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古道沧桑映古今

精品 古道沧桑映古今


作者:大象无形 布衣,170.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205发表时间:2009-01-05 12:38:50

一次偶然的地理演变运动,这里顷刻之间就顺势跌宕成一个峡谷。朱提江在峡谷中依山就势诞生了。
   江畔因古时产盐,故名盐井渡,而渡口为津。这里就叫盐津了,这一名称始于公元一九一七年。
   那年,盐津置县。
   人们牢牢的记住了朱提江,只因为朱提江纵贯盐津全境,使盐津演绎了许多故事,留下了许多铭刻于典籍里的记忆。
   云岭山脉北麓,昭通高原接受大自然的神力向北倾斜,逐层递降,形成丛山峡谷,诸多溪涧河水注入朱提江。山岭纵横,河谷深下,坡陡岩危,江流湍急响声雷动。
   第一颗文明的种子,是何时播撒在这里的,无人说得清道得明。但这颗种子秉承着朱提江畔水土的滋润,葳蕤滋长繁衍不息。
   夏商周三代之时,白子国僰人先民们在这朱提江畔纵横交错的沟壑与零星的丘陵之间,筚路蓝缕开辟领地建设家园。在这个艰险的环境里艰辛的赓续着朱提江畔一页一页的历史。
   历史上的僰人生活于今天昭通、宜宾所辖的金沙江、朱提江、白水江、南广河这一带地区,建立了僰侯国。“僰名千顷池”,就是现在的昭鲁坝子。千顷池恰好居于僰侯国的中心区域。有一位叫杜宇的部落首领和妻子梁利在坝子里率领部族在烟波浩渺水天一色的千顷池边,围堤筑台疏沟浚渠,耕田垦地。驯养马牛羊猪等牲畜,使这个地理条件得天独厚的僰侯国逐步发展壮大起来。
   公元前七世纪某年的某一天,杜宇和妻子率领一部分族人,带着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告别富庶的千顷池,下关河经石门至川西平原。在农业落后的蜀地悉心教授蜀民们种植稻菽桑麻,蜀地农业生产很快得以发展蜀民们过上了丰衣足食的富裕日子,杜宇被拥戴为“望帝”。在“望帝”的有效治理下,蜀国社会稳定经济发达,不断开疆拓土,连杜宇故乡千顷池也成了蜀国的一部分。后来蜀国水患频仍,杜宇不擅长于治水,让位于长于治水的“开明帝”——鳖灵。杜宇率众南迁,回到了故乡千顷池……
   逝水如斯,不曾止息。
   僰族人民的农耕文明在历史的轨道上缓缓前进。
   后来,朱提江谷地凭借那条象征文明脉搏的古道的开通发展,接纳了外面世界的多元文明在这里驻足交融,生根繁衍。
   那是公元前316年,强秦把巴蜀收于囊中,为了使大后方无后顾之忧,就得开发和经营云南,向南修筑道路敲开门户就成为首当其冲的大工程。
   四川有幸,云南有幸。
   公元前256年,历史中走来了名叫李冰的蜀国郡守,他率军打败了宜宾一带的僰道王,进而据守横江。李冰因官位成了一名实践性科学家,在他上任后的第五年,就开始设计与修筑那个举世闻名的都江堰工程。
   与此同时,披荆斩棘修筑自巴蜀宜宾通往云南昭通的道路,但关山巍巍,莽莽苍苍,石门若堵,绝壁如削,修筑工程何其艰巨!面对“其崖斩峻不可凿”的严峻形势,“冰乃积薪烧之”,炽后以水浇之,待岩石断纹裂隙再施之以锤錾。
   用这种在现实生产条件的科学方法,使修路工程一步一步向前推进。幸好沿途峡谷中最不缺的就是森林,劈柴堆积于坚岩。烈焰腾腾烟霭满川,岩壁上五彩斑斓的印记见证了沿途的烟熏火燎,两晋时期这些斑纹也依然历历在目,致使从江汉荆楚逆流而来的鱼群,到这里时都被倒映于水中的五彩斑斓的岩影给吓退了!
