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新诗部落 >> 短篇 >> 现代诗歌 >> 【诗家三昧】读《追寻》兼谈诗歌的宽泛性

编辑推荐 【诗家三昧】读《追寻》兼谈诗歌的宽泛性


作者:红尘无泥 进士,7424.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730发表时间:2012-05-03 10:16:25
摘要:《追寻》为何被诗人置于《一个花荫中的女人》之首……

【诗家三昧】读《追寻》兼谈诗歌的宽泛性 真陡,那堤岸
   我年年攀登
  
   一个寂寞的海
  
   如云雀
   如海上的一座蜃楼
   如风
  
   你在哪里
  
   堤柳白头了
   是霜
   是雾
  
   这首诗歌的名字叫《追寻》。这是诗人沙鸥《一个花荫中的女人》这部诗集的首篇。它应该不是诗人随意放置的结果。既然是第一,它的位置和份量就不言而喻。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为什么诗人把它放在诗集之首?
   全诗分五节。第一节两句:“真陡,那堤岸/我年年攀登”。第一句用了一个倒装句,突出了堤岸之陡。“堤岸”原是很普通很平常的一个物象。它一经砌成,就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模式。我们都很熟悉,它天生就与水有更多密切的联系。可是第二句诗人告诉我们,它并不是一个死板的东西,它竟以一种无形的力量命令“我”年年去攀登。如果它在我的生命中无关紧要,“我”能累累去攀登吗?显然不会。这就赋于了“堤岸”不同于一般的形象。“年年”二字的叠用,强调了对“堤岸”攀登的反复性,也从行为上证实了“我”与“堤岸”之间的依附关系。一种使命感,一种确定无疑的责任目标,就逐渐浮出了水面来。
   如果这一节相当于总说,意在拱起一个大厦的框架,那么正面,就得对这个框架进行混凝土似的材料的填充了,以便使这大厦丰满起来,美丽起来。果然,诗人用一句话先完成了一个贴切的比方:“一个寂寞的海”这就是第二节的全部内容!要说惜墨如金,没有比这更突出的了。
   “海”是一个无限宽阔的物象,用以比喻寂寞,当然很有深度和力度。但是如果就此放手,仍然未免会显得单一,粗糙,不足以立体地说明寂寞的感觉。于是作者专门以一节文字细化之:“如云雀/如水上的一座蜃楼/如风”连用三个比喻,多角度,清晰地画出了那寂寞的海,那海的寂寞。使“我”年年攀登的“堤岸”的寂寞,便更具体、更充实、更真实地立了起来。至此,抒情主人公“我”要打造的一片意象的高楼,盖起来了没有?那就不用多说了。
   第四句,仅仅是一个简单的问句:“你在哪里”前述“云雀”、“蜃楼”、“风”虽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表现,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难以捉摸。“云雀”吧,非人间所有之物,它高飞于天,飘然不定,而且转瞬即飞离人的视线;而“风”看不见,摸不着,来无踪去无影;只有蜃楼,可以出现在我们面前,不过那是海市上飘来的一道幻影,千年一遇。许是憋闷得慌吧,“我”自然有释放一下的必要,于是不禁要喊出那么一句“你在哪里”。
   最后一节,也只是一个短得不能再短的三句,九个字:“堤柳白头了/是霜/是雾”第一句用白描,突出堤岸柳树人格的形象。后面是两个暗喻,前者有强调白头严重的程度性效果,后者,用“雾”来形容。这就有意识地使诗歌的色彩染上了一层暗色。因为雾是飘渺,虚幻的,暗示着一种伤感情结平添心头。
   诗歌贵在以一个物象的组合拳打出一片意境的天空。诗人所选择的几个意象很常见,却又是那么坚实和清晰,经巧妙组合,就不露声色地完成了诗人的原初创作意图。
   诗人的这本《一个花荫中的女人》,分几个部分,每个部分若干,每首最长的都不过十五行,大多只有八到十二、三行。他的这些诗作,在我看来篇篇是精品,篇篇是绝品。诗人在现代诗坛或许比不上艾青之流,但他的作品如唐人绝句一样小巧精致,有自己的独特风格,经得起时间的检验。诗人或许正是因此获得“沙八句”的美称。
   《追寻》这首短制,诗人围绕着追寻这一线索,通过多种表现手法,形象深刻地表现了对一种境界的热切追求和强烈愿望。通过前面简单分析,结合开篇提出的诗人为什么要把《追寻》放在《一个花荫中的女人》之首的问题,就不难回答了。
   如果我们知道沙鸥这是要表现爱情题材的内容,当然就会明白诗中的主人公追寻的是什么。但如果不知道这一点,还能不能产生这样的审美效果?会不会作别的追寻而不可得呢?这样的疑问应该说是多余的,因为好的诗歌可以离开背景,离开背景的诗歌的情感,仍然一样打动人心。要说清楚这一点,就不能不涉及到诗歌的“宽泛性”。
   一首好的诗歌往往具有宽泛性的品格。就是说它不是单一地表现一个主题,它可以产生多义性,如朦胧诗一般。正如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在他的美学名著《诗学》里说:“诗所描述的事带有普遍性,历史则叙述个别的事。”《追寻》这首诗歌它所描述的“堤岸”以及由它引起的指向就带有普遍性。(普遍性正是多义性的概括说明,这儿完全可以人为地划上一个等号)《追寻》中,除了“我”对爱情目标追逐以外,还可不可以有别的追寻,比如理想,比如思乡,比如婚姻等等?这就要看你是站在哪个角度去理解和思考。就《追寻》中的“堤岸”这一物象来说,只要诗人对此自始至终不具体指明它是什么东西,抑或说明什么目标,那么,读者诸君就可以任意图解,任意选择,任意规定,凭着你的联想和思考。可见诗歌的宽泛性又是逼着读者进行再度创作的充要条件。
   当然诗歌的宽泛性,也不是如海一样无边无际的宽泛。由博返约,以简驭繁,并不是不得要领。《追寻》中的宽泛仅止步于堤岸,和堤岸上的烟花杨柳。诗人就是在这样一个地带和氛围中展开的一场追寻。使我们在获得诗歌的审美价值的同时,领略了宽泛的艺术真谛;同时也不至于因为宽泛得无边无际,而难以把握,以致于茫然不知所措。
   纵观《追寻》,应该说诗人很好地发挥了诗歌宽泛性的艺术价值。这也正是这首诗歌无穷魅力之所在。
  
