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作品赏析 >> 网络写作:“反常即为妖”

精品 网络写作:“反常即为妖”


作者:瘦酒 举人,4635.0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289发表时间:2012-06-23 01:43:54

文贵于新。全国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对考生作文就有一个“三新”的要求,即“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网络写作同样要讲求“三新”。那么,怎样才能达到这一标高呢?
   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不妨先想一想另外一个有趣的问题:为什么李宇春、小沈阳、李玉刚能在一夜之间红遍大江南北?-一个李宇春不女不男,一个小沈阳半阴半阳,一个李玉刚亦柔亦刚。而这恰恰是他们走红的原因之所在。他们红,是因为他们另类,是因为他们给人以一种新异的视觉冲击和别样的审美感受。
   电影《东风雨》里有一句经典台词:“反常即为妖。”“反常”,就是写作中点石成金的那根指头。
   一、你可以在标点符号上反常出新
   吕叔湘先生说标点“是另一种虚词”,其实标点还是另一种修辞。出于表达的特殊需要,你若将标点反常使用,打破规范用法,改变其功能意义,就能创造出“标点符号原来还可以这么打”的惊艳效果。
   (一)缠绵的零标点
   ①“小丫送我的栀子花小丫送我的栀子花小丫送我的栀子花……”
   小宝蹲下身,一边哽咽着,一边将“毛笔刷刷”从泥巴巴中扒出来。(孙永久《狗日的村花》)
   ——这里,作者运用“零标点”,将一组惊叹句进行滚动式的复排,使之成为一个长句,而这个长句犹如一条长鞭抽打着主人公小宝的心,将小宝的痛惜之情表现得无以复加。
   ②在北京的十字路口,你听去吧,岗楼里发出的这种半睡半醒似的声音多啦,我哪儿知道是喊我哪!我又走了几步,那声音突然机关炮一样炸响了:
   “说你哪说你哪说你哪……”(陈建功《鬈毛》)
   ——与例①一样,三个“说你哪”之间不作任何停顿,将那种突然像机关炮一样炸响的声音摹拟得惟妙惟肖。这种“零标点”的运用,大大增强了小说语言的形象化特点。
   (二)沉郁的负标点
   所谓负标点,是指在“位”上突破标点符号在意义与用法上的局限,以适应文章修辞的特殊需要。位,即指标点在运用时所处的位置。例如:
   ③小宝忽地弹簧似地从地上弹起来,一把夺过村花手中的青花碗,“咣当”一声摔到地板上,接着用手指着梨花,一字一字地骂道:
   “狗,日,的,村,花!”(同例①)
   ——与例①和例②恰恰相反,例③采用的是一种“负标点”手法,作者一反常规地在句子内部一字一顿,一字一断,如此,将人物咬牙切齿的情态和不可名状的怨愤表现得淋漓尽致。
   ④但,亲爱的母亲,告诉我,这是,什么,道理。
   ——这是罗大佑《昨日遗书》的结尾段。这个段落由一个句子充当。就是这样一个仅有15字的句子,作者却一反常规的作了6处停顿。而正是这种反常规的一词一顿,将作者纠结于心的关于人生与自我的种种疑虑与困惑,石头一般砸进了读者的心湖,在读者的心湖里激起一阵阵痛苦的回响。
   (三)张扬的重标点
   所谓重标点,是指突破“量”的限制,在句子的某一位置连用几个相同或者不同的标点,以此来强化这一个或几个标点所表示的意义。例如:
   ⑤“站住!找谁?证件??听见没有???”(梁贵《十七八岁的人生》)
   ⑥!!!——可不是吗?一个人可以选择朋友,而不能选择亲戚。(德兰《真》))
   ——例⑥以问号的递增来描摹门卫越来越警觉的神情和越来越严厉的语气,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例⑦,突破标点作为“句调”的功能,以一组感叹号作为句子的开头,既给读者以一种“子弹在飞”的感觉,又很好地表达了主人公愕然惊异慨叹的心理感受。
   4、悬疑的题标点
   有道是,秧好一半谷,题好一半文。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好的标题不仅要具有高度的概括力,还要具有强烈的吸引力。日本画家竹久梦二有一幅画作,就是别出新裁地以一个问号和一个感叹号构成的标题——《!?》。画面上画的是一片广阔的雪地,雪地上一道行人的脚印,由大到小,由近渐远,迤逦地通向远方的海岸边。丰子恺先生看后,深深感叹道:“看了这两个记号之后,再看雪地上长短大小形状各异的种种脚迹,我心中便起了一种无名的悲哀。这些是谁人的脚迹?他们又各为了甚事而走这片雪地?在茫茫的人世间,这是久远不可知的事!”
