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指间微凉 >> 短篇 >> 情感小说 >> 【指间★小说】依依墟里烟

精品 【指间★小说】依依墟里烟 ————唐山大地震小说系列


作者:酸风眸子 举人,3883.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542发表时间:2012-04-24 21:52:36

他除了头被冲撞一下但尚有活动空间外,四肢百骸都在挤压中。他感到一阵窒息,就本能地耸动双肩,发现右臂还可以抽动,于是他努力向左倾斜,右肩、臂、手腕、手竟被他拽了出来,虽然已经血肉模糊。他试着推开胸前和左侧的砖石和焦块,又很快开出胸部的空间和左臂的空间。他又努力向右倾斜,抽出另一肢血肉模糊的手。大地又一阵痉挛。他有些愤怒了,两臂用力地支撑着废墟,下肢竟被拔出许多。
   这是一次真正的蜕变,像蝉。它也许不必打碎生命赖以存活的桎梏,但它必须开掘出诞生的通道,爬上可以接受第一缕阳光的树干顶端,接受太阳对一个新生的洗礼。阳光渐渐舔干它湿漉漉的胎盘,又在它脊背上割开一道裂隙,于是它挣扎、妥协,再挣扎、再妥协,终于挣开了蛹的躯壳。人不同于蝉,人不需要蜕变,人从不考虑蜕变。所以,蓝天不管他,他可以穿越蓝天,太阳不管他,他可以射落太阳,只有宽厚的大地默默地忍受他无休止地翻掘。但是等到大地也不耐烦起来,人就开始了蜕变,要么打开桎梏寻找新生,要么无能为力等待死亡。
  
   他的屋子造得太好了。本来他守在土坯构造的草房已有几十个寒暑,但是,他渴望着改变,他血管里涌动着父辈渴望新居的血液。在辛勤劳作几十年后,他终于造起了这幢青砖到顶的新屋。望着水泥和砖的砌体中凸显的“双喜”字,望着高大、坚固、宽敞、舒适的新居,他总有如释重负的感觉。但是,在大地震中,一切都变成了丑陋的平面,不仅他的半生心血化为乌有,而且付出了老婆、小儿子的生命。
   反正是哪个地方出了毛病!他倚在前院的石槽旁,茫然地看着人们扒出他老婆,老婆胸口上有呕出血的痕迹,据说身体还温温的。小儿子的头破了,眼睛像金鱼儿一样凸出来。人们说埋了吧。他说埋了吧。这时,大儿子来了。他木木地盯着大儿子。大儿子说,我们那没事,房子没坍。他一下子站起来,盯着大儿子说,你们的房子没坍?土坯房子没坍?然后就踉跄着向他的老院冲去,而且腿也不怎么拐。
   儿子的,应当说祖宗的三间土坯房矗立在那里,傲视着旁边的废墟,只是顶上的苇草被甩了下来。他看看房子,又看看坐在地上的儿媳和孙儿,又看看房子,嘴里不停地说着,没坍?没坍?又折回来,围着新房的废墟转了一圈。他怎么也不明白,水泥砂浆砌砖怎么就比不上泥水垒土坯!他惶惑,他愤怒,他冲着灰蒙蒙飞着雨星的长天大吼了一声,就萎顿在石槽旁。
   中午,人们见他在那里倚着,儿媳送过的饭没动。傍晚,人们见他还在那里倚着,瞪着眼,嘴在蠕动着。人们说,老头儿准是受了内伤。大儿子给他请来了赤脚医生,赤脚医生看着,听着,他像没见到他们,没听到他们的谈话。那谈话是“怎么样?”“我看没事。”“没事就好。”医生走了,大儿子说,“去那边去住吧,那边的棚子已经搭好了。”他不语、也不动。大儿子就在这院中给他搭了个简易棚子,又给他送来饭,就走了。
  
   他茫然注视着夜色中的新屋的废墟,他大约在想。
   为什么人们认同的坚固、高大、宽敞和舒适的新房只能给人们提供休憩,却不能保护生命呢?相反,凡危及生命的,譬如洪水、大火还有这次大地震,人们反要逃离自己精心构筑的房屋呢?而且逃得远远的,只有恐惧的注视,却没有思想。思想和机巧留在那屋里,最后变成废墟上的碎片。
   那天晚上,他偎在大儿子搭的棚子里,借着闪电的亮光,他看见雨珠在瓦砾上跳跃,新屋的废墟像一尊趴伏着的怪兽,窥伺着,磨砺着瓜牙,准备随时跃起,攫获猎物,并撕碎它,吞噬它。他有些恐惧,就闭上了沉重的眼皮,听任雷声轰隆,闪电腾跃,雨水横流,听任那只怪兽的摔打和撕咬,他睡着了。
  