  

共 211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对诗人沙鸥的诗集《一个花荫中的女人》中的开篇之作做了一番详细的解读,这不禁使我产生一种错觉:我好像看到作者正在与诗人进行一场别开生面的心灵对话,作者解读得细致入微,足可看出作者对这首诗的喜爱。作者对这首诗的解读非常有层次,可以说是有条不紊,由表及里的深入解读。结尾作者向我们介绍了一下诗歌的宽泛性,一首好的诗歌应该具备一定的宽泛性,但这宽泛性也并非无边无际,而是建立在一定范围之内的宽泛,只有建立在一定范围之内的宽泛,才能让读者在享受朦胧美的同时还能对诗歌有一个大致的把握,也就不会产生令读者难以解读的尴尬了。【编辑:独臂西狂】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红尘无泥        2012-05-03 10:32:32
  西狂辛苦啦!忘了把沙鸥的《追寻》放到作文里。全诗是这样的:“真陡,那堤岸/我年年攀登//一个寂寞的海//如云雀/如海上的一座蜃楼/如风//你在哪里//堤柳白头了/是霜/是雾”只有四十多个字,但诗歌相当有意境,堪称精典。
2 楼        文友:司马林晚        2012-05-03 11:01:44
  拜读先生作品,问候了!
河边的水看不懂树上的风景
回复2 楼        文友:红尘无泥        2012-05-03 13:20:14
  谢谢司马来访!遥握!
3 楼        文友:杏叶儿        2012-05-03 11:26:48
  拜读过,如果附上“追寻”原作,可能更好。浅见。问好红尘老师!
只顾低头耕耘,不问花开几何
回复3 楼        文友:红尘无泥        2012-05-03 13:18:14
  那好,就放到篇首吧。谢谢关注!问好!
4 楼        文友:紫衣沐月        2012-05-03 17:18:39
  红尘是经典的评手,学习,欣赏!
紫衣沐月QQ:644030050 诗集《流韵生秋》欢迎购买!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