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江南烟雨 >> 短篇 >> 杂文随笔 >> 知音情结(杂文)

精品 知音情结(杂文)


作者:纸墨飞花 举人,3026.6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257发表时间:2012-05-26 16:24:28
摘要:每个文人心中都有一个魂牵梦萦的知音情结。他们渴求知音间的互相赏爱,情趣的认同,心灵的共鸣,精神上的投契。在人生旅途中,那些能洞察各自孤高寂寞灵魂的文人则成为彼此富有诗意的“知音”。

知音情结(杂文) 每个文人心中都有一个魂牵梦萦的知音情结。失意时想它,“对此独吟还独酌,知音不见思怆然”;得意时想它,“未知何处有知音,长为些情言不尽”。
   说到知音,不得不说高山流水。传说,春秋时期琴师俞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描绘“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伯牙惊道:“善哉,子之心而与吾心同。”方鼓琴而志在泰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不管伯牙如何弹奏,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伯牙的心意。伯牙因得知音而大喜,道:“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后钟子期因病亡故,伯牙痛失知音,悲痛万分,认为天下再不会有人像钟子期一样能体会他演奏的意境,再没有人能如此真切地理解他,子期一死,那一曲高山流水又弹给何人听?于是,伯牙摔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在《警世通言》中用生动的笔触描述了这个动人的故事。在子期墓前,伯牙曾经写下了一首短歌,来追悼自己的知音钟子期。“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筼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这个故事就是“知音”一词的由来,高山流水喻示的是一种真知音的境界。这也正是它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魅力所在。清人黄图珌在《看山阁闲笔.闻琴》中说:“琴德最为高远不俗”,俞伯牙在学艺时,曾在无人的岛上,呆了十天。每日里,面对大海抚琴高歌,将自己的心神融入滔滔海水之中,领悟大自然的真谛,终成为一代宗师,其寄情山水的音乐作品达到天人合一,出神入化的境界。想那伯牙,琴艺高妙,名满天下。多少人会追捧如云,以懂音乐自居啊!可真正的知音又有几人?大千世界,茫茫人海,谁人辨得伯牙琴!可以想象,伯牙在遇到钟子期之前,他的琴声没有一个人能真正理解。钟子期之所以能够听明白俞伯牙的琴声含义,是因为他和俞伯牙精神相通,而不论伯牙志在高山、志在流水,还是志在明月、志在清风,凡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这就是真正的知音!
   “高山流水遇知音”打动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更让“知音情结”在文人心目中一直占据重要地位。古来“文人相轻”、“崇己抑人”。但能拥有自己的知音,却是许多文人所渴望的。他们渴求知音间的互相赏爱,情趣的认同,心灵的共鸣,精神上的投契。善琴秦,怎少得了钟子期这样的知音?满纸佳作,希望有知音理解欣赏;满怀抱负,希望有知音提携知遇;满腹忧愤,希望有知音倾诉分担;也就是说,知音情结产生于交流欲望,所表现的不仅仅是追求理解,更重要的是获取精神同伴的渴求。生前籍籍无名的刘勰【xie】在他彪炳千古的《文心雕龙》中说:“恩德相结者,谓之知己;腹心想照都谓之知心;声气相求者,谓之相知,总来叫做相知。”他还专设《知音》一卷,开篇即言:“知音其难哉!音实难知,知实难逢,逢其知音,千载其一乎?”
