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江南烟雨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江南散文】闲品三国

精品 【江南散文】闲品三国


作者:残剑 秀才,1589.2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444发表时间:2012-06-17 15:20:33

司马懿:最成功的王霸之术
  
   一部《三国》洋洋洒洒囊括无数风流人物,为的只是两个字—天下。
   自董卓起,一个末日的东汉王朝群雄并起,逐鹿中原,争霸天下。一方方诸侯各自使出浑身解数,欲一统天下。而最终,司马懿率领他的家族以他最顽强的、最坚韧的王霸之术战胜曹氏四代,司马家族成功实现天下一统。这其中,司马懿那令人可怕的王霸之术值得玩味。
   司马懿出身旺族,但不是一方诸侯。《三国》中出场也晚,还是自个儿主动现身依附曹操的。自那后,这个“狼视鹰顾”之徒所表现出来的坚韧让人嗟叹:辅佐曹氏四代,任褒任贬;一次次化险为夷,终于在一天之内夺得曹氏天下。
  
   司马懿的成功有几个特点。
   其一,司马懿精通兵法、深通韬略。整个《三国》诸雄,靠的都是人才与实力拼抢天下。面对诸葛亮这个天下奇才,孙曹两家无不顾虑重重,军事上无人能敌。但司马懿做到了。尽管诸葛亮六出祁山,司马懿也没有多少胜绩,但他能够一次次让孔明这条卧龙无功而返。一直让诸葛亮死于五丈原。
   其二,司马懿懂人识人擅用人。以司马懿之才,他独选曹操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曹操一代枭雄,欲成大事者看起来投靠他无异于与虎谋皮。但司马懿不这样认为,因为他懂得时势、懂得曹操的心理,这位心理学大师自投靠曹操后一直被当贼一样防着证明了这一点。曹操死后,他以无与伦比的谋略继续赢得曹丕信任,为他效力,从幕后掌控中枢,并开始慢慢积累起自己不为人知的势力。诈病赚曹爽一天之内展现了司马懿可怕的驭人之术。就连曹丕安在他身边的美女都成为他的心腹你还能有什么话说呢?
   其三,《三国》厚黑学的集大成者非司马懿莫属。“脸厚心黑”是厚黑学的精髓。表现在司马懿身上:他可以给曹操当踏板供他踩背上车;他可以接受诸葛亮送来的女人衣服并穿上试试是否合身;他可以在天子面前以泼皮无赖方式满地打滚;他还可以为了权位买通稳婆谋杀自己的亲生骨肉……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司马懿做到了,做到让所有人深信不疑。
   坚韧,这是司马懿身上最值得玩味的东西。曹氏四代,司马懿硬是为奴为仆,任褒任贬,就是在自己儿子面前也深藏不露,几十年的光阴只为一个目的—天下。这是何等的毅力啊!
   读遍三国,我折服于司马懿。他集诸葛亮的经天纬地之才、曹操的雄霸天下之志、周瑜的不死不休、王朗的厚颜无耻、鲁肃的大智若愚等等于一身,真正的王霸之术集大成者。
  
   话说杨修
   杨修死了,死于一块并没吃进他嘴里的鸡肋。而在他大快朵颐与人分享一盒美味酥的时候,他得到的是嘉奖。
   杨修死了。多数人认同的是---他太聪明,聪明反被聪明误。以至于主子生妒,直应了前人诗文:“聪明杨德祖,世代继簪缨。笔下龙蛇走,胸中锦绣成。开谈惊四座,捷对冠群英。身死因才误,非关欲退兵。”
   杨修之死,引来多少后人慨叹,总把一个天妒英才加于这位相府主簿身上。其实细究,杨修之死并非巧合,而是一种必然。
   首先,杨修出身世代簪缨之家,“自震至彪,四世太尉。”其父杨彪与曹操政见不合,已然为杨修之死埋下了伏笔。得以重用不过曹操弄人之术,借重杨家威望而已。
   其次,身处侯门,杨修犯了历代帝王将相之忌,与曹植交好,参与到了相门嫡庶之争,这不符合封建王朝一个门客的要求。
   第三,迂腐的士大夫习气难掩杨修张扬而或者有意的表演欲望,一次次猜破曹操心思,把领导的高深当做小聪明予以揭示。显才的同时触犯了领导的尊严。
   杨修是个书生,出身侯门,跻身相府,但其思想深处的灵光挥洒得不是时候,没有遮掩住为人臣子应有的韬光养晦,不善于成全领导。高调的处事方式总把曹操置于尴尬的境地。严格意义上说,曹操一代枭雄,能把一个政敌之后留在身边并加以重用已经很不错了。但东汉的士林要么归于隐士,要么归于名家,他不属于政客。东汉的士林风气和复杂的政局把杨修送上风口浪尖,他能看破园门之阔,却看不透侯门之深,于是,他死了。
  
