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凤鸣梁溪』烟雨里的粉墙黛瓦(散文)

精品 『流年*凤鸣梁溪』烟雨里的粉墙黛瓦(散文)


作者:江凤鸣 探花,16378.12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9595发表时间:2012-07-18 16:28:21

『流年*凤鸣梁溪』烟雨里的粉墙黛瓦(散文) 行走江南,斜风细雨里,除却鲜花浓荫,小桥流水,最美丽的当属粉墙黛瓦的民居。江南山色青青,水平如镜。那些粉墙黛瓦的村落、街巷,与周边的丘陵或池塘、河流、湖沼浑然天成。它们在蓝天白云下,也在清波荡漾里,水天相映,构成一幅极具传统意味的水墨图画。
   行走江南,我常常喜欢在牛毛细雨里,擎一把花伞,走进那些古镇、古村落去看古街、古巷、古寺、古塔,仿佛穿越时光隧道,去欣赏这些独具水乡韵味的建筑,欣赏那些凝固了的历史和乐章。内心会感到难以言说的愉悦,宛若细观千年前的水墨华章,如同聆听来自天国的婉转优美的音乐。
   现代工业社会用钢筋水泥堆建的大都市,人们像蜜蜂般,被无奈的围裹在千篇一律的火柴盒里,乐山亲水的天性,亲近自然的浪漫情怀,在灯红酒绿、喧嚣浮躁中越来越难找寻。就算有再多的钱,再舒适的生活,许多人依然感到烦躁、郁闷。如果是这个样子,那你就跟随我的脚步,一起走进烟雨迷蒙的江南小镇吧,去感受一番江南民居的优雅,去领略一番江南传统建筑的古韵。它会令你体内爱美的细胞都活跃起来,让你沉浸在江南的优雅里。
   江南的魅力,全在于水。这里是典型的水乡泽国。乾隆《苏州府志》上说:“吴地古称泽国,其水西自太湖,东入于海。郦道元云:东南地卑,万流所凑,涛湖泛决,触地成川,枝津交渠,故川旧渎难以渠悉信矣。”水滋润着这里的山麓树木,滋养着无数生灵。江河湖沼绵长清丽,池塘荡潭星罗棋布,港汊沟浜交错纵横。自古以来,江南人家也就大多枕河而居。
   江南人家临河街面的门面都不太宽,通常是一家一个开间,十几户人家就会开出一条水弄堂。并由此衍生出石板路、水墙门、跨街楼、小桥、码头、驳岸、踏渡这些富有水乡特色的建筑。这些临水而建的建筑群落,沿河伸展,曲曲弯弯,回环往复,往往让我的北方朋友们走在其中,很快就失去了方向感。他们一路抱怨仿佛走进了迷宫,但事后却又夸赞不已,回味无穷。
   唐代诗人杜荀鹤《送人游吴》曰:“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把千年前的水乡人家的生活图景,活脱脱的描画出来。世世代代的江南人家,临河而居,河流可以说是江南人生活的命脉。人们临河种树,临河铺路,临河架桥,临河建屋、临河造庙,临河修园,生生不息,世代相传。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江南民居不断演化出新的面貌和风格。
   江南民居沿河而建,比较自由,不像北方的房屋大多坐北朝南。江南气候冬冷夏热,雨水偏多,冬天需要阳光,夏天需要遮阳,春秋需要遮挡风雨,因此在布局上多采用穿堂、天井和院落。普通百姓的住宅,以木构的两层厅堂式为多。其基本构造为瓦顶、马头墙、观音兜山脊。建筑之间,高低起伏,错落有致,看上去轻巧简洁、色彩淡雅,空间轮廓柔和而富有美感。
