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绿野荒踪 >> 短篇 >> 江山散文 >> 【绿野荒踪] 北戴河记忆

精品 【绿野荒踪] 北戴河记忆


作者:天风海韵 举人,3803.7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1427发表时间:2012-06-12 09:21:36

北戴河记忆
  
   民谣:朱家坟剑秋路,毕琪旅馆紫槐树
  
   ——题记
  
   一、朱家坟
  
   登上坐落在北戴河海滨莲峰山公园的莲蓬山顶,站在八角攒脊雕梁画栋的望海亭,放眼望去,峰峦秀美,林深谷幽,松涛起伏。
  
   山峦东南向的松林中,有一处坐北朝南靠山面海,中西合璧造型别致的墓园。墓园周边有石头砌的围墙,围墙上有花窗和黄色琉璃瓦歇山顶。这掩映在碧海畔密林中的墓园的选址人和设计者,就是辛亥革命后,曾任北洋政府交通总长、内务总长、代国务总理等职的朱启钤先生,他字桂辛,号蠖园。著名媒体人柴静称他为“一百年前的领导干部”。中国近代著名学者、《国民日报》的创始人、当过陈独秀辩护律师、被李宗仁代总统任命为北平和平谈判国民党代表团成员的章士钊先生,年轻时曾在他家塾馆执教,也就是朱启钤先生家的家庭教师。
  
   朱启钤任过津浦铁路北端总办。在他担任内务总长期间,主持开放了北京皇家京畿名胜;他是改建北京正阳门、打通长安街、开放南北长街、南北池子等一系列事务的倡导者和执行者;他主持开放天安门西侧的社稷坛为公园,命名为中央公园,这是北京城的第一个公园,也就是现在的中山公园……他还是我国建国前唯一没有外国资本的大型煤矿——山东枣庄中兴煤矿的创建人,还是中兴轮船公司的董事长。
  
   宦海沉浮数十年,朱启钤先生经历了晚清、北洋政府、日伪统治、国民党政府直至新中国五个时期。但是,他生命中最辉煌的一笔是在北戴河写下的。正是他当年的“屡屡心血,惨淡经营”,使得北戴河海滨这“昔日之渔户荒村”变为“华北胜景”,也为北戴河海滨成为举世闻名的避暑胜地的开拓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惠泽长远。
  
   其实,朱启钤第一次来北戴河海滨,是为了躲避通缉。时间是1916年,他45岁。
  
   北戴河美丽的风光吸引他,但他没有陶醉在山风海韵之中。而是清醒看到海滨境内的外国人,借口海滨是通商口岸,建起石岭会等组织,“骎骎然几有喧宾夺主之势”;他看到外国人在北戴河的教会组织表面上看是要建造成一个休养区,目的是要造个新的租界地,对我国领土实行掠夺的特殊机构;他看到洋人和中国人有纠纷要去洋教堂评理,甚至中国人和中国人发生矛盾,还要去洋教堂听候发落……中国的主权在这里又受到严峻的挑战。
  
   徜徉在海边山间的朱启钤先生,目光透着落寞,浓眉锁着忧虑,紧抿的嘴角带坚毅也带着几分担忧与正气。
  
   他放置个人的愁烦,以当时的国民政府倡导村市自治为切入点,组织在海滨避暑的中国上层人物创办地方自治组织—北戴河海滨公益自治会。他在自治会成立的会上发表讲话,阐明该会成立的宗旨是负责海滨的地方公益、市政管理、税务收支、开发建设等事宜。
  
   在公益自治会的报告书中通告:“欧美人士侨居我国,习与仆隶处,其趾高气扬,缅规越矩无或绳其失。独海滨则本会所悬为禁约者,率偕遵履奉行,乘醉驰怒马,采折公园花木者科罚之,恃强为壤者畔之,侵略与欺凌我华者干涉之,宜若开罪外人者矣……他日若实行门户开放,内地杂居之制,海滨将为先河之导。”
  
   之后,朱先生在海滨主持设计开辟修建了30多条路,其中的干道和支道奠定了海滨城区道路的基础和走向;整编归排出全区的门牌号码;资助已有的刘庄小学和陆庄小学的同时,又捐出土地兴建原草厂小学的校舍。
  
   朱先生是把北戴河海滨当家乡来建设的,呕心沥血。他在晨光中眺望,月色中散步,目光亲吻着沙滩海浪,亲吻着近树远山;在联峰山麓,在蓊郁的树林中,可是林地中的青草小花牵住了衣角?可是碧海的涛声叩动了心扉?他掷金买地,修建墓园,想在自己百年之后,常卧在此,与花木相守,与山海相伴……
  