   刘备集团败于五常不全
   五常:仁、义、礼、智、信。
   闲看《三国》,常能感受到刘备集团:仁播四方,义重如山,礼贤下士,智勇无敌,信义卓著。但所有这些,都只是体现在一些个体事件上面,有始而无终,有点而无面,泛个人英雄主义而缺全局思想,繁星点点最后只是米粒光华,兴汉大业终是昙花一现。细细品来,只因五常不全。
   翻开《三国演义》我们可以分析刘备集团核心成员的几件事,让我们看到五常对于一个集团的重要性和不可或缺性。
   先是关云长,身为皇叔二弟,五虎上将之首,然却少智乏义,眼界如井底之蛙,虚名重过事业,第一误事之人,枉读《春秋》百遍。这位关二爷能忍辱负重屈身曹营,面对盟友求亲却称吴侯之女为犬女,刚愎自用视江东英豪为草芥,华容道上全个人名节而罔顾集团大义。其庸智误了他大哥,丢了自家性命;其小义成全了曹操枭雄之名,其实不过沽名学霸王江湖道义而已。无论历史还是演义都在他的青龙偃月刀下改写。说穿了,他把自己以及自己和刘备张飞这个私人小团队看得比什么都重。只是老罗妙笔生花,把他捧上了偶像神坛。
   再看刘备。身为集团首领,虚仁致命。三十万曹军犯新野,他却拖带十万群众逃亡,大错特错之举。明为仁,实是残忍。关羽身首异处,张飞被害,这位仁兄倾举国之兵伐吴,为一己私义致天下苍生于不顾,因小义而失仁。但历史总是如此捉弄,让我们只看到磅礴的大气,却忽视了内在的关联。
   之三是孔明。这位被神化的智慧人物隐藏得最深,当然因为他不是刘备集团的原始股东,自保而已。诸葛亮之智独步天下,但是受到“君为臣纲”的制约,他的整个谋篇布局无可厚非,但子力不济,缺少司马懿的隐忍,鲁肃的敦厚,智中乏仁少信。荆州一事,何不托付赵云?魏延智勇双全,何不重用?天下智者,非止孔明一人。前期当赵云为私己,后期视姜维为己出,人才难继的局面皆因孔明私智。
   演义或许就是一种捉弄,历史或许就是一种遗憾。五常之为儒家精髓,拥五常则拥天下。五常一体,天下无敌。刘备集团在玄机无限的历史长河走向没落,用唯心的眼光捧茶闲品,或许,该是另外一种风景。
   洋洋《三国》,尽是三纲五常;堪叹蜀国,终归五常不全。
  
