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云南元绿二级公路淋雨“短命”让谁汗颜

精品 云南元绿二级公路淋雨“短命”让谁汗颜


作者:空中飞 榜眼,24615.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833发表时间:2012-07-11 08:46:23

【江山·时事聚焦】报道:一条关于云南某二级公路试通车两个月就坍塌的微博引发网民热议,网友称这是继去年“史上最短命公路”后,云南出现的又一条“短命公路”,而且连官方回应也与去年一样:公路坍塌的原因是强降雨引发的自然灾害(7月8日人民网)。诚然,恶劣的天气会导致意外灾害的发生,然而当地无视公众质疑,在未开展调查之前,匆匆否定质量问题,令人诧异。事实胜于雄辩,唯有建立在客观调查基础上的结论才能以理服人。一些人想当然的全盘否定过失,让人更生疑窦。这不仅无助于真正认识灾害善后处理,更是一种不负责任的体现。一场大雨就让新建的公路还没有正式通车就“短命”,说明这条公路的生命力是多么的脆弱,可见这样的产品不合格。不能将生产不合格产品的责任,统统推给大自然来承担。要知道,在自然灾害背后,人为因素才是客观现实的主导因素,任何借口都不能推卸此次重大事故的责任。
   据了解,该公路为红河州元阳至绿春的国家二级公路。元绿二级路全长132.6公里,于今年4月27日试通车,该条公路的总投资为42.18亿元,是云南省58条二级公路中工程最艰巨、规模最大、投资最多的项目之一。7月2日发生坍塌事故,绿春县委宣传部部长李丽红回应媒体称:事故目前已经造成2人死一人伤。主要原因是7月1日至2日,出现了强度较大的单点暴雨,导致一条主要公路干道发生山体滑坡。它是元绿二级路在k72+800米加梅村处,导致路基缺口50余米。公路中断后,绿春县委、县政府及时安排有关部门全力抢通,目前,施工人员已在垮塌公路侧上方抢修了一条临时便道供车辆通行。
   人们并没有忘记去年6月27日凌晨,云南新平县城至三江口二级公路(新三公路),试通车的第二天即造成2人死2人伤的塌方事故,这些年来我们见到过不少“短命工程”,但像新三公路这样在试通车的第二天就发生坍塌事故,却还没有见过。事发后,云南省交通运输厅责成厅基建处、政策法规处、云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云南交通咨询有限公司等组成6人专家调查组,会同玉溪市交通运输局、新平县政府、新平县交通运输局及新三公路建设指挥部、设计、监理、施工等有关单位,对媒体报道坍方路段进行了实地调查。最后公布书面调查报告,指出坍方区位于北西向逆断层带,是由于构造的原因,岩体相对比较破碎,称本次事故不属于人为责任。
   这次云南元绿新建公路,又是一条“短命公路”,与去年的事故惊人的相似。整条路还没有正式通车就飞下了悬崖,让人怎么不联想?据元绿二级公路建设指挥部指挥长、红河州交通局副局长姬志平称,公路的招投标都是按照正规程序,且设计单位云南省公路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建设施工单位重庆交通建设集团都是资质很好的大单位,也不存在“层层转包”等问题,官员们解释事故原因主要是强降雨引发的山体滑坡所致。7月7日,云南省交通厅组织国土资源部门的专家和交通运输部门调查组,分别到现场勘察,通报了最终调查结果,认定还是暴雨造成的公路路基损毁。公路垮塌原因,是单点暴雨所致。云南省交通厅副厅长张长生通报说:“调查认定,该二级公路设计合理,施工无质量问题。而该公路水保、环保、地质灾害、矿产压覆、土地、文物、林地等项目,前期相关报件审批手续齐全,建设程序也符合相关规定”。大小官员都说“符合规定”,可偏偏就出现了短命公路,网民怎么都不相信这个自圆其说的荒谬结论。
