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大唐气象

精品 大唐气象 ————登封市唐庄乡新型城镇化建设全景扫描


作者:天真先生 童生,686.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5457发表时间:2012-07-24 15:12:38

大唐气象,不是为历史上的大唐王朝歌功颂德,而是为登封市的唐庄乡素描写意。写一个并不算富裕的乡镇,何以用这样大的口气和标题?亲,且听解题。
   大唐王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繁荣昌盛、万国来贺的封建朝代,也是一个光荣的时代。因此,在后来的国人心中,大唐气象,也就成了蓬勃发展、蒸蒸日上的象征。而困卧嵩山东麓千百年的唐庄,近年来突似睡狮猛醒,以财政收入在登封市排名落后的积弱积贫之乡,竟然鲤鱼跳龙门,一举成为郑州市合村并城示范镇,引来四面八方的瞩目和倾慕。这还不够,随着全球第三个、国内唯一的卫星地面标靶场在唐庄的建设,唐庄更是通过卫星引来世界各地“天眼”的关注。此外,更有镇区西部生态观光农业园区的锦绣铺展、镇区东部工业项目集中区的山岳耸峙,以及九龙潭文化旅游区的绚丽绽放,毫不夸张地说,今天的唐庄乡英姿勃发,无处不在彰显着皇皇大唐气象。更何况,唐庄乡在明、清时代,就叫大唐里,将这篇文章命名为大唐气象,也不乏历史依据。闲话少叙,即入正题。
   “唐庄模式”,让千年的丑小鸭变彩凤凰
   半个多月前,老表结婚,我去贺喜,走进唐庄,着实吃了一惊:昔日民房拥挤、街道脏乱的镇区,突然间不见了,代之而起的是一排排整齐耸立、崭新漂亮的商品楼房社区。社区之间是宽广平直的道路,道路两边是列队迎宾一样的高杆路灯和绿化带。尽管有的新建社区吊塔高耸,还在施工,但是,一个新型城镇的面貌格局,已经初具规模。不敢说是登封最好的镇区,却完全可以说是变化最大的镇区。本着昔日的印象,我赶到老表家所在的片区,却发现附近变化太大,无从辨识到底该从哪个巷道进入。打通电话询问,才知道老表已经搬家到镇区东南部的新市场。随即赶过去,发现新市场也是小区化,整整齐齐的楼房,横成排,竖成行,均为商住两用,一楼为商业门店,二、三楼为商户居住的套房。老表新房,是一套位于二楼的三室两厅居室,经过了简装修,宽敞素雅。大屏幕的平板电视,时尚的电视背景墙,硕大花盆里的观赏花草……哪一样,都不输于城里人。而房价,120多平方的面积,却只有10万出头,真是让城里人听了艳羡的吐血。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唐庄镇区的居民哪里还能叫“农民”?事实上,已经升格为标标准准的小城“市民”了。惊叹之余,也有许多问号浮出脑际。
   唐庄乡是出了名的穷乡,他们这样改天换地的“大整容”,整容资金从哪来?建设新城镇,就要拆掉老镇区,规模巨大的“大拆迁”,又怎样让镇区居民心甘情愿、风平浪静?尤其是拆迁,既是拆旧建新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城镇建设无法绕开的“第一关”。近年来,因为一些地方处理不当,拆迁事故频发,由此造成的上访案件更是层出不穷。拆迁,已经成了一些地方谈虎色变的敏感字眼儿。唐庄乡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又是怎样攻克这“第一关”的?……
   说到唐庄,我并不陌生。外婆家就是唐庄的,应该说,在我身上流淌的血液里有一半唐庄的基因。此外,父亲、我和儿子一家三代都是在唐庄二中上过学,应该说,我们整个家族都与唐庄关系密切,因此,对唐庄,我们也有着非同一般的感情。唐庄乡位于登封市东北部,辖区面积118平方公里,是登封市土地面积最大的一个乡镇。这也是唐庄乡与其他乡镇兄弟相比,唯一可以称的上“大哥”的地方。不过,土地面积虽大,却是除了镇区、张村等少数辖区外,绝大部分村组都处在深山区,山高田少,土地贫瘠,说是农业型乡镇,农业并不突出。工业底子薄,经济实力弱,堂堂一个土地面积大乡,说白了就是登封的一个“北大荒”。
   外婆家就在唐庄镇区。孩提时代,我就常跟着“回娘家”的母亲到唐庄,直至前年我的儿子在唐庄二中毕业,唐庄镇区的面貌都没多少改观。在我的印象里,唐庄就是许许多多老态龙钟的民房少气无力地聚集在一起,遗老遗少扎堆儿取暖似的。镇区没有宽敞的街道。许多街道都叫“拐儿”,实际发音是“管儿”,譬如校场管儿等。在我的理解就是街道又窄又弯,不足以叫街道叫道路,便只好叫“管儿”(拐儿)了。通过这些街道名字,便可以想象唐庄的面貌了。就是这样一个唐庄,突然之间,魔术般一个“大变脸”,由老态龙钟的老太太返老还童,变成一个面貌姣好的二八少女,怎能不让人吃惊?怎能不让我这个与唐庄颇多渊源的人感慨万千?