   孔明与司马谁是赢家?
   《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马谡拒谏失街亭,武侯弹琴退仲达里,偏僻的西城,诸葛亮面对司马懿十五万大军,“披披鹤氅,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气定神闲间,司马懿“看毕大疑,便到中军,教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望北山路而退。”成就一段“瑶琴三尺胜雄师,诸葛西城退敌时。十五万人回马处,土人指点到今疑。”的佳话。
   一出祁山,失去街亭的诸葛亮一出空城计,博来千古佳名,让他那半妖半道的形象徒生让人膜拜的色彩;而司马懿只落得“吾不如孔明也!”的长叹。果真如此吗?究竟,诸葛亮那高山流水般的琴音里,与司马懿有着怎样的一场对话?空城一计,谁才是赢家呢?
   重新回到演义中,我们会发现当时对阵双方处于不同的境地:诸葛孔明贵为蜀国相父,尽掌蜀国兵政大权,威名震天下,算无遗策;而司马懿是在曹真大败,魏国无人能敌诸葛亮的情况下仍闲居宛城,蒙太傅钟繇保荐才得重出庙堂,任何一点差池都将让他陷入万劫不复境地的艰难时刻。相比之下,心理优势的天平向诸葛亮倾斜,没有兵政权力后顾之忧的诸葛亮能够全心投入运筹帷幄排兵布阵,而司马懿此时不仅是在跟蜀国战场争锋,更多的是在与曹氏庙堂作战,他需要的是牢牢掌握兵权,在魏国庙堂之上实现司马家族的终极目标,一时的胜负不是他的追求。
   再看当时三国鼎立全局,魏蜀吴三家,孙权有陆逊扼长江天险,曹休新败于吴,曹氏北国铁骑不宜征战江南;阿斗据有蜀道天险,携孔明之助,兵精粮足雄心勃勃;而曹睿坐拥父辈余威,曹氏亲信宗亲把持朝政兵权,司马一族尚未得势。此时的司马懿,一贯的隐忍与狼视鹰顾正是韬光隐晦时期,尽管实力犹在,但诸葛亮的存在才是他存在的最大理由。
   于是,当诸葛亮琴音响起在司马懿十五万兵马阵前时,司马懿的雄才大略才让我们真正见识了高手对阵真正比拼的是什么。是谋略,而不是那一声事后表演式的长叹。袅袅琴音中,司马与孔明读懂了彼此。仿佛能掐会算的孔明在告诉司马:回去吧,我在,你才能实现你的梦想。
   兵者,诡道也。西城敌楼上下,司马与诸葛的旷古对话通过一缕琴音成就了两人彼此心中默契的追求。正所谓上兵伐谋,莫过于此。人生路漫漫,争雄又岂在一时?金戈铁马,终究敌不过权谋的欲望。于是,彼此一个转身,便出现了戏剧性的双赢,为历史或者演义的延续留下了更多精彩。
  

共 337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闲品一番,令人讶异。本文以“狼视鹰顾”的司马懿为主视角,中间杂以杨修关刘,首尾遥相呼应,对三国中人物做了一番细品,打破了以往人们的持见。特别是对于司马懿的描写,充分展现了他眼界的高远和境界的深邃。作者的感情倾向及对历史人物的见解可见一斑。文字理性十足且颇含大气,尤其是文尾演绎空城一节,将两位智士的心灵对话很别致的表现出来,理智而灵动,给人以全新的想象空间。虽曰闲品,其实想来作者颇费了一番功夫。只有做足了准备,才能够在论述自己观点之时游刃有余,令人信服。整篇文章,看来也是作者的一种人生态度。美中不足的是结构稍嫌杂乱,虽然三位人物都是智慧过人,然而如果合理排布,相信作者会有另一番感受,对于文中观点也会更加认同。问好残剑,欣赏佳作,推荐阅读。——竹叶儿【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2061809】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竹叶儿        2012-06-17 15:21:04
  闲品一番,令人讶异。本文以“狼视鹰顾”的司马懿为主视角,中间杂以杨修关刘,首尾遥相呼应,对三国中人物做了一番细品,打破了以往人们的持见。特别是对于司马懿的描写,充分展现了他眼界的高远和境界的深邃。作者的感情倾向及对历史人物的见解可见一斑。文字理性十足且颇含大气,尤其是文尾演绎空城一节,将两位智士的心灵对话很别致的表现出来,理智而灵动,给人以全新的想象空间。虽曰闲品,其实想来作者颇费了一番功夫。只有做足了准备,才能够在论述自己观点之时游刃有余,令人信服。整篇文章,看来也是作者的一种人生态度。美中不足的是结构稍嫌杂乱,虽然三位人物都是智慧过人,然而如果合理排布,相信作者会有另一番感受,对于文中观点也会更加认同。问好残剑,
2 楼        文友:竹叶儿        2012-06-17 15:21:33
  祝周末快乐,创作愉快!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