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争鸣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争鸣】胡侃用典(杂文)

精品 【争鸣】胡侃用典(杂文)


作者:独臂西狂 举人,3660.9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310发表时间:2012-07-11 13:42:06
摘要:晒晒我的一点个人见解,不足之处颇多,如有雷同,算我抄你。大伙凑合看吧,支持我的给个鼓励,不支持的就当作笑话。

所谓用典,就是在诗词或文章中引用过去之有关人、地、事、物之史实,或语言文字,以为比喻,而增加词句之含蓄与典雅。很多古人,当然也包括许多现代人都非常喜欢用典,其中有不少人初习用典,对典故一知半解,就难免会出现典故堆砌的毛病,这是在所难免的。然而也有些人并非抱着一颗热爱诗词之心而去写作用典,他们只想要卖弄,他们觉得典故用得越多就越有面子,越有水平,别人才会高看他一眼,即使写出来的东西连自己都看不懂读不顺,只要能蒙蒙外行,他们的目的就达到了,他们的虚荣之心就被填满了。在我看来,这是一种十分可悲可笑的行为,用典如斯,你让先贤们情何以堪?
   我曾经在网上某个诗词群读到一首七律诗,网友说这首诗获得了青年诗词大赛一等奖,我眼前一亮,遂仔细品读一番。很可惜,没有读懂。我觉得许是我水平太低了,不晓得其中的典故吧?这时有位通晓典故的网友出来解析了,他说这首诗中每句都有一到两个典故,并详细地指出出处,这位网友渊博的学识我们是公认的,他所说的我们自然深信无疑。可接下来,令人匪夷所思的事发生了!就是这位刚刚指出所有典故的网友,他竟然也读不懂这首“佳作”!群内的网友都很诧异。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奇文天书吗?只可供仙人传阅,难入我等俗人之眼。唉,改动一下谪仙的诗句吧,噫吁嚱!危乎高哉!奇文之难,难于上青天!
   就是这么一首类似天书的神作,摘得了诗词一等奖的桂冠,这不禁令我怀疑那些评委们的眼光。你们眼中的好诗,难道就是如此这般凶残堆砌典故的混合体吗?若果真如此,我倒是悟到了一点“心得”!朋友们,你想写出“好诗”吗?想得大奖吗?那你必须做到以下三点:一,买一本典故大全并背熟所有典故;二,通晓格律;三,熟练掌握基本的排列组合知识。做到以上三点,你就能修成正果了。呼呼,我厉害吧?嘘!这是商业机密,一般人我不告诉他!
   说了那么多,那么到底如何用典才算好呢?我认为,用典无痕,方为妙术!何为用典无痕?即明明用了典故,却能令人浑然不觉,并且丝毫不妨碍读者领会诗词之意,这才能算是较为高明的用典。举个例子吧,请大家用心阅读下面这首辛弃疾的贺新郎:
   甚矣吾衰矣。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馀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一尊搔首东窗里。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江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回首叫、云飞风起。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
   读完这首词,我的第一感觉是明白晓畅,相信大家的感觉都和我一样。这首词从头至尾,一气贯通,情怀惬意,豪气干云,每句都明白如话,却皆韵味十足。接下来就是核心问题了,这首词到底有多少个典故呢?我连忙查阅了注释,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这首词竟然有十个典故!我就说说其中最典型的一处用典吧,其他的就不一一列举了,就是这句“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这句引用的是《南史·张融传》中张融的一句话,原文中张融常叹曰:“不恨我不见古人,所恨古人又不见我。”稼轩将张融的这句话稍作改动和加工,运用到了词里。如此自然而然的用典真令人拍案叫绝,这句子明明是一棵嫁接而来茁壮成长的小树,却令人产生这是一株自然生长的植物的错觉,与前后的意象搭配,非但不显做作,反而无比的和谐。这才是真正的用典无痕,用典如斯,方为妙术。
   王国维先生曾用三句著名宋人的词句概括出人生的三种境界,如今我东施效颦,想来概括一下用典的三个境界。我觉得用典有以下三个境界:其一,雨打沙滩万点坑,说白了就是用典生硬而有痕;其二,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说白了就是明明用典,却给人以无典的错觉,即用典无痕;其三,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这是我个人认为的用典最高境界,即不用典。前两个境界我在前文中都提到了,下面简单来说说第三个境界。既然是用典的境界,我为何会把不用典作为第三种境界呢?熟悉武侠的朋友们想必都知道,金大侠的武侠世界不是有一种至高无上的武学理念吗?那就是无招胜有招!这种境界套在诗词创作中,就是无典胜有典。纵观中国历史,达到这种境界的词人真是凤毛麟角,其中极具代表性的词人则非李后主和李清照莫属了。此二人之词,很少出现过多使用典故的现象,词句明白如话,感人肺腑,极具灵性与魅力。如何才能做到无典胜有典呢?那可难了,若非天才,难臻此境。就我个人这一点挖耳勺般大小的才能,下下下辈子也达不到这种境界的。
   我写了这么多,并非为了嘲讽,也并非为了说教,我所希望的是,那些爱堆砌典故的朋友看完我的这篇陋文能够受到些许启发,从第一境界上升到第二乃至第三个境界。我不希望看到的是,有些朋友看完这篇陋文会气得砸键盘,骂我妖言惑众,并且要凶残地和我理论,与我大战三百回合。其实我也知道发生后者这种情况的概率低于百分之零点零一,但如果真的发生了,我也早就想好了应对策略,什么策略?很简单,就三个字:我投降!我是不是很聪明?

