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旋转木马 >> 未知栏目 >> 未知栏目 >> 【旋转木马散文】神奇的永和

编辑推荐 【旋转木马散文】神奇的永和


作者:980539319 秀才,1269.7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341发表时间:2009-01-07 10:24:27
摘要:写永和县的旅游

神奇的永和
  
  
  
   永和与我们大宁毗邻,又同为国家级贫困县,患难与共,相濡以沫。可我从末去过永和县,近水楼台未赏月。近日,应永和县委、县政府之邀,市作家协会组织本市部分作家到这片古老的黄土地上采风。在永和县委毛克明书记的关心与安排下,县委常委、县委宣传部苏文龙部长亲自陪同,深入阁底、南庄、打石腰等乡镇采访、参观,“身在此山中”行走两日,一睹永和真面目。那一处处红色的革命历史足迹使我沉静的心灵久久震颤不已,那一弯弯黄河翻涌的波浪和消失炊烟的古渡让我体味着黄河古老而又深厚的文化底蕴,那一片片古朴绚丽的自然风光紧紧牵动着我的心。我深为永和的神奇而惊叹。
   于是,在这片神奇的黄土地上,我采摘下几片馨香的花瓣。
  
   黄河丰碑——永和东征纪念馆
  
   到永和的第一站是参观红军东征永和纪念馆。
   车行40余公里,到阁底乡东征村。此村原名上退干村,毛主席东征期间曾在这里居住。1971年,中共临汾地委在该村召开了第一届全体委员会议,将上退干村改名为东征村,会后拨款在此村修建红军东征永和纪念馆。
   永和的朋友介绍说:1936年2月20日至5月5日,毛泽东主席、彭德怀总司令率领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进行了著名的渡河东征,期间,毛主席率总部人员两次东渡永和,前后共居住了13个日日夜夜。毛主席在这里亲自指挥在山西的对敌斗争,组织召开军事会议,将“渡河东征、抗日反蒋”的方针改变为“回师西渡、逼蒋抗日”的策略。红军东征播下了抗日革命的火种,为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在中国革命史上谱写了光辉的篇章。作为红军东征主战场之一的永和,人民群众主动为红军运送军粮,护送伤员,筹粮筹款,在红军东征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步入庄严的纪念馆大门,迎面竖立着神采奕奕的毛主席塑像。我们急步趋前,端立行三鞠躬礼。
   纪念馆占地2500平方米,建筑严谨,气势宏伟。馆内以“英明决策铸辉煌”、“红军东征在永和”和“老区人民爱红军”为主题分设三个展厅,陈列出大量的实物图片和塑刻作品,真实地再现了可歌可泣的红军东征的历史画卷,全面展示了当年东征红军的丰功伟绩。目睹这些具有革命纪念意义的物件,我的脑海里顿时浮现出历史的风雨和云烟。
   陪同参观的永和县委宣传部年轻的苏部长对我说:“毛主席的故事在民间流传很多。2005年红军东征永和纪念馆进行重修。2006年5月重新修建的红军东征纪念馆即将落成揭牌的时候,天下起了雨,一连几日不晴,道路泥泞,车辆难行。揭牌仪式通知已发,上级领导和远道而来的贵宾都陆续到达。县委、县政府领导都很发愁,于是,急忙采取紧急措施,调动全县载重车辆拉灰渣垫路。雨一直在下,这怎么能解决问题呢?可是,万万没有想到,5月12日,揭牌典礼的那天,陡然雨住云开,晴朗了起来。更为巧合的是,上午10时,揭牌仪式在嘹亮的《东方红》乐曲中开幕,只见乌云飘散处,一轮红彤彤的太阳缓缓露出笑脸,纪念馆上空顿时辐射出万道艳丽彩光。面对此情此景,所有在场的人都激动地欢呼起来。”
