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逝水流年*散文』在三峡的山中

精品 『逝水流年*散文』在三峡的山中


作者:三峡刘星 举人,4468.9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067发表时间:2012-05-28 22:52:44

一、
   “三峡山水皆如玉,三峡的思想,弥漫诗的烟雨;三峡的心湖,摇曳惬意的风帆。”
   这是新浪博友含笑的点评。这个点评让我重新拾起秋——这个古老的话题。我却期待我的秋不仅仅是外在的描绘,更期待内心任秋风的涤荡。
   黄昏,和几个朋友行走在山中。此刻已经是晚秋。雾蒙蒙的天空,总是缺乏阳光的亮度,显得很是凝重,晚风中有雨丝的味道,可是我们知道,这仅仅是黄昏中三峡深处最开胃的点心而已。
   三峡的秋,给不出一份油画的斑斓色调,也绝无苍黄的的悲凉。行走在山中的崎岖小道上,唯有浓密的树林里偶尔闪烁的果木的青黄色的果浆在提醒这已经是秋天。
   由于退耕还林,更由于新农村建设,还由于山里的人永远向往山外的世界的最朴素的天真。茫茫的大山深处几乎已经是杳无人烟的世界了。
   蔓延的森林正以人退却的虚度向大山深处的房舍、村庄、城镇逼近,而曾经熟悉的而且行走过n次的乡村大道已经模糊得几乎蔓延痕迹。
   我们几个就这样漫无目的地走着。尽管走在山区的小道上,但是话题却不是身边的花草。比如散落一地的金黄的野菊花,也不是青涩的夔柚;不是满地的豌豆秧翠绿的生机,也不是红透了房檐的红辣椒,而是飘渺得不能再飘渺的“大事”:从远在天边的叙利亚的战斗到风口浪尖的南中国海,从人民币和美元的对比到不断上涨的楼市,从高峡平湖的水位是168m到摩托车爬行1985步天梯……我们如此漫无边际地随口交流着。
   其实,游,不一定非要有什么目的;行,不一定就是为了终点。
   远处的白鹤从峡谷的缝隙处偶尔展翅,亮出洁白的翅膀,划出优美的弧线;野鸡在峡谷的对面扑腾着,而杜鹃总会从这边凹谷一直唱到那边山垭的尽头。然后夜色开始悄悄地涂抹山里的一切……
   高峡平湖:黄昏的注释
   熟悉到陌生只需要一个意念
   让激情舒缓至平淡却需要整整一天
   或者一年、或者十年百年千年
   夕阳划一道自上而下的血线
   勾勒、渲染,清楚、模糊
   由浓而淡,自墨而青,丹青而画
   山的脊梁还是脊梁
   水的温柔却满含能量
   也许,你看见了壮观
   而我,却明明白白听见了波澜
   巴人的刀枪剑戟在血色黄昏里融化
   蜀人的乡里乡音在峡谷里代代相传
   杜鹃的歌吟川江的号子
   李白的豪情杜甫的忧患
   被录制成不规则的唱片
   波澜不惊的水平面哦
   请告诉我
   水平面之下
   可还是我最熟悉的故园
   二、
   守千秋岁月,青山不老,明月常亮;赋人生韵语,博客更新,网络有情。用生命的烛光度亮每一道瀑布,请激越的山歌唱响命运的每一次曙光。自古深山有高人,从来草根敢出头。立足三溪,恣意四海,珍惜情感,百年树人。这是我《赠山溪客》的三峡牌打油诗。
   二、选择自己的路
   前方的一切都永远是那样的新鲜、神秘。走在山间,每转过一个山头,或者每进入一个空谷,总不给予我们不一样的惊喜。那些被遗忘在丛林中的果树已经被疯狂的枝蔓掩映,而果树上成熟的果木已经被遗弃在秋的枝头,尽管沉甸甸的羞涩,还是无人问津一般。正在思考见,同行的朋友已经爬上了果树,这一会是柿子,扁圆的柿子半生不熟,我们采摘了八个,准备拿回去处理,假若香甜而不苦涩的话,下一周我们再来寻觅。
   山区杳无人烟,而满树的果实若乡民一样的淳朴,正在枝头摇晃着仿佛很热情等待我们去品尝。是的,森林正以我们意想不到的速度蔓延,脚下的山路,总是断断续续地被野草和棘刺打断,而。我从来不喜欢走回头路,这也是我们故意选择的一条道路。我独自游荡,像一朵孤云/高高地飞越峡谷和山颠/……
   华兹华斯的浪漫和三峡的山区竟然是这样的吻合。行走在这样几乎无人的林间小道上,思绪几乎百年千年不变成为一种本来。
   我们就走在这样的小路上,前面是一间破败的农舍,还在树荫的深处,几条本地的护家狗就已然开始狂叫不已。面对护驾的狗群,在这狭窄的山路上,这些狗吠的声音很是响亮。望着气势汹汹的狗模样,你很难用语言来形容我们的心情。
