纨这样评:“若论风流别致,自是这首(林黛玉的)。若论含蓄浑厚,终让蘅芜。”探春也说“这评的有理,潇湘妃子当局第二。”说到底,李纨的心里更加的倾向薛宝钗,——她是真正的大家闺秀!过去的女子不可以太想要出风头了,否则,会让人不欢喜的。就好像元妃省亲一节,中姐妹作诗,薛宝钗、林黛玉已经获得了元妃的肯定:“终是薛、林二妹之作与众不同,非愚姊妹可同列者。”可林黛玉却略微有些意犹未尽,——她原本想着要大展奇才、压倒群芳的,“不想贾妃只命一匾一咏,到不好违谕多作,只胡乱作一首五言律应景罢了。”这里有一句脂批:“这却何必,然尤物方如此。”或者,正是林黛玉这样的尤物方在与薛宝钗的无形的才情比赛上略微胜出一筹的原因吧?到底,薛宝钗的大家闺秀的品格又是林黛玉比不得的,她实在是太端庄了,几乎每一首诗词当中都在彰显她的身份,这简直不得了,——人,果然时时刻刻都在提醒着自己也提想着旁人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到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可宝钗就做到了,且做得丝毫不露痕迹,实在是天生就的能耐,高,也真的高。
  
   当然,没有一个人是平面的,薛宝钗也是立体的,她有这样那样的优点,也有这样那样的缺点,起码她曾经就有过“嫁祸于人”的“劣迹”,正或者是这一次对林黛玉的“陷害”让宝钗的人品遭受了太多的质疑,就好像林黛玉曾经奚落刘姥姥为“母蝗虫”让红学大家周汝昌先生极度的反感一样,薛宝钗在滴翠亭(曹雪芹真的是起名字的大家,所有的名字都起的那么好听)恰巧听见了小红和坠儿的对话,为了不生事、不没趣,“少不得要使个金蝉脱壳的法子”就将颦儿“奉献”了出去,自己倒是摘干净了,却不料引来了多少的质疑,真真有一些“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没得给自己原本无限美好的形象上摸了一道子墨迹,——得不偿失,也让欢喜林黛玉的人益发心疼起林妹妹来了。这是曹雪芹最高明的地方吧?人无完人,尽管读者在看到这一节之前会觉得宝姐姐是完美无瑕的,却不料完美的宝姐姐竟会有这样的“劣迹”,真实的人都是这样的,人性不总是美好的,薛宝钗身上亦有不美好的人的本性。况且,我还想换作任何一个人,在遇见了可能会让自己陷进麻烦的时候总不可避免的会找了一个人来做了自己的“替罪羊”,不过,聪慧的宝钗找错了人,——林妹妹,无数人心底头的神仙妹妹,就这样被“陷害”了怎么能够不让人对宝姐姐攒眉瞪眼的了。宝钗的这一次真的是狠给自己丢了分数,在读者那里,尽管曹雪芹并不真的在心底喜欢宝钗就比黛玉少。
  
   Anyway,薛宝钗是《红楼梦》里最出色的女儿,读书的人再怎么样的褒她贬她都只能够说明一点:曹雪芹是太成功了,不是嚜?曹雪芹手里的那一只笔实在是太神奇了,犹如西方神仙教母手里的那只魔棒,轻轻一挥舞就挥出来一个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给的精彩无限的天地来了,我想我真的很沉迷这一个天地,尽管它离的我那么那么远久。
  
   又:附薛宝钗的两首诗词
   食 蟹
  
   桂霭桐荫坐举觞,长安涎口盼重阳。
   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
   酒未敌腥还用菊,性防积冷定须姜。
   于今落釜成何益,月浦空余禾黍香。
   (这是食蟹绝唱。这些小题目,原要寓大意才算是大才,只是讽刺世人太毒了些。)
  
   临江仙
   咏絮
   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
   蜂团蝶阵乱纷纷,几层随水逝,岂必委芳尘?
  
