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自杀启示录

编辑推荐 自杀启示录


作者:韦其江 举人,4987.0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525发表时间:2012-06-04 09:53:36
摘要:2012年4月27日晚,在位于河北馆陶第一中学的教师办公室内,一个标有敌敌畏字样的空瓶子,一个伏案“沉睡”的中青年男子和一份寥寥数语,却无比沉重的遗书,这一切便构成了赵鹏的悲剧。

2012年4月27日晚,在位于河北馆陶第一中学的教师办公室内,一个标有敌敌畏字样的空瓶子,一个伏案“沉睡”的中青年男子和一份寥寥数语,却无比沉重的遗书,这一切便构成了赵鹏的悲剧。
   河北馆陶县第一中学未满30岁的高三年级班主任赵鹏服毒自杀。他留下遗书称,活着太累,每天无休止的上班让人窒息,工资只能月光,决定自杀离世。据悉,赵鹏3月份的工资为1950元,包括1450元基本工资和500元补助。(5月28日《新京报》)
   与官员因压力而“抑郁自杀”相比较,赵鹏的自戕则多了几分悲凉。“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一个问题。”或许在莎士比亚的这句旷世名言中能找到答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师者、“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其“灵魂”却率先出窍,肉身与灵魂的瞬间切割,均在这封遗书中飞灰湮灭。对这封遗书进行解读,我们窥见的是“新三座大山”的巨大负重,应试教育二元结构下的制度沉疴和同“以人为本”背道而驰的苍白呐喊。
   物质与精神的孪生属性,使它们成为人类的永恒话题。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物质是基础,精神乃归属。二者相互转化,互为补充。纵观赵鹏流星般的一生,他所迈过的每一步都足以构成他自杀的缘由:家境贫寒;高昂学费;买房还贷;入不敷出......这一切对于从出生那一刻便输在起跑线上,没有任何背景和各种裙带关系的人们来说,注定将成为“赵鹏式”的标本悲剧。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并不能成为赵鹏自杀的卑微借口。社会竞争是按公平、公正、公开的法则进行?是以“按劳分配,能者居之”的原则进行吗?是在没有权力盘剥,暗箱操作,人人平等的准则上进行吗?......种种疑问背后,却逃不出意识形态的牢笼。当“月光”、“压力”、“累”、“窒息”等出现在日常生活中时,我们或许理解为某种抱怨和牢骚,但当其出现在遗书中时,我们才猛然发现这些词语背后的精神沉珂。周而复始的格式化生活,逐渐磨灭了生活的激情、熄灭了理想的圣火,并最终回归于柴米油盐酱醋的暗淡生活。
   应试教育体制意味着升学率主宰一切,学生没有自由之思想,教师没有思想之自由,二者被牢牢控制在应试机器的囚笼内。培育出来的学生不伦不类,培养出的教师中规中矩。老师与学生,在这台高速运转的考试机床前,成了被打磨,抑或即将被打磨的器件,最终成为千篇一律的教育商品。赵鹏之死,对于处于“社会金字塔”底端的人来说,死亡或许正是他们表达重生的特殊方式。所不同的是他们付出的是生命,付出的是一生!
   言过之后,作为同龄人,对于赵鹏的自杀行为,并不完全苟同。或许有人认为其懦弱不堪,丢下妻儿于不顾,不配以男人自居;有人认为其迫于压力,唯有以死声讨教育体制的腐臭。赵鹏的生存危机,从侧面反映了当下的人们的生活态度。但面对重重藩篱,赵鹏最终选择了这种悄无声息的自杀方式。与其曰平静,不如说惨烈,因为惨烈背后隐藏着难以言表的卑微控诉。
   浮躁、绝望、杀戮和死亡,不一而足,这些都是转型时期的中国所必须经历的炼狱。赵鹏出入红尘这三十载来,中国的每一丝病变,都构成了他自杀的死亡背景;中国的每一次染疾,都组成了他绝望的死亡代价。“逝者长已矣,生者如斯夫。”无论你是位高权重,还是贫贱卑微;亦无论你是居庙堂高远,还是偏安于陋室。
   在伤过,痛过之后,我们依然要前行,依旧要前进。用希望战胜绝望,用纯洁战胜肮脏,用光明战胜黑暗。赵鹏的悲剧,正是这个国家的喜剧;同样,赵鹏的喜剧,却是这个国家的悲剧。他留下的遗书,不单是留给家人的,更是留给这个国家的。
   (2012.06.03于贵州兴仁)

共 145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位不到三十岁的高中教师面对生活的压力,选择了自杀。一位给别人传播知识道理的教师何以如此,轻率地否定和理解,恐怕都不是解读的最佳方式。韦其江认为,在当下转型期,浮躁、死亡,都是中国所必须经历的炼狱,格式化生活,磨灭了生活的激情、理想,中国的每一丝病变,都构成了自杀的死亡背景,我们看到了“新三座大山”的巨大负重,“以人为本”的苍白呐喊。文章语言精练,思考深刻,同情中含有愤懑,批评中满含希望。令人欣赏。问好,敬茶!推荐阅读。【编辑:北国风】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北国风        2012-06-04 10:08:58
  文章对一位青年教师的自杀予以解读,不仅梳理了自杀者的个人思想,也对当下中国的现实进行了理性剖析,使我们对这一事件的认识逐步深入,结尾很有力量,但愿给您反思和启迪。问好。
北国风语,激扬文字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