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天涯诗语 >> 短篇 >> 作品赏析 >> 【美文美读】诗歌形式美摭谈

精品 【美文美读】诗歌形式美摭谈


作者:瘦酒 举人,4635.0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9925发表时间:2012-07-06 08:55:21

笔者曾将一组小诗投给江山现代诗,但遭逢退稿,编者的理由是:"自由诗,要求押韵,每篇不得少于24行。"心下顿起庆幸之感,自然不是为自己,而是为艾青。艾青如果活着,艾青如果给江山投稿,他的那些无韵小诗岂不胎死腹中?由是,生出想为现代诗说几句话的想法。这里,先作为江山在线编辑,谈谈与诗歌有关的另一个话题。——是为记。
  
   诗歌形式美摭谈
  
   作品的表现形式就是我们感知作品内容的路标。诗歌,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学体裁,能在有限的诗行中容纳丰富的思想内容,反映多彩的社会人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表现的是去日无多的怅惘,而“只是近黄昏,夕阳无限好”则袒露出一种豁达的人生情怀;“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将一组明显对立的意象放在一起,便收到了相反相成的几何效果。毛泽东在他的《矛盾论》中说:“人的认识物质,就是认识物质的运动形式,因为除了运动物质以外,世界什么也没有,而物质的运动则必取一定的形式。”由于美有着具体物质形式的外观形象,能用感官直接感知,因而它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诗歌,作为一种分行排列的艺术,正是以其仪态万方的形式之美和美的形式,而成为阅读者的最爱。
   本文拟就诗歌的形式美作粗略地探讨。
  
   一、古体诗的形式美
   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往体诗等,一般指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周秦汉魏时代的诗歌。按每行诗句的字数可分为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和杂言诗等,也有少量的六言诗。
   1、上古“杭育诗”
   诗歌作为各民族文学中最初和最基本的文学形式,在我国当推上古歌谣。由于上古歌谣起源于劳动,是先民劳动的“作品”,鲁迅形象地称之为“杭育杭育”诗派。如《吴越春秋》所载《弹歌》:
   短竹/续竹/飞土/逐六
   全诗两字一拍,劳动号子似的节奏简单而分明,真实地再现了先民伐竹、制弓、发丸和逐兽的全过程。
   2、《诗经》
   《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因为当时合乐而作,可以歌唱,而极富节奏感和音乐美。其中的民歌在这方面的特点尤为突出,大量重言叠韵和双音语汇以及叠句重章的运用,使感情层层推进,造成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如《周南不莒》:
   采采不莒,薄言采之。
   采采不莒,薄言有之。
   采采不莒,薄言掇之。
   采采不莒,薄言捋之。
   采采不莒,薄言桔之。
   采采不莒,薄言缬之。
   全诗三章,仅换了6个动词,而妇女采集不莒的场面与过程却跃然纸上。
   《诗经》以四言为主,往往两个节拍用韵大体为偶句押韵,也有一韵到底和每章换韵的。
   3、《楚辞》
   《楚辞》为屈原所创制的一种新诗体。它突破《诗经》四言之定格,一方面吸收楚地民歌的形式,一方面又吸收战国长篇大论的散文笔法,将诗句增长,结构扩展,不仅加大了诗歌的容量,且增强了诗的艺术表现力。如《离骚》,以五言为主,句式长短参差,其基本调式为:“***之(以/其/而/夫/于/与/焉)**兮,***之(以/其/而/夫/于/与/焉)**。”例如:
   忽奔走以先后兮,聊逍遥以相羊。
   这种前三后二的五言调句式中的虚词和句末的“兮”字,在拖长的节拍间任意使用,起到了跌宕的效果。
   4、杂言诗
   杂言诗最早见于《诗经》,汉乐府民歌中出现较多。其句式长短不齐,短句仅一字,长句则多到十字以上。这些句式灵活地穿插使用,对于协调诗歌的节奏和表情达意,起到颇为重要的作用。如《东门行》:
   出东门,不顾归;来入门,怅欲悲。(三言)
   盎中无斗米储,(六言)还视架上无悬衣。(七言)
   拔剑东门去,(五言)舍中儿女牵衣啼:
   “他家但愿富贵,贱妾与君共铺糜。
   上用仓浪之天故,下当用此黄口儿。
   今非。”(二言)
   “咄,行!(一言)
   吾去为迟,(四言)白发时下久难居!”
   5、五言诗
   东汉前期出现的班固的《咏史》,是我国第一首完整的文人五言诗。东汉后期的《古诗十九首》代表了五言诗的最高成就。五言诗每句五字,形式固定,韵律规则,构制精巧。
   6、歌行
   汉魏南北朝的乐府诗题多“歌”“行”“乐”“引”“吟”“叹”“怨”“弄”“操”等,各类诗题中又以“歌”“行”为最多,后逐渐连称而成为一种诗体名。歌行的音乐格律较为自由,句子长短不一。建安曹丕作《燕歌行》,每句七言,句句齐韵,且一韵到底,被后世称为“七言之祖”。至南
   北朝鲍照,变曹丕逐字押韵为隔句押韵,并可自由换韵,如其《代白宁曲》,为七言诗开拓了新的形式。
  
