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旋转木马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母亲的拐杖

精品 母亲的拐杖


作者:吕常明 童生,769.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1320发表时间:2012-05-01 07:50:20

回老家十来天,转眼就到期了,今晚回到了单位。走廊的声控灯似乎坏了,我跺了几次脚都没亮。放下大包小包摸出钥匙,戳了几次才对好锁孔。摸着灯绳,啪嗒,拉亮灯,屋里空荡荡的。忽然,看到厨房隔断角上挂着的母亲的拐杖,我一愣,犹如看到了母亲,心里一阵温暖。这是母亲从老家来时拄的,上车下车,母亲一边是我,一边是它。来了后,母亲还拄过一阵,直到今年正月陪母亲逛大唐芙蓉园时买了一支龙头拐杖,它才搁于一边。当时母亲很不舍,说:“这拐棍虽然不直也不好看,但是花椒木的。花椒木活血,对我这病有好处。”母亲患有糖尿病、脑梗、三次偏瘫留下后遗症等,腿脚有些不灵便,便折了根弯曲的花椒树枝,顶端正好有一弯头,刮了皮,就当拐杖用了。
   我呆呆地愣了片刻,泪水就涌了上来。母亲在时,每每听到我回来,总要去开门,或问我吃饭没或怎么这么晚才回来云云。可今天我进屋来,没人给我开门,没人再问我,也没人再和我说话……。
   母亲是去年腊月底被我硬接来的,在家和妻子一起住了两个月,腿脚不适应五楼的上下,就到我单位和我一起生活。我住一楼,母亲出入方便。我给母亲买足了菜,她爱吃什么做什么。有意让她做饭,活动一下对她的病也有好处。由于血糖、血脂和血压都高,她也吃不了什么好东西,无非罗卜白菜南瓜之类。虽然如此,但母亲是开心的,快乐的。
   无论我迟早回家,母亲都在,有时应酬回来晚些,母亲就看电视,一直等我回来才放心。晚上我在电脑前上网或写东西,往往比较晚,她总是一遍遍催,说都几点了还不睡?人怎么能熬得住!有啥明天再弄不行?她不知道我是在利用业余时间。
   先前,晚上我陪母亲在网上看赵本山的小品,小品没得看了就看农村电影。母亲虽然看不懂,但大概知道些,也看得津津有味,随喜随悲。但周末我回家后母亲就看不成了,她不会用电脑看电影,我教了好久也没学会,于是,我给母亲买了台电视。她经常看些唱戏的,偶尔也看抗日的战争电影,看完了就给我说怎么怎么好看,人物怎么怎么样。不看电视了,就过来坐在旁边的床沿上和我说话。时间长了也没什么可说,我就说老家的人和事情,说过去的一些人和事情,找话题让母亲说她的过去等等。我知道,母亲只需要一个人陪着说话。
   白天我上班,她要么去外面农村串门,要么在院里锻炼,要么在厨房门口逗狗。家属院有只黑色宠物狗,浑身卷毛,和母亲很熟,怎么也赶不走。母亲把小石头扔远,狗又衔回来。不久,那狗就给门口衔了好多小石头。慢慢地,母亲和同事的家属们也熟识起来,经常给我说今天和谁在一起了,哪家的孩子病了。有时候我不在家时,家属们也帮母亲做些事情。
   我离家四十余里,一周回一次,周末我得回家。我周五走时,母亲常常站在厨房门口,看我远去。我回头看到母亲期盼的眼神和孤独的身影,不禁心中酸楚。周日回来,母亲有时坐在厨房门口,有时靠在家属区大门口门柱上,白发散乱,两眼无神,孤单单地。有同事说:“周末我看老太太一个人坐在厨房门口,也没人说话,孤单单的,很可怜,你要多陪陪老人家才是。”我无语,心中一颤一颤,满是愧疚。
   母亲有心难受的老毛病,经常发作。一发作就坐也不是站也不是,只好去外面不停地走。她常说,我看吧,我可能也会和某某一样,最后受不过给跑死不可!我说怎么可能呢?不一样的病。我估计母亲是心血不足,因为她做了好几次心电图,在最难受时做,也检查不出什么来。有时候她难受得睡不着,半夜起来到院里转。院子很平,门口还有哨兵,我倒也不太担心。为此,我专门给母亲买了“氧立得”,希望用有氧疗法来缓解母亲的病痛,母亲说没用,也不太常用。我常常能听到母亲半夜起来的声音。