共 200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箬茗稿签:编者曾有一文《诗词的晦涩不等于狗屁不通》,其中谈到用典容易造成诗词晦涩之感,故而编者见作者此文实有遇到知音之感,编者颇为赞同作者的观点,诗词并不需要你用很多典故,用得莫名其妙或胡乱堆砌,那都出不了好作品。反倒不用典好些,至少能避免弄巧成拙,即作者所说:很多时候,无招胜有招,无声胜有声,无典胜有典。作者表明诗词不一定要用典外,还谈到如果用典,则可分为三种境界,第一种,可见斧凿之痕;第二种,用典无痕,即用得自然;第三种则是无典胜有典。作者这三种分法应该说是十分妥帖的,层次分明,并指出了当下诗词作品中呈现的问题。作者指出中国古代诗人、词人中达到无典胜有典境界的非李煜和李易安莫属,编者还以为柳七也算其一,柳七的词也极少用典,明白如话,且词意畅达,玲珑字句,情深意婉,正所谓“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文章行文流畅,虽是调侃之语气,却有理有据,故而轻松诙谐之余不乏庄重,另外条理清晰,观点中肯,对诗词创作者、研究者都有一定参考意义。推荐共赏!问好!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20714000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箬茗        2012-07-11 13:42:59
  箬茗稿签:编者曾有一文《诗词的晦涩不等于狗屁不通》,其中谈到用典容易造成诗词晦涩之感,故而编者见作者此文实有遇到知音之感,编者颇为赞同作者的观点,诗词并不需要你用很多典故,用得莫名其妙或胡乱堆砌,那都出不了好作品。反倒不用典好些,至少能避免弄巧成拙,即作者所说:很多时候,无招胜有招,无声胜有声,无典胜有典。
墨染一瓣心香,笔抒一种情怀
2 楼        文友:箬茗        2012-07-11 13:43:10
  作者表明诗词不一定要用典外,还谈到如果用典,则可分为三种境界,第一种,可见斧凿之痕;第二种,用典无痕,即用得自然;第三种则是无典胜有典。作者这三种分法应该说是十分妥帖的,层次分明,并指出了当下诗词作品中呈现的问题。作者指出中国古代诗人、词人中达到无典胜有典境界的非李煜和李易安莫属,编者还以为柳七也算其一,柳七的词也极少用典,明白如话,且词意畅达,玲珑字句,情深意婉,正所谓“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文章行文流畅,虽是调侃之语气,却有理有据,故而轻松诙谐之余不乏庄重,另外条理清晰,观点中肯,对诗词创作者、研究者都有一定参考意义。推荐共赏!问好!
墨染一瓣心香,笔抒一种情怀
3 楼        文友:箬茗        2012-07-11 13:43:47
  有冲动把那篇旧文《古诗词的晦涩不等于狗屁不通》贴上来,呵呵~
墨染一瓣心香,笔抒一种情怀
回复3 楼        文友:独臂西狂        2012-07-11 17:14:37
  哈哈,我个人最喜二李之词,便忘了柳七了
4 楼        文友:杨钟雄        2012-07-14 10:04:19
  恭喜作品获得精品。欢迎常来争鸣交流!
青春受谢,白日炽只。
回复4 楼        文友:独臂西狂        2012-07-14 21:47:46
  调侃之作,受之有愧,多谢鼓励!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