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天涯诗语 >> 短篇 >> 作品赏析 >> 【天涯作品赏析】流浪的词渴望安家

编辑推荐 【天涯作品赏析】流浪的词渴望安家 ————读秦旭诗集《朱槿花》


作者:森子 布衣,315.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533发表时间:2012-06-16 21:27:30

王维在《瓜园诗》中写:“黄鹂啭深木,朱槿照中园。”诗人秦旭就被朱槿照亮过,他这本诗集中的大量作品写作于南宁,而朱槿花也是南宁的市花。另外,可能还有一层意味,朱槿又名“佛桑”,无意中也许契合了他的心性和写作倾向,可谓缘中之缘。他写朱槿花“以象征的方式绽放。”他在意的不是花的色泽、形态,而是花影的投射以及花语的翻译。
   在第一辑《悟语》中,秦旭力求破解的即是谜中谜,不仅写外部事件、谜团,更是在写他内心的雾和波澜,与自我争论,以诗的方式辨析、悟道。写诗悟道这是中国诗歌的传统,自北宋以来,以禅喻诗的争论也一直不休,曾有论者称“以悟论诗则可,以禅论诗则不可。”“好诗总有悟,然此关非禅。”林理彰说:“自宋代以来,诗歌中的‘悟’有三个基本来源:佛学(禅学)、新儒家和文艺美学。这些内容在不同程度上是相互重叠或相互渗透的,尽管某一观点经常会更盛行一些……在这些观点的背后是道家的无为和自然的概念。”秦旭诗中也有无为的观念,但更多的是对禅意、偈语的慕求,另外西方哲学的思辨性也是彰显的,至少是外部的强力作用。他心中打底的还是佛、禅机、偈语,而儒学、道家的影响几乎是自然的无意识的,甚至是世俗化的,等同于社会生活本身。他写诗的意义几乎就是修身、修心,也许是以上几种作用力交织的结果。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的挣扎与努力,疑虑与释然,遮蔽与开显,不断净化自身的过程。
   他在《千灵山觅佛》中写:“枫叶在枝头静默/欲望在山门前沸腾/通往佛国的路/一只白猫注视着/人在石板上遗留下的气味。”前两行,静默与沸腾对峙,强化佛国与世俗世界的对立(当然也是有门和路径的),而灵动的白猫是一个象征,石板上的气味则说明净化心灵需要袪除多少浓重的世俗气息,这条路也许刚刚开启,但它必是漫长的。在《灾难使灵魂变轨》中他又回到强大的现实中:“灾难使灵魂变轨/挫折令人冷静思考。”几乎是警句,思辨性又占了上风。他“等待,前嫌枯萎/天空高远澄净/等待冬日的暖阳/照进潮暗的灵台/把阴郁格式化/删去伤害的病毒/为真诚除尘/并启动信赖返航/回到初始的港湾”格式化的手术是一种西医行为。“回到初始的港湾”即返回到无为状态,就像拂去铜镜上的尘垢,明心见性,重现其本来面目,如初始的太阳一样发光。他坚信“尽管灾难/将家园变成废墟/却能使灵魂更加健全。”这说明他有知难而进的气概,把灾难看作是舍弃和修心的契机,把握这一不幸、被动的机遇,灵魂得以达到更高的境界。与一般的诗人不同,在《活着,修心》中他说:“我用修心阐述过程/有人说‘心都坏掉了,修有何用?’/我无语。争执没有意义/修与不修是一种选择/安贫乐道是一种选择。”他不争执,知道争执无用,他贴近了信仰。写诗也是一种活着,可是现在用诗来修心的人已经少见,所以他坦然,见怪不怪了。过去,我一直坚信写诗对人的修为作用,但现在我不得不把写诗的人和他写的诗分开,虽然这很痛苦,而秦旭则是一位不轻易放弃信念的践行者,尤令人钦佩。他很少写现实场景,《都市碎片》是难得的一首,“绕过某个主义的广场/那荡气回肠的演讲词/照亮一双高举的手/三个排比支起一座塔尖。”最后一句十分生动,这是一个三角形的虚无的意象,然而他无意在此类诗意的表达上逗留太久,他批判了就走,甚至是急匆匆的。也许,这与“只需‘自身自性自度’不需向外驰求”(孙昌武)相关。“经过目光的过滤/动物们释放出善意,将意义/存放在别处……”他在乎动物们的善意,也将心——意义的出生地放在别处。
   秦旭是一位除尘师,当然首先是他自己心灵的除尘师,他的诗句中含有大量的与尘相关的词:灰尘、尘埃、前尘、红尘、浮尘、尘屑、尘垢,一方面是他切身感受过这些尘诱,以及压抑与窒息;另一方面他欲绝尘而去,当下他所能做的工作就是除尘(即佛语所说的六尘)。除尘想达到的状态即是:“……长亭外,古道边/禅机里长出碧绿的偈语/等待过眼烟云破译解惑/把夕阳的叹息在山外拆除”(《把夕阳的叹息在山外拆除——答老友》)。他默念着偈语,也写着偈语般的诗句。或者“浮尘在因缘中/经书在阅读后涅槃/一瓢禅语洗去业力/半生清净滋润慧根”(《灵魂的归宿》)。这自然是理想的状态,知道自己归宿的人是有福的,比晕头转向、不知所措、也不知为何挣扎要好得多。另外,他也期待着另一种归宿,游子的归宿,这是他在外闯荡多年的自然要求,即他所说“流浪的词渴望安家。”在《北回归线上》中他写:“我归隐一滴苦涩的泪里/以化石的形式留在山湖边/期待候鸟衔回故乡。”作为人子,他思念着在老家生活的母亲,“我已经失去父亲,希望母亲健康活着”(《对话之一》)。也许,这是人世间最宝贵的最难割舍的感情。在某些诗作中,游子的返乡冲动与向佛而生的归宿感难分彼此,世俗感情并不一定就有碍于精神净化的向度,至少在诗中是这样的。
   “以诗悟道”是诗人秦旭的选择,也许某一瞬间就顿悟了,也许是一个漫长的渐修的过程。“学诗浑似学参禅”,但禅与诗毕竟是两个话语系统,它们可以相互启迪和类比,却不可替代。宋人刘克庄曾经说过:“夫至言妙义固不在于言语文字,然舍真实而求虚幻,厌切近而慕阔远,久而忘返,愚恐君之禅进而诗退矣。”这是一种有益的提醒,当然是站在诗人的立场上。
  

