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时事聚焦】漫谈大学生起薪不如农民工并非知识贬值

编辑推荐 【时事聚焦】漫谈大学生起薪不如农民工并非知识贬值


作者:空中飞 榜眼,24615.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914发表时间:2012-07-31 16:07:27

【江山·时事聚焦】报道:有关大学生就业与收入的数据再度引发人们关注:清华大学研究机构披露,2011年大学应届毕业生69%起薪不到2000元。另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1年外出农民工月均收入首次突破2000元大关,达2049元。虽然大学生与农民工是不同的两类人群,职业也没有贵贱之分,但是,“大学生收入不如农民工”这一现象还是值得我们反思(7月29日新华网)。之所以受观注,主要涉及到读书有没有用的话题。有网友说:“山西广灵的小刘读了大学,在大城市找不到工作,只好回家乡卖肉,而只读了初中的同乡小唐一下学就直接开始卖肉,两人收入当然差距不小,小刘一天半边猪都卖不完,而小唐一天卖一头猪还收早班”。单从这一方面相比,确实读书没有用。没有人敢于否认,“书中自有黄金屋”的时代早已远去。相反,在全社会教育普及,尤其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大学生早非昔日“天之骄子”。可再怎么说,大学生身上花费的时间成本、物力成本太大了,如若再“得不偿失”,对改善现实境遇难有直接帮助,就会有更多的网民参与议论。
   近年来,就业难已成困扰广大学子的普遍问题,为什么呢?因为大学设置的课程,很多脱离了社会需求。尤其是培养出来的大学生,理论强动手能力差,还缺少吃苦耐劳精神,在岗位供大于求的现实情况下,就注定了刚入职的大学生工资不会高。如果是所学专业不对口,哪怕你工作几年,也不见得会高于熟练农民工的工资。厂矿企业行管岗位研发部门毕竟有限,大部分都是要下车间工作。有些企业单位是计件制工资,如车工,才去的大学生新手,很多会车出废品,而那些工作了几年的农民熟练工就不会有这种情况,两相比较工资就差别很大,这样的工薪状况确实存在。
   农民工身价越来越高,一方面反映用工难的问题,劳动力成本水涨船高;另一方面说明现在的农民工素质也得到大幅提高。比如在江西,为提高农民工的素质,政府也想了很多实招,开展各种免费技能培训等,让农民工在生产一线岗位的竞争力大大提高。而作为大学毕业生,虽然受过高等教育,但刚走出校门,不少人无一技之长,在生产一线岗位与有一定技能的农民工相比,肯定没什么优势甚至还是劣势,但这并不能就说是知识贬值造成的,大学生可以通过工作实践,利用自己的知识优势,在公司管理、技术攻关等更高层次的岗位上,体现自身的价值,因此二者没有太大的可比性。
   很多农民的孩子都愿意读职校,而不愿意上大学。职校虽然只是中专学历,但学费少,毕业出来不愁找工作。现在中专生成了“香饽饽”很受企业单位欢迎。因为他们在校就学的是专业技能,本身就掌握了二至三项过硬的本领,通过在校的实践与半年的单位实习,毕业就是熟练工,有的还是多面手,很快就能成为车间的骨干。20岁的小王是太原重型机械集团公司技工学校的学生。刚毕业就在一家中日合资企业找到了工作。凭着扎实的专业知识,他从基础的流水线操作工做起,后成为公司技术部的维修工。现在小王每个月能拿6千多元,2010年、2011年连续两年还被评为“公司优秀员工”。女孩小张和小王是同一个技校毕业的校友,学的是计算机程序设计。还没毕业,她就被富士康(太原)科技园接受了,签订就业合同。从操作员到程序设计员,由于工作很出色,不到两年很快升职经理助理,小张现在月薪已达7千元。
   中专学生为什么抢手供不应求?一是技工学校他们利用企业资源,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以生产车间作为实践教学的课堂和顶岗实习的场所,通过开放式办学、“订单式”培训的方式,提高毕业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二是在专业设置上依据市场行情来定,缺什么人才就培养什么人才。由于针对性强,学生热身之后,能够很快学以致用。反观大学生的教育,之所以毕业不好找工作,主要是高校课程设置有问题,贴近市场不够,没有考虑人才市场的需求。再加上大学生对于工作有很高的期望值,刚开始工作就想拿到高工资。在试用期间,接受不了低工资待遇,往往是干上一月就放弃不干了。
