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逝水流年*散文』瓜缘

精品 『逝水流年*散文』瓜缘


作者:雨亭 举人,3448.6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371发表时间:2012-05-14 22:12:50

我与瓜有缘,也与瓜无缘。
   由于我自小生长在乡下,所以我认识的瓜有很多,有可以直接食用的瓜,也有用来做蔬菜的瓜。可我不太喜欢吃蔬菜类的瓜,所以说我与瓜有缘,同时也与瓜无缘。
   “瓜”字在字典中有这样一个解释:蔓生植物,属葫芦科,果实可食。我觉得这样的解释还不够具体,因为体现不出瓜的特点。从字形来看,“瓜”字很形象而生动,中间的“ㄙ”恰似了藤蔓结的果实,外面的字形部分是瓜蔓在蔓延,上边则是枝干,支撑起瓜的生命。从这可以看出,“瓜”就是一种在藤蔓分叉处结着果实的植物。而从读音来看,“瓜”字虽然是第一声,但是读起来却有种顶呱呱的味道,从这两个方面来看,“瓜”是不是变得更加有趣了呢?
   我还发现带“瓜”字的成语或俗语多少都带有些贬义色彩,说明古时候的人也有偷瓜之嫌。比如“避李嫌瓜”、“李下瓜田”、“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等都体现了这点。瓜有藤蔓不停延伸,人的私欲也会有膨胀之时,两者之间还是存在着某些联系的,所以“瓜”难免也会如此遭罪,可以说瓜本身无罪,却受了古人遣词造句的株连之刑。在另外的一些词中,“瓜”往往就意味着关系紧密,也是取其藤蔓间的特点而为之,如“瓜葛相连”、“顺藤摸瓜”等。可“瓜”到了黄婆那,那就成自夸自卖了。然而在现实中,我接触到的大多是很实在的瓜。实在的瓜又分为两种,一种是具体存在的瓜,一种是智商还尚待开发的脑瓜。可以说,我们的一生中,都在与不同的瓜打着交道。
   我与瓜打的交道不少,而且可以说是不打不相识。从小我就认识了很多瓜,比如南瓜、西瓜、苦瓜、木瓜、黄瓜、冬瓜等等,但是如我刚才所说,我并不怎么喜欢瓜,然而我与瓜却结下了不少“梁子”,其实都是一些我对瓜比较感兴趣的话题。
   在普通话的书面语里,各种瓜的学名都被标注得很清楚,可是如果用我们家的方言说出一两个名称来,估计没有多少人能看得懂,比如积瓜、扇子瓜、虎瓜,当然,这几个词是我用普通话音译过来的,所以难免会有些许差异。可以这么说,我对这类事情的关注度比我对瓜本身要好奇得多。还是不卖关子了,上面我所列出的几个瓜在书面语中分别指的是南瓜、冬瓜、苦瓜。有意思的是,茄子是一种瓜,学名也称茄瓜,可在我们那里我们都叫它矮瓜,可能是它长得矮,果实也胖嘟嘟的缘故,这名称也很形象。
   小时候我有过偷瓜的经历,在乡下,似乎每个顽皮的孩子都会偷过瓜。一般被偷的瓜都是直接能够食用的那种,如木瓜、黄瓜。我们家乡种不了西瓜,如果能够种植,我估计西瓜也会时不时被偷。地瓜不算瓜,不过地瓜倒是能填饱肚子。我记得我们隔壁的邻居家种了一棵木瓜,每当木瓜快要熟透的时候都会被我们偷摘下来吃掉了,这是儿时的顽劣,所以常常会遭长辈的骂。走路无意路过一片黄瓜地时,黄瓜也常会被我们顺手牵羊了,那时候常有偷吃黄瓜中毒事情的发生,因为黄瓜被喷过农药,药效还没有消去,所以人吃了会中毒。自从发生过类似的事情后,要想吃黄瓜时我们都只能是钻进自家的田里摘了。