共 210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修禅悟道讲究明心见性,所谓见性成佛。那么诗人呢?从某种意义上说,诗人也是一位苦修者。一位真正的诗人必有澈如清水的真性情真修为。诗人不是天生的,正如得道入境的圣人不是天生的。其修身悟道必要经历克勤克俭,自省自律的过程。“我一直坚信写诗对人的修为作用,但现在我不得不把写诗的人和他写的诗分开,虽然这很痛苦,而秦旭则是一位不轻易放弃信念的践行者,尤令人钦佩。”的确如此,在森子的赏析中,我们不但见识了秦旭诗作的哲思禅悟之光,还领略了一位诗者自我磨洗的人性之光。【编辑:海恋197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海恋1977        2012-06-16 21:28:53
  修禅悟道讲究明心见性,所谓见性成佛。那么诗人呢?从某种意义上说,诗人也是一位苦修者。一位真正的诗人必有澈如清水的真性情真修为。诗人不是天生的,正如得道入境的圣人不是天生的。其修身悟道必要经历克勤克俭,自省自律的过程。“我一直坚信写诗对人的修为作用,但现在我不得不把写诗的人和他写的诗分开,虽然这很痛苦,而秦旭则是一位不轻易放弃信念的践行者,尤令人钦佩。”的确如此,在森子的赏析中,我们不但见识了秦旭诗作的哲思禅悟之光,还领略了一位诗者自我磨洗的人性之光。 ——海恋1977
2 楼        文友:铁禾        2012-10-24 23:50:15
  一篇富有感性的文字,细细读完,有所获得,不枉一读。顶了。
铁禾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