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旋转木马 >> 短篇 >> 作品赏析 >> 《牡丹亭》的公演

精品 《牡丹亭》的公演


作者:作家邓涛 秀才,2955.6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392发表时间:2012-05-27 18:05:16

《牡丹亭》的公演
   甲
   一个叫白先勇的台湾老人,他是戎马一生的白崇禧将军的公子,却成了著名的书生,痴上《牡丹亭》,这位中国男人的晚年顿时变得异样的厚重。为昆曲《牡丹亭》奔波鼓吹,使他的生命叠加成我们无上的崇敬,但有种疑惑一直困扰我,白先生的《牡丹亭》是否记得赣江之滨的滕王高阁?
   南昌在明朝是令人注目的城市,整个帝国屡屡聚焦于此,各路人物轮番粉饰登场,我在脑海里搜索它在明朝最生动的文化记忆,迅速定格在《牡丹亭》的公演。
   事情的缘由是滕王阁的修葺。朱宸濠先生曾给这座城市带来可怕的灾难,战火映红了赣江,阁也毁人亦亡。一五二六年,滕王阁进行重建,七十多年过去了,到大明万历二十七年,即一五九九年,江西巡抚王佐等地方领导考虑楼阁楹础欹圮,阶除湫隘,实施了有明以来的第五次建设。落成大典选择在这一年的重阳节,确立《牡丹亭》作为庆典节目与公众见面。
   随着重阳节的临近,依水背城的滕王阁修缮工作紧锣密鼓,渐渐高阁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人们的视线里,这是在治滕王阁的伤,也是疗百姓心头的疼。一台大戏即将神采飞扬地在新阁隆重启幕,南昌也是具有戏剧细胞的城市,首任宁藩王朱权先生就是一位好手。
   锣鼓与微笑汇聚成这座城市的赤诚,百姓们欢乐的脚步都向着章江门的方向,向着滕王阁,向着《牡丹亭》集结,这是文化的召唤,艺术的磁力。
   身为地方长官的王佐先生大摆酒宴,一年前,中国军队以热血保卫了朝鲜,历时七年的抗日援朝战争结束,天下迎来一段太平时光,江西也是政通人和,高阁重树雄风,这是滕王阁和民众的节日。
   张洪阳先生来了,作为新建人,他回到自己的家乡,刚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政治巅峰回到了一介庶民。他更让我们熟悉的名字叫张位,此刻的心情不会太坏,因为他观看的是自己的学生汤显祖的惊世之作。万历五年(一五七七年),张洪阳忤逆了一手遮天的权相张居正,由翰林院侍读迁南京国子监司业,汤显祖正游学南京,师事于颇有才名的张先生。
   汤显祖当然也要大驾光临,他日后说过:“一生四梦,得意处惟在牡丹。”在滕王阁公演正是他的愿望,在《牡丹亭》里最精彩的《惊梦》中,有一支为人称道的<皂罗袍>曲,用“朝飞暮卷”描绘园中景色,就取之王勃《滕王阁》诗中的“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我很想透视到汤先生的感受,他对南昌这座城市太熟悉了,常到他书信中称为章门的南昌走走,这里有他许多的朋友和门生,朱权的王孙就有几位与他有厚交,在他看来豫章多美才,文学士辈出,甚至后来还与张洪阳老师在杏花楼组织了“杏花楼社。”
   不过,当他的记忆驰奔到三十年前时,忽然变得沉重起来。那也是一个秋天,从小聪慧,“童子诸生中,俊气万人一”的汤显祖在他二十一岁时,赴南昌参加乡试,考中第八名举人。这座城市为他平铺出还算不错的启程,正在踌躇满志的时候,不曾料想冲撞了首辅张居正先生,一个了不起的改革家,心机颇强,心眼不大,使汤显祖从隆庆五年到万历八年,也就是一五七一年至一五八零年,整整十年间,四次应试进士而名落孙山,直到万历十年(1582)六月,终于等到大政治家张先生归天,次年春即中,汤显祖谈到这段往事,曾叹息“幸成进士”。
   大明黑暗的官场也不好混,尤其是汤显祖的性格,他没法在别人的戏里唱自己的词,仕途的枯荣对汤显祖只是一种经历。阴谋,杀戮和谄媚织结的网,汤先生再也不愿成为网中上蹦下跳的鱼,宁可在乡间沐浴那明净的月色和清爽的山风,让心灵宁静地徜徉属于自己的梦中。
   他想起去年,发生了太多的事。蔑视权贵的他以七品正县的级别请辞,听说朝廷将派税吏来遂昌扰民,去了一趟北京,没等吏部批准,三月归即放弃呆了五年的浙江遂昌知县的位置,扬长而去,回到老家临川。倘若中国的贬官文化是种悲凉,那么挂冠的弃官文化则是一种洒脱。汤显祖做了明朝的陶渊明,但并未把他划入隐士范畴,他热衷于走访和信函的往来,更有意思的是在写诗、创作剧本的闲暇,还会亲自在舞台上指导演出。但遂昌的群众舍不得他,在相圃书院内立生祠纪念一个好官汤显祖,大家也知道汤显祖的离去是受人暗害。
   感谢那些让汤显祖丢了官的人,正是汤先生一时的丧失,换来了戏曲史上永远矗立起的伟大,只因《牡丹亭》在。是的,也就是同一年,“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沈德符《顾曲杂言》)的《牡丹亭》横空出世。还有一件让汤显祖伤心的家事就是四子西儿夭殇,悲喜恨交织了整个一年。
   如今,汤显祖从玉茗堂以窘困之态走到滕王阁,满腹的感慨,他想起另一位恩师,已逝去的南城人罗汝芳,想起许多年前,创作《紫箫记》曾让官方下令禁止刊行……。
   他需要静下心等待《牡丹亭》的开演。
   乙
   书案上平躺着吴山三妇合评的《牡丹亭》。
