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诗歌在时代的流变中

  诗歌在时代的流变中


作者:苏醒 进士,7553.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613发表时间:2009-01-03 13:09:51
摘要:高处无惑。/我自信崖头泻下的流水

诗歌经过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政治蒙蔽期以后,在八十年代一度展现出少有的鲜活。这说明诗歌作为一种较先锋的文学体式,跳出了曾一度屈于政治胁从和以政治需要为目的的桎梏与圈索,有了自由的向度和创索空间,也同时宣告了诗坛残冬的终结。诗歌在日积月累的苦痛与煎熬中,经过艰难的存生、孕育,方始点染出一派浓春丽色。
  
   整个八十年代,一些诗人的情感历程与时代得以重合,而至他们能恣意地表达那种文化醒觉和抒发创作真诚,在审美变革上有了一次全新的体验和展现。这些皆源于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实现,而诗歌亦随之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和多元的创作格局。可以说,诗歌自“五四”以降,在此时期显现出空前的繁荣。
  
   进入九十年代,由于物欲膨胀,金钱狂噪,感官刺激被高扬,而使精神追求一再掉价,审美层次一度沦落,诗歌也无可奈何地走入了低谷。使诗歌的理性光泽渐渐缺失,诗神因此变得黯然失色。此时也造成相当一部分诗人灵魂无依和心理反逆,因此走向“美丽的遁逸”(谢冕语)。
   进入新的世纪,随着人们价值取向变异的愈演愈烈,诗歌的景气度可想而知。在功利目的占据上风的今天,人们的心理欲求更趋向现实,而精神追求也变得可有可无,诗学(或文学)的价值观也滑向世俗化。理性总是受困于情性,正理显得更加苍白,悖理堂而皇之登堂入室,诗的神性走下圣殿与杂沓的市尘相混同。
  
   恰此时,诗坛也变得形形色色,不可避免地发生了观念变化,使传统续延变得更加迷茫,审美视点的位移导致诗歌也如“碎玻璃已自斜面哗响在速逝的幽蓝”(昌耀《燔祭》)。那些仍持守于诗之神圣的诗歌创造者不无忧心和茫然面对,他们对民族生存状态、对时代进步结果以及金钱方式就此产生了本能的议谤、心理的反感或情感的抵制,要么就在心理失衡与偏狭中自慰或自省……总之,他们所呈示出的种种形态都源于对时代流变的一度错愕和不适应,在生活观的流向和社会心理背景中,很难去做截取和把握,诗的发生、孕育、存在和延续几成可疑。诗歌的创作在艺术方法、风格乃至个性、态度等方面便各行其是,一片荒乱。大有衰荣听任天择的无动于衷和麻木不仁之势。也因此使诗歌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困倦、乏力或无精打采,诗歌的创造意识空前的疲惫和钝化。
  
   虽“时代予人以苍莽”(苏醒语),但如果要想拥有不被速朽的诗之生命活力,诗人就应该自动自觉地经常性地调节生活视野、感受角度、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使自己融入时代流变的进程中,“以适度的沉默和更大的耐心”(昌耀语)寻求诗的大风范、大气度、大境界,望之高才期之切。“艺术必将回到精神,而精神就是诗人,就是艺术家”(昌耀《诗人写诗》),诗歌理应融入这样可期许的春光丽景中,“高处无惑。/我自信崖头泻下的流水”(苏醒《高居》)。
   2005.12.

共 112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诗歌观念的巨大流变和创作上的各行其素的相互呼应,近两年竟到了繁花照眼、目不暇接的程度。诗歌发展新诗的道路,创作着明确单纯、鲜明深刻、想象丰富、构思新颖、准确精炼。可诗歌的创作在艺术方法、风格乃至个性上也是无法说清的东西。问好!【编辑:林儿】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林儿        2009-01-03 13:40:22
  艺术必将回到精神,而精神就是诗人,就是艺术家。
2 楼        文友:苏醒        2009-01-03 20:25:42
  感谢林儿编的选录!
3 楼        文友:苏醒        2009-01-10 07:09:47
  感谢游客君赐赏!问好!
4 楼        文友:安缸整        2015-09-12 19:55:52
  写的真不错,祝创作愉快!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