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未知栏目 >> 未知栏目 >> 《冷眼》系列之《冷眼看爱情》

精品 《冷眼》系列之《冷眼看爱情》 ——冷眼看爱情


作者:览山邀月 秀才,2537.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227发表时间:2009-01-05 22:54:13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开篇附以李清照的这首在黄升《花庵词选》中题作“别愁”的词,是赵明诚出外求学后,李清照抒写她思念丈夫的心情的。词中所表现的爱情是旖旎的、纯洁的、心心相印的;它同时也道出了人们对于爱情的感觉:“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是的,自开天辟地以来人类最美好的情感莫过于爱情了。爱情是人际之间吸引的最强烈形式。“爱情”根据DiscoveryChannel,其实是身体的一种化学反应与激素的刺激,有时是通过气味找到具有基因互补性的对象,由此产生生理反应后进而影响心理反应。
   爱情不等同与喜欢,与喜欢相比有3点不同:①爱情有较多的幻想;喜欢则不是由对他人的幻想唤起,而是由对他人的现实评价唤起;喜欢不像爱情那样狂热、激烈、迫切,始终比较平稳、宁静、客观。②喜欢是一种单纯的情感体验;爱情却与许多相互冲突的情绪有联系。③爱情往往与性欲有关;而喜欢则不涉及这方面的需要。
   爱情、亲情、友情是人的三大精神支柱。
   爱情是一种爱或情感,它和仅仅由性需求或性欲产生出的情感不同,它综合包括是心理(情感)方面和(通常)生理(性)方面的需求。而且,一般来说,心理(情感)方面比生理(性)方面更加受到强调。
  
   爱情是人类求偶活动中,恋爱约会中的双方的特殊情感,并延续至婚姻或至老死。恋人间的爱情引发各种美德,包括:包容、接纳、原谅、信任、互助、保护、忍耐、以至牺牲。
  
   当勉强要得到爱情时,或得不到相对回报时,又会引发各种人性丑行:
  
   妒忌猜疑、痛骂、仇恨、报复、伤害毁灭、自杀…良好的情况下,爱情可以促成婚姻或者确立(包括性行为的)永久关系。然而进行的不好的爱情可能会令被拒绝的一方心理受到伤害(感到伤心)。
   20世纪70年代有的西方社会心理学者把爱情分为6种类型:①冲动爱情,又称浪漫爱情。受到对方直接而强烈的身体吸引,总是想到对方,总想尽可能多地与对方在一起,对对方的判断往往是不客观的。产生的条件是:有一定的文化背景为个体提供真实的或虚构的爱恋对方的模式;有一个爱恋的对象;有自己情感的激发,而且理解这种情感是由爱恋对象所引起。对于这种爱情是否能长期保持,研究者的看法不甚一致。②自我中心爱情。爱情的个体并不希望被爱恋对象束缚,也不希望爱恋对象被自己束缚,把爱情看成是一系列挑战和解决难题,避免因承诺而造成负担。③依赖爱情。具有这种爱情的人常表现得焦虑不安、寝食不佳、妒忌心强烈,结局多为悲剧性。④实用性爱情。爱恋者寻找在个性、宗教信仰、兴趣、背景等条件方面相配的爱恋对象,希望一旦找到合适的爱恋对象,双方的感情能进一步发展。在由父母安排的婚姻中,这种爱情形式较为多见。⑤结伴爱情。不像冲动爱情或依赖爱情那样激动人心,双方开始时是朋友,具有相同的兴趣爱好,在一起工作,逐渐发展产生爱情。具有这种爱情关系的双方,即使后来分手了,可能仍然保持朋友关系。⑥利他爱情。一种典型的基督教爱情观念,带有忍耐性和仁爱色彩,不要求得到回报。这种爱情在现实生活中常常难以做到。
  