   在中国的文化史上,“知音情结”对中国文人文化心态的影响深远,知音难求更堵在中国文人的血脉襟怀里,是日日把酒也浇不掉的块垒。唐衢的痛哭,阮籍的失路之悲,宁戚的康衢之歌;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可求”到“摔破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从“若有知音见,不辞遍唱阳春”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都表达了高山流水之曲期盼知赏之意。连桃李满天下的孔子也感叹“痛知音之难遇,伤门人之莫逮。”也难怪,他的《论语》到汉朝才被承认,已是他死后五百年了。布衣终身的孟浩然反复地发出“恨无知音赏”和“知音世所稀”的叹惋。刘过作的《念奴娇》,读了更让人心生凄凉,因为此词劈头而来就是“知音者少,算乾坤许大,着身何处”的感叹。几次科举而命运蹭蹬的蒲松龄,晚年贫病交加饥寒交迫,没有知音可以言说:“惊霜寒雀,抱树无温;吊月秋虫,偎栏自热。知我者,其在青林黑塞间乎!”为弥补此生的缺憾,制造了一个幻想逃避的世界,把自己的一腔心意,赋予幽冥鬼物,为自己的寂寥,也为自己的人生浅吟低唱。
   必须说,士大夫文化心态中的这种知音情结多表现为知遇意识。知音意识的产生与士阶层的用世思想及其立德立功立言以期不朽的人生价值的实现相关。“主人恩重珠帘卷”是得遇士人对知遇者无限感激的心声;而仕途不济,空有一身能耐无人见赏,科场失意、无法入仕的寒士词人们会发出“去国怀乡无人问,知己难寻零落苦”的叹息;就连因不趋时而被贬实际就是政治知己难求被迫零落他乡,于是我们听到了苏轼的长叹“谁见幽人独往来””、“有恨无人省”;我们也常聆听到英雄报国无门,知音难觅,独自伤怀的苦闷。如陆游、蒋捷等都曾发出了“恨无人解听开元曲”,在《小重山》中“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我们能感受到岳飞壮志难酬的凄怆之情,还有不被理解的对高山流水知音的企盼。辛弃疾,曾以五十八人深入五万人之众的敌营中捉拿叛徒,却得不到南宋统治集团的赏识,身在江南却如游子,无怪乎他发出“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的感叹。叹自己空有恢复中原的抱负,却没有当权者懂得赏识,寻遍天下而知音稀少。在读“宝瑟泠泠千古调,朱丝弦断知音少”时,我们仿佛听到了一个爱国将军所发出的一声声悲壮的呼喊。辛弃疾和岳飞的内心该是高度相通的,只可惜,两位英雄(岳飞:1103-1141;辛弃疾:1140-1207)不能同生于世,互为知音,令人扼腕!
   与风尘女的“红粉知己”情结是仕途受创的士大夫的“知音情结”的重要组成之一。唐宋词的繁荣一面是歌女之求知赏,一面是士大夫之写幽独,歌女所演唱的往往就是文人所作的诗词,而文人士子往往又是她们艺术表演的欣赏者和评论者,是歌女的师友和知音,有的歌女甚至因受到文人的品评或被写入诗词而名扬天下。士大夫珍重红粉知己的情感和心态,多寄寓身世之感与对现实政治的感慨。柳永也曾在科场拼搏努力,落第失意之后,以作词给歌女歌唱为乐。“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在“烟花巷陌”之中去“寻访“意中人”。这“意中人”,其实就是作者要寻的知音,亦即“同是天涯沦落人”。东坡《醉落魄》云:“旧交新贵音书绝,唯有佳人,犹作殷勤别。”写出于宦海风波人情冷暖中对佳人的殷勤惜别倍觉珍重可贵。其《江城子》:“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携手佳人,和泪折残红”更有一种身世命运共通之深悲。
