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时事聚焦】恩施状元游街秀场面恢宏折射扭曲价值观

精品 【时事聚焦】恩施状元游街秀场面恢宏折射扭曲价值观


作者:空中飞 榜眼,24615.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891发表时间:2012-08-06 19:09:12

【江山·时事聚焦】报道:4名身穿校服的小伙子合力扛起一块大幅“喜报”,一名胸戴大红花的男生穿过天窗站立在一辆黑色轿车中,紧随其后的是数十人组成的腰鼓队,闹市区行人纷纷驻足围观。日前,一则“恩施高考状元游街”的微博引起网友围观,媒体记者从湖北来凤县高级中学校长周曼那里得到了证实(8月3日人民网)。炒作高考状元现象的出现,与我们社会上根深蒂固的偏重学历的人才观、偏重应试的教育观、偏重考试的教育评价观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今的高考状元,形成了一条利益链,成为学校、教辅机构、企业家争相追捧的“香饽饽”。这不,分数公布的当天,来凤县高级中学就用轿车载着高考状元杨元同学游街作秀,唯恐别人不知道,并配以鼓乐队渲染气氛,有网友一针见血的指出:小伙子们抬着的不是喜报,是赤裸裸地利益。轿车载的不是状元,而是活生生的“摇钱树”。
   本来教育部早就明文规定,不得宣传炒作高考状元,然而不少地方却放任各方宣传、炒作,甚至有地方政府、教育部门对考生、学校施以重奖,无非是为了彰显政绩、打造形象。每到这个时候,在全国各地就会产生成百上千个状元,对状元们表示兴趣的高校,培养状元的母校,嗅到机会商家,还有当地政府部门推波助澜的参与,媒体娱乐化的错误引导,和希望孩子能成为状元的父母们炽热的目光,于是状元秀也就一年更比一年火爆。
   6月25日,湖北恩施来凤县高级中学校长周曼,得知本校杨元以668分的高考成绩,成为全县以及施恩市的理科状元后,迅速组织全校师生开展庆祝活动。雇请腰鼓队,用借来的轿车载着杨元,在几百名师生的欢呼声中,浩浩荡荡的集体游街庆祝,使来凤中学出了状元一时传遍大街小巷家喻户晓。杨元同学从一名普通的高中生,一下子转变成了妇孺皆知的“明星”,高分让他拥有了鲜花、掌声、名校。从成为“高考状元”那一刻起,就变成了祖国未来的花朵、栋梁之才,一个平凡的学生,立马变成了镁光灯下的佼佼者,从此沦为学校鼓吹教育政绩的金字“招牌”。学校宣传的目的,并不是为了状元本身,而是为学校自己造势,秀的是高考的成绩,秀的是学校的政绩,让大家都知道来凤中校的教学水平如何高,通过这一秀,就能招来更多优质生源。
   热炒“高考状元”的背后,归根结底是商业利益可以捞得好处,是应试教育的衍生现象。针对网民的质疑,校长周曼回应:“参加状元游街庆祝活动的数百名师生,多是自发参与的”。如果说是师生自愿的上街庆祝,那旁人是无话可说。毕竟这是有利无弊的好事,何乐而不为呢,应该支持。可事实并不是这么会事儿,不但学校出钱请乐队,而且各班的班主任早就在黑板上通知学生:“学校今日组织活动统一上街集体搞庆祝”。显然这次状元游街,既不是状元个人发起,也不是师生们自觉的行动,而是学校缜密导演的创意“广告”,这出隆重大戏,自然不是校方在随意乱花钱,不仅展示了教育政绩,更可以从未来的学生身上加倍收回,无疑堪称精明的商业策划。
   尽管教育界不少人士都在呼吁,希望不炒作状元,不炒作高分学生。我们遗憾地看到,似乎没有人能改变这样的局面。时下,炒作高考状元之风愈演愈烈,不单是在学校张贴状元榜,还有拜状元照的。据媒体报道从6月28日下午开始,一组名为“人大附中学生雨中拜状元”的图片出现在网络上。照片上,一名身穿白底红条人大附中校服的中学生,冲着操场边摆放的两张大头照鞠躬,大头照上两个主人公,分别是今年北京高考文理状元韩牧岑和李泽。一名同学告诉记者:“这是每年的惯例,只要学校出了市状元就会摆照片,没有就不摆。”只不过没有恩施的影响大,来凤中学完全是大张旗鼓的公开炒作,我的地盘我做主,根本无所顾忌,显然已将炒作状元发挥到了淋漓尽致。
