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高山仰止,永远的艺术丰碑

编辑推荐 高山仰止,永远的艺术丰碑


作者:云木欣欣 童生,981.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423发表时间:2012-06-06 22:33:31

众所周知,南昌不仅是闻名遐迩的英雄城,更是一座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历史名城,王勃《滕王阁序》开篇曾这样赞道:“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古往今来,南昌的文化名人如群星璀璨,照亮了历史的夜空,其中一颗特别耀眼的明星,正是在1985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命名为中国古代十大文化名人之一的,一位富有卓越天赋及人格魅力的画家——八大山人。
   八大山人(1626-1705)是我国明末清初的杰出画家,清初画坛“四僧”之一。他姓朱名耷,僧名个山、传启 ,别号八大山,江西南昌人,为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六子南昌宁献王朱权九世孙。1644年明亡后八大山人时年19岁,不久后父亲又去世,遭受国破家亡打击的他心情极为愤懑沉郁,此后便隐姓埋名,遁入空门。36岁时,想“觅一个自在场头”的他找到了南昌城郊十五里的天宁观。天宁观历史修久、风景优美,相传二千五百多年前,周灵王之子王子晋到此开基炼丹。八大山人十分中意天宁观的山川风景,于是他在原有道院基础上进行重建,并改名为“青云圃”,取“吕纯阳驾青云来降”之意。后又寓义为青云传朱明家谱,改圃为谱。 他苦心孤诣经营这所道院,历时二十多年,从此,青云谱与八大山人的坎坷生涯及其书画艺术联系在一起了。
   八大山人之后的300余年间,青云谱道院几经兴废,解放初已是庭院荒芜,残破不堪了。后经人民政府多次拨款修葺,于1959年成立了国内第一座古代画家纪念馆——八大山人纪念馆, 有系统地陈列八大山人书画作品及生平史料,并经常展示当今画坛高手佳作。
   现在八大山人纪念馆内的青云谱建筑群,规模和风格与清朝光绪年间重建的道院大抵相同。屋宇布局以关帝殿、吕祖殿、许祖殿为主体,殿宇中部为方丈堂,三殿逐次递进,曲廊相通,环境甚为清雅。走进纪念馆,首先引人注目的是门口那两株具有三百八十年树龄的古樟,以树龄来推断,它们和八大山人几乎是在同时出生的,一想到当年的八大山人在此隐居时曾经和它们朝夕相处,不禁让人涌起无限感慨。而掩映在古树下的八大山人的雕像神色凝重,脸上写满了忧郁,我们仿佛看到明末清初这位卓越的艺术家正穿越时空向我们走来。
   明朝灭亡后的八大山人内心愤激不平,一生对明忠心耿耿,为了逃避清朝满洲贵族对明朝宗室的政治迫害,他亦僧亦道,时而装聋作哑,时而癫狂大醉。据清人陈鼎 《八大山人传》记载,他常在酒后“欣然泼墨广幅间,或洒以敝帚,涂以败冠,盈纸肮脏,不可以目。然后捉笔渲染,或成山林,或成丘壑,花鸟竹石,无不入妙”。诗仙李白常在酒后逸兴遄飞,挥毫写了一首首洋洋洒洒的浪漫主义诗篇,而同样富有艺术天才的八大山人也常以酒助兴,欣然泼墨广幅间,宣泄着内心的百结郁肠,创造出一幅幅令世人啧啧称奇的旷世杰作。他的画风取法自然,不拘一格,笔墨简练,大气磅礴,创造了高旷纵横的风格。八大山人有一首题画诗说:“墨点无多泪点多,山河仍是旧山河。横流乱世杈椰树,留得文林细揣摹。”这首诗正是八大山人在国破家亡之后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其中“墨点无多泪点多”一句成为后人理解和欣赏这位画家的伟大艺术作品的重要线索。
