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江南烟雨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江南散文】踏步黔灵山

精品 【江南散文】踏步黔灵山


作者:君夕 童生,934.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929发表时间:2012-06-10 21:06:06

题记:五月末梢,雨后黔灵山,树木葱郁,水声澹澹,绿意正浓。沿着幽静的山谷向上延伸的石级攀登,越向上就越能感受到景致的清远。每向前一步就是一次心灵的愉悦,每向上一步就是一句诗意的撷取。大自然以巧夺天工的笔法,塑造了黔灵山美奂美轮的景致,也赋予它“黔南第一山”的美誉。空幽的山谷传来阵阵清脆的鸟鸣,久违的泥土气息迎面而来。一路遇见的猕猴,让你不得不喜欢上它们的乖巧与可爱。麒麟洞,重拾一页历史的厚重。弘福寺,让佛音涤洗凡尘的心灵……踏步黔灵山,所有这些数不清的景致,不段向我涌来,淹没我全部的视觉、听觉、触角、嗅觉,直击我五月最柔软的心扉。
   1.亲近猴趣
   黔灵山,灵猴的天堂。一进公园,就瞧见路边竖有醒目的告示牌,大意是不要近距离接触猕猴,以避免猕猴伤人事件。但一路上,更多的景象和直觉却是游人与猕猴彼此近距离的亲近和友善,完全打消掉我原有的顾虑。遇见的猴儿大多乖巧可爱,似乎比猫狗更通人性。它们见到你一点都不害怕,有时还主动从远处跑过来向你伸手要东西吃,这也许就是一种长期与人类亲近交往而形成的条件反射。要是你的手插进口袋,它一定会在旁边目不转睛地盯着你的举动,有时还会撒娇地拽着你的手臂不放,直到你掏出手让它看到手里空空,它才悄然走开。而来这里的游客,大多准备好一袋花生或饼干,或是水果,看到猴儿路过,就掷在地上,或递到它们手中,看猕猴吧唧吧唧吃起来的样子甚是有趣。
   自由自在的猕猴们,神态不一。或大摇大摆从你的身边走过,或在树上悠然地荡着秋千,或蹲坐在石柱上任你拍照,或默默地收下游人递给的食物,更有恩爱的双猴依偎在树干上,深情地望着远方。也有些小猴骑在大猴的背后十分俏皮。幼小的猕猴,总是蜷缩在母猴的怀里,身材如成人的巴掌大小,时不时偷偷地探出脑袋,用大眼睛打量着路过的游人。稍大的猕猴,三五成群追逐嬉戏,咧着嘴,吱吱叫着,有时干脆在路上搏斗较量一番,玩累了,又急窜到树顶上或端坐自如,或金钟倒挂,或攀援跳跃。敏捷轻盈的身姿、高超的技巧,在树与树之间灵活地玩耍着属于自已的节目和心情。
   游人向前行走,猴儿们也自行一路,但有时猴儿们也直接混入游人之中。有朋友拿着矿泉水瓶,扭开瓶盖,倒些水在瓶盖上,看到路边的小猴就递了上去,给猴喂水。口渴的猴子毫不胆怯地接过去,喝了起来。不渴的猴子一点也不领情,径自走开。我忘记自已手里也拿着瓶装矿泉水,没注意身后窜出只小猴,它调皮地一把抢去,然后跑到前面的路中间,一屁股坐在地上,大大咧咧地用牙齿在瓶底里咬个小洞,一口一口地倒吸了起来,让我忍俊不已。
   与之前在动物园里所看到笼中圈养的猴们相比,我更喜欢这群身影自由穿梭在山间林间的精灵。动作敏捷,灵性中透出一点野性的美。如果你不肆意去挑衅它,相信它也绝不会主动来攻击你。你善意地近距离走近它,甚至可以握着它的小手。你也能发现它的眼睛里,透露出一种清澈的眼神,这是从自然界长年所汲取的灵气。黔灵山的野生猕猴是不可多得的生态景观。它们寻觅着自然给予的养分,也似乎默默与游人达成一种和睦相处的共识。它们与飞鸟、与山泉、与花草树木、与露水、与阳光常年为伍,在它们自已的世界里写着它们自已的故事。
   亲近猴趣,我似乎更加明白一种道理。那就是作为人类,更要珍惜动物,善待动物。善待动物,也就是善待人类自已。