   近日,市文联组织的作家采风团,走进唐庄,唐庄乡党委、政府介绍了新型城镇化建设情况,才把我心中的“?”,一一捋直,变成一个个敬佩的“!”。
   新时期,新型城镇化建设在广大农村风起云涌,唐庄乡顺风扬帆,也开始了一场全面刷新农民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的系统升级改造。根据登封市一城三区四组团的总体规划,唐庄乡属于“卢唐组团”,紧邻登封产业集聚区,是未来登封市区扩容后的重要区块。借此有利条件,唐庄乡适时推出“合村并城”战略,在镇区3.6平方公里的范围内,高标准、高水平、高投入规划建设三个新型社区,即:中心社区、玉溪社区和张村社区,力争用3——5年的时间,把全乡27个行政村、10967户、4.2万人通过移民、搬迁等形式迁居到镇区居住生活。同时,把登封市产业集聚区的产业工人和家属,也引入唐庄镇区,最终实现唐庄群众及“新唐庄人”居住环境、公共服务、就业结构及消费方式四个城市化。
   经过一期拆迁建设,目前,已经累计投资1.5亿,建成扶贫示范社区四期工程,搬迁了花玉、扳倒井。范家门750户3200口人;投资2000万元的唐庄新市场也已经建成运营;投资1000万元完成了镇区中心街道的综合改造;投资120万元、全长1.2公里的镇区南环路已建成通车;占地1000亩、总建筑面积80万平方米的中心社区建设也已启动,到6月底已完成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新唐庄、新气象,已似芙蓉出水,醒目可见。
   走访中,我们了解到一个奇特现象:唐庄乡大规模的拆迁建设,不仅没有引起一起上访案件,竟然还出现了群众帮着乡政府做工作,协助拆迁的“异常”情况。拆迁过程中,镇区百姓车拉肩扛着家具行李,扶老携幼排成长龙,无怨无悔地离开自己的家园,那场景,一度感动的乡干部们热泪盈眶。即便是事后听说,我们也依然被深深感动。
   所以如此,归根结蒂还是因为唐庄乡坚持了三个“根本”和实现了三个“创新”。三个根本是:以维护群众利益为根本;以造福群众为根本;以依靠群众为根本。三个创新是:拆迁方式创新;土地利用创新;资金运作创新。用纯理论的文字来解释这些,显得枯燥和单调。我们还是用具体的小故事来说明问题吧。为了减少群众在拆迁中的震荡,乡里虽然财政困难,依然还是坚持先补偿后拆迁的原则。乡党委书记李建玮甚至亲自充当“会计”角色,反复跟房地产开发商算账,利用新社区的楼层向高空要群众的住房面积,增加单位土地面积的利用率,再用平面“富余”的土地及一楼门市房收益,回头贴补群众,不至于使贫困户拆了旧房,买不起新房。尽管这种资金运作的算法非常复杂,让我听了直晕。但是,这却是为群众算的“贴心账”,群众自然十分信服书记的“算计”。
   书记固然计算的精细,然而,开发商却不可能一下子支付足额的费用,乡政府财政又一向紧张,自然也是捉襟见肘。无奈,乡政府便发动领导干部为群众集资:书记、乡长等领导班子成员每人5万元,一般干部职工每人2万元,集中起来做群众的拆迁补贴。
   说到“集资”,又是一个敏感字眼。以往,一些地方和单位,往往是让群众集资,搞一些为领导脸上贴金的“面子工程”、“政绩工程”,结果招致怨声载道。中央因此三令五申,取缔各种名目的集资。而唐庄乡却是反过来,领导干部为群众集资——为群众改善住房、生活环境集资,为减少群众的拆迁损失集资,为保障群众的补偿利益集资……这样的集资,显然是以群众利益为根本的直接体现;这样的集资,自然也是必然受到群众的拥戴。