   根据云南交通厅的事故结论,都是自然灾害造成的,没有人为因素。这就让人们奇怪了,一场暴雨就能将一条二级公路掀下山谷,一点雨都经不起淋,那还经得起以后的各类车来碾吗?除非是豆腐做的,只能在艳阳天下看着,不能刮大风,淋大雨,否则短命没商量。如果一条试通车仅两个月的公路发生如此严重事故,都不算质量问题,还有什么工程算得上是豆腐渣?强降雨、地质复杂这些问题都应该是工程设计时需考虑的问题,不应成为推卸责任的理由,真正的问题应该找寻天灾背后的人祸。在修路之前,是否对修路的环境进行考查评估,没有一个安全的考查数据,就盲目地动工修路本来就是对人民的不负责。去年归结于“雨太大”,引发的局部争议不大。那么,今年同一个省又现“短命公路”,在有前车之鉴的情况下,依然坍塌于大雨中,再归结于天灾,则难以服众,让舆论质疑声四起,各网站纷纷抨击。
   交通建设历来作为基础建设的重头戏,关乎国计民生。42亿修一条公路,确实是大手笔,用公众的税费把这条路建好,方便当地老百姓,实在是一项民心工程。在明知道红河流域新平——元江——红河——绿春——金平属于滑坡、泥石流灾害高易发区,岩石破碎,沙土堆积,地质结构环境十分脆弱的情况下,仍然要修这条二级公路,说明是为了当地政府GDP效应,在没经过系统的程序论证,导致基础设施建设质量低下,事故频发,媒体普遍认为是个拍脑袋决策的工程。如果这项工程稍为加强点坚固措施,它会淋一点雨就坍塌吗?这完全是一个不负责任的政绩工程。地质不适宜动工铺路或者地质非常复杂,那可行性报告就要多方研究,在没有应对设计出怎么抗泥石流的方案下,怎么就能轻易拍板动工?这么大的工程决策与设计,出了事故必须要有人承担责任。期待当地尽快杜绝这种习惯性垮塌的悲剧,不要一再上演,谁也伤不起。
   公路塌了,只要不是地震的直接原因,不管当地政府说的天花乱坠,我认为还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当地宣传部门认为没有一点人的责任,是完全不切实际的。人家日本也是地震多发带,去年九级地震的公路,都没有事,难道是说暴雨比九级地震还恐怖?是不是伪劣工程和豆腐渣工程一对比就能一清二楚。日本发生九级地震后,当地公路中间只是裂开一个不大的口子,车还可以照样行走。我们花巨资修建的云南新公路,不是晴天塌方,就是下雨被毁,这说的过去吗?很多网民对这条路的评价为:“可以预见的是修路的钱一半成为了灰色收入,然后剩下的25%又被各种神人包干了,最后不到25%到了施工队里,然后才做出了这么一条不能晒太阳、不能经风雨的花瓶公路”。这条路究竟有没有腐败,只有纪委介入后才能知道真相。相同的公路,差距为什么这么大,当地交通厅应该反思。
   面对耗费巨资建设的公路出现垮塌,相关领导竟荒唐地发出“雨太大”的抱怨,竟纷纷大言不惭地让老天爷来充当“替罪羊”,令公众感到痛心。如果道路经不起一场阳光与暴雨的洗礼,这样的道路又怎能承载公众的安全呢?这些年来,各种各样的问题工程可谓层出不穷。当各种问题工程败露后,有关领导发出的所谓的“天气问题”,不过只是一块“遮羞布”。无论如何,面对通车仅仅两个月便发生坍塌的道路,有关领导所谓的“绝不可能是公路的质量问题”,毫无疑问只是糊弄公众的谎话而已。
   地方政府官员面对问题工程时,所表现出来的态度,比“问题工程”本身更令人感到心寒。而更让公众感到匪夷所思的是,官员们为了推脱责任所编造的各种荒唐托辞,居然能一次次蒙混过关,在这样的情况下,问题工程背后的腐败黑幕也便难以得到彻查,而各类问题工程也势必会愈演愈烈。不然在云南,怎么会接连不断出现短命公路呢?当然,垮塌的公路是否是“豆腐渣”工程,只是网民的怀疑与猜想。实际上,这样的猜想也并非没有道理,有很多建筑工程在出现问题后,经过调查,往往都是真“豆腐渣”工程,在这样层出不穷的负面事件暗示下,网民出现这样的怀疑也再正常不过。
   我们知道一条公路的修建,从选址到规划,都需要多方考虑。首先地质可靠稳定是公路修建之初就必须勘探和鉴定的,“土质疏松”不能成为公路垮塌的挡箭牌。其次如果考虑到地质不稳定,那么公路的建设和设计,就应当有针对性的预案,不能总是出事故以后,才找老天爷和土地爷算账。再者公路路基建设需要长时间的沉降过程,如果没有达到沉降和夯实的标准,再好的地质也难以“情绪稳定”,风和日丽也不见得就不会出问题。正如网友邓为所言:“公路质量有没有问题,官员说了不算,还应事后有专家去勘探、论证、调查,甚至须有纪检、安监等部门的协作,方能有经得起质疑与批评的结论”。是呀,工程有没有问题,当地交通厅说了不算,当务之急,必须立即启动第三方权威调查机制,给予相应人员应有的严惩。