   二、近体诗的形式美
   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到初唐,沈诠期、宋之问在前人长期实践探索的基础上,将已经成熟的形式固定下来,使格律诗最后确定。自此,诗体被明确界定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近体诗又称为今体诗,是律诗与绝句的通称。
   绝句,也称绝诗、截句、断句等,每首定格为四句。以五言七言为主,简称五绝、七绝。也有六言绝句。
   律诗,每首八句,分五言与七言两体,简称五律和七律。也有每首六句的,称为“三韵小律”。还有每首超过八句的,称为长律或排律。长律排律一般为五言,句数不定,但必须为偶数,如十句、二十句、一百句至二百句以上。另有一种试帖诗,限定为十二句。
   近体诗在声调、韵律和节奏等方面的要求极为严格,因此而具有“不可译”的审美特性。
   声调即字词平仄的搭配。绝句与律诗在一句中的平仄相重相间,对句中又相互对立。这种平仄声调在诗中有规律的重叠交替,形成一种以长短高低交响有序的声律美,读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和谐悦耳。如杜甫的《漫兴》:
   肠断春江欲尽头,(仄仄平平仄仄平)
   杖藜徐步立芳洲。(平平仄仄仄平平)
   颠狂柳絮随风舞,(平平仄仄平平仄)
   轻薄桃花逐水流。(仄仄平平仄仄平)
   韵律,指诗歌的押韵,如《漫兴》一二四句句末的“头”“洲”“流”。韵脚是构成近体诗音乐美的基本元素之一。“诗中韵脚如大厦之柱石,此处不牢,倾折立见。”(沈德潜《说诗醉语》)
   节奏,主要指诗歌语汇的节拍,即声音的长短、音步与音步之间长短不同的停顿。音步又叫音组、音群或顿,一般由两个以上音节组成。近体诗中有时一个音节也成一音步。音步是诗人表情达意的基本单位,亦是读者诵读的读音单位。近体诗句式整齐,音步匀称相等,有着鲜明和谐的节奏。
  
   三、杂体诗的形式美
   杂体诗是一种带游戏性质的诗体,多从字形句法排列、声律或押韵等形式方面翻新出奇。如拆拼字型的“离合诗”,可以倒读的“回文诗”,以意写图、让人猜测的“神智体”,韵节如辘轳旋转的“辘轳体”,每句字数次第而增形同宝塔的“宝塔诗”,以及“盘中诗”“藏头诗”“建徐体”“璇玑图”“八音歌”等等。试以一首回文诗为例:
   莺啼绿柳弄春晴,晓月明。
   这首诗运用回环之法,巧藏机趣,在视觉上给人以“横看成岭侧成峰”之感。回环而读,则为一篇绝句:莺啼绿柳弄春晴,柳弄春晴晓月明。明月晓晴春弄柳,晴春弄柳绿啼莺。
   再如一首征夫写给妻子的回文诗:
   枯眼望途山隔水,往来曾见几心知。
   壶空怕酌一杯酒,笔下难成和韵诗。
   途路阻人离别久,讯音无雁寄回迟。
   孤灯夜守长寂寥,夫忆妻兮父忆儿。
   其妻读过后,又将此诗倒过来抄寄征人,虽未易一字,却与原诗构成珠联璧合的姊妹篇:
   儿忆父兮妻忆夫,寥寂长守夜灯孤。
   迟回寄雁无音讯,久别离人阻路途。
   诗韵和成难下笔,酒杯一酌怕空壶。
   知心几见曾来往,水隔山途望眼枯。
  