   士大夫想有政治上的知音之遇,不遇则有知音之叹,而文人传名立世也企及有文学知音的见赏。宋玉用“曲高和寡”之喻比知音之难得。陈人杰在《沁园春》里道:“知音者,恨黄金难铸,清泪如倾”,感自己文章无人见赏,知音难寻,如“黄金难铸”,只能“清泪如倾”。可见,知遇文学知己也并非易事。有“北宋倚声家初祖”之称的晏殊,也曾发出“朱弦悄,知音少,天若有情应老”的感叹。唐代诗僧齐己也喟叹“千篇著述诚难得,一字知音不易求”。连宋代的吕居仁都说:“好诗正似佳风月,解赏能知已不凡”。意思是,一首好诗正像一篇秀丽曼妙的风景,能够理解并赏识它,不是一般人能做的到啊。虽然知音恨少,文人也不乏遇到知音的。屈原有宋玉为知音,李白有杜甫为知音,阮籍有嵇康为知音,苏轼有门下四学士及六君子为知音,辛弃疾有陈亮、陆游为知音。他们的知交不仅仅是在政治思想上的认同,还表现在诗文的见赏之中。这里提一提黄庭坚与秦观的知音情谊。秦少游遗作《好事近》云:“醉卧古藤阴下,了不知南北。”黄庭坚于秦观去世五年后黄山谷悼念秦观,追和《千秋岁》,词中由秦观的词想到秦观的死,他感叹“人已去”,“词空在”,“高宴”之所以“悄”,“英游”之所以“改”,是因为秦观已不在人间,强烈地表露了他痛惜秦观早逝的心情。这种痛惜,不仅在于他们的交谊深厚,更因为他们还是彼此见赏的文学知音。还有苏轼,他在其词《八声甘州?寄参寥子》写自己与参寥子相知甚深,是真正的挚友、知音。据记载,早在苏轼任徐州知州时,参廖子专程从余杭前去拜访,苏轼被贬黄州时,他不远二千里,至黄州与苏轼游从;此次苏轼守杭,他又到杭州卜居智里精舍;甚至在以后苏轼南迁岭南时,他还打算往访,苏轼去信力加劝阻才罢,所以苏轼说“算诗人相得,如我与君稀”。
   文人士大夫的“知音情结”,虽有不同,但对知音的渴求是一致的。而且,辛弃疾、岳飞之渴望“知音”,非是一己的悲欢,其中还包含着深沉的历史意义和厚重的文化内涵。
   中国古文人文化心态中的知音意识,至今仍影响于新一代文人。今人共同呼唤“理解万岁”,以蔡锷小凤仙传奇为题的电影《知音》一经播出就红透南北,就为时人所艳羡,均可说明“知音情结”深基础厚。一代伟人毛泽东也说:“算人间知己吾和汝。人有病,天知否?”纵是被誉为“新文化的匕首和枪手”的鲁迅在《呐喊自序》曾讲到自己创作呐喊的发端是由于老朋友“金心异”的请求和说服,他说:“我虽然自有我的确信,然而说到希望,却是不能抹杀的,因为希望在于将来,我决不能以我之必无的证明,来折服了他的所谓可有,于是我终于答应他也做文章了,这便是最初的一篇《狂人日记》”。因此鲁迅在碰到瞿秋白的时候会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顺带说一下周作人,周作人也有十分矛盾的地方:一方面他声称自己在写无所谓人们在不在乎的“闲话”,另一方面又极力地暗示自己的写作是在“寻求想像中的友人,请他们听我的百无聊赖的闲谈”。由于他特殊的经历,其晚期的作品里更添了些苦涩——苦涩如鲠在喉,无法倾吐,隐隐约约,欲说还休。他说:“拙作貌似闲适,往往误人,唯一二旧友知其苦味,……”这种自相矛盾的文学观,就是其只能“抄”而几乎“写不了”的困境的表露,这是远比伯牙毁琴更加可悲的。比如他的《药味集序》,那样的闲适,那样的充满哲趣,那样的叫人神往,谁能读出其中的貌似闲适实为苦涩?周作人在监狱里时,写了一首打油诗《伯牙》:“初春多佳日,旭日照高林。晓烟敛木末,暖意浮衣襟。檐前有嘉树,枝上有鸣禽。道人太古士,幽旨寄瑶琴。元声随指下,和气散轻阴。无须泛瀛海,已见成连心。听者各有得,岂必求知音。”这首诗反弹琵琶,表面看是从容不迫应对人生的智者风范,其实也是另一种方式的对知音的呼唤。