   这条历尽千难万险沿着朱提江岸逆流曲折南行的路,历史上称成为“僰道”。
   “六王毕,四海一”,千古一帝秦始皇一统中原之后,继续进一步经营云南,派了一个叫常頞的大臣率领筑路队拓宽延伸了这条道路,一直向南延伸到了曲靖。全长逶迤绵延两千多公里,史称“五尺道”。这条道路,不但是中央集权的封建王国正式开通的第一条深入云南的交通要道,是中原进入云南的门户,而且是中央政权及其在巴蜀、荆楚等地所置郡县用来联系西南地区的纽带。
   “戍卒叫,函谷举”。历史有时非常吝啬。只给了秦王朝十五春秋在时间里张狂。
   刘邦夺得龙椅时,四顾一片荒敝景象,国力衰微,民生凋敝。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的实施经历了四五个皇帝六七十年时间,此间,封锁了巴蜀与西南夷的交通往来,停止了对西南夷地区的经营。汉武帝时,汉王朝步入了“财帛有余,士马强盛”的巅峰时段。公元前135年,汉武帝任命唐蒙为中郎将,率士卒万余人,携带充足的财帛,采用军事压力和经济引诱双管齐下之策,自巴符关(四川合江)入夜郎,“威德并用”,最终置犍为郡。他接着又征发巴蜀士卒,修筑从僰道县至牂牁江(北盘江)的道路,史称“南夷道”。
   隋代、唐代都分别对五尺道进行过较大规模的修整,清朝乾隆年间,又整修过朱提江沿岸水道和步道。
   至此,滇东北地区才真正直接被纳入中央政权的管理之中,使地处五尺道、南夷道枢纽的昭通成为云南最早,最充分接受中原文化影响的地区,成了早期滇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这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沿着朱提江谷地一路南来北去,促进了朱提江畔与巴蜀、中原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朱提江畔物质与精神的繁荣、发展。
   追溯历史,回眸凝目,“自汉武凿石开阁以通南中,汉族即莅县境。蜀汉移民众多,拓地开辟,生聚繁荣,经四百五十余年,现获多量五铢钱,古物辉煌。晋隋久乱荒废,唐中沦于南诏,明末倮夷叛乱,汉族逃亡殆尽。清雍正始改土归流,地广人稀,夷多汉少,而谋生较易,所以川、黔、楚、粤、赣、闽之氓先后不谋而至,以乾嘉时极众,故谚有‘场开五省’之语。当时繁剧市镇,皆有五省会馆,各为岁时醵饮之所焉……特因川疆,文化易进,不论为农为商都优。能自治自给,故汉族充满于县境。”
   一条远古的道路,在朱提江畔承载起了过去与未来。
   时间和机遇让多元文化在这里碰撞、交融。古滇文化、巴蜀文化、荆楚文化、中原文化纷纷汇入朱提江谷地,经过淘洗磨合,创生出了多样的独特的朱提文化。
   来自各省的移民把歌谣《打鼓草》带到盐津,在盐津现实条件进一步打磨,创造了独具盐津本地风味的民间歌谣。那场面透露着原始的胚胎文明:夏季锄草时节,打鼓唱歌锄草忙。鼓师擂鼓领歌众人满怀激情应和着奋力锄草,消除了劳累,提高了劳动热情。“七板”“八腔”拿捏合度,起承转合过渡自然,浑然天成。曲调高亢低回错落有致,歌声或嘹亮或婉转自是张弛有度,歌词内容诙谐风趣本土味十足。
   僰人文化历史悠远,积淀深厚。僰人舞蹈就是土著居民僰民们创造的自娱自乐的一种舞蹈形式。劲舞粗犷雄性张扬,柔舞婀娜阴柔含蓄。
   跳端公这一名字是当地百姓口中的俗名,典籍中称为傩戏。最早是从四川流传过来的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的戏曲,经过发展,在曲调方面融入了民间小调、道士小调、川剧音乐、民间武术、杂技表演等等艺术手段。生、旦、净、末、丑各类角色齐全。九板十三腔里贯通着唱、做、念、打的表演和手、眼、身、步的讲究。演员的综合戏剧素质要求极高。一个傩戏表演队不少于十八人。其中演员不少于十人,乐队不少于八人。服饰讲究,古拙粗朴大方得体,唱腔悠扬手舞足蹈浑然天成。
