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杂文随笔 >> 『逝水流年*杂文』关于声律

编辑推荐 『逝水流年*杂文』关于声律


作者:艄夫 探花,21972.11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632发表时间:2012-07-10 19:06:24

最初的诗,只是押韵,并不讲究平仄。到了魏晋之际,李登《声类》一书,以宫、商、角、徵、羽分韵,才开始讲起了平仄声调。然后,经过好几百年,在唐代完善了诗的格律。
   可见,诗与韵是与生俱有的。韵,是由汉语本身体现的朴素的音乐,基于两字之字音的相互应和而产生。这使诗对于韵的基本要求是以二为基本单位,一诗以二韵为起码。
   从韵发展到平仄,是对汉语本身的音乐成分进行发挥。而诗句中的字音,也就大致以二字一组的双音步与单字孤声的单音步进行搭配,并且,双音步多于单音步。以七绝为例,平仄格律中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的句式,一句之中三个双音步、一个单音步。它的句式之所以不是七个单音步的平仄平仄平仄平和仄平仄平仄平仄,乃是因为单音步在平仄中的变化只是正反两种,会陷入死板,而双音步与单音步的搭配就会灵活一倍。
   为什么诗要讲究平仄格律呢?这个根本原因,在于字音本身的音乐成份可以由此标显。一字一音,一个句子五字或七字,以单句而言,五字一句或二平三仄或三平二仄,七字一句或四平三仄或三平四仄,在平仄上是不平衡的,需要二句形成对粘,五言的上句二平三仄,下句三平二仄,七言的上句四平三仄,下句四仄三平,就可以达成字音相对的和谐。而四句一诗,则是在对粘交替中的轮回中使尾句回归到首句的句式,突出了起码的有始有终的旋律。由是可知,对粘相联所达成的和谐平衡,是格律的所以然。
   因此,格律不是为了单句的平仄必须死板地按照定式,而是以上下句的互补来协调。如果,诗的格律是为了单句平仄的平衡,那么,《诗经》里大量出现的四字句,就不会在汉魏之际逐渐消失。应当说,四字句在平衡上是很好了的,二平二仄,单句就很和谐。但是,四字句只具有两种变化,四个四字句组成的一个篇什,就在句式上陷入呆板的重复。
   基于两句对粘相联所形成的平衡,每一个字在使用上的独立性与双音步及句式的组合构成了一定的冲突,为此,那就得允许拗和救。拗,是将原为平声的拗为仄和将仄拗为平,即改变句子的平仄式。救,是因拗的侧重了句式的偏平或偏仄,将与之相应的对句进行相反的侧重。上句拗,将四仄三平的句子拗成了五仄二平,就用下句救,将下句从四平三仄变成五平二仄,下句拗了则以上句救。衡量一首格律诗的是否合格,基于合韵和平仄每句二四六分明的情况,要看一个句子如果只有二个平声字而它的对句是四个至五个平声字的,那就得到了拗救,是合格的。
   一三五可拗,虽然不是句句如此,在平平仄仄仄平平和仄仄平平平仄仄的句式,拗了第五字就会产生三平调和三仄脚,但不可对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这些句式限定第五字不可拗。如果限了,那就陷入单句定式,从而违背了格律是以对句相应平衡的所以然。
   现在,诗词格律得到复兴,网络上出现了格律检测的严格公式,限了好多句子在第五字乃至第三字的不可拗。例如,七绝仄起式的第三句第五字可拗,在第一、三字也拗的情况下才会出格,而仅仅第五字拗了,根本就没出格,但在格律检测的公式中,限了这句的第五字不可拗,于是,就仅仅这一字之拗,会被判为不合格。这就太荒谬,太可笑了!
   而对格律的过分严格,就会矫枉过正地偏颇于对平仄的讲究,相对地忽视了诗意以及遣词造句的重要性。使写诗之人,组织字句仅仅为了合乎格律,从而生造词语,涌现了语意不通但平仄很合格的“好诗”。
   我们必须注意,为什么古人允许拗救,并且,允许孤燕格,一首三韵的七绝以及律句,首韵或尾韵押到相邻的韵部去了也是可以的。这是因为,诗不仅仅是格律,更是一种注重文意的辞章。以文意为主,格律为辅,所以,平仄是后来添加上去,在完善了格律时允许拗救,也允许适当的出韵。诗若不注重文字的通顺和文意的畅达,才是对诗的最本质的嘲弄。
  
  
   附:诗事即感四首
   诗界重兴平仄酬,阴阳上去韵新修;便将词句多生造,用字唯为格律谋。
   看我风骚谁与如?犹能自造万年书;可怜语意非通顺,格式昭然律不虚。
   文字音声两处分,牵强穿凿最缤纷;管他字义成矛盾,与我行吟亦可云。
   时代荒唐网络多,一时兴起作殊科;谬然检测偏为颇,人脑其如电脑何!
  