   二、暇思古洞
   “佛殿耸灵山,朝看猿鸟听经去;石麟护宝地,暮涌云霞入洞来”。
   麒麟洞,旧名唐山洞,因洞内有钟乳石,酷似麒麟,故又称麒麟洞。麒麟是中国历代老百姓眼中吉祥的神兽,是天上的神物,更寓意着太平和长寿。麒麟洞的命名,自然也代表着当时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企愿。
   看似一个普通的洞穴,却也是一个不普通的洞穴。说是普通,源于直面的感观,视野下的麒麟洞潮湿昏暗,与我所见过其它大的洞穴相比,的确窄小且貌不出众。说是不普通,则源于它沧桑历史的痕迹。
   麒麟洞,数百年前洞前即有禅寺,明弘治年间,贵阳举人越英曾经赋诗一首《唐山洞》,有曰“野寺月明禅榻寂,崖阴春至薛萝悬”,现已不复存在。又传明嘉靖九年,洞前建一庙宇,始称白衣庵。如今麒麟洞洞口石壁上刻有《唐山洞》一诗,是当年镇守贵州的太监杨金为此洞写景。“白云深处一唐川,枕石烟落洞口连。策杖适情寻古迹,分云乘兴见壶天。千重岗气千峰翠,万颗垂珠万象悬。柯烂棋终事已往,吾身来复入桃源。”。
   遥想数百年前,黔灵山“因其生于边鄙,埋没于荒烟寒雨中”,很少被世人所知确是事实。正因为人烟罕迹,大部份自然景观更如诗句所描写的桃源仙境,若能沉醉于“鸟鸣深谷、猿啼幽涧”的诗情画意中,谁能不亦乐乎?
   近代,麒麟洞更因抗日战争时曾囚禁过著名爱国将领张学良和杨虎城而闻名遐迩。这里有张、杨二位将军文物陈列室和当年在此的卧室,陈列着珍贵的历史文物和图片资料。如今,洞外的庭院廊道,张贴着张杨两位将军“西安事变”经过和被关押情况的简介,给每个前来拜谒的人,上了一课生动的爱国思想教育。
   沿着洞口往下数十个石阶,直达洞内。有些人更是打开手机上的光照,似乎想找到些什么。但这里除了潮湿阴冷,就只有游人无尽的敬仰和怀念。人去洞空,物是人非。只有洞口上的岩壁处,还不时地滴下一些岁月叹息的水滴。只有岩洞门前的古樟树,还在风雨中寂静地诉说着岁月的沧桑。只有那些发黄的相片里,还能定格出两位将军的音容笑貌和爱国情怀。
   历史是一面镜子。今天的麒麟洞,让后人又一次重温了抗战年代的那段历史。同时也让每个有良知有抱负的国人,深深记住了那段历史。它和山上的解放贵阳革命烈士纪念碑一样,象征意义和教育意义大于观光层面,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成为后人缅怀革命先烈的旗帜和丰碑。
   拜谒麒麟洞,遥望烈士丰碑,想着今天幸福美好的生活,不由得让我再次肃然起敬。
   三、聆听佛音
   远离城市的喧哗,驻足佛寺,聆听佛音,也是我来踏步黔灵山唯一奢侈的愿望。屏住呼吸,虔诚作揖,将心铺在宁静的香火里。让唱响的佛音和升起的焚香,梳理心境、释放情怀。
   有“贵州第一禅院”之称的弘福寺,为高僧赤松和尚(1634-1706)于清康熙十一年(1672)所创建,廊庑广阔,梵宫深邃。当时称为“宏福寺”,后改为“弘福寺”。“弘福”二字乃“弘佛大愿,救人救世;福我众生,善始善终”之意。寺庙殿宇雄伟,佛像庄严,石塔林立,古木参天。内有三重院落,正殿为大雄宝殿,中殿为观音殿,前殿为弥勒殿,另有藏经楼与毗卢阁。
   对着寺院山门有一座“九龙浴佛”的大石壁,刻画的是经传释迦牟尼佛诞生时,九龙吐水为之沐浴的景象。石壁前释迦牟尼佛莲座之上有一佛字圆牌,据说在石壁前(地上圆形地砖处)闭眼转三圈伸手前行如能摸中佛字圆牌则为上上运。
   与其它寺庙所见过的大佛一样,弘福寺的大佛平和,肃穆庄严,让人起敬。大雄宝殿的石栏杆上都刻有经文,此为弘福寺一大特色。而寺内两副楹联,更是让人记忆深刻。楹联一: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与人无所不容;楹联二:万法归一,勇猛精进成正觉;千门不二,忍辱禅定悟真诠。佛的禅悟,佛的智慧,读来受益也富有哲理,让人获悉一种生命更深层次的意义。