   苏部长说:“永和是毛主席在临汾境内唯一认定住过的地方,永和留下了毛泽东主席的光辉足迹,在民间流传着许许多多关于毛主席东征的佳话和故事。”
   接着,随行的永和朋友为我讲了几个故事:
   永和盛产红枣,漫山遍野生长着枣树。红军东征,正是枣花初绽时节,村村枣花芳香。红军战士们知道这枣树是群众的摇钱树、生命树,所以,倍加爱护,闲下来的时候他们就帮群众为枣树施肥锄草,进行管理。群众十分感激红军战士的一片情意,都想着枣子成熟了的时候一定先让毛主席和红军战士们尝个鲜。可是,十多天后,毛主席便率领红军回师西渡了。永和人民十分想念毛主席,他们忘不了毛主席和红战士们的深情厚意,日日夜夜思念着毛主席带领红军再回来。日有所思,夜有所念,时日一长,他们就想到了这金灿灿的枣花不就像红军战士头上戴的那五角星吗?枣花漫山遍野,红军不断壮大。毛主席和人民心连心,革命定会胜利,这枣树也定会结出硕大的胜利果。
   心想事成,到了秋后,果然便有了一种枣脐呈五角星状的硕大的枣,群众高兴地叫五星枣。
   毛主席的恩情使草木生情。1936年毛主席住过的上退干村关帝庙内有一座魁星楼。魁星,魁星,毛主席是人中之魁,他是人民的大救星。毛主席回师西渡以后,魁星楼的顶上便长出一棵小柏树。魁星楼为砖木结构,顶部是瓦,下面只有二三寸厚的土层,可是,小柏树却迎着风雨,很快长到1米多高,郁郁葱葱,气势非凡。后虽历经多次大旱年馑,小柏树都枝不干,叶不枯,保持着旺盛的勃勃生机。1976年9月9日,伟大领袖毛主席在北京逝世,举国上下,一片哀痛,上退干村的男女老少更是聚集在关帝庙内(已开辟为毛主席东征纪念馆),放声痛哭,悲痛不已。奇怪的是,在这种悲痛的气氛中,小柏树也莫明其妙地枯萎起来,当年冬天就死了,死后顶端直指向北京,像似为毛主席哀悼。当地群众把这棵小柏树叫作“殉义柏”。
   永和的朋友还对我说,2006年5月12日,东征纪念馆揭牌以后,每当太阳升起的时候,毛主席塑像的右手指就有水渗出,凝成水滴,徐徐落下。太阳落山以后,水珠停滴。朋友的叙说引起我的好奇,当时正是艳阳高照,我便伸手紧紧握住毛主席塑像的右手指,虔诚地希望毛主席能赐我以雨露。果然,我的手掌上有了一滴亮亮的水珠。我惊喜地举着手掌让朋友们看。毛主席真是在天有灵,他向人间播撒着阳光雨露啊!
   传说毕竟是传说。但这一个一个的神秘传说都深深体现了人民群众对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的热爱和怀念啊!
   走出纪念馆,我不自禁地加快了脚步。毛主席为我们开辟了革命道路,党中央现时又制定出建设国家的好政策,未来的日子会更美好!
  
   黄河奇观——乾坤湾
  
   车子出红军东征永和纪念馆,调头向西,一路下坡向乾坤湾进发。
   车上同行的一位永和朋友拿出一份介绍乾坤湾的材料给我。材料写得十分抒情,读起来朗朗上口:
  
   奔流不息的黄河,从巴颜喀拉山出发,汇聚百川,一路走来。当它一路咆哮来到永和县河浍里村这个地方时,面对悬崖,突然掉头向西,然后转向东南,回到与第一次拐弯成直线的地方。这时,它一反常态,不再勇往直前,而是冲波逆折,回头猛烈冲击身后的山崖。在将要穿透山崖的时候,它又戛然而止,调过头来,滚滚向南流去,这就形成了一个320度的“S”形的奇特大湾,这个湾就是乾坤湾。
   乾坤湾是黄河九十九道湾中一个最优美文化积淀最丰富的湾。这里河抱着山,山抱着河,河中有山,山中有河,一山一水,一阴一阳,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情趣无限,奥妙无穷,勾勒出一幅山水和谐共生的绚丽画卷。
  
