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密城笔记(十一)

编辑推荐 密城笔记(十一)


作者:任小刚 举人,3677.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551发表时间:2012-06-02 19:32:29

久居川道里,抬望眼,任何山都是一种高度。
   体力不支者对此心存畏怯,只是将山看成远望的风景,或者只是一种习惯性存在的背景。
   一个偶尔的小发现:相形之下,川道里的人似乎更钟情于水多一些。除过不得已的生活层面上的驱动,如赶放牛羊打柴挖药而外,纯属精神及心灵等审美层面的亲近大山,却属寥寥;而水却更易肌肤相亲,朝夕相伴。尽管这温情脉脉柔情似水佳期如梦的面纱下,其实无时不潜藏着巨大的危险。相形于山,水带给川道人的噩梦可以堆积成地质年代的一层层化石了:冲毁的家园牲畜,溺水的儿童,跳河自尽的村氓怨妇,其实都是一页页叠加的活的岁月书签。
   然而川道子民似乎对水总不大记仇。而对山,更多的是一种隔阂,疏远,君子授受不亲。如同猫对人若即若离,不冷不热,甚至是不阴不阳的态度。
   多少年以后,我才知道,六畜里是没有猫的。换句话说,猫似乎从来就没有真正被人驯服过。它虽小,却是主权国家。与人相邻相处,属于正常建交。它是独立的。
   山于人,大约亦是如此罢。
   据说,做父母的骨子里其实更疼爱无骨的水性孩子,而对独立性强的山性的孩子是忌惮的。大约坚硬的骨骼会硌疼父母占有和支配欲的神经线的罢。这让他们多少感到一丝隐隐的不快和失落。
   支配欲和权威感是不讲道理的,非理性的。这是凌驾于亲情之上的,人类天性中的潘多拉魔盒。只是每个人将其打开释放的程度不同而已。
   寓居密城川道间已近乎一年。我乐山的性格并未改变许多。相形于水,我似乎更喜欢山多一些。于是,惯常的临窗望山而外,闲暇际余的进山爬山,已成为我安置心灵调节起居的重要方式和生命环节了。
   发源于陕甘间天然屏障的老爷岭北侧的南河一路向北,与自西向东流淌的达溪河在密城相汇合。丁字形川口处蹲着两座门神样的气势恢宏的大山,分别叫洞山和吴家山。东面的洞山酷似拔地而起的草垛,或馒头样的帝王陵墓。比喻虽不尽妥,但神性的确是可以感知的。毫无疑问,每一个突然寓居密城的人,都会无来由地将洞山看成护佑密城的神山。至少我是这样认为的。西面的吴家山山势稍平缓些,似乎慢慢滑翔至达溪河川,形成了一个很大的扇面形的开阔台地,是三千年前密须古国的遗址所在地,现在已复原成秦汉风格的密城文化中心。吴家山上挺立的巨人状三座通讯铁塔极惹眼,似乎也成了现代生活场景和节奏下密城的另一地理标志。即使站立于川道的极远处,亦会瞧得见。苍山如海残阳如血间,它似密城永不熄灭的三座灯塔。每一个夜行的人,只要心中将密城当圣地,都会藉这灯塔,终会找到自己心灵停泊的码头的;而不会再如迷路的孩子般在黑夜里张着黑色的眼睛,惶惑而茫然地四下眺望,忧郁徘徊,无所依傍……
   走进这两座山时,方知其绵延纵深宏阔,全然不似在川口远望的独立成峰。听当地的老辈人讲,它们其实是近乎平行的两条绵长的山系,山顶虽偶有起伏缺口,但并未中断,一路蜿蜒爬行,直抵老爷岭的山体主脊背。行人如果有胆大好奇者,想领略密城腹地另一番奇异景象,可舍弃舒适平坦的川道,而顺这两条山脉的山脊一路向南,亦可到达老爷岭并下到凤翔境内的。
   总感觉这些老年人口口相传的密城地理志,是近乎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亦是本地域活着但去日无多的史诗。似从密闭的红陶罐里散逸出来的醇香。幽微,惝恍,深远而又醉人。老爷岭的匪首李水娃凭倚这深山密林,为患陕甘间多年。他们有快抢快马,顺南河川一溜烟可抵达密城境内,星火原白家什字原杨家新开原牛家等大户,都曾遭其抢掠绑票甚至撕票。唯独新开牛家乡绅宅心仁厚,不待进攻,便命家丁打开大门恭候礼迎,并让土匪自己挑拣,凡看上的财物可随意带走。自此,这家再未遭过匪患。