   朱老先生身后未能安卧于北戴河的青山碧海间。这座墓园里安葬着他的夫人和他的儿女。陪伴他们的是高大的塔柏,斑斓的白皮松,婆娑的刺槐;还有游龙似的林间古藤,还有紫薇木槿和紫罗兰。
  
   可是,朱启钤先生的作为和功绩,已经在北戴河的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篇章。他选定设计的墓园——朱家坟,现在成为联峰山公园中的一处旅游景点。徜徉在墓园中,你会读到民俗、读到建筑、读到中国近代史的一个侧影。
  
   从山顶望去,拂去飘荡的柳丝,越过松柏的身影,观音寺前蠖公桥卧在溪水上,镶嵌着花饰琉璃瓦歇山顶围墙的墓园内,朱启钤先生的铜像和铭记着他功绩的石碑静静伫立,蠖公亭前的藤萝架上缀满珠光宝气的藤萝花,山风拂过,远处传来海浪的喧哗……
  
   二、剑秋路
  
   大家都知道,有个著名的论断说,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其实,还应该加一句:有人修便有了路。
  
   那时,从西海滩到联峰山上的到古刹观音寺;从山间绿树掩映的那些别墅,到莲花石公园、霞飞馆(又称“松涛草堂”),人们都从这条路上走——这条路,就是九十多年前铺就的剑秋路。
  
   这条路与一个人有关,此人叫雍涛,字剑秋。生于清朝咸丰年间,江苏高邮人。出身官宦世家,少年时在上海学英文,入香港英国教会学堂读书,后又考入新加坡大学学习。他不仅是一位学问渊博之士,还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中国,雍剑秋在清政府衙门当差,任“救济北方难民慈善团”的翻译。结识许多清廷末年和北洋政府时期重要人物,积淀了丰富的人脉资源。又周旋于各国驻华外交官之间,与各国的洋行经理们建立起联系,为日后的买办生涯奠定了基础。
  
   后来,雍剑秋成为德国商礼和洋行和捷成洋行的军火买办,经销德国克虏伯工厂生产的军火,成为国内最大的军火中介商,据此积累起巨额的财富。
  
   有资料记载,1918年雍剑秋定居天津,投资实业,1920年任德商德义洋行经理。对基督教会、教会医院及学校大量捐款,先后被选为江苏会馆、广仁堂、天津基督教青年会、中西女中、汇文中学等处的董事长,还被选为南开中学董事。
   北戴河辟为避暑区后,雍剑秋也到北戴河海滨购买地皮,修建别墅居住。他与朱启钤先生一起创办北戴河海滨自治公益会。在北戴河海滨,雍剑秋也以乐善好施闻名,是为北戴河海滨自治公益会捐款最多的三人之一(另两人是朱启钤和张文孚)。
  
   1923年,雍剑秋在北戴河海滨向公益会捐款,修筑了南起西经路(现中直院内),经双桥(现联峰山公园内),北向鸡冠山方向延伸的一条路,并以他的字为名,叫剑秋路。路的雏形出现。
  
   曾看到一张雍剑秋晚年的照片,他长圆脸,宽额头,双眉浓黑,眼睛微凹,神色沉静,面带微笑。颇有“闲看庭前花开花落”的风度。可是他的心里淡定平和吗?
  
   是的,雍剑秋晚年乐善好施,做了许多好事善事。但是他仅仅是因为生意兴隆财源广进而热衷慈善事业的吗?
  
   对他经商的轨迹和晚年所做的善举,几十年来人们莫衷是一。有人说是他心存善良,基督徒慈爱的胸怀的表现,也可视为探求挽救国家危亡的爱国之举;另一种声音说他想以慈善的地方绅士面貌出现,重新树立社会形象;还有人认为,他做慈善是为了给他的儿子交结社会关系,为儿子的前途铺路。而他的孙女雍载莹则认为,祖父雍剑秋晚年热衷慈善是出于赎罪的心理。
  
   雍载莹说,祖父晚年认为,自己当年虽然没参与国内军阀的内战,但是北洋军阀混战各方,都在使用他推销的来自德国的军火,事实上助推了民国时期中国乱世的形成,间接地杀害了许多无辜的生命。所以,他晚年大做善事,想的是给自己赎罪。
  
   千秋功罪,曾与人评说?
   古来世人多逐利,唯有善者留其名。雍家当年的万贯家财早已烟消云散,当年投资修筑的路也东移重建。沧海变桑田。不变的是北戴河大海般宽阔的胸怀。这里的人们没有忘记雍剑秋的善举,在联峰山身旁的那条路依然,剑秋路的名字依然,历经九十多年风风雨雨,你看,剑秋路的路牌,还在夜色里细雨中打着明亮温柔的手势……
  
  
  
