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江南烟雨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江南散文】百无一用是书生

精品 【江南散文】百无一用是书生


作者:浪里飞梭 秀才,1758.5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147发表时间:2012-05-29 13:53:19
摘要:读书人的地位为什么不高,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世上有才者很多,有能者很多,兼有才能者也很多。有能者必有才,有才者未必有能,有能也未必有用。很多读书人不能说无才,也不能说无能,但相当一部分就是无用,这恐怕就是百无一用是书生的意思吧。
   历史上有大才者,先秦时屈原当是典范,两汉时贾谊、司马迁当是典范,唐代李白、宋代苏轼也是响当当的典范。谁敢说这些人有才无能?但他们就是无用,当然是相对统治者的需要而言。
   屈原在战国末期,是名噪一时的政治家、外交家、文学家、文化形象大使、皇族后裔,是典型的根正苗红有才有能者。但就是这样的大人物竟至于两次被流放,郁郁寡欢,怀才不遇,终成为沧海遗珠,落得个投河了断的结局。其披发行吟于泽畔,峨冠博带,吟哦不绝,世人皆醉唯我独醒的美艳形象成了历史绝品。为什么有才有能就是没用?因为他的政治理想和诸侯争霸的现实、与时代进步潮流和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不相吻合,他的尧舜政治和战争残酷的现实相去甚远。君主要的是或扩边封疆,或保全封地,或残喘苟安的实际手段,而屈原提供出来的却是不着边际的宏伟蓝图;楚王愔愔于抵御强秦守土固疆的眼前窘境,屈原却孜孜于口口声声先王德政、弭谤止谏的数落。再加上奸佞宠宦的旁敲侧击,百无一用是书生的帽子就实实在在地扣在了这位时代精英的头上。西汉“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的贾谊与“交手足,受木索,暴肌肤,受榜棰,幽于圜墙之中,当此之时,见狱吏则头抢地,视徒隶则心惕息”的司马迁是彪炳千秋万代的人物。他们所学经世致用的东西始终与皇帝内安诸侯、外御侵凌的根本需求不合,他们以一介书生的见识,意图改变执掌大汉未稳江山的皇帝的想法,他们只看到民心相背、人伦公理的将来时,却不知皇帝心中缺的是安内攘外求得平衡的现在时。贾谊英年早逝留给后人的只有慨叹,而司马迁心中的愤恨蒙蔽了双眼,至死也未必清楚皇上惜才爱才之心和恨铁不成钢的隐情。他可曾知道,汉武大帝是一位胸襟博大,思贯百代的帝王,心中想的是汉匈间这个威胁汉朝大统的主要矛盾。谁影响了消灭匈奴这项伟业谁就是万恶不赦的罪人;谁成就了这项伟业,谁就是汉朝的功臣。你以一介书生的身份竟为败将开脱罪责。且不说你的所陈是否客观,就凭你作为历史学家却看不出这个问题就足以除你废你,实在是爱惜你的博学多闻,还可修史,才饶你不死。你有怨恨,只能怪你自己。其他方面本想得到你的鼎力帮助,谁料史学家竟至无用到家!
   历史上有大能者,其才名未能光彩夺目,其用却奠基匡鼎者,不乏其例。张良留给后人的并无经典宏论,但定鼎大汉却功不可没;萧何论武不及韩信,论智不及张良,而丞相一职却是不二人选。即使在选择接班人时也能恰到好处推上无为而治的曹参。曾国藩生逢末世,正值清朝气运衰微之时,此时,作为一方封疆大吏的他,论武可以镇压天国运动,论文有卷帙浩繁的家书传世,论策有洋务开河盛举,论财可以保一方平安之外上堵国银巨额亏空。这应该算作其中的少之又少的特例。有人甚至列数清代大员,以位高权重而能寿终正寝者唯曾公无二。有人就纳闷,曾国藩何以做到八面玲珑,游刃有余?这与他懂得时时效忠之外还不忘示弱,示诚有着极大关系。太平天国被镇压之后,曾国藩权倾江南,辖制多省,有人提议把他的财权分一块出来,慈禧允诺后,曾国藩马上意识到太后对他已有防范之心,他不仅没扩充兵马以图举事,而是主动呈请皇帝派员监察他的兵、政、财各项工作,既打消疑虑,又深得信任。比较一下,他的才不是最高的,他的能也不无右出,但他的用却是独特的,这样深得太后意旨,又能实现朝廷意愿的大臣得到重用便在情理之中了。
   为什么得到重用的人常常不是最有才最有能的人呢?主要是,有才有能者好显露主张,想问题的立足点是自己的见解得到赏识和采用,不去充分考虑主子的想法和意图。而那些得到重用的,首先考虑的是主子想干什么,想让我怎么干,决不去显才摆能。足见历代得用者绝不是处处、时时、事事为自己所想的人。而那些替自己想的或替他人想的多于替主子想的的人,恐怕很难得到长久的重用。
   田家英作为主席器重的秘书,被派往基层了解民情。回来时,首先把得到的真实情况向少奇汇报,并在得到少奇的授意后把主张向主席申明。此后失宠乃至自杀,说到底是自己站不对位置的结果。他以书生意气追求实事求是,岂不知却犯了大忌------没有按主子的意旨行事。同样作为秘书的陈布雷,苦于撰写自己不情愿写的政治文章,起初犯难的以头撞墙,后来干脆自行了断为快,也是摆不对自己的附庸身份所致。相反,张道藩以留洋画家(曾与徐悲鸿为同学好友)的身份从政,很快丢掉书生的臭架子,不折不扣为老蒋效力,最后随寓台湾,得以晚年无虞,终其一生。一次随蒋总统出访印度,一下飞机,印度总统以盛礼相迎,全身伏地致礼。老蒋无招以应时,张道藩迅疾就地滚身,还以重礼,替老蒋解围。倘若张道藩注重自己的清高,当时无动于衷,给老蒋留下遗恨,之后却大显所能,到处张扬自己博识,笑话老蒋极其智囊都是孤陋寡闻的酒囊饭袋。他在老蒋的身边能得到什么,就不言而喻了。对老蒋而言,张虽没有攻城掠地,经天纬地,御寇平共的业绩,但礼用周旋之为也不失大略之体用,所以重用张就成为天经地义,不容置喙的决定。
   当然,以上所说都有一个前提------用与被用者是主人与附庸的关系。倘若关系改变了,这种规律就会被打破。尤其是在尊重科学,推行民主的环境中,更不至于像奴才一般唯唯诺诺,曲意逢迎。所以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思想和民主理念深得人心之时,书生就会真正意气风发,挥斥方遒,粪土当年万户侯,最终成为一时豪杰,风流人物。这样的话,百无一用是书生的谬论还会有人提及吗?
  

