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旋转木马 >> 短篇 >> 杂文随笔 >> 煤山树下话崇祯

编辑推荐 煤山树下话崇祯


作者:飞云 举人,3475.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744发表时间:2012-06-13 18:04:47

煤山,现名景山,在公元1644年3月19日凌晨时分,这个带着黑色意味的小山头,因为有一个人在衣服上留下“蜀鸟吴花残照里,忍看荒城颓壁”这句话后自缢于此山的一棵歪脖子树后,便在历史上被书写下厚重的一笔。至此,大明朱家王朝的颜色开始易帜,而留下这句让人心伤欲绝的话的人便是大明崇祯帝朱由检。
   纵观上下五千年的帝王历史,话说大了就是天下皇帝轮流做,能者得之,庸者丧之。亡国之君中有写下“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离别歌。垂泪对宫娥”的才子李后主,也有对镜而言“好头颅,谁人斫之”的无道昏君隋炀帝,更有乐不思蜀扶不起的阿斗刘禅。面对先祖基业,亡国之君大多有视奸贼为忠臣而近之的鼠目和荒于朝政而沉溺于一己之好的恶习,所以其亡国之君的凄惶命运却不得人怜之。然,在这些末代帝王之中,明崇祯帝显然是一个个类,祖辈为帝的种种不堪荒诞不经所种下的恶因,让这个想积极有一番作为的帝王最终落了个亡国之君的下场,也让历代不少人士嗟乎不已。
   要说大明十六个帝王,除过太祖与成祖堪称一代英才外,其余大多为昏庸之辈,少有大志,更谈不上什么治国之明策。因此,大明王朝出的大奸贼倒比任何一个朝代要多得多。崇祯帝朱由检在这个大明朝中算是少有的欲中兴大明的最后一代帝王,却如同流星一闪,黯然陨落。崇祯帝的所作所为,相当很多的学者与历史爱好者均持一种相似的观点:崇祯帝自幼曾在大内接受过正规的宫廷教育,为帝初期,便工于心机以迅雷之势彻底铲除阉魏、-客氏这个祸害朝廷的阉党集团。勤政方面,更是不亚于先祖太祖和成祖。用人方面更是用了孙承宗、杨嗣庭等一个个一代能臣。可是为什么却最终落个亡国之君的命运呢?
   对于这个问题,很多人认为是外忧内患所致。看看当时大明王朝所处的环境,此言也有一定的道理。当时北有努尔哈赤、皇太极后金政权虎视眈眈的侵扰,南有民乱义军造反。内忧外患显然是亡国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是那还要看看内忧到何种程度,外患到何种程度。显然,以当时最初发展的局面来看,外患和内忧尚不足以达到亡国的程度。北方抗击后金政权,辽东铁骑足矣。虽然辽东铁骑的实力不足以收复辽东疆域,单就以维护京师而言,凭借袁崇焕、祖大寿之流的人才即可,更不用说孙承宗这样大腕级别的人才了。面对南方的流民义军,洪承畴、孙传庭几个人就足以摆平,更不用说杨嗣昌这样能提出四正六隅、十面张网伟大战略的超人了。然而大明朝的最终命运确如预言中的“大明若亡,必亡于流寇”所说,就值得人深思。崇祯帝朱由检应该在亡国几年前就知道了这句话,也很重视这种危机。但是最后仍旧落下了亡于流寇闯王李自成的凄惶命运。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看看这些流民义军的起起落落,就可知端详。流民义军初期起事,皆从西北而起。起事期间,朝廷的剿杀和安抚都不见成效,而流民义军如同野草一样,割不尽、烧不完。既便是乱世,造反也是危险最大的一种求生方式,而这些流民义军难道真地一个个都不怕死吗,脑袋后面长有反骨不成?从大明朝的巡抚也曾经用安抚的方式招安过这批那批流民义军来看,显然并不是这么一回事。但是因为朝廷安置的方式不当,等朝廷的银子发放完了,一个个又易帜造反。由此可见,当时作为普通民众的生存环境有多么苦,苦到只有造反这一条路可走了。而民众生存环境的苦,显然是朝廷的税赋太重了。翻阅历史,崇祯帝为了抗击后金的侵扰,就必须组建军队。而养活一支庞大的军队,巨大的军费开支成了朝廷很大的负担,于是乎作为练兵费用,叫做练饷的税赋自然而生。仅仅崇祯十二年春,就在全国范围内加派730万两白银。730万两白银,这是中央下拨的数字。我国历代官员贯彻中央政策时总有层层加码的恶习,于是到了基层执行的阶段往往加大了数倍。据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福建三》中记载:“民田一亩值银七八两者,纳饷至十两。”由此可见民众生活的环境如何的恶劣。过去民间将造反和从军叫做吃粮,是民众走途无路之际为了生存而必然的一种无奈选择。当过度的税赋再遇到天灾,无粮可吃面对即将饿死的民众也只有造反这一条路可以选择。于是乎有人树帜而起,自然会有人一呼百应。政府官员商贾的锦衣美食与民众破衣褴褛面临饿死的社会分配不同的强烈对照现象,更埋下民与官之间仇恨对立的种子,这正应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句话。于是乎明政府的后院除过收税,更多了剿匪这项艰巨的任务。剿匪需要军费,军费需要取之于民,民众造反,税源减少,杀戮之后余下的民众更是到了水深火热的地步。这就成了一种恶性循环,此起彼伏,死了高闯王,迎来了李闯王。基层民众和政府的矛盾造成了剿匪的官兵越来越少,毕竟朝廷的兵源也来自民众,而造反的民众越来越多。所以说明崇祯帝的亡国,体面的说法是封建帝王的局限,客观的话可以说是严重忽视了民众最根本的生存环境。水可载舟亦可覆舟这个道理,几千年来说,知道的人不少,而从心里彻底认识并重视这个问题的人不多,不幸地是崇祯帝朱由检恰好是这样的一个人。公元1644年3月18日,崇祯帝在炮声中发出罪己诏,宣布取消所有加派的新饷旧饷,可是为时已晚。当晚,北京城破。闯王李自成打着闯王来了不纳粮的旗号,带兵占领了北京。十九日凌晨,崇祯自缢于皇宫后的煤山树下,时年仅仅33岁。
   明亡,不仅仅是崇祯帝朱由检个人的不幸。以史为鉴,崇祯帝朱由检的不幸也不是只是他一个人才会遇到的问题。居安思危,重视广大基层普通民众的基本生存环境和依法约束政府官员和商贾的所言所行,从根子上化堵为疏,及时合理解决普通民众最根本的诉求,从内心深处化解民间怨气,这才是一个国家社会稳定长久的根本所在。
  