   绕过?还是直接穿过?正在犹豫见,农舍的主人出来了,他和我们交流了几句之后,牵走了那群狗,然后给我们指出了一条穿越的路。
   路,就在草木深处。幸好山势总是那样的清晰,我们就这样胡乱地行走,而不至于会迷失方向。
   从来不只有一条路
   通往山巅
   也从来没有一棵
   拷贝的树木
   路,在大山的深处
   在陡峭的悬崖
   路,在干瘦的枝头
   也在清晰的叶脉
   把希望勾勒给天空
   留下的空白,委托给
   归根的落叶
   ——尽管春的消息隔着
   整整一个季节的渴望
   三、
   我不是一个游客,也不是带着赏心悦目的心思寻觅浪漫,那些远道而来的游客永远也不会在移步换景中体会到的我对三峡的爱,秋的爱。尽管苏东坡曾经有“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嗟叹,可是,我分明感到陶潜归田园居的“采菊东篱下”的自得。——三峡刘星《散文:巴山蜀水涨秋池》
   前面就是一个可以被远眺的景点——栖霞夕照。
   除开剪影中黄昏的光亮之外,山巅几乎犹如板寸的头颅。可笑的是被当地的文化注入了更多的历史和文化的讯息。我以此为例,仅仅是想说明,当自然被文化赋予内涵的时候,我们总是生活在思想空虚的寂寞的旷野。再比如著名的巫山神女峰同样是如此,被我们附加了更多的文化符号,其实那本来就是一座矗立在三峡峭壁上的孤零零的山峰而已……
   是的,总会成为一些地方的名胜,此刻夕照没有,栖霞宫的剪影就在对面的山脊之上,曾经抚摩过的巨大的古松巨柏剪影在远处的天边,仿佛几株细小的草芽而已。那年我用跑步的姿势气喘吁吁地登顶,除开寻觅到几段断垣残壁之外,便是一大堆的荒诞到虚无的传奇。其实,几乎所有的景点都这样被附会被演绎被夸张被书写乃至被证明为文化——莫须有的事实或真实的虚假——
   所以,自然与文化成为了我们交谈的话题。而今,“文化牌”让所有的自然风景蒙羞已经成为现实。“山不在高,水不在深”的名言终于被经济的染缸镀成黄铜的颜色:昂贵的门票和破坏景观的景区建设让所有的风景成为别人的风景。
   记得我在回复一个网友的点评的时候,我这样说: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的经典已经成为历史的文化记忆,而当代的秋池更是超乎想象的空前。三峡刘星适逢其会的,面对新旧秋池的三峡的水,确实给予我不一样的震撼:喜悦、扭曲、缅怀、痛苦、希望和绝望……
   也许,小小的短文寄托我难以名状的一种感受而已吧。
   黄昏还是夕阳
   出征还是归航
   无须多余的语言,面对
   这镀金的新唱片
   老歌和新曲是否同一张
   东边哪个日出
   西边啷个有雨呃
   倒是无情却有情喽
   看不见三峡的脊梁
   却听见了熟悉的川江号子
   看不见彼岸和此岸的方向
   却看得见是平湖书写的乐章
   哎——看见诗意的幻想
   那不是画家
   看见黄金的亮度
   那不是诗人
   看见水平面之上
   那不是摄影家的镜片
   看水平面之下
   那才是心中永恒的太阳
   用三维的角度透视
   东西南北中
   谁是方向的罗盘
   用扇形的翅膀
   煽动黄昏最后的哀伤
   东边哪个日出
   西边哪个有雨呃
   到是无情却有情喽
   四、
   雾气和夜色一起袭来,风带来湿漉漉的气息,渲染着三峡山中的墨色。山道小上的行人不禁加快了回家的脚步。在深绿的、墨汁的甚至是斑驳的山间岭上、沟渠……隐隐约约还有耕耘的乡民的身影……穿越山峡的高速公路上行驶的飞车已经早早地打开了车灯。
   轰隆隆的震荡的声音震撼着岑寂的山村。多少次乘车从高速公路上经过,多少回兴奋的穿越隧道和涵洞,更有多少回从高架桥上飘过,而你有多少时刻默默的行走在高速公路的身旁。也许,对于你,仅仅是一瞬,而对于我却是永远。
   护栏之内是崭新的高速公路,而护栏之外的铁丝网之外,却是我经常散步的小路。
   虽然有名言说,路就在脚下,可是不是每一条在你脚下的路是这样让你撒开大步。
   记得前不久的一次山行,在经过这样的由铁丝网编织的护栏的时候,我曾经这样狂想,假如这是一个监狱的电网,那么我们是身在其内还是其外呢?
