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旋转木马 >> 短篇 >> 作品赏析 >> 死亡乐器上的冰

精品 死亡乐器上的冰 ————读《宠儿》之后


作者:李鼎 布衣,190.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097发表时间:2012-05-04 08:47:28

《宠儿》是部力作。整部小说从心灵深层打动着每一位读者,把我们带入久违的艺术圣地。力作,大都呈现出思想的厚重,文辞优美动人,形式新颖等特点;作者往往借助这一载体包蕴起丰富的信息量,文本因此具备了多义性阐释的生命力。
  
   作者托妮·莫里森将更是将力作的优势属性发挥到极致。她从手头积累的资料出发,充分体现了无以伦比的创作力和想象力。整个小说犹如一片幽深的原始森林,那里有各式各样的人物出场,有温情和暴虐,有希望与绝望,有出生也有死亡……这一切紧密进行,并未因奴隶们的苦难而中止。任何人(除了定制规则者)一律不得高声喧哗;而你(读者)仿佛被一块毛玻璃给挡住了。你可以看见里面发生的故事,但它面目模糊。不过故事来得很凶猛,它一下一下牵扯着你的毛发,带你去阅读生的无奈与死的喜悦,后来你也有进入其中的冲动,想去搞明白故事的每一个环节。这些都是徒劳的。因为你被一块毛玻璃深深阻挡!读者、作品、作者三者之间的缝隙始终存在。你深陷在托妮·莫里森建构的文字城堡里,焦渴万分。也难怪,托妮·莫里森会不无自信地言说这样一句话:“邀请读者进入这排斥的情境(被隐藏,又未完全隐藏;被故意掩埋,但有没有被遗忘),就是在高声说话的灵魂盘踞的墓地里搭一顶帐篷。”
   《宠儿》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悲伤的故事。小说家以玛格丽特·加纳这一逃脱奴隶制的年轻母亲为原型,为我们塑造了塞丝这一女主人公。她本是一个目中含铁的黑人姑娘,顶替了黑尔母亲贝比·萨格斯的空缺,来到“甜蜜之家”。后来和善良的黑尔结为夫妻。夜逃、生子、杀子,塞丝在母爱的怂恿下“疯掉”了。十八年后,死婴还魂归来,向塞丝索爱,这个白衣托身的姑娘也叫宠儿。宠儿、塞丝、丹芙和保罗·D四人拥挤在一个危机重重的房子里。这个宠儿是冷酷的,她加倍地索取着塞斯的爱,帮助塞丝回忆回忆不堪回首的往昔;冷淡着丹芙;引诱纠缠着保罗·D。塞丝渐趋平静的生活结束了。“人鬼情未了”的日子才刚刚开始……直到后来,“一个小孩讲述他如何一直在124号后面的小溪旁找鱼饵,如何看见一个满头秀发全是鱼儿的裸体女人穿过森林。”再后来所有的一切都被遗忘了,包括曾经来访的宠儿。塞丝们“需要一种明天”,可明天会是什么样的?还是个秘密。
   “那不是一个可以重复的故事。”宠儿的故事不可复制,因为塞丝的爱深沉浑厚,宠儿鲜红的血污染了大地,警醒着人们,甚至影响着一部机器的正常运转。《宠儿》是不易超越的,它高超的诗性阐释给你我讲述了一则悖论的杀人事件。
   一、不更换背景,你就无法回归
   全书分为三个部分。有三句话引人深思:“124号恶意充斥”;“124号喧闹不堪”;“124号静寂无声”。三句话开启了三个部分的叙述节奏。
   从一开始,人们就已不太平静。过去喧闹不堪的124号,现在成为了发泄之所。在这里有一双无形的手不断给人制造着麻烦,并指明了人物的背景:身为奴隶的母亲和奴隶的儿女们。她们有着黑人特有的悲情,也有着各自的幸运。赎得自由身的贝比·萨格斯可以选择麻木,不断去瞅那不伦不类的颜色;塞丝可以去给人做活,养活一大家人;小姑娘丹芙独自洞察着身边的故事并为明天走出家门寻找工作;保罗·D流亡到124号,他需要一段温暖的爱情……。他们共同对付的只是一个小鬼——宠儿。故事由此铺开,叙述的焦点前移至“甜蜜之家”。不过让人称道的是作家运笔巧妙,每每到你仿佛快要看出端倪的时候,莫里森很巧妙地把叙述的焦点从很远的地方给你拉回来,且毫不费力。同样,当你顺着时下发生在124号的故事一步步向结局逼近,视点又悄然回返,我们又被作者推向“远方”,读者只好跟在它的后面,去看看过去又发生了些什么;一种高逸的破碎感吻合着故事情节与人物命运。这是文本“出彩”的地方。