   老爷岭放射状的大小山头喽啰眼线密布,俨然是一个缩微的独立王国。李水娃就是土皇上,听说他有九房姨太太,除安置在各个隐秘的山头外,还在宝鸡西安等大城市置办房产安顿。土匪们平时化整为零,与山林旮旯间耕种狩猎的百姓无异。但自有严密的联络方式,一旦有事,立即丢下农具,快抢快马化零为整外出打劫。官府无火眼金睛,无法挖出其身份和老巢。自有史以来直至解放前,本地匪患从未剿灭干净过。1950年始,全国的剿匪行动势如破竹,老爷岭匪徒的末日到了。据说,李水娃的抓获是他一个姨太太反水的结果。否则,狡兔三窟的他,即使在山穷水尽之余,也是不易搜寻到的。随着一声清算的正义枪响,老爷岭千余年间的匪事落幕了。
   历史翻过了新的一页。密城的山依旧静默,深沉,苍莽,墨绿。
   而我心中的山峦云烟画卷图才刚展开。
   以前久居在黄土旱塬上,真正接触山的机遇并不多。人生生命风景其实暗合四季气脉,亦是需要更替运转,方可彰显其清正康健之气色。本来前四十年间是最需要和山川为邻的,却一例地荒芜失约。遗憾叹惋是一种疼:自不惑始的与山为邻为友,不无亡羊补牢之憾和徐娘半老之恨。霜叶红于二月花,是如烟花般绽放在夜空的美丽谎言,虽说是聊以自慰,亦是不可或缺的。
   密城几乎就是南里和大山的代名词。是县境内山区面积最大的乡镇。看山,读山,品山,乐山,非其莫属。特别是兼并另一处大山环围的新集乡后,更是如虎添翼。密城呵,正是万山圈子里,一山方出一山拦。山其实就是凝固的海。我就是其中的一尾游鱼。不过是朝则为鱼,暮则为豹罢了。
   循川而行,钻山而隐。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听见童子站在一棵苍松下,对行人如斯说时,我掩着口偷偷笑了。
   “山光物态弄春晖, 莫为轻阴便拟归。纵使晴明无雨色, 入云深处亦沾衣 。”
   对每一位真性情的来访文友,特别是风韵别致的女性文友,在其告辞时,我便亦如唐代草圣兼诗人的张旭般再三挽留的。
   人生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盛年不重来,日奄奄其将暮兮。俗世和肉体的生命这样一次,自当珍爱惜缘。
   不想急着学坐化的吕洞宾,亦无缘步紫玉韩重的后尘。就做一个山林散人的自己罢。
   我和密城有个约定,相约去追寻共同的梦。为什么这首被我偷偷换掉词的旋律响起时,我就泪流满面?只因为我对这绵缈无尽的大山世界爱得深沉!

共 238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穿行在川道,感受着大自然的气息,探索其深厚的内蕴,体会川道人的精神内涵和密城的古朴厚重,悠久的历史,山的灵秀与坚韧,独特的文化和风土人情, 为密城更添了一种别样的文化特质,字里行间描述的,是抒怀,也是对密城的一片深情,直入人心,值得细细体会。【编辑:冰煌雪舞】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冰煌雪舞        2012-06-02 22:49:26
  欣赏朋友的文这,厚重凝练,给人感思,期待精彩继续!
作品见于《新民晚报》、《羊城晚报》《小小说选刊》《短篇小说》《青年教师》《椰城》《青少年与法》《深圳警察》《燕赵都市报》《北方作家》《做人与处世》《考试与招生》等全国各级报刊!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