   回到陋室,点亮灯,摊开书,又是一种生活。
   居住在乡村很是自助,空气总是那样的流畅,我的陋室总有几本书卷,而最在身边的莫过于《旷野面纱》、《道德经》《、阅微草堂笔记》之类的杂书。在阅读浏览网页、论坛、博客之后偶尔翻翻这些闲书也是大有裨益。说实话,读无用的书才是最致用的书。我们不能总是怀揣着一个明确的目的去浪费时间去学习那些永远“有用”的书。
   其实,世界上也没有纯粹得不能再纯粹的文学,那些象牙塔的雕刻者其实总是在用心卖力的为文学挖掘坟墓而已。而当今文学成为一只被驯化了狼性的狗,只会在主人的的庄园门口狂吠而已。比如刚才……有座桥,正在网的中央……
   去吧!用拥抱的汪洋
   切断所有的妄想
   而戛然而止的线索
   被浓墨淡彩勾勒
   漫不经心中
   此岸和彼岸只能靠想象
   倒映青铜的箭矢
   正轻吻湖水的柔情
   而无法驻足的石桥
   可否还拓印曾经的匆忙
   去的记忆渺茫如水的模样
   来的痕迹
   清清楚楚的任湖水荡漾
   用渡的方式,想象
   或者委托水底的精灵
   岸边的芦苇,甚至是
   蒲公英的翅膀
   紫墨的黄昏
   让最后的余光照亮
   有些路,只需走过一次
   有些人,甚至从来也没见面
   有些故事啊
   本来就在流连里发酵
   有座桥,正在网的中央
   五、
   “风景,好山好水都会给人的心里带来欢愉。至于看时语不语的,倒是其次的了。譬如说,看了刘星的此篇文,我是语还是不语?留下几个字,刘星也就这么一看,没留下,也就了了。随性吧!随意写几个字。问好刘星!”这是“申酉”和我交流的片段,面对调侃,我深思着自言自语“还是老朋友对三峡的随笔有如此深入的解读和共鸣。我们中多种方式创新写作,而不变的则是对生活的感悟和对人生意义的积极探索和思考,并且用这种方式完成对自我的涅槃——与之共勉中。
   穿越三峡有很多的途径,李白是急匆匆的一去不回头,杜甫是慢吞吞地徘徊二三秋。逆流而上也好,顺流而下也好,走出盆地必须经历身和心,灵和魂、情和感的多维角度。
   “一生好为名山游”是李白的方式,可是他唯一没有心情旅游的线路正是三峡。从江南到夜郎,从来没有回过西蜀的李白,应该感谢《蜀道难》啊,他逆流而上。穿越在吹奏单簧管的三峡。于是,便有了,千古的诗篇。
   朝辞白帝彩云间喽……
   他来来回回两次穿越三峡,尽管他进进出出两过三峡,可是三峡的激流反而将这个最浪漫的诗人飞速地送到远方、更远方。难道他就没有惊叹和发现,难道他没有“旅游”的心情。对,不错,他不是游,而是旅。面对大山和大川,面对故乡,他淡忘在忘却,他忘却中记忆,而所有的心思和昔日却没有两样。前者是青春的梦想,后者还不灭的幻觉。也只有他这样的天才,才有那种欣喜若狂和率性天真的喜悦:
   千里江陵一日还喽……
   当时下旅游成为一种时尚,消费时尚也好、娱乐时尚也好,跟着导游小姐的旗帜,那不是旅游的最佳的方式,仅仅是走马观花的过客。
   我的山,其实不是一座实实在在的山,巴山也好,巫山也好都不是一座山。而连绵不断、高低起伏、有险峰也有激流、有山边的浪漫,也有山巅的巍峨,更有丰饶的峡谷和生机盎然的平地……
   在大山深处的人,总是在抱怨和期待中长大。
   走出大山的方式很多,书本成为最简单最丰厚最温馨的方式,我千百回这样进进出出。在进进出出中,我历练着我所有的痛苦也享受着这些过程带给我的所有的快乐。
   杜甫,重阳节,三峡,云阳,三峡刘星小说片段:
   那是个重阳节即将到来的日子,金黄的菊花陆陆续续地开放在山涧悬崖上……
   三峡人总是热心好客。
   有家叫郑家兄弟的朋友,终于邀请了这个落难的诗人.。
   写这两个江南秀才对杜甫的仰慕,并且对白中希望在写诗歌方面有成绩,谈论诗歌不值钱的问题。
   天空中氤氲着菊花的香气,星星点点的黄菊花散落在山间青石板小路的旁边,连重阳的空气中也有曲米春美酒的味道,在山涧弥漫.柑橘挂在树上,隐隐约约红白参半,拐过一丛竹林,经是与云安本土乡绅郑家兄弟的茅屋,茅屋上青烟袅袅,狗子在坝子上狂吼……
