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江南烟雨 >> 短篇 >> 作品赏析 >> 【江南赏析】正是春好时

精品 【江南赏析】正是春好时


作者:yan_1982 童生,506.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581发表时间:2012-08-21 08:43:19

正是春好时
   ——《浣溪沙》鉴赏
   浣溪沙
   李清照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沈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
   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棉。黄昏疏雨湿秋千。
  
   注解:
   寒食:节令名,清明节前一天,相传起于晋文公悼介子推之事,以介子推抱木焚死,就定于是日禁火寒食。
   袅:柔长貌。
   山枕:枕头,古之枕多以木、瓷为之,中凹,形似山。
   花钿:发钗,嵌金之花状,头饰。
   斗草:古代以花草相赛之民俗游戏。又名斗百草。
  
   李清照于宋神宗元丰七年出生于一个官宦人家,其父李格非是进士出身,在朝廷为官,地位并不低,而且是当时著名的学者、文学家,又是苏东坡的学生。其母亦是名门闺秀,善文学。李清照青少年时代生活于这样一个条件优裕又富于文化氛围的家庭,使她有了喜文爱墨、游冶溪塘、吟风弄月的雅兴。其早期作品韵调优美,语言清丽含蓄,感情婉转、缠绵、细腻,但题材较为狭窄,限于闺情相思之类。
   这首词即为作者早年所作,以白描手法写了熏香、花钿、斗草、秋草等典型的少女时代的事物,借以抒发作者爱春惜春却又留春不住的伤感之情。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沈水袅残烟。”起句交代了创作的时间,正是柔暖醉人时节,一派春光疏淡骀荡,让人不得不想到江淹《别赋》中的“闺中风暖,陌上草熏”来,而“寒食天”又将时间范围进一步缩小,界定在寒食节前后,想必此时已是暮春了。词人并不象别人那样继续铺陈暮春景色如何,却将笔触转移到闺帏之中。精致的香炉里散出来的轻烟袅袅娜娜,馥郁沉水的芳香弥漫着整间屋子,熏得人易醉。这两句看似是写春光的宜人,春闺的美好。却有一股氤氲氛围笼罩闺中,透着静谧、温馨和淡淡的忧愁。“梦回山枕隐花钿”句实则词人自叙,写自己清晨初醒,凝妆完毕,仍睡眼惺忪,见暮春氤氲之气浓浓地笼罩闺中,加之沉香熏人,便又和衣而卧,斜倚枕上,重温好梦。词人并没有描绘主人公的动作、容貌、言语,而是通过写梦和花钿将自己睡眼惺忪的慵懒之态、袅柔之形跃然读者眼前。另一方面也可反映出词人当时生活的安闲适意。上片以“淡荡春光”为衬底,侧重描绘了室内景致。其实词人采用的是倒叙,前两句为第三句词人初醒后的所见所感。与“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有异曲同工之妙。
   “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棉。”词至下片,女词人的视线已经挪于室外。时节已是寒食,而海燕却经春未归,外边那些妇人正热闹地斗草嬉戏。词人独自闺中,一天一天细数日子,可见盼望海燕归来之心、惜春留春之意何其切也。而外面的欢笑不断与室内的静默又形成鲜明地对比,以别人之欢映衬自己之寂寞。可以想见,女词人此时此刻该是何等伤感。江梅花期已过,杨柳棉絮飘飞,春已过半,惜春又留春不住,叹春之情油然而生,无奈之态栩然。这两句对仗工整,既有动态,更有细微的心理活动,极尽工巧之妙。最后一句“黄昏疏雨湿秋千”带读者进入一个遐思不尽的境界,让人回味无穷。日近黄昏,暮春细雨稀疏,将女词人最喜欢的秋千洒湿。词人未提及自己,却将少女春日心中的满怀伤感和无奈浸透其中。欲言“春愁”而不说,通过秋千道出了万缕愁绪。更让读者感到寂寞、愁怨。
   这首词以物写人,以景写情,抒写细腻,不直言明说,而是通过优雅、含蓄的笔触,去描述十分典型的外物形象和意境,从中再渗出细腻而幽深的心态,把春日少女的姿态和内心世界表现得淋漓尽致,有“无我之境”的妙趣。这是与女词人的身世及其所具有的细腻的才思分不开的。
  