   三、毕琪旅馆
  
   在北戴河西海滩公园的苍松绿草中,有一座英俊挺拔戎装整肃的少帅张学良挽着婀娜妩媚的赵一荻小姐的雕塑。
  
   从雕塑对着的剑秋路北行,第一个路口的右侧拐角处,现在是北戴河锦都大酒店。在九十多年前,这里曾座落一白墙圆顶的建筑,就是俄国人经营的毕琪(必其)饭店。“毕琪”是英文beatch海边的意思。
  
   有人不解,为什么北戴河海滨会矗立着张学良和赵一荻的塑像?翻翻那段历史你就会知道,张学良和赵一荻这对历尽沧桑磨难,相依相扶走过六十多年风雨人生的伉俪,最初的相知相恋,是从北戴河海边开始的,北戴河的毕琪饭店曾是他们相爱的见证。
  
   1927年春天,官宦之家出身的赵一狄——人称的赵四小姐,在天津蔡公馆舞会时认识“东北王”张作霖的公子张学良。相识后,他俩时常到香山饭店的高尔夫球场打球。夏天,张学良到北戴河避暑,赵四小姐与大哥、二哥结伴,也从天津赶来避暑,相会?二者兼而有之。他们来北戴河就住在毕琪饭店。
  
   1929年7月初,张学良将军到北京出席有蒋介石、阎锡山参加的当时所谓“三巨头会议”。会后,正准备启程返回沈阳时,突然接到夫人于凤至的急电,告之他们夫妇最宠爱的幼子急病夭亡。张学良将军闻悉后极为伤悲,不能释怀。众随员一致认为张学良将军此时不宜回家,以免触景伤情,不如先到北戴河疗养一段时间。张学良同意了这种安排,遂来到了北戴河海滨,借住在章瑞亭别墅里。
  
   几天后,赵四小姐和他哥哥、二姐也由天津来到了北戴河,还是住在毕琪饭店二楼临海的房间。张学良派他的副官陈大章到毕琪饭店,负责招待赵家兄妹。这段时间,张学良将军常到毕琪饭店来看望赵四小姐,两人经常在一起散步谈天,有时一起到海边去泳,浴后两个人共进午餐。
  
   张学良的副官朱海北先生(朱启钤之子)在《风云变幻的北戴河海滨》中讲到:在这段时间里,将军生活的比较惬意,每日游泳、垂钓、跳舞、打球,寄情山水并和赵四小姐偕白首之约。
  
   男女相悦,倾慕爱恋,优美的环境会起烘托与推进的作用。上世纪二十年代的北戴河海滨,蓝天碧海金沙滩,绿树高大茂密,野花恣肆盛开。而且人烟稀少,没有污染。除了几个小渔村,就是隐在绿树丛中姿态各异的别墅和几个异国情调的饭店。景色美丽的童话一般。这样的景色会抚慰受伤的心灵,会引发旖旎的情愫,会孕育美好的爱情。
  
   少帅张学良和赵一荻小姐就是在美丽的北戴河海滨相恋相爱的。“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他们没有婚礼,却践行了西式婚礼上的誓言:无论悲伤还是喜悦;无论富贵还是贫穷;无论疾病还是健康;无论禁锢还是自由;我(们)保证一直相爱,直到死亡把我们分开……
  
   有人说,20世纪除了战争之外还曾留下玫瑰佳话,那么,少帅张学良与赵四小姐赵一荻无疑是其中最绚丽的一对。
  
   “ 西安事变”后,赵四小姐放弃国外舒适安逸的生活,离开年幼的孩子,返回国内陪伴着张学良将军度过了五十多年的囚禁生活,共同走过七十年的岁月。在他们生命的回望中,毕琪饭店是怎样一座浮雕般的爱情宫殿?北戴河的海浪是怎样缱绻温润叩响他们囚徒的日子?他们可会感叹,际遇巧合命运多舛,良辰美景倏忽一瞬,云谲波诡莫测变幻……
  
   有人说,刻骨铭心的爱情能灌注于建筑,时间越久越值得回味。有了这感情的依托,建筑便不再是一般的建筑,会成为人们思古怀旧的载体。
  
   虽然,毕琪饭店业已消失,伊人远去。可是大海在,泥土在,雕塑在,北戴河海滨的春草年年绿,春花岁岁开,花树丛中斑斓美丽的蝴蝶翩翩飞舞,可有一双他们的灵魂幻化?
  
