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作品赏析 >> 【美文美读】教与学的神采

精品 【美文美读】教与学的神采


作者:瘦酒 举人,4635.0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703发表时间:2012-06-25 19:05:46

【《项脊轩志》:一只省略的耳朵】
   一个作家,他是通过自己的作品与读者和世界进行对话的,而一旦作者的声音被凌驾于其上的别的声音所遮蔽,那么,读者的耳朵也就给粗暴地省略了。
   《项脊轩志》在编入教材(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二册)时被删掉了一段,原文是:
   项脊生曰:“蜀清守丹穴,利甲天下,其后秦皇帝筑女怀清台;刘玄德与曹操争天下,诸葛孔明起陇中。方二人之昧昧于一隅也,世何足以知之,余区区处败屋中,方扬眉、瞬目,谓有奇景。人知之者,其谓与坎井之蛙何异!”
   这段文字可谓“明明白白我的心。”作者以天下第一富婆蜀清和诸葛卧龙自况,表达了一个少年利甲天下、闻达诸侯的壮志豪情。
   那么,教材为何要删你没商量?理由很简单——“内容不足取”(见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以下简称“用书”),也就是说,在一个文本中,如果有了功名利禄思想,那它就什么也没有了。于是,作为“洁本”的《项脊轩志》便被集体解读为:“表达了人亡物在、三世变迁的感慨以及对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深切怀念。”(见课文注释和“用书”)归有光是一个“响派”的散文家,他提出“直抒胸臆”的创作主张,重视在文章中抒发个人的真情实感。我们对《项脊轩志》的解读,首先应当与对归有光人生的解读连在一起。
   对于像归有光这样的封建世家子弟来说,功名问题是想回避也回避不了的。金榜题名、光宗耀祖、封妻荫子,这是吊在一代又一代读书人头上的一根由记忆良知感召经验和梦想所灌注的香肠。“余为此志”时的归有光,年方十八,尚未遭遇科举风雨的摧袭,功名的彩虹飞架心头。他“读书轩中”,“偃仰啸歌”,“败屋”的一草一木,在他眼里都是“珊珊可爱”的“奇景”。更有“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的传奇经历,使得归有光年轻的心中充满了“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这种刘禹锡式的自恋情结。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那么,悲又从何而来?
   归氏家族乃昆山(今江苏昆山)名门旺姓,“吾家自曾以来,累世未尝分异”(《归氏世谱后》)。然而,因“吾家读书久不效”,家道消乏,诸父析箸,一个和美的大家庭从此变得分崩离析。这对于一个有着极强的大家族观念的世家子弟,怎能不扼腕痛心!
   归有光八岁丧母,祖母又当奶奶又当妈,对他和他的几个没有亲娘的姐弟疼爱有加。尤其是作为长孙的归有光,更是被祖母寄予了支撑门户的殷殷期盼:“儿之成,则可待乎!”而正是这种殷殷期盼化作了重振家声、告慰先人的热血,在归有光的血管之中汩汩流淌。
   诗人欧阳江河说:“不是发生了什么就写下什么,而是写下什么,什么才真正发生。”换言之,生活状况是在词语状况中得到印证的。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砍井蛙”?“项脊生曰”一段,正是归有光青春的向往与入世的宣言。
   分析一篇文章的思想内容还应该与对结构写法的分析统一起来,往往“技法即思想”(画家何多苓语)。
   《项脊轩志》全文由两个板块组成,文章开头至“与砍井之蛙何异”为作者十八岁时所作,以下部分则是其多年之后补写的后记。
   第一个板块分为三层,起笔写景,用小轩修缮前的狭小、破旧和阴暗反衬修缮后的明亮、幽雅和安静,并以此来表现读书生活的情趣;第二层由一个“然”字转入叙事,通过诸父异爨、妪忆先母、追思大母等细节来抒写悲思之情;最后,以“项脊生曰”的心灵独白,将文势推向高潮,直抒一个少年的“拿云”心思,宿怀之志。