   虽然状元的产生,学校功不可没,但作为培养栋梁的园地,还是少些铜臭味的好。与游街相比,不如踏踏实实地教书育人,切合实际地推广状元学习经验。高考状元之所以能够取得优异成绩,背后肯定存在一定的必然因素。适度地反映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如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精神面貌、对待挫折的态度以及其他经验之谈等,对后来者及其他未成年人都是一种启迪或借鉴。高考成绩突出的考生确实有值得学习借鉴之处,也能对其他学生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可以在学校举行坐谈,让状元向学友介绍自己的学习心德与体会是完全可以的,可以为未成年人树立学习的榜样,起到积极作用,但根本没有必要去大街上刻意进行炒作。
   学校以高考状元为噱头,在大街上表演,为的是吸引眼球为教育政绩“抬轿”,这迎合大家对分数崇拜的畸形心理,其弊端深远。产生高考状元炒作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希望家长对培养“状元”学校的追捧,继而演变为如今愈演愈烈的“择校风”和扶摇直上的“择校费”。这种对应试教育的强化和唯分数论的评判方式,最后损害的还是孩子们接受公平教育的权益,也使得我们的教育越来越功利化。其实,高考状元不一定是绝对的优胜者,不一定是大学的佼佼者,更不一定是未来的“职场状元”。一份调查报告表明,“所有的杰出企业家中,没有一位是高考状元;学术领域,中国两院院士、长江学者等名单中,也少有出现高考状元的名字;杰出政治家中,同样罕有高考状元”。从某种程度上说,炒作高考状元就是在阻挠教育改革前进的步伐,就是在拖中国发展与强盛的后腿。
   有考试就必然有“状元”,但这却不意味着高调炒作是应该的、合理的。教育的目的并不是高考状元,就必然是被特殊照顾的群体,而对其他学生则可以不闻不问;教育应当是培养具有优秀道德情操、独立思考能力、丰富科学知识的全面发展的人才。教育不是制造供人炒作的对象,更不是制造“分数的囚徒”。再说高考状元只能证明中学这个阶段不错,并不意味着大学优秀,也不能证明今后前程似锦。正如网友陈尧所说:“绝大多数高考状元都是刚刚成年的少男少女,心智尚未完全成熟,面对蜂拥而来的鲜花、掌声和利益,恐怕很难做到气定神闲,甚至可能产生一些不良的心理暗示,这才是最令人担忧的问题”。
   高考状元的诞生带着许多偶然性,单凭一张试卷来评价一个学生12年的学习成绩,评价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显然是不公平、不科学、不合理的。热炒的背后,主要是有许多利益纠葛。状元及第光宗耀祖古往今来皆是如此,然而今天的状元却嬗变为他人“贴金、吸金”的对象,状元也从一个教育产物,演变为一种拥有完整利益链条的“状元经济”。在现实利益的驱动下,有些状元收获了少则几万多则数十万元的现金奖励和各种荣誉,学校则提高了社会知名度,为日后“抢”优质生源打下基础。教辅机构则借“名人”上位,聘请状元做形象代言人,从而赚得“荷包鼓鼓”。而企业家捐资助学虽然付出了金钱,却收获了“关注教育、热心公益”的光环。于是大家各取所需,状元经济的虚火越烧越旺,温度越来越高。它是应试教育的持续发酵,也是素质教育的彻底沦陷。
   当前,炒作高考状元确实已经成了很庸俗的社会现象,应该降降温了。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竞争中,淡化对功名的盲目追逐,以纾解考生的重负,尤为重要。事实上高考这种选拔标准,虽有缺陷,但却是公平选拔的次优方式。当它的指挥棒效应愈演愈烈,势必带来错位的“高考膜拜”。而“唯状元是举”,则会使学生们选择人生的道路变得很窄,所以降温是当务之急。如何给状元经济降温?同样是湖北,武汉做的比较好。今年武汉市教育主管部门提前给各城区和学校打了招呼,有些城区和学校还作出了保密承诺,此举是为了防止状元被炒作,引发学校间攀比,让择校之风愈演愈烈。对状元实行隐身,不过度渲染的举措,很多家长拍手叫好。不过按常规,状元多半出在优质学校。我认为:“想状元完全隐身也不可能,要彻底根治炒作状元现象,一是教育主管部门应尽快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让更多的学生都能上好学校。二是改革高考制度,打破现在的单一评价体系,建立多元评价系统。