   四、自由诗的形式美
   千百年来,旧体诗一直占据中国文学之要津。1916年,胡适尝试“放脚鞋样”,率先写作白话新诗,在诗歌形式上进行一些有意识的革新。在他的倡导下,“五四”时期的众多诗人开始在形式上大胆“拿来”“外国的良规加以改造,融会新机”,突破传统的老套,从而开创了中国诗歌的新纪元。
   1、无标点诗
   新诗在诞生之始,采用外国诗歌分行排列的形式,一行诗一般是一顿或一句,即使不用标点也不会找不到句读。如辛笛的《风景》等诗,通篇不着一个标点,但由于诗句的结构、用词的选择、抑扬顿挫的安排以及诗行的排列等都颇为讲究,因而读起来琅琅上口。
   2、叙事诗
   自由体诗歌中的叙事诗,具有戏剧式、小说式、书信式和故事式等多种样式。如郭沫若的《女神》,这部被誉为自由体新诗的奠基之作,共分三辑,其中的第一辑由“女神之再生”“湘累”和“棠棣之花”三个诗剧组成。诗人不讲求形式上的匀称调和,而着力表现强烈的动荡感与力的痕迹,在形式上突现出一种崇高美,因而诗作虽以戏剧的形式出现,而实质上是一首“雄浑的大诗”。再如李发模的《呼声》,主体部分由五封书信组成,前面加“序”,后面缀“尾声”,每封信的末尾用括号的形式抒发“我”的情感,形式上别具一格,令人耳目一新。
   3、新赋体
   诗歌内容上的一波三折,要求形式上的一唱三叹。为此,郭小川曾作过有益的探索。他借鉴古代辞赋并作出了新的发展与突破。如《甘蔗林——青纱帐》一诗,四行一节,通篇押韵,且一韵到底。每节之内,一三行与二四行大体对仗,每行之内又常常包含两个甚至更多的短句,间用“啊”“哪”“哟”等语气词,以收到停顿的效果。故此,人们称这种形式的诗为新赋体。
   4、民歌体
   民歌是劳动人民口头创作并在流传过程中经过不断加工而成的诗歌。其形式活泼,节奏明快。如印弟安人的民歌,只有一句:
   我——走着的歌
   我国民歌的调式摇曳多姿,有优美抒情的山歌、豪放开朗的牧歌、悠扬柔美的渔歌、流利婉转的小调、节奏强烈的号子等等。在新诗的创作中,不少诗人善于从民歌中吸取养料,写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如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和贺敬之的《回延安》便是采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而写成的。这种民歌形式,二句一节,每节上下句押韵,也有的连续几节押相同的韵。句子以七言为主,或长或短,灵活自由,且用比兴。“信天游,不短头。”比兴常用于每节诗的首句,兴中有比,因此而起兴。如“白生生的窗子红窗花,/娃娃们争抢着把手拉”(《回延安》)这是用兴起。“白生生的蔓青一条根,/庄户人跟游击队一条心”(《王贵与李香香》)这是用比起。
   再如阮竞章的《漳河水》,采用流传在漳河两岸的多种民歌形式写作,诸如“漳河小曲”“开花令”“四大恨”“割青菜”“漳水谣”“牧羊小曲”等,句数不一,句型多变,以七字句为主,也有三字五字九字不等,使长诗具有浓郁的民歌风味,较之专用“信天游”一种形式,又迈进了一步,为新诗向民歌学习开拓了更宽广的道路。
   5、新格律诗
   新格律诗为闻一多先生所倡导。其著名的“三美”主张中关于“建筑美”一说,体现了中国传统艺术讲求“均齐”“匀称”的美学原则。他的《死水集》被视为新格律诗的代表作。由于其诗形整饬,人称“豆腐干诗”。如《死水》一诗,共有五节,每节四行,每行由三个“二字尺”和一个“三字尺”组成,且都用双音词收尾,不仅视觉上给人以均衡整齐的美感,而且读起来音韵铿锵,节奏鲜明。
   6、阶梯诗
   顾名思义,就是诗行排列如阶梯的诗。这种形式的诗,它的一个字一个词均有可能占据一行,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如果说豆腐干似的新格律诗具有整饬庄重的美,那么阶梯诗则具有参差跌宕的美。如贺敬之的《放声歌唱》等诗作,虽取法于法国立体未来派诗人以及马雅可夫斯基,但却不失“中国特色”:在形式上,他吸收古典诗歌特别是律诗的对仗句法,同时,辅之以散体单行,在整体构思上,又吸收辞赋的铺陈手法,特别是歌行的大开大阖、气势磅礴而又灵活多变、舒展自如的长处。如:
   我的
   鲜红的生命
   写在这
   鲜红旗帜的
   皱折里
   7、问答诗
   采用一问一答加正义者呼声的诗歌形式,为臧克家所创制。如他的《老哥哥》:
   “老哥哥,翻些破衣裳干么?
   快把它堆到炕角里去好了。”
   “小孩子,不要闹,
   时候已经不早了。”
   (你不见日头快叫西山接去了?)
   8、汉俳
   汉俳源于日俳。俳句为日本最短的诗,一句,五七五,共十七音。汉俳参照日俳十七音的形式,加上韵脚,形成一种三行十七字的诗体,近似绝句、小令,短小凝练,可文可白,可吟可诵。如赵朴初的《赠日本俳人协会诸友》:
   绿阴今雨来
   山花枝接海花开
   和风起汉俳
   9、标题诗
   旧体诗中最短的诗是“十六字令”,字数分“一七三五”来安排。新诗中的超短诗短到只有一句。形式上,有的类似于歇后语,有的则像报刊上的“标题新闻”,易于记诵,又耐人寻味。例如:
   虹编织的彩桥决不会把你引向天堂(叶圣华)
   筛子:阳光通过你也会成为一种规格(刘丙钩)
   10、图画诗
   这类诗不同于王维所谓“诗中有画”,而是将诗行排列成图画形式,直接形象地诉之于读者的感官。如下面的一首诗,打破贯常的表现形式,将诗行排列成落叶飘零状,以昭示诗歌的主体创意:
   [诗题]一片落叶飘零
   [诗行]一片
   落
   叶
   飘
   零
  