   这末一层是第一个板块的核心。前文的写景叙事均为此议论而设。同时,这一段又毫无榫接痕迹地构成了后记部分的铺笔,而这一铺笔又恰恰是《项脊轩志》这篇被誉为“明文第一”的散文不同凡响的“爆点”。
   ——这是因为,后记部分并非如一些论者所说的,“是正文中那低沉的中段加以延伸发展而来的”,“重点表现对亡妻的深切怀念”,“通篇思想感情是一脉相承,一气贯注”。(同上)
   作者史无前例地采用“正文-后记”这种比照式(并非“互补式”)结构,旨在以中年遭际对少年梦想进行颠覆,从而造成一种人生无常、命运多舛的跌转效果。
   少年归有光写景是喜形于色,言情是情不自禁,可谓敢想敢说,敢笑敢哭,敢爱敢恨。然而,“后五年”“其后六年”“其后二年”,一年又一年过去了,已是人到中年的归有光,非但没有得到命运之神的亲吻,反而变成了“少年归有光”这一署名的旁观者。他经历了太多的人生苦难,屡试不第,久困场屋,少年心志业已成为虚语。他的首任妻子魏氏出身富贵之家,虽在归家自甘淡泊,却不甘心丈夫“昧昧于一隅”。“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植也。”那棵她亲手栽种的枇杷树,便是她为丈夫植下的祈盼与祝福。如今,枇杷树“已亭亭如盖矣”,而伊人却早赴幽冥。
   “我拿什么来奉献给你,我的爱人!”无以告慰亡灵的归有光,此时此刻面对此情此景,欲哭无泪,无语凝噎。科举的重创,世道的艰辛,不仅消释了少年时代自信乐观的豪情,而且连“长号不自禁”的那份天真纯情也被风蚀了,剩下的只是一个失意的知识分子壮志难酬的无奈和失措。
   这里,技法直接表达思想。正文部分将少年情怀铺写得越发痛快淋漓,越发热力四射,那么,后记部分对现实的“失语”,就越发显得低沉凄婉,越发震撼人心。然而,课文一经删节,我们倾听到的便不再是归有光的个人心跳,而是一种被权力过滤了的公共声音。
   ——一声叹息。
  
   【《杳杳寒山道》诗僧另类人生的偈语】
   寒山云:世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置乎?
   拾得云: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题记
   杳杳寒山道
   寒山
   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
   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
   淅淅风吹面,纷纷雪积身。
   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
   诗僧寒山,人称寒山子。唐大历(766——779)中人,一说贞观(627——649)时人,居始丰县(今浙江天台)寒岩,好吟诗唱偈,后人辑有《寒山子诗集》,计诗三百余首,多表现山林隐逸之趣和佛禅的出世思想。
   诗的前半部分描写诗僧静虑寂默的生活环境。首联破题,点明诗僧的隐居之地。寒山,位于江苏徐州市东南。东晋太兴二年(309年),刘遐破斩叛将周抚于寒山,南朝梁太清元年(547年)萧渊明与东魏慕容绍宗大战于寒山,皆此。“杳杳”,形容山道之深遥迷远。“落落”,极言山涧之冷落寂寞。
   颔联以动写静,以响写哑。“啾啾”鸟鸣,烘托出一片清净寂灭的世界。
   清净无染的自然环境能够净化心灵,升华人格,诗化人生。史载,隋唐以后,诗僧们过着“入深山,住兰若,岑岭幽邃长松下,优游静坐野僧家,阗寂安居实潇洒”(玄觉《永嘉证道歌》)的幽居生活,“从可视的自然事物中领会那不可视的灵性与禅机”(公木《古诗今读》)。
   诗的后半部分刻画诗僧庄禅超诣的我者形象。
   颈联先写风雪。本来,“寒山寒,冰锁石”,但诗人却以“淅淅”拟声,以“纷纷”摹状,把刺骨的寒风和纷飞的大雪描写得清新爽朗,温馨动人。他曾在另一首诗里唱道:“欲得安身处,寒山可长保。微风吹幽松,近听声愈好。”这正是诗僧的乐趣之所在。尾联的两个“不”字,尽显诗人空灵超迈的心灵境界。
   禅宗典籍载,信徒向大师请求解脱,大师问他,谁捆住你啦?
