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指间微凉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指间散文】妈妈!我好累

编辑推荐 【指间散文】妈妈!我好累


作者:湘西青竹 秀才,2666.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974发表时间:2012-08-17 16:59:04

妈妈!我好累……
   这是一个农村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发自内心深处的呼唤,这不仅仅是他一个人的心声,这是二十一世纪少年儿童的共同心声,也是他们这一代的共同愿望,他们感觉生活和学习实在是太累了,但是又苦于一点办法也没有,只能按照家长的要求机械的去完成所谓的生存技能,为今后的前途奠定基础。
   耳听着这声发自一代少年的呼唤,告诉我们作为父母和教育者,我们的教育方法和目的是否正确,同时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是否应该引起重视,应该认真思索一下对于今后的教育,我们该去怎样面对未来的人才培养,这是每一个父母和教育者应尽的责任。
   国家教育部三令五申的要求,提倡减轻小学生书包重的负担,要让新世纪的少年儿童享受童年的欢乐,这项政策的颁布真不失为一项明智的决策,然而在减轻负担的过程中又出现了一系列比书包重的更多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无疑又给我们的少年增加更大的负担。
   众所周知“望子成龙”是每一个家长的心愿,在国家提倡减轻负担的同时,我们是否看到另一现象的萌芽和蔓延,那就是一些家长不问青红皂白,不管兴趣爱好,大多是家长的一厢情愿,还美其名曰说是为孩子铺设一条“金光大道”让孩子们按照他们的心愿和意识去完成那个违心的学习,这样是否就能朔造出一个新世纪的有用之才,就能真的学到所谓的一技之长,就能成为人们所瞩目的科学家,艺术家之类的名人,这个谁也不敢下此结论,因为某些潜在动力是要经过挖掘才能闪耀其光芒的,不过这只能是在一少数部分人,甚至是极少数个别人,而大部分人的智力都将在学习中展现。这里面包含了他们的兴趣,爱好,以及对事物的观察,研究和探索的执着性,是多方面的原因所构成的,所以我们不能单凭意愿去把自身的欢乐建立在孩子的身心痛苦之上,这样即使成功了,成功的里面也隐藏着我们不道德的行为。
   我们可以做一个假设,假若我们的孩子他的兴趣是学习书法,并在此显现出他独特的天赋,而家长却没有发现他的特长,硬是把孩子拉到学习音乐上,结果失败了,可是孩子的书法却成功了,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孩子的兴趣,不是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他成功了。当然光有兴趣也是不行的,关键是我们一定要遵循教育原则,尊重孩子的选择,只要选择是正确的,我们就应该给予支持和鼓励!
   在减轻小学生书包重的同时,我们要看到这个问题的本质所在,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现在的小学生他们的书包确实轻了,书本也没有原来的厚了,知识的难度也降低了,这一切好像已经达到了愿望和目的,应该大功告成了!然而我们是否知道这个表象的后面还隐藏着更大的危险,在减负的同时,一些家长盲目听信一些媒体的宣传,同时也为了捆住自己的孩子,要孩子练习许多的特技,硬是把一个好好的孩子,弄成一个小老头似的,每天看到所谓的辅导老师就头疼,他们害怕放学,因为放学回家还要完成许多的课外辅导资料,星期六,星期天成了孩子们永远游渡不完的苦海,于是他们没有感受到一点乐趣。
   他们害怕上补习班,对那些太多的学习感觉心悸,什么奥数班,舞蹈班,书画班,乐器音乐班,唉!真是五花八门,他们每天从早上六点一直忙到晚上九点,中间只有两个小时的休息,就这样天天如此,怎不让人头痛啊!是谁也受不了。面对这样加压式的教育,弄得孩子们惶恐不安。这样长期下去,不但不能使孩子练好特技,相反使孩子产生“特技”恐慌症,谈补习而色变,每天垂头丧气,连走路都在想某个节拍的运用,睡梦中演绎着一个又一个噩梦,弄得孩子们身心俱疲,无精打采,对该学习的课程反而失去了信心,缺乏精力,每天在惶恐中度日……
   我们试想这样下去是帮助孩子吗?是对孩子的爱吗?孩子们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能有前途吗?这样做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发育和健康吗?回答是非常明确的,这样的教育方式,不但对孩子没有帮助,反而适得其反,因为这不是爱,这是一种变态的教育心理,是对少年儿童身心的严重摧残,是不道德的行为!
