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江南烟雨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江南散文】根在村庄

精品 【江南散文】根在村庄


作者:白沙地 秀才,1219.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053发表时间:2012-06-03 17:17:39

根在村庄(一)
  
   农村人,双脚天生就踩在泥土上;血脉自然也都深深地扎在村庄里。带上梦想,带上亲人的期盼,走出黄土地,走出山沟沟,这是从小就必须接受的教育。能够离开村庄,是件光彩而又令人激动的事情。离开代表着积极向上,出人头地的开始。没有什么舍不得,也没有什么可哭哭啼啼。少年的梦在远方,只有鼓起勇气向前,那才有成为一颗乡村之星的可能。那将是家族的荣耀,村庄的荣耀。
   爷爷经常说起,大山之外的世界,充满了神奇色彩。他努力了一辈子,也没有能迈出大山,也没有能找到一条通往人间天堂的路。一天,爷爷把他未完成的心愿交给了我。他总是对我说,我比父亲和他更聪明,更能融入城市的潮流。当时,我是多么的骄傲自豪,却不知他们是那么的宠我,爱我。就从那时起,我有了一个梦想,走出大山,走进城市,做父老乡亲们称赞的人才。
   看惯了山山水水,听惯了虫鸣鸟唱。在灯光闪耀、人车拥挤的城市中,我感觉到了自己的落后,保守,还有竞争的残忍无情。于是,我努力攀爬,努力改变一举一动,甚至是改变乡音。结果,全身照样渗透着泥土的气息。
   寻找能够生根发芽的地方。多次的试探,我竟不知自己是一颗什么种子。无奈之极,我把自己清空,忘记春种秋收,忘记是乡村的孩子。在商品之上,在竞争之中,我艰难地行走。总是,苦笑着对家人说,我很适应环境,一切尽好,放心吧,不要挂念!
   尝试过城市里的多种味道后,我没有流汗,双手也没有沾满泥土,可心里早已憔悴。我渐渐地开始埋怨自己的出身和背景,并变得浮躁不安。不断地计划,不断地冲锋,我默念着最初的梦想,在孤独寂寞中充实着自己,安抚着自己。我却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坚强,学会了自力更生。城市让我哭笑不得,情感的失败也再次证实了我的单纯和可爱。
   在别人讨论的现实面前,我死死地坚守着自己的原则。一败涂地后,回望走过的路,不禁感慨命运弄人。幸运的是岁月的水流早已把我全身的棱角打磨得平滑光亮。平静时,整理曾经的风雨历程,无意发现了真实的自己。放下所有的抱负,理清思绪,我便开始为自己制定新的方向和目标。
   今天,我找回了离家时丢弃的土地。不再想象高不可及的巅峰,放下怀才不遇的愤慨,脚踏实地,春种秋收。相信,明天一定会更精彩!我把根深深埋在泥土里,那里有我需要的水分和养料。无论天涯海角,无论从事什么工作,我都始终坚守着发光的方向。村庄是产生梦的地方,有梦的人根必须扎在村庄。
  
   根在村庄(二)
  