   在这样的讲述过程里,“奴隶”始终是一个无法甩掉的字眼。无论塞丝在哪里,她都会看见它,听见它,甚至感觉到它的存在。贝比是个渐入麻木的奴隶,她要以“布道式”的说教让塞斯安于现在“自由的生活”;保罗·D对塞丝背后伤痕的触摸与往日生活经历的痛苦回忆,她身处124号痛苦不堪……为奴隶的身份仿佛一剂毒药注入到他们的体内,在奴隶制的大背景中,让人无法释怀,究竟何时能回归到自由的本真之地,靠什么回去,搬离或逃离吗?看来只有改变“六千万,甚至更多”人的生存背景、彻底地打破它,人们才可以彻底回去。否则,只有逃离或接受悲剧的循环。
   这样的主题立意是深刻而隐含的。它隐藏在一种“先锋”叙述怪圈里,不停变焦,让读者对过去、现在有着朦胧的感受。我们在焦渴地阅读、思索;我们希望克服掉作者给我们设置的阅读障碍,到达叙述的中心。
   二、生命是墓碑前的舞蹈
   生命是一段舞蹈,自打脱离母体那天起。有的人在红地毯上舞蹈,有的人在墓碑前舞蹈。
   塞丝有着不可言说的苦难,它在善良的爱和不被理解的杀戮里成全着这个女人无尽的忧伤。一个眼中含铁的姑娘,理应选择积极的可以自我控制的生活,抵达理想的彼岸。不过她没能这样。塞丝的生母是苦难的,塞丝继续着她年轻时走过的道路;塞丝和黑尔在庄稼地里得到了青春的快乐,她简单的嫁掉了自己,没有华丽的衣裳;塞丝留着和河水交媾在一起的羊水,看着丹芙出生在船头,最后拖着臃肿的身体回到124号……
   这都不算什么。宠儿死了,塞丝是幸福且内疚的,她想为宠儿做点什么,至少减轻点心里的痛楚。墓地前的那一幕是平静里展开的血泪,它洒满当事人的身旁,也降落到我们的心底里,引起我们阅读途中的情感“痉挛”。
   “‘不比我对她的爱更厉害。’塞丝答道,于是,那情景登时重现。那些未经雕凿的墓石凉意沁人;那一块,她挑出来踮着脚靠上去,双膝像所有墓穴一样敞开。它像指甲一样粉红,遍布晶亮的颗粒。十分钟,他说。你出十分钟我就免费给你刻。
   七个字母十分钟。再出十分钟她也能得到‘亲爱的’么?……”
   上面引述的是《宠儿》第五页的原文。它表达的是隐晦的。塞丝出卖自己的身体,为了七个爱意浓浓的字母:B-E-L-O-V-E-D。她当着石匠的儿子为自己的女儿出卖自己的肉体。那片静穆的墓地上,上演着深沉的爱与悲哀。也许,你会感到优美的文笔,流利的现代诗性阐释。那么,它们恰恰是和悲伤交织在一起,用美丽来叙述丑恶,走着化丑为美的反向路线。尽管人们无法选择她们各异的命运,可她们努力的活着。活着,除了上刀山下火海外,还得去挨日子,一天天,一年年。这种机械的生命运动里伴随着她们的对明天期待的舞步,尽管是蹒跚或迷乱的。
   在托妮·莫里森的利刃下我们看见了诸如此类的诗学场景,它们是生存的现场,与苦难的人们息息相关。
   三、死生轮换
   自宠儿死那天,它就在每个人的意念里成长,一直长成个姑娘,回来索爱。她越发过分地纠缠着塞丝,直到“塞丝不去找另一份工作,反而跟宠儿玩得更凶了……”。宠儿在124号活过来了,过去默默承受着苦难的塞丝濒临死亡,她们的体型成反比例发展。
   上述的意象或许想告诉我们如下的真相:
   塞斯这十八年来过活的是多么辛苦,她做梦都想和那个死去的孩子在一起,陪她说说话,做个好母亲;宠儿又是何等孤独,她还没有享受人间的母爱,还没有来得及体会人事的时候,就被母亲杀死了!现在她们有机会在一起,得到各自想要的,一个全力给予爱,一个全力接收爱。
   情感的饥渴状伴着我们阅读的焦渴,一下子穿透着最后的防线。到底谁是最富张力性的人物?宠儿?这个问题还值得商量。我们无法忽视塞丝的存在,一个女人,一个养育过几个孩子的女人,一个曾眼中含铁的女人,现在却沦落到了这般田地。其实,塞丝早就“死去”了。留在124号的不过是个躯体罢了,她卑微的去生活,去诠释自己对制度的控诉,直到宠儿回归,这一切的一切才昭然若揭地在狂欢化的生命状态里展示出来,它有些扭曲,人们觉着它是不正常的。
   末了,人们群体性出现在124号外面,宠儿带着一个凄惨的结局离去。剩下的人展望未来,说出如下话来:
   “‘我们需要一种明天。’
   ‘你自己才是最宝贵的,塞丝。你才是呢。’”
   故事慢慢拉起作者铺张的支离破碎,以展望未来的姿态结束,略含着一种恢复的恬静。我们无法忘记那索爱的宠儿,她满足了塞斯被压抑的述说欲望,以离去的姿态给文本和文本背后的历史结句。死去后活过来,“被忘却的不仅是脚印,还有溪水和水底的东西。……当然再不会有人为一个吻而吵吵闹闹了。”
   宠儿。塞斯。两个轮换者背负着无穷的诗性张力。
   啰啰嗦嗦的笔记在支离破碎的阅读现场里延续,它应该还有别的生发,不过其余的感受只能产生在以后了。毕竟,《宠儿》这部厚重的作品,需要我们不断去追赶里面深含的意味,把玩苍凉与希望,这才是一部伟大作品引起的接受效果。
  