   国土资源部早就公布云南绿春这个垮塌点,是属于中生代侏罗纪红层,抗风化能力非常差。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院长李兴华说道:“针对这种地质,依照我国现有技术条件,架设高架是最好的选择。不仅能避开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侵扰,还能避免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云南设计部门为什么没有考虑这种方案?最后选择依山建路的方案,将路基就铺设在松软的泥岩层上,不出事才怪。新建公路如此不堪一击,这与设计有很大的直接关系。有官员说是为了节约成本,那你节约成本就应该首先考虑道路的安全。就依当地官员的说法是雨太大,那你当初设计就没有考虑过大雨来临吗?地震是不可预测,可大雨是能够预测防范的,如果持续的大雨应该导致一个刚刚开通的公路,最后出现这样的状况,并造成两死两伤的话,我们可以先不说工程施工质量有问题,那你的设计起码就有问题。在事故面前,任何人都没有先天的免疫力,只有严格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不放过任何一处细节,才能确保以后在建设公路不再坍塌。
   公路是和老百姓息息相关的民生工程,应该用过硬的工程质量赢得老百姓的口碑。可让人始料不及的是,这样的公路却要让大风大雨来检验其坚固程度,难道不让云南交通厅主管公路的官员感到汗颜吗?投入数以亿计的资金新建公路,却连百天都没熬过就打了水漂,还导致人员伤亡,代价实在过于惨重。去年的责任没有追究,今年又出现了相同的事故,只是程度不同。看样子不追究责任人是不会长记性的,不能引以为戒,以后云南新建公路还会继续垮塌下去。公众的质疑,往往是推动揭露真相的重要力量,希望当地政府官员转变态度,把责任厘清,才能保证接下来的公路工程再不出现相同的错误。千万不要再掩饰责任了。显然,针对这种特殊地质特点,公路建设方也没有事先采取相应的防护对策,来提高公路的抗灾能力,尽可能消除安全隐患。既然自然灾害可能会对公路构成威胁,有关部门为何没有事先做好强降雨的防范措施,反而未经竣工验收就贸然试通车?其急功近利的行政思维,更是一种人祸。天灾人祸,合力催生了云南的“短命路”。
   (2012-07-0909:48:31)

共 413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元绿新建公路经雨不足百天“短命”,造成人员伤亡事故,让人自然联想到“豆腐渣”工程,矛头直接当地政府和公路建设方。作者依据此事分析其中存在其弊端和隐情,就官方对事故的总结和说辞给予有力的抨击,客观理性,透彻犀利,令人信服。【编辑:冰煌雪舞】【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207112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冰煌雪舞        2012-07-11 08:48:54
  经不起风吹雨打就原形毕露。大量财政资金被浪费,公众的安全受到威胁,却没有人为此承担责任。发生工程塌陷当然可怕,但更可怕的是相关人员和部门的责任“塌陷”,即当发生工程事故后,不是积极从设计、施工、监管等主观上找原因,而老是喜欢把责任推给“天”、推给“地”,把“天”和“地”当做工程质量问题的“遮羞布”,并一推了之。
作品见于《新民晚报》、《羊城晚报》《小小说选刊》《短篇小说》《青年教师》《椰城》《青少年与法》《深圳警察》《燕赵都市报》《北方作家》《做人与处世》《考试与招生》等全国各级报刊!
2 楼        文友:铁禾        2012-07-12 23:51:50
  或许架桥要更多的资金来投入,按照我们的承包方式,如果桥塌了,后果会更严重.
铁禾
3 楼        文友:铁禾        2012-07-12 23:51:51
  或许架桥要更多的资金来投入,按照我们的承包方式,如果桥塌了,后果会更严重.
铁禾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