   江南民居,有着悠长的历史源头。建筑家们尝说:洞与穴是人类建筑的源头,也是古代文明的载体,无数的神秘山洞隐藏着无数让人浮想联翩的古代文明。然而在遍地水泽的江南平原上,先民们却不可能栖身洞穴,那样会面临灭顶之灾。古书上说,江南先民是被来自中原的泰伯从树上召唤下来,住进房屋的。但是考古发现,远在泰伯来到江南的数千年前,处在母系时代的河姆渡人,就已经建造了木构干阑式结构的木屋,而且采用了先进的卯榫结构,这在世界建筑史上堪称奇迹。河姆渡人发明的干阑式建筑,借鉴了鸟巢的结构,架高了生活与居住面的距离,下可避虫蛇和潮湿,上可通风换气,便于在水滨生活。就是今天,我们走进濒水而建的古镇,还能看出干阑式建筑的遗风古韵。数千年来,卯榫的建筑技术,一直为我国木构建筑沿用,而且江南民居一直沿用至今。江南先民的母亲们,不但给予后代子孙以生命,还为他们创造出遮风避雨的房屋。母亲的伟大,母亲的聪明智慧,怎么形容都不过分。
   江南的城镇,城里城外河流众多,百姓傍河建宅,前街后河,也是为路少河多的交通所迫。舟船就是北方的马车。古镇周庄的明代建筑张厅,有一幅对联说:“轿从门前进,船自家中过。”我们原本以为这不过是文人的夸张,走进一看,才知道是有两座廊桥建在河上,廊桥却连接着后宅与花园,宅后小河又与南湖相通。这座建筑是典型的枕河而建的江南民居。
   江南的厅堂,大多为土木结构,大户人家的布局与构造,大多构思精巧,富于变化,有廊轩、重轩,也有用回顶、鸳鸯厅、满轩等。且轩与双步提栈前后呼应,讲究结构的对称。这些豪门大宅多到九进七落,这些宅院内庭的门柱、门楣上往往刻字、刻画,那些砖雕、石雕、木雕、彩绘栩栩如生,精细无比。有的豪宅还带有后花园,创造出江南民居的另一个特色——私家园林。《吴中旧事》上说:“苏子美云:吴中渚茶野酝,足以销忧,莼鲈稻蟹,足以适口;又多高僧瘾君子,佛庙胜绝。家有园林,珍花奇石,曲池高台,鱼鸟留恋,不觉日暮,遂终此不去。”自古以来,富足优裕的闲适生活,使得江南富户有足够的兴致,足够的财力修建私人园林。拙政园、寄畅园、网师园、退思园、梦溪园、个园、何园、留园、沈园……都是江南私家园林的极品。
   这些私家园林都不很大,绝对没有北方那些皇家园林的宏大气魄。因此,这些私家园林讲求的是“大中见小,小中见大,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或藏或露,或深或浅”的特色。在几亩或十几亩的空间里,叠山挖池,开河造桥,修建亭台楼阁,追求的是花窗借景、步移景换、曲折尽致、宛自天开的韵味和小桥流水人家的精致风格。每当接待北方的朋友,我都要告诫他们:在这里体会的是亲朋好友喝酒饮茶、吟诗赏月的优雅,却难以感受饱览大好河山的感觉。你们看惯了高山大河,不要抱怨南国的小气啊。
   江南民居,豪门大宅毕竟少数,更多的是普通民居。从城镇走进古老的乡村,粉墙黛瓦隐没在树丛竹林里。远远看去,满眼是黝黑古拙的屋脊。这些微微翘起的曲线,粗看好像农民负重的扁担,宁静,却充满张力。走进细看,它却古朴玲珑,气势张扬,昂首向天、重心向地,宛若游龙。这些人字形大屋顶的屋脊,正是天与地的分界线。大屋顶下是墙,雪白的粉墙,山坡上的粉墙好似隐藏在白云里。江南民居是由木构柱网承重的,单体的外墙,起得是分割空间和围护的作用,墙对于房屋的稳定,不过是聋子的耳朵,所以民间素有:“墙倒屋不塌”的谚语。江南乡村民居的山墙多采硬山、悬山、歇山或观音兜,后墙采用矩形墙面,院落间、屋顶上往往修建马头墙,女儿墙。有些独立的农家院落,还修有院墙和篱笆墙。江南院墙的特色是那些用黑瓦砌筑的矩形、方形、菱形、花瓣形的各式花窗。“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南宋诗人叶绍翁写活了江南院墙的神韵。江南多水、多雨、潮湿,因而门下多设有台阶和门槛。江南民居的屋顶、屋身、台阶,蕴含着传统文化中天、地、人“天下三分”的理论。