   说得多好,简直是一篇绝妙的解说词。
   知道永和乾坤湾是北京著名学者张大元先生告诉我的。他在永和开发黄河文化以后,来大宁勘察星象文化,对我说起了乾坤湾。他说,永和乾坤湾是人祖伏羲创立太极八卦图的地方,黄河流经此地形成了一个神秘的S型大弯道,俨然是一幅天然的太极图。远古时候,人们处于愚昧阶段,不辨东西,不识方位,伏羲每日端坐在这个湾上,仰观天象,俯察地理,通过自然景观通晓人间事理。他先向太阳升起的地方观察,发现那里有一座山崖突兀而立,高逾千仞,威武雄壮,崖顶凸显着一块圆头圆脑的巨石,上面古松倒挂,又似老虎的虬须,看去真是一只活生生的老虎蹲在那里。然后他又顺着太阳落下去的地方看去,那里群山环绕,绵亘起伏,真像蜿蜒伏卧着一盘龙。接着,他又从黄河水流来的方向寻找,在黄河北面距现今延水关上方1000米左右的地方,发现了一块硕大的巨石,真像一只爬行的乌龟。接着,他又向河水流去的方向观看,这里是一片宽阔的河滩地,水草茂密,林木参天,一大批鸟儿正在那里叽叽叽喳喳的鸣唱。根据这四个标志物,他便确定了方位,由此画出了八卦图。八卦图的产生推动了我国文明的进步和发展。现在太极八卦图中的白虎、青龙、朱雀、玄武四个标志物在乾坤湾周围都能一一找到。白虎位于乾坤湾东北方向15余公里处的晋陕峡谷东侧,是永和县境内的永和关,此地原名就叫白虎关;青龙,位于乾坤湾西南方向晋陕峡谷西侧,陕西省延川县境内的碾畔村,原名叫青龙庄;朱雀,位于乾坤湾南面晋陕峡谷西侧,永和县境内的鸭子河村,在碾畔村对面;玄武,位于乾坤湾北面晋陕峡谷东侧的永和县境内,也就是永和关北面1公里左右的崖顶上一块巨大的石头,名叫驼驮龟石。
   车子转了一个弯,在一个山嘴上停下来。下车就看见滚滚的黄河。朋友说:“黄河流经此处形成连续4个大转弯,造成典型的蛇曲地质地貌,其规模和类型在全国极为罕见。特别是乾坤湾,它凝聚了天地之灵气,集聚了九曲黄河之神韵,外延苍莽,内涵凝重,是黄河99个湾中最大最亮丽最具有观赏价值的一道湾。”
   正是下午5点,天色明丽。放眼望去,滚滚而来的黄河在这里却绕出一个极为奇妙的大湾,水流并不汹涌,沿着晋陕大峡谷缓缓地流,像似随着山势缠上一条浑黄闪亮的绸带子。水流绕过前面的山峰,陡然转头180度,向南滚滚而去。我端立良久,黄河的苍莽,黄河的凝重,黄河构建的这一幅气势磅礴的奇特的图案使我的心灵颤动。我真惊叹天地造物的神奇力量!
   太阳西移,山风浩荡。正是枣树开花时节,山坡上的枣林里流溢着淡淡的沁人肺腑的芬芳。忽然,我隐隐听到有轰轰的声响,深沉而遥远。我凝神静听了一会儿,这响声既像低沉待发的锣鼓喧响,又像远处滚动的阵阵惊雷,但却很难辨出这响声究竟来自何处。慢慢地,我感觉到我的脚下也像有着黄牛在拱动一般,微微地颤动起来。呵,我明白了,这隐隐的响声原是来自脚下的黄河。黄河在这里虽然不动声色,不露锋芒,却在积蓄着力,就像运动员在奋力拼搏前的缓冲,一旦冲刺开来,野马般地腾跃,势不可挡,向人们一展雄姿,昭示出中华民族的威严。
   披着金色的夕阳,我站在紧临危崖的一块巨石上,让朋友为我照像,把我连同这天造地设的伟大奇观摄进镜头,留作永恒的纪念!
  
