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逝水流年*杂文』处世之道二则

精品 『逝水流年*杂文』处世之道二则


作者:飞燕飘零 举人,4052.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218发表时间:2012-08-07 22:13:51

1.人有所求,有所不求
   人有所求,当求的心、安、理、德这四个字!
   人有心则会用心办事情;人有心就会处事慎言慎行,不会粗言大声加于他人。凡是有心的人,行使着自己的本分,观察着他人的言语,辨别着他人的行为,心中自然而然的会有一个尺度来衡量着身边的人和事。
   当然,这里的有心指的是存好心,并非是逆指存坏心去谋害他人,当是损人不利己的行为。
   人有所求,应当求安的心态,则会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生活。生活成一种怡然自得,安适的环境和悠然自得的心态。
   人求得平安,平安就是福。平平安安的生活是老少皆宜的生活向往。求平安便是求得健康的另外一种注解。人吃五谷杂粮,不免会和病痛打交道,多半不喜欢生病的人们还是希望自己平安健康点好。
   当然,这里的安并非是安逸享乐,不劳所获的生活。不劳者不知柴米油盐的贵,生活艰辛的历练才可以使得勤劳的人收获更安稳的生活。
   人求一个理字则可以以理服人,人们常说凡事辩不过一个理字;人有理则与人相处不会激言相对,争得面红耳赤,有理的人会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理字说出口,他人听得合情合理,万般皆拗不过一个理字,理字旁边天王道。
   当然这里的理并非是叫人求得歪理邪说,扭曲真理,而是告诉我们要做一个明辨是非的人。
   人求德,则平行端正,让人不由的心生敬佩;人有德之后,则谈吐举止间透露着一种修行,这种修行会从无形间散发出自己的人格魅力。从古至今来看,历代德行高尚的人都有着不同常人的人格魅力。
   孔子的德行修养从他的儒家思想和弟子万千便可以看出来,有这样崇高思想的人才教授出后来的一系列的国家栋梁以及流传百世的孔子之道。像是毛主席曾经那句舍小家为大家的崇高思想,有了这样的高品德、坚定信念才使得毛主席带领全中国解放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周恩来总理在生活、工作都有着令人钦佩不已的品德,从他外交出访外国受欢迎的程度来看周围的人夹道欢迎,就知道周恩来的人格魅力已经不仅仅是被国人所折服,更是让外国友人们深深的敬佩,周总理逝世后外国也下半旗致哀。
   这样的德行是真正正真的将会令自己身边的人不由自主的佩服你,从而信任你的为人,让人信任自己实际上就是证明了自己品性的人格魅力。
   以德服人,让人服的是什么。就是人所求来的品正言端的德行,这种始于言外,表于举止的儒家思想正是传承了一种令人德由心生的鸣状。
   人有所不求,定当不求危、虎、作、猖!
   人不求危害他人,以正其心,这样又说道上面我们所要求的德上面去了,因为有德行的人是不会去危害别人的,这两个是相辅相成的。
   若人求得了危害他人的心,那么到时候会造成我们不情愿看到的后果。之前一段时间新闻上做报道的某学校一个连环杀人的案件,一名穷凶极恶的歹徒残忍的杀害了8名学生,这造成的痛苦悲伤简直可以用惨绝人寰这几个字来形容。这就是那些求得了危害他人心态去报复了这个社会,像这样的人伤害了别人失去生命的同时又伤害了自己的亲人,损人又害己。
   人不求虎头蛇尾的办事情,做事情要认认真真的,兢兢业业。这是对别人更是对自己的负责。一个人如果做事情虎头蛇尾,则容易令人对其产生不信任感,不信任直接导致的结果便是我们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诚信信誉度,这不仅对生活更是对工作有着极大的影响。所以千万莫要求得虎头蛇尾做事情!
   人不求惺惺作态,假惺惺的人很容易让跟自己相处的人渐渐和自己产生疏远,甚至厌恶的感觉。一个人在生活圈子里面难免会遇到各式各样的人,如果不拿出真诚来对待自己的朋友,只是一味的虚伪做作,披着虚假的外衣出现在朋友的面前,总有一天会失去所谓的真正意义上的朋友。再美的谎言都会有被揭穿的一天,更何况是本来就是虚伪十足的话语,更容易被揭穿!
