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江南烟雨 >> 未知栏目 >> 未知栏目 >> 【江南散文】行春桥记忆

精品 【江南散文】行春桥记忆 ——江南印象


作者:漂流瓶的流浪 布衣,231.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898发表时间:2009-01-06 00:17:05
摘要:都说好山好水好风景,位于苏州城西南部的石湖风景区就是如此。郁郁葱葱的上方山是一道亮丽的绿色风景线,微波荡漾的石湖是一幅美丽的画册。再加上厚重的吴文化来做根基,繁多的文化古迹来充实内容。石湖完全可以是一个和西湖、太湖媲美的地方。

【江南散文】行春桥记忆 都说好山好水好风景,位于苏州城西南部的石湖风景区就是如此。郁郁葱葱的上方山是一道亮丽的绿色风景线,微波荡漾的石湖是一幅美丽的画册。再加上厚重的吴文化来做根基,繁多的文化古迹来充实内容。石湖完全可以是一个和西湖、太湖媲美的地方。
   西湖有了众多婀娜多姿的小桥装点更加引人入胜;瘦西湖有了令人神往的二十四桥而韵味更深;太湖有了延绵数百米的长桥使得交通更加便利。石湖的行春桥可称得上是兼具以上三处地方的桥的特色的。
   南宋文学家范成大曾写道:“凡游吴中而不至石湖,不登行春,则与未始游无异。”可见行春桥在石湖景区举足重轻的地位。行春桥初建于南宋时期,后来几经修复,解放后更经过大幅度的重修。“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我想如今的行春桥模样早已今非昔比了。
   行春桥位于石湖的一角,“石梁卧波,空山映发”,是一座九孔石桥。桥洞成半圆形,桥身微成拱形,上有低矮的石栏,可供游人休憩。行春桥好比苏州的小家碧玉,在朴实无华中自有优雅的气质。由于靠于石湖岸,风平浪静的生活滋养了行春桥“静如处子”的形态,给人以淡然的感觉。
   站在行春桥上,能把石湖景区的青山(上方山)、绿水(石湖)、古园(余庄)、古塔(楞枷塔)、古寺(石佛寺)、古烽火台尽收眼底。在云淡风轻的日子里,坐在石栏上,看美景如画,品江南文化的博大精深,听上方山上时而传来的钟声,闻风中送来的香烛味,心里油然而生的是平静和安然。
   从《诗经》开始,古典籍里多处有民众在春暖花开时节外出踏青的记载。袁宏道的《虎丘山记》就生动形象的向后人描述了苏州人外出踏青的盛况。“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这样美好的时节,不出门走走真的是浪费了。秀美的石湖当然是踏青的绝佳处,“行春”的命名也许就是这样得来的。然而行春桥的得名却是因为她是赏月的好地方。
   月在中国的文化中是一个太有深度和厚度的意象。牙牙学语的黄口小儿也会念“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都快成了烂熟的俗语,“水是故乡甜,月是故乡明”,每一个“独在异乡为异客”的游子都知道的诗。中秋节是中国传统佳节里最有意思的一个节日,赏月、吃月饼成了代代相传的习俗。
   石湖串月和北京的“卢沟晓月”、杭州的“三潭印月”及太湖的“石公秋月”并列为我国四大赏月胜地。这些都是人间奇景,但只有行春桥的串月是与中国的文化和民俗连在一起的,从而更具有深意。
   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苏州旧有泛舟石湖赏月之俗,称“石湖串月”,又称“游石湖”。据说当天晚上,由于特殊时间和角度的原因,光的反影和折射原理造成月光穿过石湖行春桥桥孔映入水中,可以从每个桥孔中看到一个月亮,并且九个月亮串联在一起。
   这就是串月奇观,在很多文字记载中都能看到。蔡云《吴故》诗日:“行春桥畔画侥停,十里秋光红寥汀。夜半潮生看串月,几人醉倚望湖亭”。清代诗人尤侗也有诗证:“常是携儿看串月,行春桥畔听春箫”。可有谁见到过串月呢?在前人的记载和诗文中,好象仅有钱牧斋见到。相反,有人认为串月乃是虚名,并无实景。徐崧有感慨“试问游船都不知”,徐士宏也写道“秋风十里绿蒲生,串月看来虚有名。”这些都是前人的记载,那今人呢?说见过的有人,可没见过的是绝大多数。我反正是没有问到看到过的人,也许只有有缘人才能看到。