共 348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文章优美流畅,作者用心在为读者介绍一部杰作,从小说的开头,说到主人公的命运,再到小说的历史意义,让读者“对过去、现在有着朦胧的感受。我们在焦渴地阅读、思索;我们希望克服掉作者给我们设置的阅读障碍,到达叙述的中心。”既有人性的纠结,又有抒情的酣畅,“这部厚重的作品,需要我们不断去追赶里面深含的意味,把玩苍凉与希望,这才是一部伟大作品引起的接受效果。”感谢您投稿木马,欢迎您继续来稿。【编辑:阿秀 699】【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205040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阿秀 699        2012-05-04 08:47:49
  文章优美流畅,作者用心在为读者介绍一部杰作,从小说的开头,说到主人公的命运,再到小说的历史意义,让读者“对过去、现在有着朦胧的感受。我们在焦渴地阅读、思索;我们希望克服掉作者给我们设置的阅读障碍,到达叙述的中心。”既有人性的纠结,又有抒情的酣畅,“这部厚重的作品,需要我们不断去追赶里面深含的意味,把玩苍凉与希望,这才是一部伟大作品引起的接受效果。”
多年从事文秘工作,爱好旅游、音乐,喜欢读书,随心而作,不拘一格,愿与各位文友一起挥洒文字,潇洒走人生。
2 楼        文友:铁禾        2012-09-26 14:55:19
  一篇理解很深刻的文章了,符合作者的内心,也符合读者的内心.
铁禾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