   江南多雨,所以江南民居多有一个大屋顶。屋顶是由筒状的黑瓦铺就的,从高处望去宛若一层层的鱼鳞,加上微微翘起的屋脊,在江南的斜风细雨里,宛若游龙欲飞。这些大屋顶在晴天里,配合远山的轮廓,远远看去蜿蜒起伏,就是坡的再造,山的延续。为了躲雨、避雨,江南民居的屋顶,大多会伸出一个长长的屋檐。仔细观察你会发现,江南民居的屋檐是有很多讲究的,在楼房的分层处有腰檐,为保护山墙不被雨淋有山檐,室外的走廊有廊檐,窗上、门上还设有窗檐和门檐。这些檐相交、相错,相映成辉。
   江南普通人家的住屋,大多是两层或三层的楼房。临街进门通常就是堂屋,用来吃饭、会客,穿过堂屋是光线暗淡的楼梯间,隔壁有一间居室,一般是老夫妻居住,子女尤其是年轻的姑娘,大多住在楼上。再向里走就是厨房了。厨房后面往往是天井,天井的作用主要是排水、通风和采光。在雨天,屋顶内侧坡的雨水会从四面流入天井,江南人家叫做“四水归堂”。楼上是江南人家的私密处,主人不请外人通常不能上去。那里大多是未婚姑娘的卧室,因此,江南民间,把两楼或三楼的居室,称作小姐闺房。
   江南人家的房屋,多会有一个阳台,它们或者临街,或者临河。这些阳台都是对外开放的,绝对不会像都市里高楼大厦的阳台那样,闭关锁国般把自己封闭起来。水乡的人们在阳台上读书看报,看风景、看热闹、饮茶甚至睡午觉。在这些阳台上,你还会常常看到有一只,甚或几只竹竿长长地伸出来,上面串着各色衣物和被单,就像是联合国总部的万国旗,在微风里飘荡。所不同的是纽约的旗杆是竖着的,江南的这些旗杆是横着。
   江南民居朴实简洁,不像现代建筑要贴上瓷砖、弄个玻璃幕墙,从上到下挂挂搭搭。他就是简简单单的粉墙黛瓦,正如江南女子一样,外表清丽和顺,内藏秀丽英华。“长干美儿女,眉目艳星月,屐上足如雪,不着鸦头袜。”用李白的这首诗来形容江南民居,是最妙不过的了。
   江南寸土寸金,江南民居的开间都不很大,然而深受传统文化浸润的江南人,却在这不大的空间里,创造优雅,布置温馨。一套茶具,一条毛巾,一盏台灯,几只餐盘,也会摆放的充满禅意,除却草野气。原木雕刻的格子花窗,原色清漆的木制家具,自然、质朴、简约、清新。明暗相间的格局反映出清静平和的生活哲学,暖暖的光线里流动着家庭的温馨。屋里屋外,江南人家追求的都是简洁洗练、意境清新。不论是大户人家的金玉重器,还是寻常人家的木石陶瓷,都能随遇而安,反映出家庭主妇的点点慧心。江南人家,居家追求窗明几净,不染微尘。闺阁、书房布置的有闲适之情,韵律之美。冬天一盆兰,春天一枝花,几颗顽石,三两花瓶,窗外痩竹,门前蔷薇。有的是灵妙,添的是意趣。
   从江南人家的后门走出,或许就是河边了,有些人家的后窗、水阁也开在水上。水边上大多修有通向河水的条石台阶,那里是各家女人淘米、洗菜、洗衣、用水的河埠头,也是她们张家长李家短的饶舌处。这里春伴锦霞浣纱,秋映明月捣衣,夏风吹起彩裙飘飘,常常有姑嫂的笑语歌声,有着令人常常驻足靓丽的风景。