   《海人谣》鉴赏
  
   海人谣
   王建
   海人无家海里住,采珠役象为岁赋。
   恶波横天山塞路,未央宫中常满库。
  
   注解:
   海人:常潜海底的劳动者。
   役象:海南出象,采珠人使象作为纳税的交通工具。
   山塞路:言陆运之苦。
  
   王建门第衰微,在“从军走马十三年”(《别杨校书》)后,离开军队,寓居咸阳乡间,过着“终日忧衣食”(《原上新居十三首》)的生活。他一生沉沦下僚,生活贫困,因而有机会接触社会现实,了解人民疾苦,写出大量优秀的乐府诗。
   此篇即为古题乐府。以“海人”为描写对象,运用写实的笔法再现了中唐时期处于社会下层的劳动人民受残酷剥削压迫的痛苦生活,对当时不合理的赋役制度进行了强烈的控诉与批判。
   “海人无家海里住”,诗一开始便交代了“海人”的生活状况及其工作环境。“海人”即指潜入海底的劳动者。他们没有属于自己的家,常下水作业,大部分时间浸泡在又咸又涩的海水里。一个“住”字形象而准确地反映出“海人”的工作时间之长,劳动强度之大。用字可谓精准。“海人”做的究竟是什么工作呢?颌联“采珠役象为岁赋”对首联作了补叙。“海人”以采珠为业,以象为交通工具,以交纳赋税为目的。此句看似平常,却有弦外之音。“海人”采珠所得全无自己之份,而且用笨重的大象作为交通工具全部缴纳赋税了。可见当时社会底层劳动人民的负担何其繁重,工作条件又是何其低劣。颈联“恶波横天山塞路”乃诗人渲染之笔,对前两句作出具体的描绘。采珠之时常常是风大浪急、波涛蔽日,运珠之途常常是山陡路仄,坎坷难行。而“海人”却要年复一年地辛苦劳作,毫无安闲之时。度日何其艰难!“恶波横天”衬“海里住”之险恶,“山塞路”映“役象”之艰苦。以上三联对“海人”采珠纳税的整个过程描绘得层层深入,用语简洁生动,形象鲜明,通俗明晰。
   尾联“未央宫中常满库”是此诗最为精彩之处。与“海人”的无家与未央宫里的珠宝常常填满库房形成鲜明而强烈的对比。读至此处,让人不由不发叹,未央宫中满库房的珠宝竟是“海人”终年辛苦所得,而“海人”却穷困潦倒至“无家”的地步。诗人先以“海人”为描写对象,再现了他们工作条件的艰苦及其工作环境的恶劣程度,结尾处用重笔突出主题,戛然而止,用笔简洁峭拔,入木三分。由此想到他《织锦曲》中以精细的笔触描写织锦女劳作的艰辛,结尾写到:“莫言山积无尽日,百尺高楼一曲歌。”劳动的果实自己不能享有,而全被统治者拿去,主人公内心的怨恨、哀伤可想而知。但诗人不予说破,语气含蓄,意在言外,隐含了作者对统治阶级肆意盘剥劳动人民的无耻行经的强烈讽刺和愤慨。王安石曾这样评价王建的诗:“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通篇看来,王建的《海人谣》篇幅短小,构思巧妙,语言通俗易懂且凝练精悍,极富表现力,有民歌谚谣的色彩,“独张籍、王建二家体制相似,稍复古意。或旧曲新声,或新题古意,词旨通畅,悲欢穷泰,慨然有古歌谣之风。”(《唐音癸签》卷七引)。通过前三句与尾联的对比,清晰地反映了诗人的不平和愤怒,尾句一出,便于不动声色中将题旨表露出来。
  
  
  

共 269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赏析两首古诗。第一首赏析李清照的词浣溪沙,作者将词进行剖析,由表及里。让读者很快随作者进入诗境。李清照乃千古第一才女,作者以她的诗作为赏析对象,让读者很容易接受。这首词是李清照早年的作品,她出身在富贵家庭,耳熏目染,加上天赋。词风语言清丽,婉约卓尔不凡。作者以笔触为刀,刨开宋朝的李家。幽深的庭院,妙龄少女,在慵懒的早上,起来复睡。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女诗人的闲情逸致,衣食无忧。作者的赏析将诗人的环境与心情,全盘托出,奉献给读者。让读者随作者的笔,走进李清照的闺阁,听斗草声,叹,春将去难留也。【海人谣】王建的诗。王建寓居乡间,过着和李清照少女时代截然不同的生活。他每天为衣食住行担忧,接触的百姓。所以诗歌反映最底层人的心声,与卖炭翁同工异曲。采珠人,整天泡在海里,却食不果腹。被统治阶级层层盘剥,让劳动者一无所有。读作者的赏析,进一步了解诗歌的含义与背景,令读者能很好消化理解诗歌的精髓。好文,推荐欣赏。【编辑:木子花飘香】【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2082209】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木子花飘香        2012-08-21 08:43:50
  作者赏析两首古诗。第一首赏析李清照的词浣溪沙,作者将词进行剖析,由表及里。让读者很快随作者进入诗境。李清照乃千古第一才女,作者以她的诗作为赏析对象,让读者很容易接受。这首词是李清照早年的作品,她出身在富贵家庭,耳熏目染,加上天赋。词风语言清丽,婉约卓尔不凡。作者以笔触为刀,刨开宋朝的李家。幽深的庭院,妙龄少女,在慵懒的早上,起来复睡。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女诗人的闲情逸致,衣食无忧。作者的赏析将诗人的环境与心情,全盘托出,奉献给读者。让读者随作者的笔,走进李清照的闺阁,听斗草声,叹,春将去难留也。【海人谣】王建的诗。王建寓居乡间,过着和李清照少女时代截然不同的生活。他每天为衣食住行担忧,接触的百姓。所以诗歌反映最底层人的心声,与卖炭翁同工异曲。采珠人,整天泡在海里,却食不果腹。被统治阶级层层盘剥,让劳动者一无所有。读作者的赏析,进一步了解诗歌的含义与背景,令读者能很好消化理解诗歌的精髓。
书写朴素淡雅的文字,飘香在心灵的沃土上。
2 楼        文友:木子花飘香        2012-08-21 08:44:12
  问候作者,欢迎赐稿!
书写朴素淡雅的文字,飘香在心灵的沃土上。
3 楼        文友:铁禾        2012-11-23 23:45:19
  流畅的手笔,解读出了一番味道,这就是做学问的意义吧。
铁禾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