   人不求猖狂,这类人也是在人际关系中被讨厌的一种人。人有时候适当的狂妄是可以理解的,那是某些狂妄的人有了令他们狂妄的资本值得他们自己去狂妄。但是,与其不同的是猖狂有着另外一层意思,狂妄而放肆是猖狂的注解。既是狂妄又没有礼数,对待他人没有礼貌,在不同的场合若都是以这种面目对待他人的话,那就是再优秀的人也会被人在心中大打折扣吧!
   所以人当有所求,当有所不求!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生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是出自《论语?卫灵公》的一段经典妙语之一。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指: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切勿强加给别人。
   自从新时代的科技产品手机问世以来,手机短信的不断泛滥使得一些不法运营商开始开发起了非正当的短信市场,欲要从中谋取暴利。
   于是乎我们的手机常常收到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消息,类似于以下这样的消息,常常令人哭笑不得。
   妇女节之际,出门在外的我收到到朋友发送的关于母亲节的:“祝您的母亲健康美丽,笑口常开,合家幸福,如果您将此消息转发给9个您的朋友,您的母亲将会一直幸福快乐,如果不发的话那将倒霉一整年。末了,还来一句发吧,我也是被朋友逼得!”
   关于节日庆典的:“福星高照吹满园,四方各神来庇护,家事样样顺心,合家美满团团圆圆,请将此消息转发给你最好的5个朋友,你将会事业兴旺,家庭幸福,如果不发的话你将会被瘟神缠着,事事不顺心。末了,还是老话一句,发吧我也是被逼的!”
   显而易见的是收到消息的人并不喜欢这样的消息,甚至有些愤怒,无奈的当下毅然决然的还是举起了手中的手机,键盘敲击着,不大一会儿将此消息转发给别人。于是乎,消息一轮接一轮的传递下去,到了很多人的手里,这究竟是祝福呢还是红色炸弹呢?如果不断重复着这样的行为,那么这种恶性循环下去的消息轮流机制始终将会形成一股不良的社会风气。
   既然是朋友的话又怎么会将这样的消息转发给自己的朋友呢?我每每收到这样的消息,都会将他弃之一旁,从来不会转发给我的朋友,消息到此为止,在我的手上终止了再次循环。
   虽然仅仅只是一条莫名发来的消息,我们司空见惯了,但是从感性的角度出发,这是一种对朋友的无视友情。也许是为了自己的亲人或者是自己不被消息中的“诅咒”恶意重伤,但是却从另外一方面很可能伤害到了自己的朋友。
   正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样的道理相信很多人都能明白,自己不好的又何必强加给别人呢?若是从理性来看这样的消息是没有任何的科学根据的,纯粹是无稽之谈,但还是有不少人会继续接力下去,拿着接力棒传递着这“神圣”的消息。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是指自己不希望他人对待自己的言行,自己也不要去用这种言行对待他人。正所谓,“冤冤相报何时了”,这一次他发这样的消息给你,下一次你又回敬这样的消息给他,来来回回既气了自己的身体又伤了双方的和气,那又是何苦呢?