   江南是人文天府,江南是梦里水乡。一首渔歌唱响千年,一座小桥连接历史的两边,一个明眸皓齿的少女,一艘摇摇晃晃的小船,都是美丽的风景,都是一首好诗。而那临河贴水的粉墙黛瓦,经过千百年的延续、积累,由人及家,由家及郡县,不断从大屋顶下滋生国家。东晋、东吴、南朝、南唐、南宋……改易山河,推进文明。大江东去,沧海桑田。就是在大一统的今天,粉墙黛瓦依然是中华文明千古凝聚的精华。
   朋友,行走江南,体味江南文化,千万别错过粉墙黛瓦,一定要来小桥流水的江南人家看看啊。
  
   2012年7月10日写于嘉兴南湖
   2012年7月17日改写于梁溪河畔

共 423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袭蓑衣,醉了江南;一把纸伞,等了千年;一曲渔歌,唱不完丝丝缕缕的江南情。在凤鸣心中,江南,是一个长梦,梦里,山色青碧,花絮纷飞,风声呢喃,雨丝缠绵,小桥蜿蜒……更有那粉墙瓦黛的美韵,如泼在远山上的淡淡的水墨,在文人吟哦的平平仄仄中,词的韵味恣意环峙,纵情了数千载的光阴,纯粹了俗世的浮华…… 行走在江南,看那水波之上,如飞的步履,优雅地走过了一载载的时光,留下了厚重的历史与文化。行走在江南,最爱是雨季,雨疏雨密,起起落落;雨打芭蕉,溅起点点涟漪,清清浅浅,感受那“杏花疏雨里,吹笛到天明。”的意境,声声探问,一场雨,湿了谁的清愁,瘦了谁的相思。行走在江南,看一眼那烟雨中的粉墙瓦黛,听一曲悠悠的江南丝竹,江南的雨声会唤醒你身上每一个沉睡的细胞,飞漾起无限的韵律。 行走在江南,便可依山观水,山是眉峰聚,水是眼波横,只为饱览那眉眼盈盈处的风光。行走在江南,除却山水,还可步入江南民居,抛却俗世的繁重,去感受江南水乡的恬淡生活。行走在江南,听过风声雨声,看过小桥流水,赏过花好月圆,此番簇拥江南,凤鸣将视线停驻在古老淳朴的民居上,那些沿河而建的江南民居,错落有致,色彩淡雅,极富美感。 在这篇散文中,凤鸣描写了江南典型民居的建筑结构、精巧的布局以及古朴雅致的风情,让不曾去过江南的人清晰地了解到,那些民居的建造年代,木质的结构,参差错落的屋顶,朴实素雅的形态,明快清雅的色调,家家石砌矮墙、绿树成荫;户户贴水而筑,临水而建……这就是凤鸣笔下的江南民居,笔墨之间,真是看不尽的古意幽幽,写不完的梦里水乡。不管岁月如何变迁,江南的粉墙黛瓦依然是中华文明千古凝聚的精华。 此篇《烟雨里的粉墙黛瓦》,作为凤鸣行走江南系列中的一篇散文,文本厚重,立意深远。每一次,阅读凤鸣先生的散文,身临其境的感觉十分曼妙;每一次,获悉他即将出行或人在旅途,总是会静静地期待着归来之后的精彩篇章,为流年添上精彩纷呈的一笔。 旅行是快乐的,更快乐的便是用生动曼妙的文字写出这种快乐,然后再与广大读者分享。凤鸣,便是一位体验快乐、书写快乐、分享快乐的人。他的文字娴熟、飘逸、俊朗,每一次落笔,都是那么的细腻,那些不经意间描摹的江南景致 在他的笔下充盈着恬淡与清雅,荡漾着旷达与意趣。在他的笔下,江南俨然是一轴素雅的水墨风光长卷,散发着温馨柔和,流淌着诗情画意。 这篇散文营造而出的意境有着古典的言简意远、朴拙幽深的情调。结尾处那一句“朋友,行走江南,体味江南文化,千万别错过粉墙黛瓦,一定要来小桥流水的江南人家看看啊。”升华了文本的主旨,强劲有力地表达了对江南人家的喜爱留恋之情。这篇散文,文笔娴熟,文风挺拔,是一篇很值得反复品味的上佳之作。倾情推荐!【编辑:纷飞的雪】【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207190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纷飞的雪        2012-07-18 16:35:38