   黄河神韵——黄河文化生命树
  
   永和关位于晋陕大峡谷西侧,距永和县城35公里,村前是波涛滚滚的黄河,村后是陡峭直立的绝壁。据说这里往南不远处便是永和旧县城的遗址,城墙、烽火台、禹王蹬、守关犬、前城坪、后城坪等古迹保存完好。境内危岩奇石,造型各异,千姿百态,妙趣天成。
   汽车10时到达黄河岸边,本来只有几百米的路程就可到达永和关,却因前边正在修路不能通行。汽车停了下来,我们乘船渡过黄河到陕西省地面,又沿着在齐崭崭石壁上开通的公路驰行一段路程,过黄河大桥,回到永和关来。
   72岁的白云南在关口经营着一爿小店。他是村中的长辈,身个不高,身体却十分健朗。他领着我们在村中参观古朴的民居,又走上一面山坡平台看了那已无烟火的一百多孔紧紧相连的白家大院的石窑洞。穿行其间,我有着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历史在这里停滞,倒退,什么现代文明,什么现代科技,全然与此无缘,沧桑依然老容颜。
   永和的朋友说:“这里具有开发价值!”
   我笑着说:“这是先辈们留下的一笔遗产!”
   下坡,沿着崎岖的荆棘丛生的山间小路我们来到黄河岸边的一棵大槐树下。大槐树足有四围粗,10多米高,枝叶繁茂,葱葱茏茏,像一巨大的撑开的绿伞。树下有香案、供品,一个盛满沙土的大磁碗内端端插着三炷高香,淡淡的香烟正在缭绕。树旁竖起一块石碑,上写“黄河文化生命树”,是北京画虎专家张大元先生亲笔题字。
   白云南老人说:“这个名子不恰当,应该叫洪洞二代大槐树。”
   “为什么?”我问。
   他说:“永和关全村都姓白,同宗,原是明朝洪洞大槐树下的移民,(关于这个问题,返县后我曾和他的长兄白东南先生谈起,白老先生85岁,身体健朗,耳聪目明,他似有异议。但不管是与否,都与本文无关)后辗转流落到襄汾县。400多年前,又移居到这里。为了不忘根祖,先辈们从洪洞大槐树下移植过来这株槐树。当时只是一棵小槐树,可它一年又一年,吮吸着黄河母亲的乳汁,坚强地长大起来,茂密的枝叶撑起,炎炎夏日,它顶住炙热的阳光,为黄河岸边播下一片绿荫,全村老少茶余饭后总爱坐在大槐树下休憩和乘凉。”
   接着,他又为我们讲了一个有关大槐树的故事:
   有一年夏天,一连下了几天暴雨。大雨倾盆,黄河暴涨,波涛汹涌,连日不下,眼看着黄河怒涛就要把祖宗们辛苦经营起来的山村吞没了,全村老少便一齐跪倒在大槐树下,哀求祖宗保佑。谁知,这大槐树真的显了灵验,只听得树顶劈哩啪啦的一声巨响,从树杈间窜出一条苍碧色的巨龙,扭动着身躯直向黄河滚滚的浪涛扑去。随即黄河敛了威势,浪涛平息了下去。
  

共 7985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作者以时间为序,以行踪路线为线索,通过不同的板块,挖掘出永和县的特色,给人们展示出这个国家级贫困县的美好前景。永和的发展指日可待。推荐——辣妹子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辣妹子        2009-01-07 10:29:58
  通过您的文章,认识永和的人会越来越多,无疑对永和的发展大有好处!您为永和人民做了一件大好事!
2 楼        文友:李荣        2009-01-07 14:59:19
  文笔很优美,永和的发展指日可待!
喜欢文学、音乐
3 楼        文友:强苗琢        2015-09-12 20:03:47
  写的真不错,祝创作愉快!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