   诗人拄着拐杖去了,山坡上正是诗人蹒跚的萎缩的形象。
   六、
   “有时我们会愤世嫉俗扮演清高和傲慢,而缺少了些理性和真实,更缺少对网络社会的一份责任,三峡刘星用一种特有的方式,汇集着博友们的真挚,传递给我们情感。”这是新浪网友“随意”的随意之感叹,我们其实并不随意为之。——题记
   事后,我这样思索:让事实说话,让我们的真实的对话、访谈展示我们没有虚度网络时光,也给所有以为网络文学是泡沫文学的一个响亮的耳光。关乎历史,不论是《山海经》也好或者《阅微草堂笔记》,或者《聊斋志异》《幽明录》等都是不同特质的笔记而已。也就是说他们用他们当时的特有的方式记录他们的书写的智慧。
   我不知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的山。那座山,也不需要标注那是高山或者是名山,是愚公的那座山?还是姜子牙的那座高山。这些都不重要,我只渴望须臾神游回到我的那座山。是云南石林的卡斯特山林吗?不是,是数度封禅的泰山吗?不,是热衷红尘的终南山吗?也不是。

共 6990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在自然界三峡的山中穿行,领略山中秋色之美以及淳朴的民风,也是在承载着几千年丰富文化的历史之峰中穿行,穿越历代诗人墨客的情思,与其灵魂、情感进行多维交流,更有与现代网友的思维碰撞,将撞击出璀璨夺目的火花与读者分享。作者边走边思,边思边吟。眼中景,蕴含着深情;心中思,饱含着睿智;笔下诗,沉淀着文化。很羡慕作者生于三峡,浸染着那儿不尽的美——自然之美,人文之美,生发出不尽的才思;更羡慕作者睿智的思考,将几千年的文化与现实融合一起,形成自己独有的文字风格与魅力。感谢您带给我们如此丰富的文化大餐,推荐赏阅。【编辑:风逝】【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205290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风逝        2012-05-28 22:56:00
  在自然界三峡的山中穿行,领略山中秋色之美以及淳朴的民风,也是在承载着几千年丰富文化的历史之峰中穿行,穿越历代诗人墨客的情思,与其灵魂、情感进行多维交流,更有与现代网友的思维碰撞,将撞击出璀璨夺目的火花与读者分享。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回复1 楼        文友:三峡刘星        2012-05-29 10:10:36
  独步山中赏风景,只盼知音来共品。夕阳省视山边月,高峡平湖波难平。文寄网络日月新,墨泼浩瀚画浮云。徒有文采妆华表,偷学采菊陶渊明。
2 楼        文友:风逝        2012-05-28 22:56:35
  作者边走边思,边思边吟。眼中景,蕴含着深情;心中思,饱含着睿智;笔下诗,沉淀着文化。很羡慕作者生于三峡,浸染着那儿不尽的美——自然之美,人文之美,生发出不尽的才思;更羡慕作者睿智的思考,将几千年的文化与现实融合一起,形成自己独有的文字风格与魅力。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3 楼        文友:风逝        2012-05-28 22:58:34
  刘星老师,感谢您带给我们如此丰富的文化大餐,古今贯通,诗意盎然。愿您佳作不断!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回复3 楼        文友:三峡刘星        2012-05-29 18:25:09
  感谢编辑的推荐,来一则笔记,《去山中的路上》
   青石板的山路,蜿蜒着伸向大山的深处。因为三峡大移民之后,海拔175米以下的地方终究会被泱泱江水浸泡,而再往上,几乎少有人家。即使是几栋房屋,也是被花丛和绿树掩映。