   除了偷瓜,我还买过瓜。我不知道跟我同龄的人是否跟我有过这样的经历。小时候我去赶圩,常常就是为了去买一个瓜而走上三四公里的路,而且去赶圩就是为了买一个瓜。我那时都是瞒着父母去的,钱是自己捡破烂得来的,往往五毛或者一块。我记得那时候五毛钱就可以买到一个足够一家人吃一餐的葫芦瓜,现在是不可能的了。葫芦瓜是我喜欢吃的,所以经常买,每次我买了拿回家来,邻居们常常就会说这孩子孝顺,那时我听来很受用,现在想想也不知道自己当时哪来的那么多虚荣心。一起去赶圩的还有我的玩伴,几个小男孩,晃悠悠地去赶圩,然后又晃悠悠地提着几个葫芦瓜回来,现在想起来也还有些好笑。不过这段经历,倒是让我难忘的。
   我爸喜欢吃苦瓜,我却一点也不喜欢。每次家里买苦瓜我就一苦瓜脸,可是家里还是常常会买苦瓜,老妈煮了一大盘苦瓜,常常让我没有食欲。我们家也会自己种瓜,丝瓜我喜欢吃,可在我们那里种不出来。像黄瓜、冬瓜、南瓜等,我不喜欢吃,可以说我对瓜就是挑剔,除了果瓜能勾起我的食欲外,似乎没多少种蔬菜瓜我是特别喜欢吃的。我感觉黄瓜的味道好怪,苦瓜吃得我眉头紧锁,吃青瓜像吃绿色素,冬瓜煮汤还好,南瓜的记忆却是停留在初中,大锅饭的初中,一大盘的南瓜,我去领饭常常会使我产生错觉,那盘周围满是一片黄,各种倒胃口。老妈说冬瓜和南瓜可以储存,没菜时可以凑合着过日子。有时候想想也有道理,有瓜吃已经不错了,就没必要斤斤计较。现在出门在外,想一家人坐下来一起吃顿饭都难,瓜给我的印象,也会让我泛起一些家的味道来。
   与瓜接触多了,眼里就没有瓜了,不知道这算不算是一种境界。古时候有个画家,叫苦瓜和尚,不知道是因为喜欢吃苦瓜还是喜欢种苦瓜的缘故,也抑或是想取这么一个名字来自嘲其一生悲苦,总之他就自称为苦瓜和尚。我就好奇怎么就没有人来个冬瓜和尚、西瓜尼姑什么的,我想大概是古人都不好瓜,也或者是因为古人都种不出什么好瓜来的缘故,还有一种可能就是瓜登不上大雅之堂,而只能屈就于厨房。总而言之,瓜常常会被我们所忽略,说明人们更喜欢青菜萝卜,就像人们更喜欢窈窕淑女。
   我发现瓜与胖有缘,也与笨有缘。所以人们在说别人胖的时候,往往会说那人胖得像冬瓜一样,而说别人笨,也往往会说他傻瓜、笨瓜、呆瓜。说一个人傻瓜、笨瓜或者呆瓜,往往是真觉得你这个人真的很傻,也有另外一种可能就是你们之间是情侣关系。瓜与胖有关,长得胖的人也常常像瓜一样可爱。我发现我接触到的大多数胖的人的心胸都很宽广,他们都很随和且宽容,并且很大度而幽默,不会与人太过计较,真的是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在唐朝的时候,人们更是以肥为美。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却不难发现,像那些对自己身材总是斤斤计较的人,性格中往往也会比较小气。而太过计较,就会容易蒙蔽了自己的眼睛,从而忽视了自己本身的美。
   现在我可以说我与瓜也是有缘的了,因为我脑海里有着这许多关于瓜的记忆,所以我一直都活在瓜的世界里,而我也一直还在与各种瓜打着交道。我想不管我个人的喜好如何,也不管我的下一餐是不是还有瓜,生活还是得继续。虽然我不怎么喜欢瓜,但是我相信我的生活如果没有瓜的话那将会很无趣,就像人生如果没有苦难,那将会是一段不完整的人生。