   过分炒作状元,会导致已经偏失的价值标准愈加失衡。特别是对青少年,会造成“唯分数论”的错误认知,不利于我国教育的长期健康发展,不利于培养综合素质全面的人才,长远来说会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后劲和前景。面对愈演愈烈的“状元热”,禁止炒作状元,或许只是一种无奈的权宜之计。在看似平等的分数线背后,往往有着许多让人深深叹息的东西。如果说成功者只是处于金字塔尖的少数状元,岂不意味大量落榜生乃至考上一般院校的学子都成了“失败者”?如果一场高考让大多数教育对象都成了失败者,这样的教育自然是不值得提倡的。炒作状元,使中国教育被一步一步引入惟分数论的歧途,让越来越多的家庭、学生不堪重负。好在武汉的新举措很给力,他们屏蔽了文理科前十名考生的成绩,单独通知考生进行冷处理。禁止中学利用状元进行宣传,叫停高校比拼奖学金抢状元的行为,严禁政府动用财政资金重奖高考奖元,对违规者将严惩不贷。这是对教育上的人才评价机制的纠偏,更为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营造好的氛围,应给予肯定。武汉教育改革的成功实践,得到全体师生的一致好评,也得到社会的广泛赞誉,这一做法值得推广。我们期待更多地方能跟上这样的脚步,素质教育的观念才能更加深入人心。
   高考状元乘车巡游,是功利的教育体系在作怪,在教育功利化的大背景下,有多恢宏的庆祝场面,所折射的便是多扭曲的教育价值观。状元游街秀只是学校用来演戏的道具,这块金字招牌是学校“扩大再生产”的一笔重要本钱。当分数决定一切,当千呼万唤出不来的个性化素质教育,不能为每个学生铺就千姿百态的成长之路,教育部禁炒高考状元将永远只是一纸空文。只要高考的成绩直接决定大学的选择甚至以后的道路,那么高考状元就永远具有挥之不去的魔力,就会成为家长、学校、商家追逐的对象欲罢不能。对于高考只是一场入学考试,耗费如此大的资源去追逐“状元”,不仅仅是资源的浪费,而且很容易形成“所谓一考定终身”的不良风气。希望政府教育部门深刻反思,加大改革力度,重塑素质教育的形象。具体的做法就是让教学、招生、考试真正分离,把集中在政府手中的考试权、招生权、配置权交出来。否则,状元游街的戏码或将继续上演。希望社会和公众应该给状元一个平静、安宁、自然的生活环境,让教育回归本真,淡化状元不跟风炒作。希望学校对学生进行理性的开导,破除状元迷信论,让状元走下神坛,使学生对状元的认识回归到理性的轨道上来,只有这样才能走出状元炒作的漩涡,将扭曲的教育价值观正过来。
   (2012-08-0401:47:00)

共 419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高考状元,个人欢喜,父母脸上有光,学校、政府也不同程度沾上了荣誉的光环,实在是喜事儿一件。但耗资过度大肆庆贺讲排场,就失去了本身的意义,而直接与经济利益挂上了钩,这当是一个学子的悲哀,违背了教育理念与教育的初衷。作者针对恩施状元游街秀的火红场面,集多方言论,分析利弊,表明自身的观点,进行有力的抨击,并通过其它校区对高考状元冷处理的办法,给予大力的赞赏和支持。两相对比,直指要害,引人深思,发人深省!【编辑:冰煌雪舞】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208070010】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冰煌雪舞        2012-08-06 19:10:43
  任何一个学校,能出一个高考状元,都是一件天大的喜事,这不仅是对学校管理方式的认可,也是对老师教学方法的一种肯定,对提升学校知名度,提高后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必将有很大作用。学校利用状元来宣传下学校,来鼓舞下后来者,这是谁都能理解的,但却无需过多渲染,更不能加入太多功利因素,迷惑了状元,这有些得不偿失,出一个高考状元不容易,但要让状元成长为顶尖人才更不容易。
作品见于《新民晚报》、《羊城晚报》《小小说选刊》《短篇小说》《青年教师》《椰城》《青少年与法》《深圳警察》《燕赵都市报》《北方作家》《做人与处世》《考试与招生》等全国各级报刊!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