   慕名而来的游客尽情徜徉在八大山人的艺术殿堂里,细细品味着八大山人书画的韵味:《孤松图》画一株顽强屹立的青松,却一反常规,丝毫没有展现它茂密的松针,相反在光秃秃扭曲枝干上,只零星地散落着几处稀疏的松针,作者内心的孤独与倔强跃然纸上,画作的下方有画家吴昌硕的题跋,盛赞“此帧高古超逸”;《双鹊大石》画两只喜鹊立于大石之上,其画意为鹊巢鸠占,翔集浣磐之意。传云:“尸鸠不自为巢,居鹊之成巢”,八大山人作此喻以讽刺清贵不善自谋而强占别人地主,而那两只喜鹊翔集磐石之上,暗喻清贵虽强占了别人地主,却无法撼动所有倔强傲岸的灵魂;《双鹰图》乃八大山人晚年画鹰之精品,取法明代大画家林良,枯枝危石之上两苍鹰相互顾盼,俯仰之间,雄姿英发;水墨山水画《山水通屏》意境枯索冷寂,满目萧瑟,从中又透出一股雄浑简朴之气,反映了他孤愤的心境和坚毅的个性。
   朱耷六十岁时开始用“八大山人”署名题诗作画,他在署款时,常把“八大山人”四字连缀起来,仿佛象“哭之”、“笑之”字样,以寄托他哭笑皆非的痛苦心情。其弟朱道明也是一位画家,风格与乃兄相近。他的书画署名为牛石慧,把这三个字草书连写起来,很象“生不拜君”四字,表示了对满清王朝誓不屈服的心情。他们两兄弟署名的开头,把个朱字拆开,一个用“牛”字,一个用“八”字,这样隐姓埋名,可谓用心良苦。
   馆内牛石慧的《雄鸡图》,画一只雄鸡矫首昂视,白眼瞪天,笔情画意间充分表现了他的磊落不平之气。在纪念馆殿宇的门柱上还高悬着一副对联,上联是:生不拜君云谱逃禅寄情于书也画也,下联:穷而尚道黍离玩事遣兴则哭之笑之,横批:高山仰止。生不拜君,哭之笑之,表现了八大山人兄弟俩对清王朝倔傲不屈的高洁品格,而高山仰止则道出了后人的无限敬仰之情。三百年来八大山人饮誉画坛,“扬州八怪”、吴昌硕、齐白石、张大千、潘天寿、李苦禅等著名画家都不同程度受其影响。
   掩映在郁郁苍苍的古树下的江西第一座古代画家书画碑廊,以精湛的石刻艺术展示了八大山人一百多幅书画精品,与馆内陈列的八大山人书画作品交相辉映。参观展馆之后,坐在幽静的长亭下小憩,远望古树参天,近看游鱼戏水,回味着八大山人书画的精妙之处,陶情冶性,何其悠哉乐载!
   走出八大山人纪念馆门口,回望纪念馆,只见门口那两株相依相伴的古樟树仿佛正伸开双臂,热情地迎送着八方游客。它们虽历经了三百八十载悠悠岁月,阅尽了世道沧桑,却依然枝繁叶茂,焕发着生命的活力。它们是一本无言的书,启示着我们秉承灿烂的历史文化,继往开来,抒写崭新的传奇!

共 230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因景思贤,由八大山人纪念馆追溯主人的生平事迹,从当时的历史背景、八大山人特殊的身份和人生经历说起,展示他成为一代画家的艰苦历程,对他的画作风格、艺术成就作了详细的介绍,敬服之心油然而起。全文行文流畅,厚重凝练,具有浓郁的怀古气息,值得注重。 【编辑:冰煌雪舞】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冰煌雪舞        2012-06-06 23:05:32
  文章富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和文化知识,涉及面广,读来给人回味和启示,欣赏,期待精彩不断!
作品见于《新民晚报》、《羊城晚报》《小小说选刊》《短篇小说》《青年教师》《椰城》《青少年与法》《深圳警察》《燕赵都市报》《北方作家》《做人与处世》《考试与招生》等全国各级报刊!
回复1 楼        文友:云木欣欣        2012-06-08 11:05:03
  谢谢冰煌雪舞编辑的鼓励,请您多多指导,问好!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