   标点符号除了用作大标题,还可以用作小标题。如笔者的一篇报告文学《点燃晚霞的人》,全文由四个片段组成,四个片段分别用“:”“——”“?”“……”这四种标点做小标题,以其符号意义来替代文字意义,既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又能给人想象回味的余地。
   二、你可以在遣词造句上反常出新
   下面是冯杰散文《乡村的瓦》中的一些句子:
   瓦是童年的底片,能冲写出乡村旧事。
   瓦更像是乡村房子披在身上的一面带羽的蓑衣。
   雨来了,那一颗颗大雨珠子落在片片房屋的羽毛上,胆子大的会跳起,多情的会悄悄滋润到瓦缝。
   瓦在骨子里是集体主义者,它们总是紧紧地扣着,肩并肩,再冻再冷也不松手。
   在瓦的记忆里,所有的飞鸟都是浪子与过客。
   籍贯属于乡村的瓦有一天走进城市,它晕头转向。
   城市人爱过河拆桥,瓦看看身上籍贯一栏,早已被风的手插模糊了。
   那一棵棵站在瓦上的小生灵,因为听风观雨的缘故,已经聪明成精了。
   ——这些句子或把写人的词语拿来写物,或把写物的词语拿来写人,或把专门写甲事物的词语拿来写乙事物。句中词语的“角色”一经“反串”,文采之新美便由此而产生了。
   记得我小时候是村里出了名的“好吃佬”,只要发现邻家人在吃什么东西,我就会眼巴巴地立在人家门口流口水。当然,母亲总是会在第一时间把我叫回来,然后问我:“是不是肚子饿了?”我说是的。母亲便摸着我的肚子笑道:“你不是肚子饿,你是眼睛饿。”——眼睛饿!这三个字现在想来真是太有味道了,太美了!“饿”本是说肚子的一个词语,我母亲拿它来说我的眼睛,这在修辞上就是通感。说我眼睛饿,就是说我眼馋贪吃,是只馋猫。
   还有一次,父亲要把我关在家里写作业,母亲说:“你关得住他的人,你能关得住他的心吗?”——这句话中的两个“关”字,由肉体拈连到心灵,由写实迁延到写虚,以实来写虚,真是越想越有滋味。母亲简直就是一个口头文学家。
   中学语文课文中更是不乏这样的例子。
   ①她婆婆来抓他回去的时候,是早已许给了贺家墺的贺老六的,所以回家之后不几天,也就装在花轿里抬去了。(鲁迅《祝福》)
   ——在封建社会,女人不被当人看,女人可以任意买卖。那么,怎样表现主人公祥林嫂的悲剧命运呢?作家仅仅用了一个“装”字。“装”字后面的宾语本应该是物,作家却用它来写祥林嫂,让写物的词反串来写人,这样就形象而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礼教对妇女的物化与异化。如果让祥林嫂“坐”进花轿,那她就有了地位,有了身份。也就不符合她在小说中的角色意义了。
   ②雨后的青山像泪洗过的良心。(琦君《泪珠与珍珠》)
   —一般的比喻都是以具象来形容抽象,化无形为有形,使人具体可感。而此句将主词与宾词换位,以抽象来描摹具象,这样不仅打破了惯常写法,而且大大提升了语言的张力,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
   笔者曾专文探讨过词语反常运用所带来的审美奇效,一篇《词语反串,玩的就是心跳》,发表在2004年5期的《语文教学之友》,一篇《用量词点亮你的文采》,发表在2005年1期的《出彩作文》。
   三、你可以在文体上反常出新
   无论是考场作文,还是网络写作,文章体裁无外乎三种:实用类、论述类和文学类。如果你用实用类文体诸如实验报告、说明书、网络跟帖、书信、辩论会、人物访谈等来写文学类的文章,或者,用文学类文体诸如独幕剧、古体诗、故事新编、寓言童话等来写论述类文章,你一定能收到出奇制胜的效果。以高考满分作文为例。《患者吴诚信的就诊报告》,通过医生的“望”“闻”“问”“切”,写出了“吴诚信”的种种病症以及治疗办法,便极具新意。《药品说明》,借对产品的说明写出了自己对“感情亲疏和对事物认知”这一话题的认识。《站在黄花岗烈士陵园的门口》以古体诗的形式来抒发历史之幽思,更是令人叫绝。
   笔者发表在江山文学网的《门板会议》一文,就是以独幕剧的形式来写的小品文。
   四、你可以在技法上反常出新
   (一)细描,语言之“优美大法”
   我们先来看下面的三个同学怎样写“说”。
   甲
   小华问:“你吃午饭了吗?”