   ——捆住人类的是人类自身。是“百计求名利,心贪觅荣华”的恶欲。只有像诗人这样“一住寒山万事休,更无杂念挂心头”,“山”与“人”才能诗意地融为一体。
   诗贵于隐。刘勰《文心雕龙.隐秀》篇云,“隐也者,文外之重质者也”,“情在词外曰隐”。全诗只字未提隐居,依其在场语言的逻辑,只是叙写一种地理学意义的事实,而读者却能直扑那片未曾言及的空白,去感悟诗人独立世外的价值取向和静虑超悟的生命情怀。更有诗中那每句开头极具表现力的重音叠词的妙用,将诗歌的节律之美、音韵之美与意境之美,推到了一种极至,读之,难抑区区向往之情。
  
   【怀疑是怎样炼成的————重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大凡伟大的作品总是回响着两种甚至两种以上的声音。
   关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主题,便至少有“批判说”与“表现说”之争。“批判说”认为,用百草园自由快乐的生活衬托三味书屋枯燥无味的生活,揭露和批判封建腐朽、脱离儿童实际的私塾教育;“表现说”则认为通过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美好生活的回忆,表现了儿童热爱自然、追求新鲜知识、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
   笔者重读鲁迅先生这篇回忆性散文,却于“批判”与“表现”的字缝里,检索出“怀疑”两个字来,——全文从头到尾写的都是儿童对于成人的怀疑。
   文章的开头,就是怀疑之线贯穿全篇的文眼。
   “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在第一句交代百草园的方位之后,作者从一个成人的视角,概述对百草园的印象:“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为什么那时的“我”与现在的“我”在价值判定与情感体验上相互矛盾、相互颠覆?
   鲁迅作品大多是其人生经历与情感体验的外化。他在1932年写的《<呐喊选集>自序》中说:“……看来看去,就看得怀疑起来,于是失望,颓唐得很了……不过,我却又怀疑于自己的失望……”这种由“似乎”与“确凿”复织而成的矛盾,一直贯穿着鲁迅一生的精神历程,也贯穿着于他的包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在内的许多作品。
   我们先来解读百草园里疑结。
   紧承首段,作者用"不必说""也不必说"这七个字略过数层,概写百草园的品物之多。旋而笔锋一撇,以"单是"一语总领,细描百草园的品物之趣:低唱的优伶、弹琴的蟋蟀、翻出的蜈蚣、喷雾的斑蝥,还有缠络的何首乌、多籽的木莲、酸甜的覆盆子……这段文字或由整体而局部,或由高处而低处,或由植物而动物,或由静景而动景,或由色彩而声音,或由触觉而味觉,全方位、多角度地描绘出一个生机勃勃、趣味盎然的儿童乐园。然而,就在这一行行欢快的文字中间,却夹杂着这样一句看来似乎不大经意的话:"有人说,何首乌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
   这句话看似闲笔,实则为这段文字的文眼。
   从句型上看,“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一句式,前半部表示排除其他各种不同的因素,后半部表示只谈其中某一因素。“有人说”一句,放在“单是”的后面,无疑是突出和强调的内容。
   再从详略的安排上看,写优伶蟋蟀等6种动植物,均是一笔带过,总计才94字,而写何首乌一项则用了两个长句,88字。“我”偶尔听到了一句话,便信以为真。“于是”表兴趣之浓,“常常”表频率之高,“牵连不断”表数量之多,“也曾”表决心之大,可是“从来没有见过一块根像人样”!至于“成仙”之说,自然是一句骗人的鬼话了。
   实践是一面尺子,是一面镜子。
   由于成人的教诲与儿童自己的生活体验出现了逆反结果,因而,在“我”拔起何首乌的同时,也就将对成人的怀疑深深地埋进了弄坏的泥墙之下。文章以希望写失望,以奇趣衬疑惑。百草园各种品物的奇趣铺排的几何级数越高,成人在儿童心目中的信任度也就因拔何首乌而产生的失望感跌得越低。