   袅袅佛音,于高山之颠山野之间回旋,于躯体之柱心灵之岸激荡。灵性的大山,自然有佛寺存在的理由,更是心灵栖息的所在。驻足弘福寺,聆听佛音,心中顿时生起一种无比的宁静,清清爽爽,干干净净。
   心悟佛语,佛音袅袅,山上山下,寺内寺外。驻足佛寺,每个人的精神世界已开始升起一座山,每一座山都坐拥一座佛,每座佛都是一个内心自我,每个内心自我都定格成真善美的质朴。在若禅若道的平静世界,从烦恼丛丛的惆怅,回到清新寡欲的无邪时代,那怕是片刻,也足矣。
   四、“九曲”回眸
   踏出寺院,已是下午四时许,天空开始飘洒绵绵丝雨。遗憾于天气未能登上弘佛寺后面的象王岭登瞰筑亭,一览筑城风貌。也跳过了很多路线,以致于太多的景致来不及观赏。下山时本可以乘坐观光缆车,但我似乎更热衷于细雨中步行。步行,徜徉于优美的山水之间,总会遇溯到一份难得的清醒和清新。并一路很踏实地行走在黔灵山的魅力中。
   下山所途经的“九曲径”,蜿蜓盘旋。九曲径于清康熙27年(1688年)开辟成径,它依山势悬崖峭壁筑石而成,石阶三百八十余三,十数步一折,数十步一曲,经九道险峻的“之”字拐,绿荫夹道,云雾缭绕,直达弘福寺山门。陆续可见明、清摩岩石壁、碑亭、古迹,时代久远却遒劲有力。而这些不同年代的景观或是墨迹,更是作为“黔南第一山”最有力的佐证,也让你感受到另一种灵秀。
   行走“九曲径”,似乎让我领悟到一种更深的含义,人生的道路并不平坦,有曲折有险峻,但是只要肯攀登,定能拔开云雾,达到更高的境界,领略更美的风景。
   深深回眸,返璞归真。
  

共 348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黔灵山”不仅名字中有一“灵”字,山景更是充满了“灵气”。黔灵山是位初贵阳一角的一处灵山,作者通过猕猴、麒麟洞、弘福寺、九曲径等景点的选取,写出了“黔灵山”的灵性所在。猴趣的人与动物和谐相处;古洞的历史幽深;佛寺的平静世界;九曲径上的人文魅力。作者移步换形,层层递进,给人一种一景一诗句之感,确实领悟了“每向前一步就是一次心灵的愉悦,每向上一步就是一句诗意的撷取”的意境,把“黔南第一山”写活了,也写灵了。文字优美,景物描写细致,情感表达真挚。推荐欣赏好文!问好作者!【编辑:特快专列2011】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20611000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特快专列2011        2012-06-10 21:07:09
  “黔灵山”不仅名字中有一“灵”字,山景更是充满了“灵气”。黔灵山是位初贵阳一角的一处灵山,作者通过猕猴、麒麟洞、弘福寺、九曲径等景点的选取,写出了“黔灵山”的灵性所在。猴趣的人与动物和谐相处;古洞的历史幽深;佛寺的平静世界;九曲径上的人文魅力。作者移步换形,层层递进,给人一种一景一诗句之感,确实领悟了“每向前一步就是一次心灵的愉悦,每向上一步就是一句诗意的撷取”的意境,把“黔南第一山”写活了,也写灵了。文字优美,景物描写细致,情感表达真挚。推荐欣赏好文!问好作者
爱思考,爱读书,爱文学。
2 楼        文友:特快专列2011        2012-06-10 21:09:04
  看到写家乡山水的文字,忍不住先睹为快了。写得真的不错。
爱思考,爱读书,爱文学。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