  一袭蓑衣,醉了江南;一把纸伞,等了千年;一曲渔歌,唱不完丝丝缕缕的江南情。
   在凤鸣心中,江南,是一个长梦,梦里,山色青碧,花絮纷飞,风声呢喃,雨丝缠绵,小桥蜿蜒……更有那粉墙瓦黛的美韵,如泼在远山上的淡淡的水墨,在文人吟哦的平平仄仄中,词的韵味恣意环峙,纵情了数千载的光阴,纯粹了俗世的浮华……
只是女子,侍奉文字。
回复1 楼        文友:江凤鸣        2012-07-19 10:26:07
  谢谢飞雪的美按。这篇按语美轮美奂,本身就是一篇美丽的文字,我建议能够独立成篇,不要可惜了这些字字珠玑,行行美玉。我知道写下这些文字,要占用大块的时间,要花费大量的心思。同在江南,我晓得雪一向追求唯美。雪,凤鸣在太湖的这一边向你致意。恭祝夏安!
2 楼        文友:纷飞的雪        2012-07-18 16:36:54
  行走在江南,看那水波之上,如飞的步履,优雅地走过了一载载的时光,留下了厚重的历史与文化。
   行走在江南,最爱是雨季,雨疏雨密,起起落落;雨打芭蕉,溅起点点涟漪,清清浅浅,感受那“杏花疏雨里,吹笛到天明。”的意境,声声探问,一场雨,湿了谁的清愁,瘦了谁的相思。
   行走在江南,看一眼那烟雨中的粉墙瓦黛,听一曲悠悠的江南丝竹,江南的雨声会唤醒你身上每一个沉睡的细胞,飞漾起无限的韵律。
只是女子,侍奉文字。
回复2 楼        文友:江凤鸣        2012-07-19 10:33:21
  正如飞雪所说,行走江南,是一种美丽的体验。几十年来,我一直在江南行走,有走不完的青山,看不尽的碧水。那种梦里水乡的情结,让我停不下脚步,放不下手中的笔。江南不只是山明水秀,更多的是悠长文化的积淀。那些厚重的人文理念,那些生活的哲学精神,才是江南永久的魅力,才是江南青春不老的源泉。
3 楼        文友:纷飞的雪        2012-07-18 16:37:43
  行走在江南,便可依山观水,山是眉峰聚,水是眼波横,只为饱览那眉眼盈盈处的风光。
   行走在江南,除却山水,还可步入江南民居,抛却俗世的繁重,去感受江南水乡的恬淡生活。
   行走在江南,听过风声雨声,看过小桥流水,赏过花好月圆,此番簇拥江南,凤鸣将视线停驻在古老淳朴的民居上,那些沿河而建的江南民居,错落有致,色彩淡雅,极富美感。
只是女子,侍奉文字。
回复3 楼        文友:江凤鸣        2012-07-19 10:44:33
  这个夏天,不断的在太湖边上环湖行走,潺潺小溪,隐隐青山,山林尽头,竹林旁边,总有粉墙黛瓦的民居隐现。在七月的艳阳下,那样的黑白分明,分外养眼。抛开都市的喧嚣,远离钢筋水泥的森林。没有了人声鼎沸,没有了汽车的吵闹,一个人坐在香樟树下,远远的看这些小镇、古村,你会生出无限的遐思。在临水的树荫里,很静,静得听能听到自己的心跳。心开始没有了一丝杂陈,天也见不到一朵白云,这就是进入禅境了吧?真美!