   接下来,文章由赤练蛇的传说引出一段“美女蛇”的故事。
   故事结末的教训像一部电视连续剧的名字——“不要和陌生人说话”。讲述这个故事的人,是“我”尊敬而信赖的保姆长妈妈,但直到现在,“我也没有见过赤练蛇和美女蛇。叫我名字的陌生人自然是有的,然而都不是美女蛇”。
   精神分析学家艾里克森认为,儿童的信任感和安全感是通过父母、长者在抚育过程中关心婴儿的需要,以母性般的爱抚,处理问题的“一致性、连贯性和可靠性”而培养出来的。在儿童的成长中,信任感往往比母乳更为重要。倘若成人的教诲是不一致的,甚至是消极的,那么就会使婴儿在惶惑中成长,产生一种不信任感。
   “我”在三味书屋的生活经历,也有着与百草园一样相同的经历模式,这就是“确信/质疑”。“我”从成人那里接受教诲,然后按照教诲到生活中去体验,而结果往往是错误的.“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作者以儿童无助而哀怨的语气问家里人为什么要送他上学.三个“也许是”,是成人意图在儿童心里激起的怀疑与不满的浪潮.

共 7208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项脊轩志>:一只省略的耳朵》,个性生彩,不仅是指人这个个体,也通用于文章。一直认定,文章是作者思之代言、虑之脉动,只有完全遵从于自己思虑的文字,作品才能因一份附着了作者体温和情感的个性光芒而大放异彩。如果说“公共声音”是一种公众导向,那么,“个性伸展”则是文章瑰丽动人之魂。“一只省略的耳朵”,作者个性的视角和阐述,相信也会因其“个性”而触人心怀,而我更为触动的,是这个老师,带给学生的个性塑形的引导。《<杳杳寒山道>:诗僧另类人生的偈语》,紧贴作品,心到解到。拜读作者赏析文章,大有置身课堂聆听和醉心于神采飞扬老师的感觉。有这样的老师,该是学生们多么大的荣幸!《怀疑是怎样炼成的————重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儿童希望成人化,又否定成人化。”作者在重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获得的“怀疑”体验,当我们面对未成年人期待的眼睛时,值得每一个成人,深读、深思。《我闪,故我在》,在学校,在课堂,对老师是公事,对学生也是公事,老师和学生“公事公办”地讲课、听课,把原本或趣味横生或意喻深刻的文章解得、听得如枯草般毫无生机,了无光泽。我更愿意把此篇文章理解为老师为学生制作的教案。教案可以“公文化”,声色的美文解读,却让学生们收获了“小说化的散文,散文化的小说”的佳作享受。几篇赏析文章,于作者,是课堂上神采飞扬、灵光闪现的“说书”先生,于学生们,是随之激荡、热切期待的眼神和心跳,于我,是领略到教与学真正含义,享受再做学生的欣喜和满足。——司药【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206262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司药        2012-06-25 19:11:29
  得先生教学,该是药多大的荣幸!
   再回课堂的感觉,真好:)
   问好先生。
细节细微处,自成词话。
2 楼        文友:铁禾        2012-06-25 23:59:25
  读瘦酒老师的作品,如听讲义,我又得了一课.
铁禾
3 楼        文友:铁禾        2012-06-26 00:01:17
  感谢带来好篇章,特为作品献宝和积分,祝愿创作更上新台阶.问好.
铁禾
4 楼        文友:瘦酒        2012-06-26 10:20:37
  感谢司药和铁禾的热评!
人生百态,瘦酒一壶。
5 楼        文友:累了请抽支烟        2012-06-26 21:37:27
  烟代表本栏目为获得精品的优秀作品,送上500金圣石的奖励。
   一组教学文章,被赏析在课堂,烟不由地敬重瘦酒老师,并为同学们有这样的老师感到幸运。
漠视三千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