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江南烟雨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江南散文】走在汉江边上

精品 【江南散文】走在汉江边上


作者:孤子游侠 童生,801.6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892发表时间:2012-08-09 22:28:39
摘要:母亲一样的河流。

“腾”的一声, 一条鱼刺破平静的水面飞跃而出,思绪像泛起的波纹一样传向远方,这是我再次见到汉江时的感受。曾经无数次地来回于架在汉江上空的月湖桥上,在眼光的上升与下落之间,极目的是两边夹岸的斜坡端着一条并不宽阔的河流伸向远方。汉江,她太荒凉了,两边的树此时早已只剩下一副枯灰的骨架,褪去的江水裸露出灰黄的肌肤,岸边最浓的绿意不过是坡上一些稀稀疏疏的蔬菜所奉献的。她太温柔了,在这里纵使伫立百年也不到骇人的大风大浪,江水只是浅笑着露出小小的酒窝默默流向远方,一头握着历史,一头展望未来。江汉就这样横亘着镶嵌在大地上,吐纳千万年的光景。
   江汉也称汉水,古时又称沔水,与长江、黄河、淮河一起称为“江河淮汉”,她发源于陕西省西南部的汉中市,全长超过1500千米,曾经在历史上激荡风云的大汉王朝跟汉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关于汉江更多的地理水文知识,我就不甚了解了,也无意搬弄那许多历史资料挪为己用。我所熟悉并常常见到的江汉在武汉,是汉江中很短的一段,从武汉船院到龙王庙,坐公交不过二三十分钟的车程。
   有了这些悸动的情思,我决定去汉江边走走,说罢就动身了。
   在这个冬天寒冷的时节,我去了龙王庙,因为汉江在此处与长江汇合,她融入长江化作一条巨龙,滋养了整个中华民族。站在这与汉江亲密接触,就像站在汉江历史的风口浪尖上,回望她的生生不息,本来狭窄的江道在这里瞬间变得豁大苍茫起来,心境也跟着豁然开朗起来。
   龙王庙有“三镇福地”之说,关于龙王庙的由来有一个传说:古时候,江汉与长江交汇处有一条恶龙,要过往船只奉送祭品,否则闹得鸡犬不宁,当地百姓苦不堪言。大禹治水时期,有一位白果老仙制服了蛟龙,给百姓消除了祸患,当地百姓感谢神明的保佑,便建了一个庙,供上禹王和龙王的神龛,每年祭祀祈福,香火不断。
   其实,我在龙王庙并没有看到庙,只是些供游人行走观望的走廊,最接近寺庙的建筑在马路另一边的龙王庙公园,那里有一座龙王阁,龙王阁也算得上气势磅礴,高估摸有二十几米,共分3层,每层左右两边有不少朱红色的圆柱支撑着,绿瓦,微翘的角檐,加上各种颜色交错的额墙,颇有古代宫殿的风采,只是这漆色很新,显然有新修的痕迹,所以严格意义上讲,龙王庙并非庙,但有没有真正的庙似乎并没有那么重要了,因为人们对神明的敬畏还在,对物通人和的美好生活的期待一直都在。
   当年,李斯随秦始皇游历来到此地时,站在这里苍茫四顾,感慨万千留下一段石刻:“天下水府一十八处,龙王庙下行有水府,此处最佳,李斯刻石于此。”由此可见汉江的源远流长,汉江因历史而绵远悠长,历史因汉江而丰富多彩。
   我下了台阶,来到汉江的身旁,一股夹着腥味的风便扑面而来,风算不上凛冽,吹得人神清气爽,我便散着步子,任由它漫漶开来。行走在江边上,汉江与长江交汇处就看得更加真切了,来自长江的水流与来自汉江的水流不时搅在一起碰撞出点点浪花,水上流动的褶皱与平静的江面泾渭分明,汉江在此处还是那样的温柔,见不到她狂野的喜悦。
   汉江即使在投入长江的怀抱时依旧那样宁静,像陶渊明身上流淌出的血液。其实,汉江的外面是很繁华的,外面的沿江大道有“天下第一街”的汉正街,那儿每天车流如织,人影如梭,连马路路面都被轧出了不少裂缝,繁华程度自不必多说,可汉江是不与这些搅和的,她用一道围墙就将繁华斩断,她想陪伴的只是清风明月,隔世的落寞却演绎了另一种万世繁华。
   汉江与长江相隔咫尺,境况却如相隔天涯,比起长江,她太寂寥了。长江边有专门修建的“两江四堤八林带,火树银花不夜天”的江滩,随着长江的蜿蜒绵延超过万米,还有多条大桥飞跨两岸,吸引着无数人的眼光与脚步。而与汉江有关的景点,龙王庙怕是唯一的了,还是有些沾长江的光,但这在汉江看来,从来都是一副无所谓的样子。不管外面的世界如何绚烂,她依旧只是日日夜夜川流不息,如母亲一样默默奉献出自己的乳汁喂养两岸的人民,即使乳房干瘪只剩两岸的枯萎与荒凉也毫无怨言,长江固然让人骄傲,但汉江更值得我们歌颂!
