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指间微凉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指间★征文】书之断章(散文)

精品 【指间★征文】书之断章(散文)


作者:付欢春 进士,6822.81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916发表时间:2012-07-06 22:45:22
摘要:很多人重来也未曾想到——读书也有承载。纸质是死的,文字是方方框框的,而我们的眼睛是灵动着的,心是活的。文字的情感赋予生命,它就会散发恒久的弥香。文字的声音,于我,在思念,在愁绪,在丰收。如同叶黄萧萧之飘落;宛如我对方语(我的小女)之喋语;仿若车内之碎响。来之轻盈,漾之于心。湿湿着,润润着,暖暖着,仿佛轻柔皓月普照,沁人心脾!

一:也来蹭蹭谈读书
   一提及读书,就会想到很多的词汇,诸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等等。古时的读书人很有韧劲,持之以恒,还摇头晃脑的。而最为勤奋的,莫过于“十年寒窗头悬梁锥刺股三年不窥园”式的儒式男人。
   古时的读书法,是要读出朗朗之声音,那前俯后仰的十足八股韵味。现在的读书法,形式就各样了。除了书本之处,像电脑荧屏、电子书、网站等,就连手机上也可订阅报刊,现代化信息浓厚。大抵是默读的多,出声的少了。
   我年青时候的读书,大抵是碰上鲤鱼跳龙门、浩浩荡荡之大军过独木桥的时分了,各各莘莘学子们都两眼盯着红红的分数线。世俗的眼光都是锐利的,透过分数的高低,看清你的成功与堕落,看清你的流群与腐朽。因为,那时的分数决定一切。
   然而,选择了读书,就选择了贫穷。这是古时人都有过的经历,试想有几个高中的呢?由于高中的光环是夺目的,什么权啊利啊名啊都如突来的一场雪一样飘来。直叫古时的妇人清苦地、无怨无悔地守着一个闭门不出的儒家子弟,端茶奉水的毫无怨言,甚至于服侍到丝发斑白。
   选择了读书,就等于选择了极端。一个是穷,一个是富。贫穷与富有之间,只由一个红红的圈圈决定着。在古时,就得由皇帝决断了。柳永柳三变就是一个特例,1034年才中进士,已是近五旬的人了。而范进中举不就也是一个鲜例吗?
   大多数的古人读书,都是为了逐名夺利。抛却这些,臭老九就是一个废架子了,毫无用处。妻就挖苦讽刺我道:“就知道写写写,又没看到你写出个钱来。”呵呵,在其眼里,我的文字远远比不上别人身上通身的名牌。我们暂且不说妻论的彻头彻尾地无理,毕竟人活着是要为了一张嘴一张皮。
   也就是说,读书无用!读书无用论,从古到今都争论着。闭门读书,远远比不上红红的钞票来的真实、来的实惠。总不能够把一家子的锅给高高挂起来吧,嘿嘿。
   然而,读书无用论,只能够献给那些平庸之辈。读书无用,只是针对红红的钞票而论的。读书能陶冶情操,修身养性,让人对生活充满热爱。柳永一生落拓潦倒,却也写出了“镇相随,莫抛躲,针线闲拈伴伊坐”的下层市民的生活风貌。难道不比那些来的快去的也快的身外物珍贵吗?读书、文字让柳永永刻史册,成为千古绝唱。
   其实,我认为读书是一个认知、处事、品人生的过程。它不仅仅是一个逐名夺利的手段,而是一个生活的过程。正如我之不懂画画一样,分不清颜色的分界。那就得去看书,从书中学。
   然而,世俗的人,是很难逃脱俗人的锐利眼光的。我们还有多少人只盯着读书中的分数线呢?我就曾经亲眼看到一位小学毕业的人轻蔑一位刚本科毕业的入世的女人。说女人一个礼拜都没有推销出去一只吸头皮屑的器具,真是个“没有用的东西”!
   没用的东西,说到读书人的点上、伤处了。这是挖苦千年美名的“臭老九”的最为直接、也是最为锐利的武器。也就为我们的读书人提了个醒——我们读书,是为了什么?为什么要读书?
   人呱呱坠地,从咿咿呀呀学语,到嚷嚷着说话,无不体现出对世界的陌生与好奇、对世界鲜生认知的渴望。不过,我们生在了好时代,世界的无知可以通过书本知识得知与掌握。但我们有些父辈的人就没有那么幸运了。有一次,我的伯父正津津有味地看着电视画面上的《卖油郎独占花魁》。我老远就听着声音,并笑着跟伯父道:“哦,好电视!《卖油郎独占花魁》!”伯父听着我的话甚是惊奇,并刨根挖底地追究我为啥知道。我告诉他这是文学作品,书本里有的。他则目不转睛地望着我寻思了,并不停地感叹:“还是读书好!读书好啊!你比我懂得多!……我还以为这种下层的故事只能在说书的人嘴里听得到呢!想不到书本上也有!”
   当然,读书长见识,处人事就不用多说了。我们每每都在从书本上的知识而改变着、潜移默化了我们,甚至左右我们的行为举止。但这里必须顺便提一句的是:现今的我们,不会再次地重现一个“窃书不算偷书”的孔乙己吧?
   还是学以致用的好啊!
   而品人生,则是读书的一个提升。但有的人会说了,人家没有读书的人,也会品人生品的头头是道啊!其实,那是在用实践与经验在说话呢。正所谓,过过的坎比你吃的盐还多呢。而读书的人则不同,可以及时地总结分析,从典故中汲取经验,从而少走不必要的弯路。而品人生,恐怕也比没有读过书的人来的深刻透彻吧!
   读书,其实就是一个认知、处事、品人生的过程!让那些读书无用论啊、读书贫富极端化啊,统统滚蛋……
  