   母亲闲不住,用玉米叶编了几个草垫子送人,看到对方快乐的样子,母亲也很高兴。邻居也经常送些好吃的过来给母亲,邻里和睦。闲来无事,母亲拣了几个花盆,养了些杂七杂八的花,精心侍弄。可惜插的月季花一枝也没活,但移的那些菊花倒很旺,还开了花,现在还在阳台上放着。她经常顺手拣些塑料瓶子或纸盒,堆满了阳台。她说多少卖点钱买袋盐也行吧。我觉得有点面子上过不去,但也阻拦不了,就由她去。后来看到母亲快乐的样子,我有时陪她散步时也帮她拣,只要老人快乐!
   有次在外吃饭时,饭店赠了一只黄色小绒熊,我带回来给孩子玩。孩子走时没拿,母亲把它放在我书桌上靠墙的一排书上,又不知从哪儿捡回一只孩子们玩的银白色小皇冠,镶着红绿的点缀,下边一圈红绒条。母亲把皇冠戴在小熊头上,大小正合适。母亲把小熊扶正了,一脸幸福的微笑,像个孩子。现在小熊还歪坐在那里,默默地看着我。
   母亲每天坚持步行锻炼,配合药物治疗,血糖也比较平稳,她的精神状态也日益好起来。母亲一再说想回,让我去送她,说:“我病这么多,千万别死在这儿了,要死也死到咱家!”这说明,母亲并没有觉得这里是她家,没有归宿感和安心的感觉,这也是她不愿在这里长住的根本原因。我常以工作忙为由推辞,希望她多住一些日子,因为老家的生活条件较差,母亲饮食很难控制的。不过我也能感觉到,她并不想回,毕竟这里生活上还是方便。但今年农历十月初二外甥结婚,姐打来电话,她不能不回。我说办完事再来,她说再看吧。我建议动员二姨或妗子一起来,平日里母亲也有个伴。母亲动员过,她们都不来。再加上其他种种原因,母亲就没再跟我一起回来。
   厨房里,一个红皮南瓜,一个已经蔫了的卷心菜,一根放在案板上长出了绿芽的大葱,柜子里两个长着绿毛的馒头;母亲走时把剩下的半袋大米装在了饮料瓶子里,摆放得整整齐齐;木耳银耳也剩下好多,母亲总说有鲜菜,不要吃干菜;客厅里,“氧立得”还在,母亲卧室桌上的“抓挠”静静躺着,窗台上还有给母亲测血糖用的酒精和药棉,床上被子斜放,电暖袋扔在床角,一切都还是母亲在时的摆放。而母亲,却已在千里之外的乡下了。今年一入冬就下雪了,邯郸以北至京津一带竟达七八十公分厚,老家的雪也达四五十公分厚,百年不遇,天气奇冷,而老家只生有蜂窝炉子。我在家的几天常常半夜脚都暖不热,何况60多岁的老母亲呢?母亲把羽绒服、棉衣都穿上,臃肿着,行走不便。难道,父母培养子女,就是单单让子女们住在冬有暖气夏有空调的房子里吗?
   今日参加朋友儿子的婚礼,有人唱歌颂母亲的歌,其中有一句:“疼爱妈妈就是听妈妈话,疼爱妈妈就是陪妈妈说说话。”如今母子重山阻隔,如何听妈妈话,如何陪妈妈说说话呢?
   古人云: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母亲华甲之年,体弱多病,我真担心哪一天会有意外。多么希望母亲再来住一阵,因为我这里没有繁琐的家事,没有家长里短的闹心,母亲可以六根清静,安享晚年,或许加上好的生活条件,母亲身体还能好转一些。然人生在世,理想与现实是有距离的,那怕这种距离相隔一步,这一步中间有时亦不知山有多高水有多远!
   我从厨房走到客厅,从客厅走母亲的卧室,从卧室走到门口,努力寻找着母亲的气息,回忆着母亲的一言一行。最后,我在厨房门口的拐杖前站住,看着上面的疙疙瘩瘩,默默无语,泪水像断了线的珠子。我似乎感到那拐杖上面还有母亲手里的余温,似乎感觉那就是母亲在默默地看着我。我不知道这会不会是母亲给我留下的念想!
  
   夜深了,我躺在床上,听着台灯上闹钟的嘀达,听着锅炉低沉的轰鸣,久久不能入睡……。
  

共 289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睹物思人,我们随着作者的思维又回忆起普通、慈祥的一位母亲。说普通,因为她和千千万万母亲一样的忙碌、痛爱自己的孩子;只是,有许多我们母亲在时想不到,往往以为有的是时间;但到最后,却是更多的遗憾与悔恨。作者语言质朴,感情自然,文章感人。感谢您投稿旋转木马,欢迎您继续投稿,期待您更多的佳作,问好,赏析!【编辑:向上的力量】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205210009】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共 0 条 0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