   人与人相处贵在于真诚,心灵坦诚,乐于助人的人善于广结良缘,而心胸豁达的人更是交友广泛,人缘极佳。善意的言语会让彼此之间更赤诚相见,情感延伸;恶意的言语却可以招致人情淡薄,彼此之间架起一道鸿沟来,心灵有了阻隔,这样的友谊会长久吗?人们即便嘴上可能不发表任何的意见,就此将心中的不满压下来,然后再借着一口气再传递到千千万万的人手中,这个时侯其实心里已经愤愤不平起来。
   “我与你既是好友,为何又要将这些不好的言论发给我?”朋友圈子的无奈叹息声连带着他们脸上的丝丝怒意,无不告诉着别人他们真的很生气。
   自从拥有手机以来,我时不时的会收到这样那样的“威逼利诱”型的消息,学会了一笑置之的心态收放自如着,虽然一开始会对这样的消息主人气愤着,但是静下心来便也是释怀了。
   蔚然成风的这种消息传播的迅速是始料未及的,前所未有的“恶意中伤”夹杂着“威逼利诱”的软硬兼施,已经让很多人都迷失了双眼,困惑在这样的大氛围之下难以拔腿。
   “既然是朋友的话就不应该发这样的消息,正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并且你是读书之人还会相信这种无稽之谈?”每每收到消息我会很真心实意的委劝一句:“如果我收到这样的消息,我是决不会发给你的,因为你是我的朋友。”
   往后曾经发给过消息的朋友们没有再次携带着“红色炸弹”出现在我的手机收件箱中,并且他们很真诚的侃侃而谈着:“我也这么觉得,以后再也不发这种消息了!”看着大会儿懊恼的表情,似乎是对曾经的“幼稚”举动感到一份羞愧,但那事情已成过往,从现在开始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至理名言记在心中,他会对将来的人生有着很强而有力的指导作用。
   儒家五常“仁义礼智信”简明扼要的阐述了如何对待好友的至情至性的态度,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的融洽相处才是更好的促进彼此情意增进相互友谊的情感信条。
   其实我所讲述的不光只是手机短信的事情,我们可以将他延伸到其他方面来,凡事讲求一个心安理得,如若自己都不希望别人加注在自己身上的不好的行为举止和不好的事情,那么自己又何必加注在他人身上呢?
   高俅高太尉曾经落魄时候遭受到了极大的屈辱和歧视,等自己功成名就之后将这些曾经加注在自己身上的痛全部都还给了那些伤害自己的人,并且还将罪恶之手又伸向了别人,多少无辜的人受罪。他就是将己所不欲强行归结在别人身上,施予他人,残害了多少无辜的忠良和善良的黎民百姓,真是令他人苦不堪言啊!
   由此可见“己所不欲,施予他人”会遭来多少的悲剧发生,让人无法估计,只是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了那一幕幕的惨烈景象就是因为人们摒弃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才遭致的后果。
   被恶意中伤的自己会气愤;被恶意陷害的自己会咬牙切齿;被摧残的心灵会受到痛苦的折磨;已经是这样了,自己身先士卒着已经知道了这些不好的东西会给自己带来不好的结果,如果再凭着一股怨气将这些东西又加注给别人,那么同样的别人也会受到这样的对待,后果还是不堪设想的。
   人为什么要不断的相互叫着劲呢?稍稍停留一下,放慢自己的脚步,定下心来看着这些事情,自己所遭受的不好已经伤害了自己,请放手,莫再将这样的不好投递给别人,因为你所不能承受的痛楚同样也是他人所不能承受的苦痛。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共 405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两则处世之道,都有着异曲同工之处,都在告诫人们弘扬真、善、美,摒弃假、恶、丑。在有所求和有所不求中完善个体的人格塑造,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标杆下创造人性的辉煌。两则处世之道,都是传统文化中的精髓,都是生活中的路标,作者将具体的实例,某类切肤之痛,给我们解答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人生啊!一路走来,要一路思考,才能将心、安、理、德安置在一个平衡的角落。举起两则处世的旗帜,解除走极端的形态,是作者的用心,愿阅读者明白。问好作者,此文说理清晰,可为一个迷惑者指路,可收纲举目张之效。【编辑:别有洞天】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208110019】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别有洞天        2012-08-07 23:16:28
  两则处世之道,都有着异曲同工之处,都在告诫人们弘扬真、善、美,摒弃假、恶、丑。在有所求和有所不求中完善个体的人格塑造,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标杆下创造人性的辉煌。
2 楼        文友:别有洞天        2012-08-07 23:17:22
  两则处世之道,都是传统文化中的精髓,都是生活中的路标,作者将具体的实例,某类切肤之痛,给我们解答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人生啊!一路走来,要一路思考,才能将心、安、理、德安置在一个平衡的角落。
3 楼        文友:别有洞天        2012-08-07 23:18:02
  举起两则处世的旗帜,解除走极端的形态,是作者的用心,愿阅读者明白。问好作者,此文说理清晰,可为一个迷惑者指路,可收纲举目张之效。
4 楼        文友:逝水流年        2012-08-11 13:18:30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感谢您赐稿流年,祝创作愉快!
爱,是人世间最美好的相逢,用文字找寻红尘中相同的灵魂。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