   江水不时与岸边亲吻发出“啪啪”的声响,踽踽独行在汉江边上,我似乎听到了来自远古的脚步声,铿锵有力却凄迷彷徨,我想,那脚步上依托的一定是颗伟大的灵魂。屈原在被楚怀王流放汉北时,曾来过此地,他在流放途中彷徨的脚步声在这响起过,也许一千多年前,屈原正站在我脚下的这方土地上,思绪万千地低吟着“乘鄂渚而反顾兮,欸秋冬之绪风”(《涉江》),几个断断续续哒哒的声响,带我穿越古今。如长江水般浩浩汤汤的一颗赤子之心,与之相伴的竟是永生的孤苦与落寞,我多心疼,可无济于事。不知是汉江该庆幸,拥有过如此伟大的灵魂,还是屈原该庆幸,立足过如此清净的天地。
   站在交汇处望远方,东南方的蛇山和东西方的龟山依稀可见。“天下第一楼”黄鹤楼就坐落在蛇山,即使文豪如李白,惊人如崔颢也醉在他的怀里,他依山傍水,在江畔风雨中屹立千年,成为文人乃至中国文化中一个不大不小的丰碑。而龟山下的古琴台则奏响了伯牙子期的一曲高山流水,孕育出的情谊如灼灼明月般明耀了江城乃至精神世界的天空,流咏万世。自古以来,山因水的环绕而显得沉稳刚毅,水因山的矗立而显得灵动飘逸,人因山水的品格而显得聪慧大度。在汉江,人杰地灵的道理被诠释得淋漓尽致。
   就像人一样,再温和也有暴怒的时候,汉江也是如此。1931年,这里发生过一场罕见的洪灾,水位达到28.28米,大水让江城街道泡了两个月,死亡逾三万人,后来也发生过特大的洪灾。1954年、1998年的洪灾与1931年的洪水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但伤害远远没有那次惨重,这都得益于党和国家的重视与支持,还有勤劳勇敢的人民,大家众志成城,抗洪救灾,修筑工事,改善了环境。如今,这里龟蛇锁江,大桥飞架,千帆竞渡,江水放歌,风清月明,白云齐飞的景象让险点变成了景点,这里的人民都变成了守护汉江的龙王。
   为了求天地人和谐共处,当地人特用五色石为水神及抗洪英烈们立碑以永志。五色石从下至上依次代表水、木、火、土、金,颜色从下至上依次为黑、青、瓦红、灰、白。其中第二层为龙头龟身的石雕,当地有“摸龟头百病走”的说法,所以来访的游客缺啥摸啥就可以补啥,这在龙王庙的《水府碑志》里可以得到明证。
   在江水边露出的用铁链连起来排列得整整齐齐的水泥块和风干的尘土上,一位老人在慢步行走,在汉江里,一位老人戴着橙色的头巾慢慢游泳,再加上两岸的灰黄与冷寂,汉江显得古老而沧桑。
   离江岸不远处,一条鱼跃出水面,然后扑通一声回归大江,一切因为这个小精灵一次跳动的音符被盘活了起来,我看着它,像是给一段古老的历史注入了一场鲜活的青春,汉江又重新汲满了乳汁,准备孕育一个又一个的英才,哺育一代又一代的人民,书写一段又一段的历史。
  

共 270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文化色彩浓郁的叙述性散文,从历史文化、周边景色、时代的变迁以及作者自身对于汉江的热爱,多个层面将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汉江,采用白描的手法,展现在读者的面前。文中作者用第三人称“她”来形容汉江,可见作者对于汉江的感情,编者私自揣测,在作者的内心,汉江的水已如同流淌在作者身体里的血液,对作者而言,汉江已是那养育了自己的亲人。文章引古搏今,娓娓道来,结合神话故事,读来既生动有趣,又厚重深远。结尾对于老人与鱼跃水面的描写,可谓点睛之笔,抒发了作者对于汉江,对于未来的美好展望,深化了文章的主题。不失为一篇上乘佳作,推荐共赏!——无影【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20910001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共 0 条 0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