   二:读书的弦外之音
   很多人重来也未曾想到——读书也有承载。纸质是死的,文字是方方框框的,而我们的眼睛是灵动着的,心是活的。文字的情感赋予生命,它就会散发恒久的弥香。文字的声音,于我,在思念,在愁绪,在丰收。如同叶黄萧萧之飘落;宛如我对方语(我的小女)之喋语;仿若车内之碎响。来之轻盈,漾之于心。湿湿着,润润着,暖暖着,仿佛轻柔皓月普照,沁人心脾!
   读书的承载,是满满着的。有欢天喜地;有悲欢离合;有愁情千片;还有豪放婉约……而形式是多样化的,有散文诗歌;有小说杂谈;有诗词曲;还有报告文学等等诸如此类的。无不显现文字的丰富多彩与张力。
   但在古时,读书的承载,大抵应之于“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了。儒式的好男人个个都发奋读书,为了身外的“黄金屋”,身内的“颜如玉”而搏了命。真的敬佩他们的敬业精神,让读书的承载赋予了利益的功勋,甚至是一条独辟薪金。
   现在的读书,承载就宽而广了。有人说,读书就是一种幸福,不需要苛求什么,如果硬是说要强求的话,那只能够是得到自娱自乐的幸福;也有人说,读书是一种不让脑袋瓜子生锈的好方法。免得脑门子变迟钝,不得自如地运转……凡此种种,大抵是精神层面的多,而利用读书索物的少了。
   很想写些关于读书之类的东西,但一想到自己的拙劣与浅薄,也就作罢了。但看到网站上有南昌读书论坛,专门为读书人提供了一个别样的学习平台,心里也就怪乎痒痒的,有写一些的冲动。既然如此有冲动,那就写一点生硬的文字聊予慰藉吧。
   而当我读诗词的时候,我总喜欢诗词的语境与意境,却忽略了其的平仄。甚至于从来不去细究它,到现在也如此。总感到平仄有束缚,像个蹩脚的女人,让人放不开心绪。但诗词包涵这些音律,也是我国文化的一块瑰宝。我们只能继承与发扬,可以不写严格束缚的平仄,但绝不容许反对。
   谈到诗词的语境与意境,那就得说到诗词的欣赏了。鄙人不才,想说说自己的一两点心得。试举例一下李煜的《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独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一篇词作明白如话,没有什么难懂的辞句。而愁,又是摸不着、看不到、闻不着的东西。李煜却通过比拟、夸张的修辞手法,把抽象的愁和春江之水相提并论。喻为愁多,缠绵不断,且广、深,令人叹服,和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有异曲同工之妙。一,喻多;一江、春水,喻多、广;东流,喻不断且深。
   通观整篇,此词不外乎写的是物事人非,李煜成了亡国奴后的触景生情,愁情满怀,难于排遣。作者通过比拟、夸张的手法达到目的。那么就简单地总结出了赏词的方法——
   (一):用什么方法?(比如比喻、烘托等)
   (二):突出什么样的思想或是达到怎样的意境?
   但这里不得不提一下,就是李煜的这首《虞美人》声闻于外了,宋太宗知道此事,品出了李煜有故国之思,就命令秦王赵廷美赐他牵机药,把他毒死了。所以,这首词,可以说是李煜的绝命词。
   也就是说:宋太宗通过这首《虞美人》,品出了李煜的弦外之音。即故国之思。而招来杀身之祸!
   不要忘了,我们是在读书,是在品文章。所以我们把这个弦外之音扩展,也就同样适合于其他著作篇章了。那么,学习法的第三条就出来了——
   (三):品出弦外之音。
   当然了,我们还得注意另外的一种现象,就是文章有时是有弹性的、有张力的。就拿鲁迅的《伤逝》来说吧,鲁迅本不是打算写爱情的,别人却拿《伤逝》做了爱情的篇章。而且名声在外,几乎定格了。为什么会产生如此现象呢?就是因为读书是有承载的,文字的种种,随着其承载的丰富而变化,其弦外之音也就跟着变化了。
  