   只有亲自置身就业大军中,才知道现实的残酷。农民工和大学生谁挣得多?要看具体情况不能一概而论,如果说广灵的小刘一毕业,就能找到一个好单位,恰恰与自己所学的自动控制专业知识相符合,他与一个农民工同时进厂,工资肯定要比农民工高上二个挡次以上,你能说读书无用吗?然而,很多大学生毕业后,不是找不到工作,就是找到工作单位也专业不对口。就象小刘一样,参加了很多招聘会,投了不下几十份简历,但最后都石沉大海,更多的时候连个面试的机会都没有。找了两个月,没有一家瞧的起,不是工资低,就是工作环境不好,没办法要生存,毕业后他只好将简历寄放在人才市场,被迫回乡卖猪肉,有人说是一个笑话,其实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小刘比同乡小唐多读七年书,结果学的一肚子理论知识没有用武之地,卖肉用不上等于白学了。他重打锣鼓另开张,对于一个新手卖肉,没有熟人困难不小。一是操刀割肉不熟练,二是没有老客户光顾,当然收入就低,怎么也比不上同乡在市场卖了七年猪肉的老手,什么人都认识他。小唐在市场摸爬滚打七年,现在每天能净赚二百多元,虽然每天早晨要起早,但下午下班也很早,不到3点钟就可以收工。而且工作得心应手,收入稳定,职业没有任何风险。凭自己的劳动报酬,在当地早以买了商品房,娶妻生子,小日子过的很快活。而小刘除了多一点书本理论知识,揣着学校发的本科文凭加上各种证书外,其它一无所有,他自己也感到很失落。耗费了青春不说,还多花费了父母十多万辛苦钱,背负着整个家庭的希翼和梦想,现实却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而“知识改变命运”曾经振奋无数寒门学子的口号,如今对他来说似乎已成为一种奢望。
   公众对“大学生工资不如农民工”进行宣泄,不过是对教育本身的不满。其实农民工的工资高于大学生也没有什么不可以,在美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其蓝领的工资,很多情况下本身就是高于白领的,那高于大学生起薪也就不足为奇。我不认为读书无用知识在贬值,不然“神九”能飞天,“蛟龙号”载人潜水器能下潜七千米的海底吗?作为大学生,能幸运的把所学的知识用上是最好的,这才能体现你的才能,否则,收入不如农民工就不奇怪。凡是科技含量较高的企业,即使没有工作经验,不少用人单位还是愿意招聘一些学历较高、学习能力强、有发展潜力的大学生,入用后薪酬都很高,只是用人的需求量很少,岗位竟争非常激烈。
   随着我国大学普及率的提高,大学生就业越来越难,大学生就业起薪也越来越低,这是不争的事实。现在中国的人口红利期已过去,造成了劳动力短缺,有些单位要招收有一技之长的蓝领农民工,比大学生起薪还高确实有,而且很多单位都是这样,招聘单位都要求应聘者需要有工作经历和一定的工作技能,而这恰恰是刚毕业的大学生所不具备的。高等学校不可能教授大学生这些实用技术,企业这边又渴望招收的新人能够立即上岗填补用工空缺,所以对于大学生而言,高薪农民工的岗位也只能让他们望而却步,一般也只好从最普通的工种干起,起薪自然就差不多。偶尔有单位不需要工作经历的,招的也是储备干部,一般底薪也只2千元左右。在不少招聘单位眼里,大学生与农民工视为等同,无论是工作岗位还是薪酬待遇都差不多。这就造成读书没用论又老调开始重弹。
   是金子,在什么地方都能发光,如果你真有本事,哪怕目前薪水不如农民工,我相信,只要你肯放下身段,坦然面对,不用多久,你还是会有机会超越农民工,因为你的发展空间肯定比农民工大,这是不容怀疑的。一般几年后多数大学生会凭借较好的知识素质和学习能力,获得更好的薪酬和发展机会,起薪相同但并不代表起点相同。由于知识水平不同,对于肯吃苦爱学习的大学生来说,往往很快就能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和产品研发的带头人,而这些是多数农民工无法做到和可以比拟的,几年后大学生超越农民工的收入就会有明显的区别。如果你在大学没有学到真本领,只是混了个毕业文凭,来到工厂后又自视清高瞧不起人,小事不愿做,大事又做不好,这样下去,收入永远不如勤勤恳恳的农民工这也很正常。有些学生以为拿着大学文凭,就意味着高薪白领工作,这是不切实际的,这样想的话还不如学一门技能可靠。上了大学,就要努力培养自己外语、计算机、逻辑沟通等方面的能力,这样才能在人才市场上体现价值。另一方面就企业而言,肯定是按照能力、岗位、业绩来定薪酬,学历并非主要依据。