   如果让这样的教育方式继续蔓延下去,那么我们的教育到底是成功还是失败,不言而喻,问题是明摆着的,这不仅仅是某个单项的失败,而是有可能导致一代人的延误,要真这样,问题就大了,我们谁也负不起这个责任,所以我们千万不能掉以轻心。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是刻不容缓的,我们应该亡羊补牢,好好地想想今后的教育,不断的研究和探索新的教育理念,因材施教,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实施教育,培养出新世纪的合格人才。
   教育的目的是如何培养人才,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我们首先应该遵循教育原则,循序渐进,千万不能揠苗助长,这样不仅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相反有可能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我们的教育就会得不偿失,功亏一篑,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少年儿童应该有自己欢乐的童年,不能因某种特技和特长而剥夺他们天真的童趣,这样做是不是显得我们太自私了,面对孩子们的学习我们应该怎样正确认识和理解孩子们的“累”如何走出这个误区,是值得我们深思的大问题,只有解决好这个问题,才能有效促进人才的培养。
   回顾过去,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当年的小学生,他们经过了“十年浩劫”的洗礼,在学习期间没有得到很好的学习机会,在老师想管又不敢管的岁月里合着“半工半读”一起走过了少年时代,可以说没有学到太多的知识,这是那一代人无法弥补的遗憾!但是他们的少年时代是幸福,有趣和充满欢乐的!
   那时的学生,不像现在,每天放学后,一批同龄人,赶着家里的猪,牛,羊,鸭到野外放牧,他们一边放牧,一边砍柴,在劳动中享受乐趣,累了,小伙伴们便在一起嬉戏打闹,玩游戏,讲故事,三个一伙,五个一群,围在一起,一堆小石子,几根小木棍除了他们游戏的朋友,大家就地在山上寻找一块较大的石板,画上棋盘,便在“打山”棋,“金木水火土”中酣战不休。一堆泥巴可以捏出许多栩栩如生的小泥人和各种小动物。还可以用泥巴做炮,大家比臂力,在用力扳炮中寻乐,有时因用力过猛,泥巴溅得大家满身满脸,大家互望着彼此滑稽可笑的摸样而哈哈大笑。
   到了秋天自己动手做风筝,削陀螺,看谁做得风筝漂亮,飞得高,看谁的陀螺转圈最多,既锻炼了身体又开发了智力,真可谓是一举两得,他们就在这无边的童趣中长大。
   是啊!这才叫童趣,这才叫妙趣横生,这才叫天真无邪,这才叫无忧无虑……
   试看今天的小学生,他们有的是堆成山的作业,上不完的补习,一个又一个家长的要求,一份又一份长辈的心愿,压得他们直不起腰,喘不过气来,每天精神不振,死气沉沉,一个十来岁少年的眼神,犹如一个小老头般成熟,他们的心智或许有了“少年老成”的感觉,可是他们缺乏生气,缺乏欣欣向荣,蓬勃向上的生机,这样的少年将来长大了是否就是我们理想中的“人才”是否就是能担当起重任的栋梁,我想这个问题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那么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办?我们是否应该设身处地的为孩子们想一想,改变一下我们的教育方式,遵循教育原则,循序渐进的教育孩子,不断地学习和探索,吸取先进的教育理念,寻找出一条适合孩子健康成长的教育方法,努力为孩子创设自由空间,让孩子们在欢乐中学习,兴趣里成长,还他们一个真实有趣,充满欢乐的童年!
  
  

共 288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论点鲜明,论据客观,逻辑清晰,实为一篇很好的议论文。最好是每一个论点都能有一个具体的实例,那就更加的好了。很不错的文章。【凝石头】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穿连衣裙的萝莉        2012-08-17 18:49:32
  我曾经在一个补习班教画画 有个孩子很不情愿 而她母亲却对我们骄傲的说 等一下他儿子还要去学钢琴呢
   那一瞬间 我忽然觉得心酸 那个孩子除了无奈和顺从 没有任何话语 我知道 画画结束都9点了 现在的孩子 远没有我们以前的童年快乐
2 楼        文友:疏帘        2012-08-17 19:56:24
  有利必有弊。
冷暖自知
3 楼        文友:荷青        2012-08-17 20:42:50
  很深入的解读,分析到位,问候老友,最近状态不好,致歉!
喜欢文字,用文字诠释生活!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