  

共 5277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关于诗歌,当下写的人太多,不懂的人也太多。这篇诗论将诗歌的各种形式及演变过程呈现得淋漓尽致,不仅值得推荐更值得永久收藏。海恋认真拜读并学习了!问候瘦酒老师! ——海恋1977【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207063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海恋1977        2012-07-06 08:57:02
  关于诗歌,当下写的人太多,不懂的人也太多。这篇诗论将诗歌的各种形式及演变过程呈现得淋漓尽致,不仅值得推荐更值得永久收藏。海恋认真拜读并学习了!问候瘦酒老师!
2 楼        文友:沁香一瓣        2012-07-06 12:58:02
  拜读。问候永久!
热爱文学的人永远年轻,热爱文学的人永远是奔放的,激情的、灵气的、智慧的、执着的,永远是生活的探索者……
3 楼        文友:九九红珏        2012-07-06 21:41:57
  又增添点知识,瘦酒老哥的文章读着就像老师讲课,受益匪浅了。
爱好文学,喜欢写作,在统一教育网上看到江山文学网,向往着,欣赏着
4 楼        文友:铁禾        2012-07-07 00:42:23
  也为这个精品赏析作品献宝加分,祝朋友创作更上新台阶。
铁禾
5 楼        文友:红尘无泥        2012-07-07 11:27:00
  从形式上做了很好的总结,这算放,放得开,还得收得拢。可惜结尾稍显匆忙。如能注意这一点,文本结构也许更为完善。个见,直言。问好永久!
6 楼        文友:红尘无泥        2012-07-07 11:32:56
  我也一直不很清楚,江山这样的规定。以愚之见,诗歌好坏,要从“文”和“质”全面去衡量。尤其是“质”的问题,更要注重。也就是既要看到形式的美,也要看到内容的丰富。单纯以多少多少行、多少多少字来作为发表的标准或条件,很可能把像艾青那样不足字数,也不足行数的精品、绝品文拒之门外,这岂不可惜?!这与高标准要求的初衷也是自相矛盾的。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