共 224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明亡,不仅仅是崇祯帝朱由检个人的不幸。以史为鉴,崇祯帝朱由检的不幸也不是只是他一个人才会遇到的问题。居安思危,重视广大基层普通民众的基本生存环境和依法约束政府官员和商贾的所言所行,从根子上化堵为疏,及时合理解决普通民众最根本的诉求,从内心深处化解民间怨气,这才是一个国家社会稳定长久的根本所在”。这样的观点很经典,从历史的角度纵观世界。作者的文章思想深刻,意义美好。感谢您投稿旋转木马,欢迎您继续投稿旋转木马,期待您更多的佳作。问好,赏析!【编辑:诗人夏红雪】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诗人夏红雪        2012-06-13 18:05:19
  “明亡,不仅仅是崇祯帝朱由检个人的不幸。以史为鉴,崇祯帝朱由检的不幸也不是只是他一个人才会遇到的问题。居安思危,重视广大基层普通民众的基本生存环境和依法约束政府官员和商贾的所言所行,从根子上化堵为疏,及时合理解决普通民众最根本的诉求,从内心深处化解民间怨气,这才是一个国家社会稳定长久的根本所在”。这样的观点很经典,从历史的角度纵观世界。作者的文章思想深刻,意义美好。感谢您投稿旋转木马,欢迎您继续投稿旋转木马,期待您更多的佳作。问好,赏析!
夏红雪,六九年生人。陕西省作协会员。在各大城市报刊发表诗歌二百余首,散文五十篇。
2 楼        文友:铁禾        2012-06-13 23:43:00
  崇祯这个皇帝,你不能说他无才无能,实在是明王朝气数将尽,大势已去,他只能是个令人深思的悲剧.
铁禾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