   拆迁中,一户群众为了多获得一些赔偿,连夜在宅基地前多栽了几棵树。情况反映到乡里,书记李建玮却带着自责的口气说:“我们没能让所有的群众都致富,个别群众想借着拆迁多得到些补偿,可以理解啊……”。仍然是在拆迁过程中,李建玮告诫乡干部说:“我们的拆迁必须依靠群众,依靠群众才能无往而不胜。遇到所谓的‘钉子户’,只能说明是我们的工作不到位。”基于这样的要求,乡干部深入拆迁户做工作时,全部是“带图作业”,让拆迁户在拆迁前,就通过新社区效果图和建设图纸,详细了解了自己将来住在什么社区什么楼房什么楼层什么户型,完全做到心里有数。实实在在看到了未来的居住、生活前景,又实实在在拿到了补偿补贴,还有谁愿意去做自己美好生活的“钉子户”呢?也正是乡领导干部这种爱民、亲民的情怀和依靠群众的工作方法,使唐庄乡的拆迁,真正变成一场全民积极参与的“群众运动”,使唐庄乡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得以快马加鞭领跑郑州,成为郑州市的合村并城示范镇。
   土地流转,改写农业新格局促进农村新型城镇化
   当一家一户的小生产模式越来越无法做大农业产业的时候;当传统农业中种粮收益越摊越薄成为“赔钱丫头”的时候;当农民抛弃祖辈厮守的土地开始大批进城务工的时候,土地流转,就成了新时期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土地流转,不是一个新字眼;土地流转,也不是唐庄的首创。然而,唐庄乡却把土地流转做实做活做出了精彩,做成了与当年小岗村相反相成、殊途同归的“新土地革命”,不仅优化了该乡的农业结构,还发展起了新兴的生态观光高效农业,成为郑州市土地流转工作的“状元”乡镇。
   为了彻底摘掉“农业穷乡”的帽子,变不利因素为有利条件,唐庄乡果断出手,大胆调整农业结构,充分利用山下平原村庄的联片土地,通过土地流转,由公司联片集中经营,重点发展高档蔬菜大棚、花卉、药材和名贵苗木种植等特色农业。截至2011年底,全乡已经流转土地万余亩,几乎占唐庄耕地面积的“半壁江山”。雅新园艺、嵩唐川农业生态项目先后落户唐庄。同时,拉长产业链,乡政府又在镇区东部的工业项目集中区里,引进正邦饲料等与农业有“亲密关系”的企业,让农产品不出唐庄即进行深加工增值,然后,再掉头服务于畜牧业,形成农业产业的良性“内循环”和“外循环”。
   就像一把手术刀,土地流转,不仅改变了农业结构,同时也悄然改变着农民的身份。昔日种田收粮的农民,走进了联片经营土地的农业型公司,成了拿工资的“农业工人”,无论月收入还是年收入都不低于城里的工人,更是远远高于自己种田的收入。因此,外地务工的农民也悄然回乡了。不离乡土,就能拿到不菲的务工收入,又何必远走他乡?
   农民流转了土地,农民走进了农业型公司,农民变成了“农业工人”,农民也就从村组分散走向了公司化集中。公司化的集中,又需要居住、生活的集中,自然,这种集中也为农村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了现实基础和组织化条件。
   如今,走进唐庄的生态农业片区,徜徉在长藤交织的绿色廊道下,放眼望去,高档大棚一垄垄盛夏堆雪;绿树鲜花掩映如画,置身其中,哪里还有传统农业的影子,完全就是一个巨大的新型农业公园。假如赶在盛花季节,进入3000亩的金银花种植基地,微风中,紫色的花海波澜一层层荡向远方,那种独特的花香更是美酒一般,让人扑鼻即醉,只想久久沉浸其中,不愿离身。如果再乘兴登高,俯瞰山中,1.1万亩的核桃,更是水漫金山似的绿涌群峰,气势磅礴,令人震撼。累了,便就近走进深山里的“农家乐”庄园,看看1200年的核桃王,然后坐在核桃树荫下,沐着习习山风,品尝一下山里的风味,你会情不自禁地感叹唐庄已经把农业绘成了画、酿成了酒!有了这样的“图画”和“美酒”,唐庄又怎么会不迷人、不醉客呢?