   三:书平内心,乐尽天真!
   人说若智更替了星辰,轮换的出没。他脱胎换骨了,不上KTV歌厅了,却终日溺网宿居,过起了自在逍遥的美日。
   不过,他太过专注荧屏,太过迷恋网游,而忽略了仅有的财物。在短暂的迷离恍惚般神游休憩时,手机、香烟、金钱、甚至乎矿泉水瓶都被人席卷了,剩下的,只是半块干涸过的盐渍饼干。当他饿了,重拾那半块饼干,才起了离念。他用如弹簧般的腿柱,晃悠般地支起身躯。顶着个枯骨内镶嵌的熊猫眼,虚化了一副飘忽的躯壳,颤威威地回到了双亲的家,倒头便睡。
   掐指一算,他已然在网吧魂定了三月有余。
   世俗中的人们,都机械般地疯忙,营名钻利,寻找着自认为本属于自己的那方乐土。若智的自觉性快乐应该是平静、愉悦的,但并不和谐。当他醒来时,口中吃着母亲下的面条,耳朵里听到的是老母嘴角里不停地怨骂与老父的厉声呵斥。不过,他已习以为常,麻木不仁的耳朵起了厚茧。
   若智像个游魂,骷髅般地在圆形地球上滚着轨迹。
   生命的意义在于什么呢?恐怕只有在书本与现实中找寻答案,无知的你我,只能靠读知与感知来充实自我,让生命过的灿烂而丰腴,有意义,不要生悔死憾。而不是像若智般滚雪球一样,混迹着自己的生活历练,虚化地在地球上滚一圈了事。
   大千世界中的你我,成天装模作样地撑着个可人的面目,其实骨子里都是个病人。需要有救赎,需要有宽恕。因为有无形的压力、满腹的委屈、颓废的情绪,都盛塞在你我的躯体内,隐匿于你我的灵魂深处。
   有人说,生命的质量取决于你我每天的心态;还有人说,人的心,是高山、海洋所不能比的,所谓“心如虚空”,就是放下顽强固执的己见,解除心中的框框,把心放空,让心柔软弹性,这样我们才能包容万物、洞察世间,达到真正心中万有,有人有我、有事有物、有天有地、有是有非、有古有今,一切随心通达,运用自如。
   所以,你我得减压,得排除那恼人的魔鬼与天使的混合体;你我还得修炼,修炼出心如虚空,修炼出虚怀若谷。
   读书,未必不是一种修炼的手段!
   我常常固执地咀嚼若智的活法,认为他活得个性洒脱。在人情的绾结处,似把不顺与悲歌统统抛诸脑后了。以那自行的快感来灵化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的人生点滴,可谓且行且束,放任自流,权且掌控生命的平衡点。
   不过,我是断做不到若智的活法的。我选择的还是老古董式的看书写字,让那长长短短的文字,来书平内心,驱赶胸中的烦闷与不平。
   书者,智也!教识知,冶操守,平心气,弃烦燥,抚创伤,练通达,品人生;
   书者,慧也!似盏明灯,引顺途,定乾坤。
   虽说我不能够以文化的能量抗拒这个极功利的物欲社会,但我可以静下心来,让文字令我持守一个近乎全躯的亚健康之灵魂。陆龟蒙的诗写的很好:人寿期满百,花开唯一春。其间风雨至,旦夕旋为尘。可我还在执着着属于自己的那方乐土,执念着属于自己内心的长短文字。
   书平内心,且陶陶,乐尽天真,如何?
  

共 452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诚然,读书无用论的产生,我估摸着也是那些读书人,对了世俗中所产生的一种失落之感吧,自古至今,书自延生以来,一直作为一种传承文明的使命存在着,书本的存在,对于人类的进步,可以说是影响深远,没有一个人可以说,不需要书,而书该怎么读,也是让今人困惑良久的。笔者借李煜的《虞美人》,为我们阐述着怎么读书,如何读书,该读出什么的道理,可谓是用心良苦,书自然而然的有一种力量,可以让心情平静,可以让内心充盈,读书也随之变的快乐起来,读书,这样有意思的事,我们何乐而不为呢?感谢笔者为我们细细道明个中道理,获益非浅,推荐阅读、品评,期待更多精彩呈现指间,遥握,问夏安【霜颜】【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207070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叶孤城        2012-07-07 09:52:47
  古人读书大多是为了博取功名,金榜题名是人生一喜,但为了功名所读的书都是八股文,说句不好听的,那是死读书。在古代,真正爱读书的人,是不屑于功名的,都是旷世贤达,放荡不羁。读书能提高人的修养,使得人更有智慧。知识就是力量,那么不断读书就能获取无穷的力量。
公司职员
2 楼        文友:菊惆        2012-07-07 13:02:29
  作者从读书无用论到读书大用的论述让人大快人心。远握。
王者的忧伤
3 楼        文友:故事中人        2012-08-21 10:04:12
  洋洋洒洒、新颖独特、层层递进、引人思考。
平凡的人有着平凡的故事
4 楼        文友:峥嵘岁月        2013-04-19 21:20:25
  写的真好,拜读以后让我受益匪浅!问候作者!
峥嵘岁月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