   看过很多文章,都在抒写村庄,回忆村庄。突然,我也想起自己,也是农村人,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村庄我是在熟悉不过的了,但又是陌生的。对它的性格觉得陌生,对它的思想也觉得陌生。就像自己陌生自己一样。
   在村庄出生,在村庄长大。走路的姿势,说话的声音,都早已在骨子里根深蒂固。离开村庄,回归村庄,再离开再回归不断重复着。对于一位只关心现实的人来讲,记住的也许只有村庄的名字和破落的模样。
   在城市里,村庄不是我们炫耀和赞美的对象。它仅代表着贫穷和俗气。只有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我们才会思考我们的成长和来历。山再美,水再甜,人再好,结果一声叹息就会打断所有的思绪。为此,我痛苦过,挣扎过。但现实让人必须选择出发远行。好多时候,只有把感受深埋心底,等到回家的时,再收集一些关于村庄的景象,以便来填补内心的空虚。
   还没有上学的时候,祖父总是意味深长地说,将来你们长大成人了,无论走到哪里,当上什么高官,还是什么富商,千万别忘记家和村庄。咱们的祖先在这里,根在这里。当时,我不理解什么意思,就把那些话当成了祖父的絮叨。如今,才明白了祖父的心情。那是一种无形的责任,一种无形的继承。只因有了这种无形的责任和继承,村庄才一直保存着,发展着,进步着。
   漂泊在外的时候心很大很野。总有一股用不完的劲,感觉世界太大村庄太小。每次回家跟父亲闲谈,父亲老是说,水流千里归大海,落叶归根。别成天东北西走没有定性。我每次都是斗志昂扬的回答道,好男儿志在四方,哪里的黄土不埋人!父亲一脸茫然无话可说。看看今天的村庄,十有八九的青壮年和有劳动力的老年人,都远走他乡。漂泊成了生活,打工代替了种地。好多理想都在被现实的欲望代替着。再走进村庄时,你将会感到寂寞孤独还有无以言表的荒凉。
   我经常会想起,父亲最早教给我认识的一串字,山东省济宁邹城市城前镇卜通村。这是我们村庄的地址。父亲说,只有认识这几个字,就不怕迷路和被坏人骗走拐跑了。那时,我学得非常认真。现在细细想想,父亲虽然是一位普通的农民,但他知道自己的根扎在了村庄。只有根牢牢地抓住了泥土,才能吸取水分和养料,将来才可枝繁叶茂高足远望,哪怕只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民。
   卜通作为村庄的名字,往往会被人叫成不通。以前由于村里人口少,又没有名人大事。所以到了十里八乡,总能听到有人说,卜通是一个小村子干巴巴地没有什么好的。有些人甚至根本没有听说过。自从村里走出了大学生,公务员,老师,商人。周围的人开始在说,卜通人真聪明,卜通人真智慧啊!从此,不会因为是卜通人而伤感,反而会感到无比的骄傲。
   卜通北依白莲山,南临郭河,东西两侧是起伏的山岭。这样的位置,使得村庄深凹在其中。远远地看去像一把太师椅。本来村庄名叫杏花村。清朝末这里发生了一场战争,一队人马来到此地无路可去,故此取名为不通,后来改为卜通至今。说起村庄的历史长度没有人知道确切的数字。但从周家家谱可以知道,从四十一代祖先来到此地,到今天已经历经了五十代人的时间。五十代人在这里,春种秋收,演绎真情,谱写历史。只因我们深爱这片土地。我们的血液不知不觉中流进了土里早已生根。
   在经济的浪潮中,村庄日渐变得贫瘠干枯。好多人四处寻找良性的土壤。徘徊回望中村庄的树山土地依然未动。它那带着沧桑的面容上,写满了等待,写满了期盼。它多么需要年轻有力的根抓住它每一寸肌肤啊!一两千年的情感值得珍惜,更值得我们把根留下。
   我曾是一位浪子到处漂泊。有时会把村庄淡忘的一干二净。我那纤细的根须总寻不到一块适宜的土壤。迷茫失落中,村庄坦开胸怀露出了干瘪的乳房。透过岁月流年,我看到山的根,水的根,树的根,还有鸡鸭鹅狗猪牛羊的根。我却找不到自己的根,感性的根,理性的根,思想的根,文化的根。在回归村庄的途中,我清晰地听到血液在向着村庄的方向流淌,那里有我们需要的水分和养料。根扎在那里,是我们最好的选择。
  

共 255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奔走,突袭,重重灾殃,往往还是抵不住人对大千世界的渴望。在岁月里奔突,只为了追求一种心灵里的宁谧,仿佛,外界才是值得寻觅与追逐的。文章通过自己在荏苒的时光里经历的风雨,将自己心中圣洁的村庄用另一种形式呈现——它是“发光的方向”,是追梦人的根。漂泊的浪子往往追逐着太多的东西,然而人生的欲求何时方能得满?村庄是一切柔弱的秧苗的依靠,是根基所在。文尾作者对自己所在的村庄“卜通”又做了一番详细的论述,使得文章更加丰满,表意更贴切,让人体味到浓浓的乡情。感谢作者赐稿!欣赏佳作,推荐共赏!【编辑:燮宇龙心】【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206041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燮宇龙心        2012-06-03 17:23:47
  奔走,突袭,重重灾殃,往往还是抵不住人对大千世界的渴望。在岁月里奔突,只为了追求一种心灵里的宁谧,仿佛,外界才是值得寻觅与追逐的。文章通过自己在荏苒的时光里经历的风雨,将自己心中圣洁的村庄用另一种形式呈现——它是“发光的方向”,是追梦人的根。漂泊的浪子往往追逐着太多的东西,然而人生的欲求何时方能得满?村庄是一切柔弱的秧苗的依靠,是根基所在。文尾作者对自己所在的村庄“卜通”又做了一番详细的论述,使得文章更加丰满,表意更贴切,让人体味到浓浓的乡情。感谢作者赐稿!欣赏佳作,推荐共赏!
眼孔淺时無大量,心田偏处有奸謀。正是“要知天下事,須讀古人書。”
回复1 楼        文友:白沙地        2012-06-03 19:34:15
  谢谢燮宇龙心 编辑的精心审核和精彩点评,问好,遥寄祝福,笑口常开,百事可乐。
回复1 楼        文友:白沙地        2012-06-03 19:34:15
  谢谢燮宇龙心 编辑的精心审核和精彩点评,问好,遥寄祝福,笑口常开,百事可乐。
2 楼        文友:燮宇龙心        2012-06-03 17:24:22
  性灵无根,最是苦业……问候作者,夏安
眼孔淺时無大量,心田偏处有奸謀。正是“要知天下事,須讀古人書。”
回复2 楼        文友:白沙地        2012-06-03 19:35:14
  谢谢老师的支持和厚爱,敬茶,问好,万事如意,心想事成。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