共 225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句典故敲开了笔锋之门,其实论道理古人的传言还是有误差的。百无一用是书生,其实并不代表凡是文人或者知识分子一类的人都是什么酒囊饭袋和不中用的人。归根结底这与他们的生存环境和历史进程有着密切的关系。可在他们看来自己那种对国家和人民执着的热情虽然是最真实的,也是他们所感得到的,换句话说那也是他们内心的一次呼唤,他们忧国忧民的那种豪情是值得我们去学习和敬佩的。但是他们却缺少了一种审时度势的态度,随着时代的不断更替每个时代的情势和个人主张都是那么的薄弱,除非你能看清自己周围所处环境的众生相,这就好比一个好汉三个帮。就算你的思想和做法是与时俱进的,然而如果你的这些行为总是与当前形势格格不入,那么你也只能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当你的这些思想确实危急到他人的根本利益时,所有的谬论或者矛头便会毫不留情的指向你,随着情节的恶化,甚至还会危急自己的生命安全。文中调用了几个历史上的有名之人,并将他们的做法和处世态度中和在了一起,这也让我们从其间窥出一些端倪来。不同的结局,不同的做法,其实这也是我们立足于人世的生存之道。欣赏并问好!【编辑:ying13141819】【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205300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ying13141819        2012-05-29 13:54:20
  感谢朋友赐稿,祝开心快乐每一天!
爱好文学,愿文学的殿堂永远追随我,独树一帜,书写靓丽人生!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