   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
   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众人拍案叫绝,都说:‘果然翻得好气力,自然是这首为尊。’)
  
   宝钗平素里最是温和有加的,但一旦露了峥嵘就不得了了,第31回“宝钗借扇机带双敲’”仅“教训”了小丫头子靓儿,又用《负荆请罪》奚落了林黛玉和贾宝玉,真真让人不由得就嘴巴里“咝咝”的倒吸了凉气,——宝姑娘果然是个人物的哦,呵呵……
  

共 409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文章以《红楼梦》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之一薛宝钗为述说对象,生动全面地阐述了作者对这一形象的理解和评价,它的意义不在于这篇文章的本身,而在于我们如何以自由的学术争鸣的态度来对待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乾隆19至25年间,《红楼楼》手抄本开始流传。程伟元在整理出版《红楼梦》时,序中记述:“《红楼梦》最初是以抄本流行,抄一部,卖几十两银子,也有人买,而且不胫而走”。《红楼梦》自流行至今,从来不缺的就是争论。评批和研究《红楼梦》的文献资料可谓汗牛充栋,而涌现的流派与观点也是异彩纷呈。在曹雪芹于悼红轩“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的过程中,就已在自己的亲朋好友中点评传阅,参与早期抄本评批的主要有脂砚斋、畸笏叟、棠村、梅溪、松斋等人,批语分眉批、行间侧批、双行夹批等,数量达八千条之多,牵涉到《红楼梦》的思想、艺术、作者家世、素材来源、人物评价,后人谓之脂评。脂评后的《红楼梦》研究,一是顺着评点派的方向发展,相继出现了如王希廉、张新之、姚燮等为代表的《红楼梦》评点;二是向独立的文艺批评方向发展,即区别于评点派的附缀形式,而对《红楼梦》的研究独立成文,独立成书,并以早期评红专著的形式行世,代表作有周春的《阅红楼梦随笔》、二知道人的《红楼梦说梦》、苕溪渔隐的《痴人说梦》、诸联的《红楼评梦》等;三是朝着索隐派的方向发展,由蔡元培、王梦阮、沈瓶庵、邓狂言等人把追索微言大义的治学方法运用于《红楼梦》的研究,成为盛行于清末民初的《红楼梦》研究派别,代表作有《石头记索隐》、《红楼梦索隐》、《红楼梦释真》等;四是除上述评点、专论、索隐三个方向外,还有吟咏、探佚、考证、续书等方向也有发展。随着研究深入,红学相伴而生,与甲骨学、敦煌学并称20世纪中国三大显学。红学研究之红火,文献之丰富,论争之激烈,其它任何类别的学术研究均无法与之相比。自《红楼梦》手抄本诞生至今天,对它的研究一直在继续,在不停地探索、讨论和争执着,人们在研究红学历史时,把《红楼梦》研究者和其研究结果归入不同的流派中,其中较为著名的有评点派、吟咏(或称题咏)派、评论派、索隐派(旧红学派)、考证派(新红学派)等。各派论争不断,各树自己的论点,各寻自己的论据,指正对方之失,阐述自己之得。红学就在这样的论争中得以确立和发展。以至牵出红学中的任一问题,都有研究无穷无尽之慨。对《红楼梦》中人物形象的研究也一样众说纷纭。我想起,关于钗、黛的是非优劣,邹弢《三借庐笔谈》中,记叙了他和一位叫许伯谦的为此发生争论,甚至“一言不和,遂相龃龉,几挥老拳”的情景,正说明“尊薛抑林”与“尊林抑薛”的营垒分野早已有之。本文从《红楼梦》与《飘》、薛与林、曹雪芹的创作方法等方面进行对比阐述,讨论了薛宝钗的形象特点。可贵之处在于,在研究人物形象的同时,还没有忘记塑造这些形象的更为主要的作者因素。推荐共赏。【编辑:雨泉听雨】【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204251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雨泉听雨        2012-04-24 17:00:35
  对红学的研究也是一门不断变化的优雅的学问,期待作者更精彩的作品,问好作者。
2 楼        文友:清荷月色        2012-04-26 17:49:35
  红楼赏析,欣赏了。问好湄湄,问好听雨。
回复2 楼        文友:依湄湄        2012-04-27 09:33:55
  謝謝清荷月色!問好!
3 楼        文友:清荷月色        2012-06-25 01:46:44
  宝姑娘果然是个人物,呵呵!在那个时代,是个典型的女子代表,端装,贤淑,礼教熏陶。可数风流别致,终让潇湘。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