   其实,有关大学生工资不如农民工的讨论早已有之。在就业岗位僧多粥少的情况下,部分大学生工资低于经验丰富、技术熟练、从事苦脏累工作的农民工并不少见。这并不能说明大学生工资低于农民工,就是知识在贬值,只能说明我国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存在严重的失衡。由于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和产业梯级转移的滞后,导致了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实质上是人才结构、产业结构的问题,并非人才贬值。网上就“怎样看大学生收入不如农民工”展开评论,有的认为怪大学生择业挑三拣四,都想往国家行政机关、事业单位、高薪行业扎堆,有的怨国家扶持大学生就业的门路不宽办法不多,都有一定的道理,我认为除了结构失衡以外,崇尚拜金主义的中国高等教育体制,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罪魁祸首”。
   高校为了“圈钱”,学校规格越升越高,可教学质量越来越低。更严重的是盲目的扩招与就业渠道极不匹配,导致社会上本科生与农民抢饭碗已不再是新闻。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的状况愈加严重,这就好比工厂生产与销售脱节,库存产品必然大量积压,工厂最终的命运不是亏损就是破产。高校“生产”大学生也是同样道理,如果高校办学宗旨的潜台词只剩下“圈钱”二字,培养人才没有实质性的与市场接轨,那离真正意义上的“大学生=农民工”时代,也就为期不远了。大学生找不到工作,与“教师混课时,学生混学分”有很大的关系,很多高校出现老师与学生一起应付上课的现象。试问,这样的老师,能教出有价值的东西吗?这样的学生,能学到真知吗?一旦走上工作岗位如何胜任工作?老师不负责任、学生自我放逐,再加上大学课程设置脱离现实,难怪用人单位常常埋怨当今的大学生眼高手低,宁愿招农民工,还可以节省一笔岗位技能培训费,也不愿招大学生。
   现在大学生仿佛成了廉价的白菜,有的人为了积累工作经验,甚至声称不要工资。在这种语境中,“读书无用论”抬头自然难免。平心而论,如果大学生学非所用,读书又确实很“无用”。仿佛如魔咒一样,每隔一段时间,“读书无用论”就会盘旋在人们的头顶,令人纠结而无奈。读书无用论是一个富有感染力的悲情文本,它每每出现,总会或多或少引发人们的共鸣。要想彻底改变这种状况,避免知识贬值的重新抬头,政府部门应该多策并举,提振人们的信心,为贫寒子弟提供更加公平的就业环境,来为读书有用正名。
   国家要尽快调整产业结构,变中国制造为中国智造、中国创造。尽量让适龄劳动者都能找到适合自己能力的工作岗位,保证每个人能根据自己的劳动贡献,分享社会发展的成果,实现自己的劳动价值。对于高校教育课程的设置,不能几年一成不变,也要象技校那样,紧跟时代变化进行调整。农民工起薪高于大学生工资的信号,已经向大学教育敲响了警钟。只有紧跟社会需求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在社会上才有用武之地。对于大学生而言,应该理性地看待大学生起薪与农民工收入趋同问题,这也是一种劳动价值的正常回归,不必妄自菲薄,更不要产生“知识贬值”的思想。接受高等教育依然是提升一个人社会竞争力的重要条件,国家既需要高层次创新人才,也需要大批有文化、有知识、能将先进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高素质普通劳动者。所以,我们不应把焦点放在大学生和农民工的收入孰高孰低,毕竟劳动有分工职业无贵贱,都是国家不可缺少的人才。希望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放平心态,避免浮躁急功近利,从基层做起,扎扎实实工作,唯有提高自己的实际工作能力,将来自然会有一片广阔的天地。
   (2012-07-2918:35:40)

共 476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大学生与农民工的就业与工资待遇出现了反差,这与社会的需求有关,同时也反应出了我国大学校园的课程设置有些不合理,许多大学生所学知识到社会上无用武之地。另外,这与大学生的眼高手低现象有关,这些大学生应该放下架子,从最底层做起,扎实工作,练就一身本领,这样才会有一片广阔的天地。【编辑:月下笛声】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铁禾        2012-08-01 00:00:02
  用脑与用体力,价格能比么.
铁禾
2 楼        文友:月下笛声        2012-08-04 12:50:44
  哈哈,看到山西广灵,笛声感觉蛮亲切的。是的,家乡的确有这样的现象,不知道是人才的流失,还是教育的失败。
让文字融入生活!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