   这是怎样一部戏曲的圣书?把汤显祖先生推到前无后鲜,几百年一人而已的境界,是他第一个将浪漫手法引入传奇的创作。《牡丹亭》的叫法还真不少,《牡丹亭还魂记》,或《还魂记》,或《还魂梦》,或《牡丹亭梦》,说的是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离合的爱情传奇,它站在反封建礼教,要求个性解放的高度,使它既有浪漫主义精神,亦有思想的厚度,从而使汤显祖挤入世界级大师的阵营,东方莎士比亚的名号由此打响。
   《牡丹亭》出炉后,戏里戏外都是眼泪,这是汤显祖的艺术魅力。我正在书房阅读的这本合评也是泪的融汇,她们来自清朝的三个女人,一生和一个叫吴吴山的男人有关,再就是《牡丹亭》。吴先生是位学者,将要迎娶陈同姑娘,谁料陈同姑娘还未有享受婚姻的喜悦,就不幸而殁,留下评点《牡丹亭》上卷的笔记,册页隐隐残印着泪痕。
   吴先生以后娶了谈则女士为妻,谈太太看到陈姑娘的遗物,爱不释手,模仿陈同之意继续点评下卷,遗憾的也是英年早逝,直到吴吴山的最后一位太太钱宜女士将丈夫前两位夫人未尽的事业最终完成,可贵的是不惜卖金钏筹资雕版行世,庄隽的语言使这本评点成为上乘之作。
   凝神。我几乎不敢相信艺术的声波竟有如此的冲击力量,多少女儿呀,泪洒襟前。冯小青从明朝赶来,对着我凄声吟道:“冷雨幽窗不可听,挑灯闲读《牡丹亭》。人间亦有痴于我,岂独伤心是小青。”
   确有人怀着小青那样伤感的心,比她还痴。商小伶就是。这位女伶人入戏太深,猝死。汤显祖让杜丽娘复活,却无法让她还魂,令大师追不回青春的还有俞二娘,这位娄江女子边读边用蝇头小楷批注“饱研丹砂,密圈旁注,往往自写所见,出人意表。”最后忧郁得断肠而死,临终之际,从十七岁的少女手中滑落绝世的《牡丹亭》,汤显祖悲其行,痛其果,在《哭娄江女子》中写道:
   吴士张元长、许子洽前后来言,娄江女子俞二娘秀慧能文词,未有所适。酷嗜《牡丹亭》传奇,蝇头细字,批注其侧。幽思苦韵,有痛于本词者。十七忱愤而终。元长得其别本寄谢耳伯,来示伤之。因忆周明行中丞言,向娄江王相国家劝驾,出家乐演此。相国曰:“吾老年人,近颇为此曲惆怅!”王宇泰亦云,乃至俞家女子好之至死,情之于人甚哉!
   想不到一出戏也能要人的命。它揉碎了缠绵的情肠,人的感动会让生命耗尽,这是文字的魔力,将情深所至的躯体如蛾扑火,投向《牡丹亭》意趣的神色中,将魂浸泡在凄婉的唱词里,在文化史上极为罕见。
   接下来是汤显祖两首动情的诗歌,一曰“画烛摇金阁,真珠泣绣窗。如何伤此曲,偏只在娄江。”二曰“何自为情死,悲伤必有神。一时文字业,天下有心人。”
   天意,娄江就是昆曲的发源地。清朝,又一个常来南昌的江西人蒋士铨,其诗与袁枚、赵翼并称江右三大家,他吟哦过百花洲等好景,我谈到蒋士铨先生的诗与戏曲,曾用汤显祖的再生来形容他,不管是否准确,但他也提起戏曲的神笔,来演绎心中的戏神汤显祖,在蒋先生的《临川梦》中,汤显祖终于在戏里与知音俞二娘相见了。
   《牡丹亭》藏着不安的魂,让我们宁愿相信人死会复生,魂会说话。
   丙
   我十二岁以前都在听戏,那时南昌的戏常在叠山路一旁的中山堂演,父母在台上穿着古装,浓妆艳抹地依依吖吖,我就坐在第一排呆呆地看了一场又一场,不知道汤显祖和中国戏曲在世界范畴内拥有的标高:《牡丹亭》。一个男人把女人敏感的神经拨弄得丝丝切切,唱词原来可以写得这样的美,更不知道滕王阁在黑暗的王朝里,让眼睛为之一亮的文化盛宴。
   滕王阁与《牡丹亭》完成了一次合影,那天只有它们是主角。赣江为它们鼓掌,叫喊,同样在感受这片土地厚重的文化气质。《牡丹亭》把美丽开放在滕王阁下,荒诞的传奇让人领受情的重量,汤显祖先生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显然他对王有信领班的演出颇为满意,欣然赋《滕王阁看王有信演<牡丹亭>》二首,其一:韵若笙箫气若丝,牡丹魂梦去来时。河移客散江波起,不解消魂不遣知。其二:桦烛烟销泣绛纱,清徵苦调脆残霞。愁来一座更衣起,江树沉沉天汉斜。
   每次我读到汤先生的这二首诗,都会感受到《牡丹亭》的音符从几百年前飞翔而至,没有丝毫损伤的一张老唱片,依然让我们回望滕王阁下那位不停地跟着音乐哼唱的大师,他在《牡丹亭记题词》里真挚地论述:
   天下女子有情宁有杜丽娘乎。梦其人即病,病即弥连,至手画形容传于世而后死。死三年矣,复能溟莫中求得其所梦者而生。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岂少梦中之人耶。必因荐枕而成亲,待挂冠而为密者,皆形骸之论也。
   传杜太守事者,仿佛晋武都守李仲文、广州守冯孝将儿女事。予稍为更而演之。至于杜守收考柳生,亦如汉睢阳王收考谈生也。
   嗟夫,人世之事,非人世所可尽。自非通人,恒以理相格耳。第云理之所必无,安知情之所必有邪。
   羡慕汤显祖先生,深邃的眼神里萌生的奇想,不为权力屈膝的男人,却为艺术动情,故此他的一生被形容成伟大。思想者永远不孤独,戏中人物夜夜与他对唱。
   滕王阁已不是演戏和歌舞娱乐的地方,它是一道耸立在我们心头的文化记忆的丰碑。不会忘记与戏曲的结缘,平添了千古楼阁的一份柔婉气质,《牡丹亭》也在滕王阁的文化长卷上烙下深深一印。
   丁一个朝代被吊死在煤山,去了;一个意气慷慨的人物在他六十七岁的时候老死梓里,没了。
   但是他的戏还在锣鼓声中上演,还在将我们的眼泪摧出。杜丽娘死了会还魂复生,你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牡丹亭》让世人看到东方最真切的情感,泪水的痕凝成的唱词,句句都把我们的魂穿透。
   生命的脚步能够走出轮回。再度重阳。公元一九八九年,滕王阁第二十九次挺起它倔强的身躯。
   高阁迎着秋风,也在还魂中复生了。
  