   第二天,他早早起来,在这新屋的废墟北边,搭盖他独特的抗震棚。这个棚子高高的,前后棚盖分为两片,像一个三角形积木,但前后可以开合,又像看瓜园的瓜铺。他爬上这个吊脚瓜铺,支起北面的棚盖,面对着一片密匝匝的玉米地,他可以充分享受田野中的气味、色彩和声音。
   他时时坐在上面,忘记了老屋、新屋、地震和废墟,也忘记了自己的存在。
   清晨,随着雄鸡的高声啼叫,他支起棚盖伴随着薄薄的雾霭,一丝甜甜的又带一些苦涩的气息穿棚而过。他看着暗绿色玉米的墙头飘浮着晨雾,随着太阳的升起,那乳白的雾霭变成粉红色、桔红色,像绿色装束的新娘头上飘浮着经柔的婚纱。玉米地中的田间小道,被浅色的晨雾充填着,愈发显得深邃而幽远。
   午后,骄阳当天,而这里却八面来风,他可以咬着草茎,在蝈蝈不疲倦的弹唱中小憩。
   傍晚伴随着几声牛的吼叫,最后一抹夕辉从玉米稍头褪尽,他可以草草地吃过晚饭,在玉米“嘎嘎”拔声中进入朦胧的睡乡。
   秋末的早晨,大儿子一家都过来了,他们说,天冷了,还是搬到他们那里去住,不然也得搭盖一个可以过冬的简易房。他看了看他们,只是摆手让他们回去,就下地干活去了。
   快立冬了,人们才见他一锹一镐地掘着。先是掘了一个一米左右深、三米长、两米宽的洞,挖出了台阶、炕、灶台,四角竖起几根木桩,用玉米桔杆将四周围起来,里外抹上草泥,上盖从南往北一面斜坡,上面也抹上草泥,南面挡上窗,一个地下室式的建筑就落成了。那地下室的南边,就是他新屋的废墟。每到傍晚,那里总有一缕炊烟袅袅升起,融入沉沉的暮霭,飘浮在野地上头……
  

共 206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依依墟里烟”出自陶渊明名篇《归园田居》,陶氏意在描摹出悠然自乐,和谐恬淡的田园风光。酸风眸子先生引来作为这篇唐山大地震系列之一的小说的题目,编者以为有着反讽,比衬的意味。整篇小说的基调是凝重的,包括情节的展开(小说的情节是一个人在地震中和地震后的心灵史),叙述语言,还是外在的自然环境,这一切都可以打上了凝重的调子。一个人在地震中有着太多的痛苦、失落、迷惘、困惑、不安、焦灼(当然不是绝望,小说的结尾处,无论是自然景物描写,还是语调,似乎透射着光明的信息,但这些“光明”却无法压倒凝重与悲怆——这就是历史事件的本质,一个高明的优秀的作者不会拔高,也不会掩饰!),可以说小说的视角很独特,它深入了主人公的内心深处,动态善变,粗狂奇特,严峻冲突,形成了崇高的美感特征。包括叙述语言和自然景物描写亦是如此!如:“阳光渐渐舔干它湿漉漉的胎盘,又在它脊背上割开一道裂隙,于是它挣扎、妥协,再挣扎、再妥协,终于挣开了蛹的躯壳。人不同于蝉,人不需要蜕变,人从不考虑蜕变。所以,蓝天不管他,他可以穿越蓝天,太阳不管他,他可以射落太阳,只有宽厚的大地默默地忍受他无休止地翻掘。但是等到大地也不耐烦起来,人就开始了蜕变,要么打开桎梏寻找新生,要么无能为力等待死亡。”这样的句子足以让人震撼!小说写出了实实在在的悲剧,这里有悲哀、悲悼、悲愁、悲愤、悲郁、悲叹、悲怆、悲壮,所有具有悲的特征在小说里都能寻找出来。为我们提供认识和教育作用,当然还有鼓舞作用!真切细微的写实!史诗一般的荡气回肠!宇宙意识!生命情调!极力推出大家共赏!【文璘】【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204250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文璘        2012-04-24 21:54:20
  让人震撼的小说,拜读,问候酸风先生。
寒冰在近,孤寂无边
2 楼        文友:菊惆        2012-04-25 07:29:10
  活着,是一种奢求,是上天的怜悯,已然成为了生命全部的意义。
王者的忧伤
回复2 楼        文友:酸风眸子        2012-04-25 11:06:55
  谢谢菊惆老师!感谢您辛勤的劳作。为江山、为指间的繁荣作出的努力!问春安!
3 楼        文友:菊惆        2012-04-25 07:31:52
  拜读厚作,凝重,沉思。问安老师。
王者的忧伤
4 楼        文友:酸风眸子        2012-04-25 11:05:07
  感谢文璘先生的按评。是的,你准确而又深刻地揭示了小说中人物的那种悲哀。还有悲哀后的升华:他又皈依了土地,他臣服了自然,他在那里找到了自己的家园。谢谢,你的按语我全部收藏了。文遇知音,比人遇知音难多了。呵呵。
退休公务员,唐山市作协会员。
5 楼        文友:写字的丫丫        2012-05-05 12:13:00
   您好,我是期刊编辑,想向您约稿,请与我联系。
   电话:07176713146
   邮箱:1069540408@qq.com
   QQ:1069540408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