   爱情具有强烈的社会性。一些文化人类学者的研究表明,处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对于爱情有不同的理解。爱恋双方是否幸福,并不取决于他们之间具有哪种爱情,而是取决于他们对爱情的理解是否一致。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还有多少人相信万事万物的联系还有无功力性的存在?又是在爱情和文学中,我们可以找到人类最纯洁、真挚的情感。关于爱情的无功利性,虽然不能否认鲁迅的“爱必有所附丽”,但当爱情同整个社会状态进行比较的时候,它还是纯洁的。也许你已经不再相信世间还有真情在,可是我们的身边还是会时不时的充沛着爱情的感动。“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是匈牙利爱国诗人裴多菲的千古绝唱,当爱情降临时,即使会面对生与死的抉择,有人还是会义无反顾的选择后者。如果说为了所爱的人可以把最宝贵的生命都放弃,那还有什么事情会作为功利因素阻挡在真正相爱的人们之间呢?爱情是人生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份,在文学作品中,它一直是人们追求的一个永恒的主题。那些真正能震撼古今、流芳千古的爱情故事也是无功利爱情的真正体现。不论文学作品,还是纷纭复杂的现实生活,演绎着的多少爱情故事大都以悲剧告终,尤其是在文学作品中。也许只有悲剧才有震撼人心的伟大魔力,才能推动人们一步步地走向真正爱情的门槛:梁山伯与祝英台,焦仲卿与刘兰芝,都为我们展示了《汉乐府》中那“山无陵,江水为竭,东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的款款深情,也正是这涤荡了功利的真情,为后人上了一堂堂爱情教育课。而文学也深深的打下了无功利的烙印,文学本身就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是指作家或读者的创作或欣赏活动不指向直接的实际利益满足的特性。文学的这种无功利性集中体现在作家的创作活动和读者的阅读过程中。作家在文学创作过程中要舍弃直接的功利考虑而以淡泊之心对待,同理,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也需要保持无功利目的才能进入文学的审美世界。正因为作家和读者的这种平和心态,让文学变成了一方净土。在古代,作家的创作强调艺术的独一无二,也没有同读者直接构成利益关系,虽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得文学的生产和消费变得日益复杂,但是文学的无功利行还是会得到大家的广泛认可的。
  
   “爱情原如树叶一样,在人忽视里绿了,在忍耐里露出蓓蕾”,爱情和文学一样,唯有始终如一、坚持到底的精神和毅力才能酿造出芳香的美酒;“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爱情和文学一样,都是凭着一种最独特的感觉开始它的美丽旅行;并不是要达到了怎样的目的,爱才成为爱,文学才成为文学。从落后的过去到繁华的今天,爱情和文学怀着不变的情怀,携着手,穿过时空的隧道,向我们证明着唯有在它们的世界里才能证明出的美丽。
   其实,爱情说穿了,普普通通,平平常常,就是男人和女人互相理解,互相尊重,互相搀扶,互相关爱,互相取长补短、安慰体贴。故事的主角,永远是饮食男女;故事的场景,永远是家庭与社会;故事的情节,永远不外乎一个男人喜欢上了一个女人或一个女人喜欢上了一个男人;故事的结局,不是悲剧就是喜剧,永远没有中间的道路。

共 258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爱情是什么?普通老百姓有他们的理解,文人有文人的理解,心理学家有心理学家的理解。作者认为:爱情就是普普通通,平平常常,就是男人和女人互相理解,互相尊重,互相搀扶,互相关爱,互相取长补短、安慰体贴。【实习编辑:月下笛声】【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月下笛声        2009-01-05 22:54:55
  很认同你的观点。问好。
让文字融入生活!
2 楼        文友:毕为闽        2015-09-12 20:01:20
  写的真不错,祝创作愉快!
3 楼        文友:施云南        2016-03-10 08:00:45
  爱情是一种很奇妙的东西,爱情是超越时间和空间的情感。喜欢这篇作品,看到了作者对于爱情独特的见解,充满哲思的文字总是能让人产生别样的想法的。我觉得这真是一篇很不错的文章,真的很精彩,祝您创作快乐。
我无所凭依,只有文字,是战斗的武器。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