   斑鸠在杂草丛中漫步,鹞鹰在高空盘旋,偶尔可以看见一张粘网冷飕飕的在峡谷里山间拗口荡漾。尽管粘网捕捉那些漂亮的野鸡啊、肥胖胖的斑鸠啊是严重的违法行为,可是空寂寂的山中又有谁来管呢。
   现在集市上出售的鸡,全是饲料鸡,连最不起眼的土鸡也难寻找,而美味可口的野鸡到是纯天然的美食。张网捕鸟的可恶,美酒品尝的可耻,世道就是这样的逻辑混乱。
   相间的房屋不论是崭新的洋房,仿佛别墅的农居,还是简陋得只有青砖茅草的吊脚楼,几乎都是少有主人居住。偶尔有人家,也是386199部队的组合。孩子都道学校去啦,可怜这些留守儿童,小学阶段完全处于放养自流阶段,他们的父母只有离开这个风景如画的家园,不然,这样贫瘠的土地也养不活峡谷里面生生不息的子民。
   有人的房屋旁边,总是春意盎然的:鲜活的青葱行行列列长满喜色,鲜艳的藕花在水塘里摇曳,沉甸甸的红橘挂在枝头,红得要命的山椒点缀着低矮的辣椒树,包裹得羞涩的白菜一个一个的袒露在山坡上。而山间道路两旁,总有看不完,说不尽的发现:一朵朵微小的野菊花开放着,而野芹菜因为没有人来眷顾显得无精打采,水塘边的金灿灿的菊花丛像金子一样诱引着疲倦的路人。
   雾气总在远处徘徊,山壁上面的娑草,还有平淡无奇的茅草,间或这里特有的桐子树上还没有掉落的几个青油油的桐子,矮小的柏树,枝叶伸开的松树,香气扑鼻的枫香书树,根深叶茂的小叶榕树,青翠的竹林的旁边是淙淙的山溪流水,光滑的河滩上面有几只鸭子,白鹅正悠闲的戏水,更远处是一挂瀑布,响当当的流水的声音,仿佛来自大山的心灵。如果,你仅仅如此娱乐旅游,那么这绝对是幸福的旅程,看不完这里的风景,你会感叹移步换景的奇妙。
   而我,却是去赶路上班,尽管气喘吁吁,如果抱定愉悦的心情,倒也是人生的一种享受。
4 楼        文友:逝水流年        2012-05-29 09:59:03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感谢您赐稿流年,祝创作愉快! 爱,是人世间最美好的相逢,用文字找寻红尘中相同的灵魂。
爱,是人世间最美好的相逢,用文字找寻红尘中相同的灵魂。
5 楼        文友:王世热        2012-05-29 18:10:15
  在三峡的山中,作者寻幽探绿,拥抱最真的自然;在三峡的山中,纵论天下,思索社会和人生;在三峡的山中,阅读,写作,记录智慧;在三峡的山中,畅游网络,结交文友,联言缀篇。身在山中,虑在山外。信马由缰,随性而写,真风流文字。
岁月会流逝,对文学的追求永不变。
回复5 楼        文友:三峡刘星        2012-05-29 18:22:18
  感谢文友热情洋溢的点评。三峡惭愧,只能用自己的方式记录和书写平凡的翰墨故事。来一首诗歌助兴:
   《夏雨黎明即景》
   三峡登上朝发夕至的扁舟
   空旷的船外
   谁在放纵川江号子的雄浑
   白鹭联袂滑行
   杜鹃呼唤心境
   彩霞铺展水面
   白雾缠绕夔门
   两岸连山正列队守候
   这贯通过去和未来的航行
   彩霞的清新
   洗涤我超脱世俗的空灵
6 楼        文友:风逝        2012-05-30 09:10:23
  刘星老师,你笔记中的美景放这儿可惜了,加工一下发出来好吗?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7 楼        文友:kangde608        2012-09-10 16:17:54
  欣赏佳作,刘星笔下黄昏的山中小道是那么自然、朴实,字里行间像一幅雨雾中的画卷,朦胧的景致,惬意悠然,固然也掺合着些许作者的某些遗憾和幽怨。
   作品中,古诗人李白、杜甫总是——不约而至,可能正是吸取了他们的豪放、浪漫,深沉、内敛的特征,形成了刘星独有的文笔。(揽柿子窍门:将采摘的涩柿子洗净,码放烧水壶中,用30度温水侵泡,早晚换水,2-三天即好。甜、而脆。深秋时试试)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