   小红说:“还没吃。”
   乙
   小华关切地拍了拍小红的肩膀问:“吃午饭了吗?”
   小红不好意思地揉搓着自己的那条马尾辫,结结巴巴地说:“还,没没吃……”
   丙
   小华快步走到站在香樟树下的小红身边,轻轻地拍了拍她那瘦削的肩膀,关切地问:“你吃午饭了吗?”
   小红一只手撑着树干,另一只手不好意思地揉搓着胸前的那条又黑又粗的马尾辫,眼睛看着自己的脚尖,忸怩了半天,才胀红着脸,结结巴巴地说:“还,没没吃……”
   ——同样是写两个人的对话,甲才写了14个字,乙写了46字,而丙则写出了114字。一看就知道,由于他们一个比一个写得更具体,更细腻,因而,他们笔下的人物形象也一个比一个丰美。要写出内容丰富形象丰满的文章,你只需在描写中不断地添枝加叶,不断地添油加醋,不断地添砖加瓦。
   (二)援引,思想之“深刻大法”
   如果说鸟是树的花朵,云是天空的花朵,那么,“援引”就是文章的花朵。
   援引是文化之花。我们来看高考优秀作文《距离》中的一段文字:
   归鸿无影。在家书抵万金的岁月,海内诸弟隔,天涯一身遥,一封簿簿的书笺,不知染白了多少青丝,也不知哭干了多少双期盼的眼睛。古人总是被滚滚狼烟挟卷得天各一方,又常常在人世风尘中躲进封闭的港湾,自己不出去,别人也进不来。消息未通何须急,青灯古佛自安逸。就在这种无奈的等待和有意的自足中,距离被演绎得无穷无尽。
   ——这里有古诗句的借用和化用,也有古典意象的集用和移用。作者采摘古人诗句,可谓是信手拈来,贴切自然,既使文章凭添文化底蕴,又能触发读者更多的审美联想和人生感悟。
   援引是哲理之花。古今中外的名言警句是生命、智慧和历史的结晶,具有极强的时空穿透力和生命感召力。你看,同样是谈“说”,契诃夫说“大狗小狗都有叫的权利”,唐寅说“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毛泽东说“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做声”,佛说“不可说,一说就是错”,哲人说“既然上帝给了我们两只眼睛和一张嘴,就是要我们多看少说”……真可谓字字珠玉,句句警策。若能恰如其分地引用之,就会大大增添你文章的思辨色彩和理论深度。
   援引是情趣之花。生活中的那些生动鲜活的俗语、谚语、歇后语,新颖精妙的歌词、广告词,耐人寻味的趣闻轶事等,都能成为是你文采的纽扣、思想的轮子。
   (三)比照,结构之“新巧大法”
   一株郁金香的或美或丑,是与其他郁金香比较而言的。已故作家史铁生更是一语道破作文之奥妙:“我常以为是丑女造就了美人,我常以为是愚氓举出了智者,我常以为是懦夫衬照了英雄,我常以为是众生度化了佛祖。”
   比照,可以是先抑后扬或先扬后抑,如杨朔散文《荔枝蜜》以“我”对蜜蜂的情感变化为行文线索,从“不喜欢”到“了解”到“赞美”,至最后“梦变蜜蜂”。随着对蜜蜂的逐渐知解,作者的感情也随之步步升华。
   比照,也可以是前后变化,美丑映照,正反对比。如归有光的《项脊轩志》:全文由正文和后记两部分组成,正文部分极写少年时代的梦想与追求,而后记部分写的则是中年时期的不幸遭际。作者采用这种比照式的结构模式,其目的就是以中年遭际对少年梦想进行颠覆,从而将人生无常命运多舛壮志难酬的苦痛推演到一种极致。
   比照,还可以是情节或意象的陡转。如下面一首无题诗:
   微风一级
   和风三级
   台风十二级
   耳边风0级
   诗歌的前三句通过意象的富有规律性的铺排造成一种明确的方向感,结末突然出现一个另类的物象,一下子将读者的阅读定势心理打乱,令读者猝不及防,从而收到一种新奇的审美效果。短小说的结尾常常采用此法。
   (四)自白,角度之“独特大法”
   自白,是指文章通篇都使用拟人的手法,将植物动物或事物人格化,借物之口来讲述人,从物眼里来看待人,在物身上来侧面表现人。如2001年高考满分作文《“诚信”漂流记》《“诚信”的自白》《以“诚信”为友》等,就得益于“自白”之法。自白式的文章,其标题一定要让读者对其拟人化的写法一目了然,如《零的自白》《我是一只小小鸟》《花之语》等。如果运用此法写命题作文,则必须在文章的开头以自我介绍的口吻来交代叙述的人称,明确叙述的角度。如满分作文《阿二是一条狗》的开头:
   今天天气很好,我在院子里慵懒地晒着太阳,任阳光洒在我早已失去了光泽的毛发上。我已经并不年轻,我叫阿二,我是一条狗。
   五、你还可以在立意上反常出新
   笔者曾在《语文教学之友》发表过一篇题为《怀疑是怎样炼成的》文章。关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主题,历来两种观点并存,一种是“表现说”,认为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美好生活的回忆,表现了儿童热爱自然、追求新鲜知识和天真无邪的心理;一种是“批判说”,认为此文重在批判脱离儿童实际的封建教育。笔者通过重读经典则发现,全文从头至尾都是写的儿童对虚假成人世界的怀疑。
   立意上的反常出新就是逆向运思,反弹琵琶,敢于表达个人声音,言他人之未言。而不是人云亦云,而不是嚼别人吐出来的甘蔗皮。譬如,在汶川大地震期间,当网民展开对“范跑跑”的道德围剿时,我们有的同学发出的则是“放下你的鞭子”“请将宽容的斧子深埋”这样令人警醒的呐喊。再譬如,对《红楼梦》中的钗黛二人,读者的褒贬几成定论,而有同学则从“和谐”的角度立意,呼吁“做人要做宝玉这样的人”,其视角之独到,观点之新颖,令人信服且佩服。
   再如以“捷径”为话题作文。
   如果顺向立意,难免会落入俗套。而有个同学采用逆向运思的方法,以“终南有捷径”为题,这样开头:
   农民一心想速成蕨菜而“省略了两天阳光”,结果“烘干”了自己,直接断送了自己的财路。说白了,原因就在于他们想走“捷径”,但如果因此而认为世上无“捷径”,那你就大错而特错了……
   接下来,文章从“何谓捷径”与“捷径从而何来”两个方面展开分析和例证,最后得出结论:“捷径来自于不停的实践,来自于不懈的探索,来自于不断的反思。”
   ——反常即为妖。作为网络写手,今天你“反常”了吗?今天你“妖”了否?
  

共 5770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从高考作文的“三新”要求推理到网络写作的“三新”,作者用一句台词“反常即为妖”做题,先吸引住读者的眼球,再切入“反常出新”的论述。仅单纯从技巧上讲,作者已以此文做了精到的“演示”,而从标点符号、遣词造句、文体、技法、立意五方面展开的论证,在论证过程中,引经据典“征用”原文片段的论据,使得本篇文题看似仅限于网络文学写作技巧的文章,丰厚绵密,散发出优秀文学作品恒久的品质:文贵新奇。——司药【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206230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司药        2012-06-23 01:47:04
  文贵新奇,药“实地”受教于先生指点,感谢,问好,并祝端午节快乐。
细节细微处,自成词话。
2 楼        文友:铁禾        2012-06-23 02:03:06
  这个文章如果那些年出现在高中语文课本里,我的作文就不会至今这么烂.今天有幸读到,似乎还不晚.感谢作者带来好文章!
铁禾
3 楼        文友:铁禾        2012-06-23 02:06:07
  端午佳节快乐,致以问候,并祝愿灵感泉涌,创作更上新台阶。
铁禾
4 楼        文友:瘦酒        2012-06-23 09:07:20
  感谢司药的溢美之辞。感谢铁禾的祝福。端午节快乐。
人生百态,瘦酒一壶。
5 楼        文友:姬宇        2012-06-23 09:41:36
  很好的写作心得,学习。
独与天地精神往来!
6 楼        文友:累了请抽支烟        2012-06-23 16:59:25
  烟味先生之精品文送上金圣石500,祝贺先生喜获精品,并感谢先生对本栏目的支持与关注。
漠视三千
7 楼        文友:铁禾        2012-06-23 23:03:11
  感谢对赏析栏目的支持,特为作品献宝和积分,祝愿创作更上新台阶.问好.
铁禾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