   与知音的神交是文人内心里最强烈的渴求。朋友能肝胆相照,知音能知心达意。朋友重在义,知己在其意!朋友之间是实交,知音之间更重神交!给生活的鞭子抽着,疲惫的在路上走着,每个文人都渴望灵魂的寄托和知心会意的慰藉!一壶清茶,秉烛夜话,把酒言欢,悠然对酌曾经触动了多少文人对知音心驰神往的绵长!无数个细腻敏感的心灵,都在寻觅一个懂得自己高山流水的知音。知音是人与人之间极其难得的精神伴侣,就像古琴上的“弦与柱”,只有这个“弹拨乐器上可以调音的短木”与“弦”结合在一起,才是一件完整的乐器,才能凑出和谐美妙的乐曲,有更为深刻的理解与共鸣。人生在世,得一知音足矣!从此以后,不必空将金樽对冷月,满腔心事付花魂,无论是长歌当哭还是神采飞扬,总是有个知音同自己在一起。知音可以用灵魂抚慰自己的苍凉,引导自己看见脚下的厚土,头上的星空。跟知音会心会意中,心神之光照亮黑暗,引来醉人的晨曦,而深沉的人生背景和文化意蕴更会成为彼此交往之中强有力的支撑。在人生旅途中,那些能洞察各自孤高寂寞灵魂的文人则成为彼此富有诗意的“知音”。
   高山流水,佳话千载。知音,文人的宿命情结。
   人生苦短,知音难求。美学上说追逐过程的复杂与艰难会提升寻觅的乐趣。我们都是如此渴求有一个知音,乐此不疲的追求着这种境界,在艰难而又漫长的寻觅的中编织着这种情结。
   在这茫茫的人世间,谁是懂得我们高山流水的子期?
   找到知音的人是幸运的。

共 469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每个文人心中都有一个魂牵梦萦的知音情结。他们渴求知音间的互相赏爱,情趣的认同,心灵的共鸣,精神上的投契。在人生旅途中,那些能洞察各自孤高寂寞灵魂的文人则成为彼此富有诗意的“知音”。茫茫人海中期待一个懂自己的知音,但是知音难寻,文章通过具体事例详细阐明了朋友虽多,但却知音难觅。与知音的神交是文人内心里最强烈的渴求。朋友能肝胆相照,知音能知心达意。朋友重在义,知己在其意!足以说明知音的重要性,期望有个知音懂得自己内心深处的思想感情,朋友众多,若有一人,足矣!精品推荐【编辑——依儿】【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2052709】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依儿        2012-05-26 16:28:13
  有时候自己写的文章吧,人家都会以为你只懂得写花花草草,然不知背后真正的意义,那个时候真的就很想有一个真正懂得自己写了什么的知音。问好,文章很经典!
只出售浪漫,不预约爱情。
2 楼        文友:一笑因缘        2012-05-26 16:41:47
  花姐,欣赏了,抱抱。嘻嘻,猜猜我是谁
文字是生的苍翠,生的欢欣
3 楼        文友:海韵波涛        2012-05-26 17:12:58
  非常喜欢飞花老师的文,人世间能有一知己足矣,拜读了,祝周末愉快!
岁月静好 海韵QQ786732982
4 楼        文友:林小溪        2012-05-26 17:57:59
  飞花姐姐,欣赏!
5 楼        文友:张朝阳        2012-05-26 22:38:39
  "酒逢知己千杯醇.茶遇知音万众香."君此箴言当守长,天涯知处有说狂!生命是短暂的,在茫茫人海中能够遇到一位知音,是我们的荣幸。文章大量引用典故,举例说明,充分地阐明了作者灵魂深处对知音的渴求与珍惜。人生在世得一知音足矣,朋友肝胆相照,知音知心达意,朋友之间,重在神教。希望作者能够在未来的人生征程中知音更多,乐趣无穷!
爱好文学,与文学一起成长!
6 楼        文友:亚秀        2012-05-26 23:38:24
  人生在世,难求知己?但求有友相知,实乃三生幸事。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是江南水乡下孕育的江南儿女,怀有一份难得的江南情怀。但问:人生在世,谁主沉浮?亚秀江山,情意绵长。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