4 楼        文友:纷飞的雪        2012-07-18 16:38:23
  在这篇散文中,凤鸣描写了江南典型民居的建筑结构、精巧的布局以及古朴雅致的风情,让不曾去过江南的人清晰地了解到,那些民居的建造年代,木质的结构,参差错落的屋顶,朴实素雅的形态,明快清雅的色调,家家石砌矮墙、绿树成荫;户户贴水而筑,临水而建……
   这就是凤鸣笔下的江南民居,笔墨之间,真是看不尽的古意幽幽,写不完的梦里水乡。不管岁月如何变迁,江南的粉墙黛瓦依然是中华文明千古凝聚的精华。
只是女子,侍奉文字。
回复4 楼        文友:江凤鸣        2012-07-19 10:54:59
  走进一家又一家的江南人家,看到的都是笑脸盈盈。好客的主人看着我左右端详,上下查看,放任的微笑不语。不晓得这个来自都市的家伙,到底看到了什么新奇。我原本以为乡下人都是泥腿子,不曾想上了年纪的老头、老太有着我不曾有的大学问。他们告诉我:江南民居黑白分明,是围棋的布局;大屋顶是个人字,马头墙岂止防火,更是与屋脊一起体现的是龙马精神;裸出地面的那块石敢当,为的是基础永固,声声不息。江南人家厚重的文化底蕴,让我吃惊。我忽然发现,自己几十年积累起来的一点文化知识,在这里成了一张白纸。
5 楼        文友:纷飞的雪        2012-07-18 16:39:19
  此篇《烟雨里的粉墙黛瓦》,作为凤鸣行走江南系列中的一篇散文,文本厚重,立意深远。
   每一次,阅读凤鸣先生的散文,身临其境的感觉十分曼妙;每一次,获悉他即将出行或人在旅途,总是会静静地期待着归来之后的精彩篇章,为流年添上精彩纷呈的一笔。
   旅行是快乐的,更快乐的便是用生动曼妙的文字写出这种快乐,然后再与广大读者分享。凤鸣,便是一位体验快乐、书写快乐、分享快乐的人。他的文字娴熟、飘逸、俊朗,每一次落笔,都是那么的细腻,那些不经意间描摹的江南景致 在他的笔下充盈着恬淡与清雅,荡漾着旷达与意趣。在他的笔下,江南俨然是一轴素雅的水墨风光长卷,散发着温馨柔和,流淌着诗情画意。
只是女子,侍奉文字。
回复5 楼        文友:江凤鸣        2012-07-19 11:28:28
  限于文字的篇幅,也限于缺乏足够的才气,这个夏天,三十几个日子的水乡行走,断断续续。我没有办法把它们都形成文字,文字总是不如眼前的风光美丽。我只是单纯的写了那些粉墙黛瓦,却不敢去涉及粉墙黛瓦周边的风情,那样我会刹不住笔。那些篱笆墙里的瓜菜与粉蝶,那些绕村小河里的短舸与情歌,那些在藕塘、莲荡里翻飞的蜻蜓和渔娘,那些隐在芦苇荻花深处的情侣和鸳鸯,还有桃园里那些和我一起采摘果实时,老爷爷、老阿婆的吴歌清唱:“乖娘又乖,姐又乖,吃娘捉个石灰满房筛,小阿奴奴拚得驮郎上床驮下地,两人合着一双鞋……”让我羞红了脸,他们却乐呵呵的。乡下人总是比城里人清纯坦荡。
6 楼        文友:纷飞的雪        2012-07-18 16:39:48
  这篇散文营造而出的意境有着古典的言简意远、朴拙幽深的情调。结尾处那一句“朋友,行走江南,体味江南文化,千万别错过粉墙黛瓦,一定要来小桥流水的江南人家看看啊。”升华了文本的主旨,强劲有力地表达了对江南人家的喜爱留恋之情。
   这篇散文,文笔娴熟,文风挺拔,是一篇很值得反复品味的上佳之作。倾情推荐!