   四、紫槐树
  
   北戴河海滨沙软潮平,气候凉爽,宜于海水浴,是因为受雇于清政府修筑临榆铁路的英国工程技术人员发现的,并在此避暑消夏。继而,每到炎热的暑期,各国在北京的外交人员、神职人员们,暑热伊始,纷纷到北戴河来避暑,进而引起人们对海滨地域风光特点的重视。
  
   北戴河海滨辟为避暑地是1898年。在北戴河海滨开埠前后,来这里工作的,传教的,避暑的外国人很多,说说来自大西洋彼岸的园艺师辛伯森博士的故事吧。
  
   辛伯森是美国加利福尼亚人,曾就读于美国的耶鲁大学园艺学专业,获得林学博士学位。1928年,受美国基督教教会派遣来中国传教。他来到北戴河,看到的是山青海碧的秀美景色,看到茂密浓郁的处女林地,也看到生活在这里的人善良勤劳思想开化。
  
   他忘记了教会派遣他来,是为了实行用“宁静的方式”改变中国人思想的“耶鲁中国计划”,却用一个园艺师的眼光打量海滨这片待开垦的土地:这里应该建成果园和牧场。
  
   这个不远万里来的美国人,穿上有背带的工作服,不辞辛苦,用从美国运来的深耕犁、尖镐,开垦山地,种上花木树苗。在山坳里搭起窝棚炉灶,与中国工人同食宿,把一个园艺师的热情倾注到这片土地上。
  
   第二年,辛伯森回国运来法国李子、那翁樱桃、冰糖葡萄、美国薄壳核桃、苹果等20多个优良果树品种;还运来荷兰黑白花奶牛、波支猪、约克夏猪、来亨鸡等优良畜禽品种。这些果树良禽被称为“大洋彼岸来到我国北方落户的第一批娇客”,辛伯森带领着他的助手们开始在北戴河的土地上栽种饲养。

共 6161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朱家坟剑秋路,毕琪旅馆紫槐树。 北戴河记忆里,历史人文娓娓道来……让我们也随之回到那些闪光的片断。 朱启钤的北戴河海滨公益自治会,把北戴河海滨当家乡来建设;雍剑秋经商的轨迹和晚年所做的善举; 少帅张学良和赵一荻小姐在美丽的北戴河海滨相恋相爱;来自大西洋彼岸的园艺师辛伯森博士的故事……往事已成云烟,千秋功过任谁凭说。而他们,给这北戴河的风光,带来了厚重感,带来了浪漫情怀,让今人凭吊感怀。谢谢作者给我们带来这样大气而有底蕴的作品,问好,遥祝。【编辑林绿】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20612003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林绿        2012-06-12 09:22:33
  天风海韵,听这个名字一定是爱大自然的。而游记里,也有天,有海。
QQ:254188669邮箱:mechou1980@163.com
2 楼        文友:秋心        2012-06-12 09:53:45
  登上坐落在北戴河海滨莲峰山公园的莲蓬山顶,站在八角攒脊雕梁画栋的望海亭,放眼望去,峰峦秀美,林深谷幽,松涛起伏。一篇记录历史人文的好文章,文章从四个方面记录描绘了北戴河的风景名胜,古色古香的景点,加上作者精美语言的渲染,使得一个活生生的北戴河如诗如画的景象呈现在我们面前。一、朱家坟,曾任北洋政府交通总长、内务总长、代国务总理等职的朱启钤先生,他字桂辛,号蠖园。著名媒体人柴静称他为“一百年前的领导干部”。中国近代著名学者、《国民日报》的创始人所建。她是一位开明的爱国人士,胸怀若谷,忧国忧民之心可嘉。可惜的是这位学者,国之栋梁,却没有安葬于此,这里长眠的只有他的夫人和孩子。二、剑秋路,1923年,雍剑秋在北戴河海滨向公益会捐款,修筑了南起西经路(现中直院内),经双桥(现联峰山公园内),北向鸡冠山方向延伸的一条路,并以他的字为名,叫剑秋路。路的雏形出现。这是一位爱国儒商捐资修建的奇特美妙的雏形线路。为北戴河城市建设和景点平添了许多色彩。三.毕琪旅馆,主要是这里有历史人文的内涵,西安事变的主使人,大家尊重的少帅张学良将军和赵四小姐爱情的见证。四.紫槐树,紫槐树,就是辛博森博士引进的。但是,应该更正一下,紫槐树不是树,应该叫紫穗槐,又名柚楸。作者俨然像一位历史专家一样,把这些人文景点叙述的有眼有板,加上自己娴熟的文字语言,如诗如歌的描述,真的让人扼腕叹息,耳目一新,大有不到北戴河非好汉之想法,改日请先一定亲自一游,北京去了多少次,到没心思去北戴河看看,改日拜访妹妹一定请我哟。推荐阅读!问好妹妹。
秋心如水
3 楼        文友:天风海韵        2012-06-12 09:59:15
  欢迎姐姐和家乡的文友来北戴河一游。
野渡无人舟自横
4 楼        文友:纵横        2015-05-15 10:35:08
  文章写的真好。我办了一个反映本土户外人文地理文化的网站,叫纵横山海。想收录您的文章。我的qq是147534825,希望能够常联系。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