  
  
  
  
  
  
  

共 419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怎样一部戏曲的圣书?把汤显祖先生推到前无后鲜,几百年一人而已的境界,是他第一个将浪漫手法引入传奇的创作。《牡丹亭》的叫法还真不少,《牡丹亭还魂记》,或《还魂记》,或《还魂梦》,或《牡丹亭梦》,说的是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离合的爱情传奇,它站在反封建礼教,要求个性解放的高度,使它既有浪漫主义精神,亦有思想的厚度,从而使汤显祖挤入世界级大师的阵营,东方莎士比亚的名号由此打响"。这段文字诉说出文章的魂,牡丹亭是昆曲的发源地,赢来多少文人墨客的赏析!感谢您投稿旋转木马,欢迎您继续投稿旋转木马,期待您更多的佳作。问好,赏析!【编辑:诗人夏红雪】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205272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诗人夏红雪        2012-05-27 18:06:03
  "这是怎样一部戏曲的圣书?把汤显祖先生推到前无后鲜,几百年一人而已的境界,是他第一个将浪漫手法引入传奇的创作。《牡丹亭》的叫法还真不少,《牡丹亭还魂记》,或《还魂记》,或《还魂梦》,或《牡丹亭梦》,说的是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离合的爱情传奇,它站在反封建礼教,要求个性解放的高度,使它既有浪漫主义精神,亦有思想的厚度,从而使汤显祖挤入世界级大师的阵营,东方莎士比亚的名号由此打响"。这段文字诉说出文章的魂,牡丹亭是昆曲的发源地,赢来多少文人墨客的赏析!感谢您投稿旋转木马,欢迎您继续投稿旋转木马,期待您更多的佳作。问好,赏析!
夏红雪,六九年生人。陕西省作协会员。在各大城市报刊发表诗歌二百余首,散文五十篇。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