   苗族人民有一种传统舞蹈叫芦笙舞,一直流传至今。花苗用作自娱自乐的集体表演,而白苗则多在悼亡时起舞,用以排解愁绪哀痛。后来又兴起了汉苗舞蹈,在端午节苗族人民“耍花山”的节日里表演欢庆佳节。
   耍龙灯、狮灯、牛灯、花灯更是盐津人民欢庆佳节,庆祝重要活动的民间传统表演形式。
   铿锵悲怆的关河号子,长一声,短一声,声声吼出朱提江环境的艰险与凄凉……
   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花山节、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每个佳节都能书写出美妙华章,深深韵味。
   盐津是云南天主教的发祥地。天主教在四川得到发展后,沿着朱提江于18世纪传到盐津,第一个住教地在串丝龙台。从1775年到1883年一百多年的历史中,先后有多位中外神甫在此主持教务。鼎盛时期教堂一度扩展到五处。教学内容方面主要讲授神哲学、汉语言文学等学科知识。推进了云南教务,教徒毕业后又到各地传教,拔尖者出国深造……教堂还兴办慈善事业,收养孤儿,扶老济弱。清末至民国年间已遍及全省28个县市,有教堂68所,教徒达万余之众。而今,县域内教堂虽已成为历史遗迹,然而正如《云南省情》所记的那样:“1843年,天主教在盐津建立主教公署,1883年主教公署迁至昆明,此后天主教在云南发展较快。”
   朱提江畔,石门关中,几千年的历史画卷里,惊涛巨浪,淘走了时间,却淘不走已经牢牢铭记于煌煌史册中的许多事物,许多人物,许多演义。
   杜宇出川,教民稼穑,万代颂扬。李冰父子,披荆斩棘,积薪烧岩,开山凿道,宜宾昭通,首路其开,敢为天下先,何等石破天惊!建兴三年(225年),南中夷人叛乱,蜀汉诸葛丞相,兵分三路,南下滇中,扑灭了蜀国后院之火,胜利班师回成都,途经五尺道,何等势压群雄!袁滋奉命,册封南诏,摩崖题记,民族和睦,昭然若揭!咸丰八年,李(永和)蓝(朝鼎)起义,结盟石门,挥师沿江北上,激战落雁,转战南北,纵横四川80余县,使清军闻风丧胆!袁世凯悖逆民意而称帝,倒袁之声响彻全国,滇中蔡锷,高唱共和,武装讨袁,率军取道朱提江峡谷,秋毫无犯,军民一家,传为美谈!开国元勋朱老总,一生数次经过盐津,沿途佳话频传……
   历史老人悠远而苍凉的声音,在古老的峽谷间回荡。时间前进的脚步,在朱提江畔不停的畅响。刀光剑影早已湮没于过去,鼓角争鸣早已走逝于昨天,历史的活页,承前启后,还在一篇一篇的翻转。

共 368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历史来源,山河变迁,娓娓道来,层次清晰,事理雅正周密。【编辑:邬海波】【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菖兰        2009-01-05 12:56:43
  朔古论今,旁证博引,娓娓道来,清晰周密。一篇非常好的说明文字。
繁华的尽头,菖兰微笑
2 楼        文友:邬海波        2009-01-05 13:13:46
  历史老人悠远而苍凉的声音,在古老的峽谷间回荡。时间前进的脚步,在朱提江畔不停的畅响。刀光剑影早已湮没于过去,鼓角争鸣早已走逝于昨天,历史的活页,承前启后,还在一篇一篇的翻转。
   是的。
以真情打动读者,用灵魂感知世界。
3 楼        文友:毕为闽        2015-09-12 20:00:14
  写的真不错,祝创作愉快!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