   工业强乡,安上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经济发动机”
   无工不富。唐庄乡是工业弱乡,自然也就成了财政穷乡。穷到什么地步呢?举例说明:乡里做个旅游业发展规划,120万元的规划费,竟拖了三年都没有交齐。乡政府痛定思痛,决心补上唐庄这块“短板”,强力发展工业项目,真正实现工业强乡。
   唐庄乡自然资源丰富,东北部的山区富藏铁矿石、铝石、硅石等矿产资源,具有发展工、矿业的良好基础。唐庄乡的工业落后,也并不是没有厂矿企业。而是这些企业,多是小打小闹、私挖乱采的小矿洞,既不成气候,又破坏环境。山里的群众介绍:由于山体破坏严重,很长一段时间里,山间道路的尘土有半尺多厚,他们每次下山,总要先脱掉鞋袜,光脚踏进尘土里,下山后,在路边的小河里洗洗脚,穿上鞋袜,再到镇区或其他地方办事。回山的时候,依然“如法炮制”,脱掉鞋袜走山路,回到家里再洗脚穿鞋袜。这还不算,小矿里流出的污水,顺着山势流到临市新密的李湾水库,造成污染,新密因此年年在两会上提交提案,要求唐庄治理污染源。再说乡里一枝独秀的大企业——发祥铝业,论规模固然算得上是乡里的“巨无霸”,可人家只是“贵客”级的企业,在你的地盘却不是你家的人,属于市里引进的港资企业,每年可以为市里创利税6000余万元,却对唐庄的财政毫无贡献,反而把污染和矛盾留给了唐庄。针对这种现状,唐庄乡党委、政府决定:一边关停小矿洞,治理环境污染,一边合并组建规模企业和选上节能减排项目。决心下定,即重拳出击,一举取缔小矿洞、小磁选厂等50多家。滑稽的是,一些被取缔的小矿主,反过来却告乡政府破坏环境。乡政府不为所动,坚定推进“工业强乡”战略,全力优选项目和招商引资,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强化服务意识,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效率,坚持“零障碍,立刻办”的工作方法,全力以赴推进大项目建设。
   关停了小矿洞,治理好投资环境,效果迅速显现,很快引资建设起大铁厂,既严格遵循采一块矿山,恢复一块植被的发展模式,同时,又延伸生产链条,由单纯采铁矿石到加工精铁粉,仅一个厂就年处理矿石120万吨,收入达5000多万元。接着,利用发祥铝业的铝水,引资一亿元,配套建设源祥铝业,通过一道道新工艺,变铝水为铝锭,变铝锭为铝棒,变铝棒为铝板,变铝板为铝箔。既有效控制了污染,又拉长了增值空间。不久,又引入全国最大的矿石精选企业——东大矿业,2009年投产,当年就上交利税300万元,次年,即进行企业升级,拿到10项国家专利,使该企业达到年选精矿20万吨的能力……目前,唐庄乡共引进项目20个,其中,河南东大矿业、锦鸿铝业、荣胜硅业、宇海铁矿等一批规模以上的企业都相继入驻唐庄。
   为进一步扩大企业编队,壮大工业经济,唐庄乡再出大手笔,在镇区东部规划出面积2000余亩、可以容纳30家以上规模企业的工业项目集中区。工业集中区吹响“集结号”不久,即进驻企业3家,占地300余亩,又为唐庄创造就业岗位2500个,势头可谓迅猛。由此可以想见,不久的将来,唐庄乡巨大的“工业舰队”便会在这里完成整编,然后,向着预定的经济深海列阵出征。
   在启动工业这一经济发动机的同时,唐庄乡根据自身的地理、交通、人文、环境等条件,全面统筹规划,确立了“工业化打基础,产业化富群众,专业化促提升,城镇化树形象,服务化创和谐”的发展思路,并围绕这一思路,对一、二、三产业进行重新布局,再次整合土地资源,把全乡划分为五个产业片区。即:镇区东部的工业项目集中区;镇区西部的生态观光农业园区;九龙潭文化旅游片区;依托中国唯一的卫星地面标靶场设立的地质和航天科普教育片区;镇区的三产服务片区。五个产业片区,就是五个产业方阵。如今唐庄的五个产业方阵,恰似五个产业航母战斗群,正以排山倒海、气吞山河之势,向着美好的明天乘风破浪、一往无前的挺进!
   朝阳出海,光彩万丈!这就是唐庄的今天,这就是大唐的气象!

共 6214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作者以自己亲身经历和感受,讲述了一个社会主义新型农村的情况。唐庄的变化,一是党的新农村政策的策略好,二是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高,三是有一帮真打实干的基层领导,一群愿意为农民、为农村走向富强,甘于奉献的人民公仆。唐庄的变化,也体现了社会主义的科学发展观,在农村工作中的真正落实。唐庄的变化,也是中国农村走向新型,农民走向新型的一个典范。愿更多的唐庄,展现在中国广大的农村天地里。欣赏佳作,欢迎朋友继续赐稿江山文学。推荐读者朋友阅读品赏。【编辑:桐疏枝寒】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207242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桐疏枝寒        2012-07-24 15:14:00
  欣赏一篇反映中国农村和农民生活及变化的优秀佳作。问候朋友,遥祝创作愉快。
回复1 楼        文友:天真先生        2012-07-24 16:46:11
  感谢编辑、评论,问好桐疏枝寒。
2 楼        文友:铁禾        2012-07-25 23:55:57
  话说我们国度,还是正从好的一面走去.
铁禾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