只是女子,侍奉文字。
回复6 楼        文友:江凤鸣        2012-07-19 11:35:50
  明天,我将再次走进湖州,去与淳朴的山民采摘杨梅。我又将去农家做客,体验山里人家的快乐。湖州古称吴中、乌程,楚霸王项羽的八千江东子弟,就是清一色的乌程兵。我不晓得会看到什么,但一定是快乐的。
7 楼        文友:温柔小娴        2012-07-18 18:24:11
  先问候江老师,今晚读佳作。安好,江老师。
一个热爱文字而不靠文字过活又不甘平凡的伪小资,一个不断在文字中寻找自我完善自我的80后母亲。喜清宁,崇尚简单。
8 楼        文友:温柔小娴        2012-07-19 09:12:28
  江南,鱼米之乡,梦中的桃花源。生在北方,江南,永远是不可抵达的梦境。唯有在古诗词里领略江南美景的迷人风景。粉墙黛瓦,乌篷船、撑着油纸伞漫步在雨巷的姑娘,无数次,脑海里描绘着一幅又一幅关于江南的画卷。“兰烬落,屏上暗红蕉。闲梦江南梅熟日, 夜船吹笛雨萧萧。人语驿边桥” “梦入江南烟水路, 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 睡里消魂无说处,觉来惆怅消魂误”,江南的美,不仅仅只是在古诗词里,读江老师的文,再次领略粉墙黛瓦的江南风景。江老师用精练的语言细腻地写出了江南建筑的结构以及错落有致的江南民居,伴随文字,仿佛身临其境,乐而往返。这篇散文,不仅仅是语言的精练,后面蕴藏的是江南文化底蕴的深厚,读这样的文字,教人欣喜。佳作,欣赏了,问好江老师。
一个热爱文字而不靠文字过活又不甘平凡的伪小资,一个不断在文字中寻找自我完善自我的80后母亲。喜清宁,崇尚简单。
回复8 楼        文友:江凤鸣        2012-07-19 11:43:39
  谢谢小娴,写下如许清丽的文字。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行走江南,我觉得有一种使命感。因为城里现在有一批高文凭却没有文化的官,老百姓给他们起了绰号,叫“杨拆拆”、“胡拆拆”,他们走到哪里,就在哪里搞破坏,把古迹、文明全拆光,盖上火柴盒子和厂房,说是发展经济,却是在挖祖宗的根。城里拆完,他们一定会拆到乡下,因为狗改不了吃屎的冲动。所以,行走江南,写下眼前的景色,或许儿孙看了会说:哦,原来我们还曾经有过这样美好的家园。
9 楼        文友:逝水流年        2012-07-19 09:33:58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感谢您赐稿流年,祝创作愉快!
爱,是人世间最美好的相逢,用文字找寻红尘中相同的灵魂。
10 楼        文友:述而游客        2012-07-19 13:36:39
  清溪水巷,细雨斜风,亭台楼阁,吴语鸣莺。开你个玩笑:忘了临海古祠,栈桥碧波了?嫁出去的儿郎泼出去的水!
述而不作
回复10 楼        文友:江凤鸣        2012-07-19 15:43:12
  先生所说极是。江南的风情,美艳旖旎,犹如二八处子。河南人白居易离开后感叹:能不忆江南?陕西人韦庄更直白:游人只合江南老!江南本是母亲故里,阿拉久居江南,能不爱惜?我出生滨海,栈桥童稚,难忘齐鲁,常怀海岱,毕竟去时久远,唯有鸿爪鸟迹,怎敢随意着笔?凤鸣静待孔孟传人笔走龙神,涂抹成图,我当惠泉洗眼,以待妙笔。老哥,传语给那江楼老哥,请他莫辞辛劳,早日下笔,凤鸣江南遥望,待解相思。凤鸣谢过,顿首再拜。
共 11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