共 249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好一篇“瓜缘”,主题鲜明,取材独特,层次清晰,读来真是赏心悦目!阅读此文,编者视线所及之处,皆是与瓜有关,从对“瓜”的解释道字面的分析,从“瓜”字在成语中的灵活运用,到生活中与“瓜”的种种缘分,在拓展描写了儿时偷瓜、吃瓜、买瓜的经历……可谓趣味横生,令人回味无穷。相信此文的作者定然是一位有思想、会表达,懂得撷取生活中的情趣,便可写得如此自然清新如画,细节把握妥帖,内容丰富多彩的散文作品,特别在文章的结尾,一句“我想不管我个人的喜好如何,也不管我的下一餐是不是还有瓜,生活还是得继续。虽然我不怎么喜欢瓜,但是我相信我的生活如果没有瓜的话那将会很无趣,就像人生如果没有苦难,那将会是一段不完整的人生。”巧妙而自然地升华了主题,语段含意深刻,这是充满生命力量的声音,是的整篇文章给人的感觉是言有尽而意无穷!佳作,倾情推荐!【编辑:纷飞的雪】【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205152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纷飞的雪        2012-05-14 22:15:43
  好一篇“瓜缘”,主题鲜明,取材独特,层次清晰,读来真是赏心悦目!
   阅读此文,编者视线所及之处,皆是与瓜有关,从对“瓜”的解释道字面的分析,从“瓜”字在成语中的灵活运用,到生活中与“瓜”的种种缘分,在拓展描写了儿时偷瓜、吃瓜、买瓜的经历……可谓趣味横生,令人回味无穷。
只是女子,侍奉文字。
2 楼        文友:纷飞的雪        2012-05-14 22:16:11
  相信此文的作者定然是一位有思想、会表达,懂得撷取生活中的情趣,便可写得如此自然清新如画,细节把握妥帖,内容丰富多彩的散文作品。
只是女子,侍奉文字。
3 楼        文友:纷飞的雪        2012-05-14 22:16:33
  特别在文章的结尾,一句“我想不管我个人的喜好如何,也不管我的下一餐是不是还有瓜,生活还是得继续。虽然我不怎么喜欢瓜,但是我相信我的生活如果没有瓜的话那将会很无趣,就像人生如果没有苦难,那将会是一段不完整的人生。”巧妙而自然地升华了主题,语段含意深刻,这是充满生命力量的声音,是的整篇文章给人的感觉是言有尽而意无穷!
只是女子,侍奉文字。
4 楼        文友:纷飞的雪        2012-05-14 22:17:03
  雪狼弟弟的散文真是越写越好了,姐姐十分喜欢这一篇!
只是女子,侍奉文字。
5 楼        文友:逝水流年        2012-05-15 08:36:38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感谢您赐稿流年,祝创作愉快!
爱,是人世间最美好的相逢,用文字找寻红尘中相同的灵魂。
6 楼        文友:上官风        2012-05-16 10:18:06
  “通读这篇文章,首先想到三个字——顶瓜瓜(呱呱)。原来,带‘瓜’的词也可以夸人!”
  
   《瓜缘》,一个很有生活气息的话题,作者从最初形象的“解词释义”:详解“瓜”字的型与音,巧妙地引出主题;然后,又列举了许多与‘瓜’相关的成语和俗语,说明了“瓜”子在生活中的影子——无处不在,虽然它常常被拿来作贬义词:最后,作者谈到了自己与各种“瓜”的缘分:从最初的调皮偷瓜、吃瓜,然后买瓜。无论木瓜、黄瓜的可口,葫芦瓜的喜爱,还是苦瓜的厌烦与苦涩,都代表了一段难忘的童年记忆!作家普希金曾经说过,“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的,都将成为美好的回忆……整篇文章语言质朴、层次分明,娓娓道来,是一篇不错的论述散文!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