   二零一二年七月十日

共 170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尽管对古韵一无所知,但是通过艄夫先生对诗歌的格律发展的探究,了解了诗歌讲究平仄格律的原因,从中感受到了其对学问的严谨态度,对诗歌本质的精深了解。诗歌从押韵发展到讲究平仄,是对汉语本身的音乐成分进行了发挥。但是讲究格律不是为了单句的平仄必须死板地按照定式,而是可以通过上下句的互补来协调,也就是说单句在平仄上的不平衡可通过上下两句对粘的互补来协调,是可以拗救的。至此,作者对于网络出现的格律检测的严格公式的弊端进行了剖析,指出:“对格律的过分严格,就会矫枉过正地偏颇于对平仄的讲究,相对地忽视了诗意以及遣词造句的重要性。”“诗若不注重文字的通顺和文意的畅达,才是对诗的最本质的嘲弄。”笔者尽管愚笨,但对于作者判定诗歌好坏的标准与态度深以为然,若说格律是诗歌外在的形式,那么诗意则是诗歌的内涵,若二者得而兼之固然好,但若一味追求外在形式之美而不讲究内在的诗意,只会闹出笑话。感谢艄夫先生赐稿流年,从中获益匪浅。荐阅。【编辑:风逝】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风逝        2012-07-10 19:09:59
  笔者尽管愚笨,但对于作者判定诗歌好坏的标准与态度深以为然,若说格律是诗歌外在的形式,那么诗意则是诗歌的内涵,一味追求外在形式之美而不讲究内在的诗意,只会闹出笑话。感谢艄夫先生赐稿流年,从中获益匪浅。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回复1 楼        文友:艄夫        2012-07-10 19:24:22
  此篇有点专业倾向,不懂诗词平仄恐怕的确会一头雾水!
   但诗词格律的基本常识是百度可查的,若放进去,会增加此篇好几倍的篇幅,完全等于是赚字数!所以,就免了!
2 楼        文友:风逝        2012-07-10 19:10:35
  尽管对古韵一无所知,但是通过艄夫先生对诗歌的格律发展的探究,了解了诗歌讲究平仄格律的原因,从中感受到了其对学问的严谨态度,对诗歌本质的精深了解。诗歌从押韵发展到讲究平仄,是对汉语本身的音乐成分进行了发挥。但是讲究格律不是为了单句的平仄必须死板地按照定式,而是可以通过上下句的互补来协调,也就是说单句在平仄上的不平衡可通过上下两句对粘的互补来协调,是可以拗救的。至此,作者对于网络出现的格律检测的严格公式的弊端进行了剖析,指出:“对格律的过分严格,就会矫枉过正地偏颇于对平仄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回复2 楼        文友:艄夫        2012-07-10 19:26:41
  汉字的独立性是诗的遣词造句最为讲究的。而恰恰是汉字的独立性,与平仄的双音步构成冲突!
3 楼        文友:风逝        2012-07-10 19:13:55
  编者对古韵平仄一头雾水,但是诗歌更应注重什么,读完先生的文,很是赞同您的观点。一些本末倒置的做法应该休矣!问好您,写作快乐!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回复3 楼        文友:艄夫        2012-07-10 19:29:01
  诗词不可无声韵格律,但古无定式的可拗被网络格律检测给禁止,这是不妥的!
4 楼        文友:艄夫        2012-07-10 19:29:54
  谢谢风逝编辑!
5 楼        文友:鸿渐于陵        2012-07-10 20:44:15
  反正都是诗,可以不叫格律诗嘛,不冠以七绝五律之类,就什么问题也没有了!
我没有个性,所以不签名。
回复5 楼        文友:艄夫        2012-07-10 21:43:05
  呵呵!你说得太笼统了!
6 楼        文友:喜有此李        2012-07-10 22:31:53
  我不懂古韵格律,但一直有一个很偏执的看法:所谓的格律是不是太禁锢与束缚人的思维了?我们该不该摒弃?比如之前的八股文一样,所以中国人在这样的文化熏陶之下,一直缺乏创新意识,模仿复制能力倒是很强的。从文学诺奖这一角度来说,也是如此,获过提名的鲁迅、老舍、李敖、北岛、林语堂等无一不是思维活跃、思想前卫者,融会中西,这是否说明一些问题?当然,这也与评委的喜好有着一定的关系。
   仅是探讨,别无他意。谢谢艄夫醍醐灌顶之文,问好!
回复6 楼        文友:艄夫        2012-07-11 13:43:11
  不该摈弃的。
   八股文是很好的一种文体。
   不过,总不能比古人要更严格,并严得不合理了!
7 楼        文友:述而游客        2012-07-11 09:00:22
  格律必须遵守,没了格律就没了近体诗;高了兴当然也可以不去理它,那就另注个名字,如古风,或者顺口溜之类。拗救就是为了弥补破律的现象,技巧并不复杂;不过网上那个格律检测的模子,它自己也承认它管不了拗救,你就别去硬套,网络毕竟是网络,它的脑袋瓜在某些方面还不如人。至于因律害意而生造词语,那当然不可取,自己读着不舒服,读者也不会认账。在韵的用字方面,古人发明的种种变格如什么“出群”啊“入群”啊等等,大概也是无奈中的一种补救。~~瞎说哈,不对批评!
述而不作
回复7 楼        文友:艄夫        2012-07-11 13:44:27
  呵呵,老兄,古风可不是用来避格律的!
   古风原本是讲究用字古朴的!
8 楼        文友:述而游客        2012-07-11 09:43:10
  还有词,尝见一些提倡“革新”的词家,标题处注定了词牌,语句里却随意改动人家的字声字韵,只凑了个字数。这似乎不成,没法咏唱。假如你觉得原词牌那谱律对你束缚太大,你可以自成一家,另创新谱,可千万别用人家的那个谱牌;用了旧有的词牌,却变了那词牌的谱律,那叫挂羊头卖狗肉,也是不成的。(离题了,借宝地随便说说。)
述而不作
回复8 楼        文友:艄夫        2012-07-11 13:45:34
  呵呵,填词不成就自度曲,厉害!
9 楼        文友:秋心        2012-09-09 19:23:56
  语言精深,独辟晓径,令人振奋,欣赏学习。问好艄夫老师。
秋心如水
共 9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