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作品赏析 >> 意淫与迷恋

编辑推荐 意淫与迷恋 ————对两部影视作品的文化心理解读


作者:八桂秀才 秀才,1051.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268发表时间:2012-05-26 22:47:27

不知是高估了《甄嬛传》还是低估了《大红灯笼高高挂》,我总觉得这两部在不同时期都获得了广泛关注的影视作品,其实只是同一个故事的推衍而已:紫禁城和陈家大院,作为男性权力符号之象征的雍正与陈佐千,翻牌子及点灯笼,一群女人以子嗣为中心的明争暗斗……甚至连备受人关注的所谓带有批判色彩的情节也有着很大的相似:沈眉庄和三太太梅珊,都为一段各自独立的情感追求付出了惨烈的代价,而故事另一方的男主角又都被设定为医生的角色,他们是皇城或大院压抑环境的闯入者,游走于缜密理性与掩藏的激情之间,最终却成为女性反叛绝对男性权力的诱导者……
   从《大红灯笼高高挂》到《甄嬛传》,二十多年了,二十年间,周围的文化环境据说已经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可遗憾的是,我们的影视艺术中所呈现的女性世界,依旧只是男性话语的自我投射与想象而已:当年女子争夫宠,如今妃嫔慕君恩。如花美眷,斗狠斗智,其凄凉也无穷,其“乐”也无穷,说白了,却只是男性权力斗争和政治参与的女性演绎罢了。
   我们还记得,颂莲是以辍学的女大学生身份嫁入陈府的,联系影片发生的民国背景,颂莲的悲剧,其实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新女性故事。而自五四以来,文学艺术中的新女性形象,大部分又多出自男作家笔下,新女性之求学、启蒙、婚恋自由等种种迥异于传统女子的新潮与前卫,很大程度上并非一种自觉的追求,而是由男性作者的浪漫书写和想象所赋予的。影片《大红灯笼高高挂》的颂莲,正是在“被”启蒙之后又“被”悲剧,因为,与其说是作为女人的颂莲在看清陈家大院的狰狞面目之后而疯,不如说是投射在颂莲们身上的启蒙知识分子,在罪恶制度和现实前选择了绝望的佯狂。就这一意义上来说,《大红灯笼高高挂》本来是要借一群大院女子的生死来展示所谓制度的罪恶,但潜藏于女性故事背后的男性话语,却无意间泄露了启蒙心态的悲凉。
   而到了《甄嬛传》,已经无所谓什么启蒙不启蒙了,连故事的主要场景都“倒退”到了紫禁城内,御花园中。细心的观众很容易发现,甄嬛的形象更像是古代女性政治人物的大杂烩。剧中富察贵人闻人彘之事而受惊、甄嬛对猫的恐惧及带发修行的桥段,成功实现了甄嬛与吕后、武则天等人的形象拼贴。《甄嬛传》热播后,有不少网友将其视为“职场圣经”,这真是低估了编导们的野心,他们之所以要把一部“架空”小说落实到清朝雍正年间,并不惜以极尽繁丽考究之细节打造逼真的历史情境,其浓缩的古代女性政治斗争之精华,又岂是区区职场所能容下?
   在全剧的情节铺排中,甄嬛的回宫复仇是最重要的情境转折。在这一转折中,甄嬛迅速完成了从一个多情女子到狠心妇人的蜕变。而这一蜕变本身,其实是颇令人质疑的。既然甄嬛已看穿皇帝的虚情假意,又在甘露寺饱受苦难,她为什么还要执意回卧君榻呢?仅仅是为了给允礼复仇、保家人平安?更蹊跷的是,直接促使甄嬛回宫的情节是允礼死亡的讹传,以时差的方式推动戏剧情节的逆转,这一手法又显然太过老套和机械。合理的解释似乎是,甄嬛回宫,并非全是外部因素使然,而有着自身的情感逻辑。也就是说,甄嬛并没有完全对皇帝死心,对君王恩情的眷恋与依赖,使她在骤失诸多庇护后,隐约产生了一种回归的意识:她想做的,只有通过无上的君权才能得到。换句话说,失宠的痛苦使她愈感得宠的重要,离开权力庇护的无助逼着她狠下心来,展开了对权力的追逐。
   有意思的是,甄嬛在甘露寺中心理的骤变,似乎不是一般闺阁女子所能体味的,倒更符合士大夫在进退之间的心态。如果联系到自屈原以降,传统文人以“美人”情事比拟政治得失的固有情结,我们就会发现,甄嬛的获宠、被弃、复宠、搏位,这些只有少数女子才能经历的事情,却是大多数男性士人所必经的心路历程。一个非典型的女性形象,却代表了典型的士人心态,这其中难道就没有一丝契合男性权力话语的味道?就话语权力的置换而言,我们是否可以说,《甄嬛传》是一部由女性演绎的《雍正王朝》呢?
   若再将这种转化女性叙事的男性话语进行一个历时性的考察,我认为,从《大红灯笼高高挂》里疯癫的颂莲到今日笑傲六宫的甄嬛,男导演们在镜头剪辑之间,恰好完成了一种对权力迷恋的时代诠释:那在陈家大院这一局部空间里对三寸金莲的意淫,终于在更为恢宏广阔的宫廷背景下肆无忌惮地获得了自由释放,而曾经让年轻的颂莲感到某种痛苦的东西,则在太后甄嬛一句“我累了”的苍凉叹息中轻声消解。至于梅珊和沈眉庄这样的女子,其死,大概是不足为惜的罢。
  

共 178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只有对剧情沉浸式的潜入,方得独到的观影体验——透过表相华丽繁复的声色盛宴,探及影人及剧中人内置的文化心理、人文元素,作者“内行看门道”既看出了问题又看到了精髓。如此,无论是观众还是影评者,作者都应是切入角色,极尽其“责”。——司药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司药        2012-05-26 22:59:41
  观影“观心”,药佩服,拜读学习。
   问好作者。
细节细微处,自成词话。
2 楼        文友:司药        2012-05-26 23:02:30
  以下两句,药没太读懂,所以不敢擅自修改“以降、历时性”这样的词,如果需要修改,请作者留言。
   ——没有背景细致如果联系到自屈原以降,传统文人以“美人”情事,……
   ——若再将这种转化女性叙事的男性话语进行一个历时性的考察,
细节细微处,自成词话。
3 楼        文友:八桂秀才        2012-05-27 11:27:47
  谢谢,问好!
喜欢写点东西的人
4 楼        文友:铁禾        2012-10-06 23:37:15
  很深入的评论,老练的行文,精彩的阐述,这样的赏析风格令人折服。
铁禾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