   “石湖串月”也许只是传说罢了,但中秋去石湖赏月却成了古今苏州人的习俗,农历八月十八日那天晚上自有不少痴人在此守侯。“石湖串月”已经褪变成了苏州的一个文化符号。《吴县志》对此作了生动的描述:“画船萧鼓游遍石湖,或荡洲渚之间,或泊行春桥畔,随意取乐,至明而返”。当时的热闹场面可见一斑,而如今也不逊色。每年八月中秋起至八月十八这几天,各地艺人都会涌向上方山,石湖周边热闹非凡,小吃摊、玩具摊、小货摊等遍地都是。那几天的石湖赏月如同正月间南京人要逛夫子庙一般,“车如流水马如龙”。
   刚进大学的那个中秋节,第一次离家这么远,和身边的人都还不是很熟,班级组织去石湖看串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是第一次与“几回魂梦与君同”的江南民俗节日亲密接触,兴奋得都有不真实的感觉。逛累了,坐在行春桥上,看一轮明月高挂天空,听灯火辉煌的石湖一片喧哗,殷切期待着串月时刻的到来。
   那时候对“石湖串月”并不了解,其实连时间都弄错了,更不知道也许只是传说而已。耐心的听周围人的众说纷纭,不停的向路人打听情况,那份执著的期待和等待是回忆里简单而难忘的碎片。闲来无事,同学们一字排开坐在石栏上,一起说说话,增进大家的交流和了解。那是单纯岁月里美好的记忆。
   在这样的时刻,这样的地方,收到全国各地的朋友发来的短信,尤其是家乡人的短信,我不由得热泪盈眶。“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不就是我此刻所面对和感受到的吗?
   由于没看到串月,回去的时候有淡淡的遗憾。后来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也没在中秋节的时候去过了。但美好的时刻已经被我的记忆收藏了,每次回想起来都会甜蜜的微笑。
   虽然现在的月饼越来越花样百出,越来越精致,可现代人却没有了胃口和心情去品尝。钢筋混泥土铸造了现代人生活的“牢笼”,社会的飞速发展导致了严重的环境破坏和人类的身心俱疲,中秋赏月成了一个梦,甚至一件奢侈的事情。走出来吧,学会暂时忘却吧,中秋的石湖赏月真的是一场人生不容错过的盛宴!
   行春桥虽早已列为文化保护单位,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桥,但前不久还允许公交车通过。真的让人难以思议!说实在的这不仅会造成对古桥的破坏,更会大扫游人的雅兴。这无异于焚琴煮鹤,更是一种人文主义情怀的缺失。现在是好多了,可我已经看到行春桥伤痕累累。
   在这“青山隐隐水迢迢”的石湖景区,行春桥好比一颗闪亮的明珠,引人注目。行春桥留给了我难忘的美好回忆,更留给了我美丽的遐想……

共 234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有关行走的笔记,行春桥在作者的笔下将其历史与文化都面面俱到的勾勒出来,这是一副唯美的画卷,即使不知道行春桥,即使不爱它,但经作者的字,我想我会爱上这座桥以及它的文化与历史。编辑:黑色忧郁】【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黑色忧郁        2009-01-06 00:18:08
  这个叫苏州的地方真是值得留恋,一直以后很喜欢有关苏州的一些东西
总是找不到北,总是寻找北……
2 楼        文友:李锦恒        2009-01-06 13:17:45
  作者笔下的行春桥,在历史与现实中凸显文化的价值和江南美丽的风貌。从对行春桥表面上关于地理位置等的描述,又引经据典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效果。问好。
天津市作家协会会员,天津市滨海新区作家协会副秘书长。微信公众号:锦书恒言。
3 楼        文友:邱配乳        2015-09-12 20:01:28
  写的真不错,祝创作愉快!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